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韦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字士经一字正封排行九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天宝中,为河南令(刘长卿《客舍赠别韦九建赴任河南韦十七造赴任郑县就便觐省》),后为太子詹事
贞元五年(789),以秘书监致仕。
韦建“中明外纯”(李华《三贤论》)。
生平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二、《唐会要》卷六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唐诗纪事》卷二四。
萧颖士刘长卿高适等人交游,与萧颖士最为友善。
全唐诗》存诗2首。
陈子昂唐初 659 — 700
作品评论
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
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孟云卿,本子昂之古雅,而加以气骨者也。
梁洽盛唐 ? — 73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34 晋(今山西)人,排行九
少时与高适有交往。
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进士及第,释褐任宋州单父
是年冬卒,高适宋州,有《哭单父梁九少府》。
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
善诗赋,《国秀集》选其诗1首。
全唐诗》存诗1首。
另有画家梁洽处士,乃元和时人,诸书将其与诗人梁洽混为一人,误。
张旭唐 675 — 750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75?—750? 字伯高排行九吴(今江苏苏州)人。
曾官常熟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
张旭盛唐著名草书家,性嗜酒,常醉后1叫呼狂走,而后挥毫落纸,时称“张颠”,又尊为“草圣”。
其草书与李白诗、裴旻剑舞号为“三绝”。
颜真卿曾两至洛阳,求教于,撰有《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
张旭李颀高适相善,有诗赠答;与贺知章包融张若虚号“吴中四士”。
生平见《新唐书》本传、张怀瓘书断》卷三、僧适之《金壶记》卷中。
杜甫饮中八仙歌》亦曾咏及。
其诗幽深旷远,别有神韵。
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今人王启兴、张虹有《贺知章包融张旭张若虚诗注》。
徐晶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排行十八
玄宗开元天宝时人,曾官鲁郡录事
善诗,与诗人蔡孚相唱和,有《蔡起居山亭》诗,芮挺章选入《国秀集》。
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
高适有《鲁郡途中遇徐十八录事(时此公学王书嗟别)》、《途中寄徐录事(比以王书见赠)》诗。
全唐诗》存诗5首。
王之涣盛唐 688 — 742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88—742 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
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受人诬谤,拂衣去官,优游山水,足迹遍及黄河南北。
家居15年。
开元二十年(732)前后,在蓟门高适交游,高有《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诗。
晚年出任文安县(今属河北),以清白著称。
天宝元年(742)卒于任所。
之涣以边塞诗享盛名,曾与高适王昌龄崔国辅等著名诗人唱和。
有“旗亭画壁”之传说(见薛用弱集异记》)。
生平散见靳能《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及《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三等。
全唐诗》仅存绝句6首,皆为佳作,尤以《凉州词》、《登鹳雀楼》(《国秀集》署为朱斌所作)两首最为脍炙人口。
韦济盛唐 688 — 75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郡望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
宰相韦嗣立子。
开元四年(716),选调鄄城
玄宗殿试安民策,预试者二百余人,策第一,荣擢畿县醴泉
累迁库部员外郎幽州别驾恒州刺史,内擢京兆少尹,再迁户部侍郎,迁河南尹,转尚书左丞,官终冯翊太守
生平事迹见《旧唐书·韦济》、《元和姓纂》卷二、韦述韦济墓志》。
韦济少以辞翰名,与杜甫王维高适等交往。
作《先德诗》,颂父祖功德,辞致高雅。
杜甫称其“词场继国风”(《奉寄河南韦尹丈人》)。
全唐诗》存诗1首。
李颀盛唐 690 — 751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0?—754? 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第,曾官新乡
辛文房唐才子传》云是东川人,误。
近世承之,定其为四川三台(一说,云南会泽)人,讹误尤甚。
参稽李颀诗歌,知为河南颍阳(今河南登封)一带人。
东川实指颍水一支流。
有别业在其旁,入仕前后均久居于此。
后人因多称“李东川”。
李颀早年出入两京,结交贵游,希冀用世。
不成,乃闭户10年,折节读书。
及第、释褐后,可能先任朝中卑职,继授新乡,因久不得调,愤而归隐,直至去世。
隐居时于学佛读经、求仙炼丹颇为醉心。
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二,今人谭优学《李颀行年考》(见《唐诗人行年考》)、傅璇琮《李颀考》(见《唐代诗人丛考》)。
李颀盛唐著名诗人,其边塞诗、人物素描诗、音乐诗、咏史怀古诗等均有佳作。
尤擅七律、七古二体。
七律7首,乃该体发展成熟时期之佳构,形式规范,声调洪亮,风格朗畅,尤为明人所尊崇。
高柄认为其体“声调最远,品格最高”,“足为万世法程”(《唐诗品汇》卷二)。
王世贞称之为盛唐四位七律能手之一(《艺苑卮言》卷四)。
前后“七子”无不摹拟仿作,故沈德潜云:“明嘉、隆诸子专尊李颀”(《说诗晬语》)。
李颀七古气势奔放,跌宕多姿,“转接奇横”(《三唐诗品》),酣畅恣肆。
胡应麟将其与高适岑参王维并称,视为李、杜前盛唐之代表作家(《诗薮》内编卷三)。
清王闿运认为其七古兼具卢仝之奇峭,白居易之浅近,李、杜之宏赡(《湘绮楼说诗》卷六)。
综而言之,李颀诗歌丽而不缛,豪不失粗,“风骨高华”(《诗薮》内编卷四),“骨秀神清”(《三唐诗品》卷二),无愧为盛唐名家。
全唐诗》存诗3卷。
《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断句2。
唐诗汇评
李颀(?
—约751),籍贯不详。
开元二十三年(735)进士第,授新乡
去职,归隐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南)之未川。
天宝八载秋高适封丘尉有诗送之。
天宝十三、十四载殷璠编《河岳英灵集》,谓“只到黄绶”。
工诗,尤以边塞诗著称。
王昌龄崔颢綦毋潜岑参王维高适等交游,时辈咸重之。
有《李颀诗》一卷。
全唐诗》编诗三卷。
作品评论
《诗源辨体》
李颀五言古平韵者多杂用律体,仄韵者亦多忌鹤膝。
七言古在达夫之亚,亦是唐人正宗。
五七言律多入于圣矣。
崔颢盛唐 ? — 754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4?—754 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开元十一年(723)进士及第
旧唐书·文苑传》云“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
”诗名颇大。
其《黄鹤楼》诗,严羽誉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传说曾使李白折服。
旧唐书》本传称其“有俊才,无士行,好蒱搏、饮酒。
及游京师,娶妻择有貌者,稍不惬意,即去之,前后数四”。
新唐书》本传记其与李邕相见之事:“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
叱曰:‘小儿无礼!
’不与接而去。
”可见其性格放浪不羁。
曾为太仆寺丞天宝中司勋员外郎天宝十三载(754)卒。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一。
今人傅璇琮有《崔颢考》,谭优学有《崔颢年表》。
漫游四方,生活经历颇丰富,诗风亦有所变化。
唐才子传》云“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
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
其边塞诗慷慨豪迈,《长干行》等小诗,淳朴生动,颇近民歌。
今人万竞君有《崔颢诗注》。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5首(其中一首互见)。
孙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
芮挺章选诗1首入《国秀集》,为玄宗开元天宝间诗人。
高适开元末作《别孙诉》诗,原注:“时俱客宋中。
”“”“诉”同字,或是同一人。
全唐诗》存诗1首。
李白盛唐 701年1月16日 — 762
作品评论
诗至开元天宝间,神秀声律,粲然大备。
李翰林天才纵逸,轶荡人群,上薄曹、刘,下凌沈、鲍,其乐府古调,能使储光羲王昌龄失步,高适岑参绝倒,况其下乎?
薛据盛唐 701 — 76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01?—767? 排行三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西)人。
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进士及第,授永乐主簿,迁陟县令
天宝六载(747)又登风雅古调科。
十一载,任大理司直
曾与杜甫高适岑参储光羲诸人同登长安慈恩寺塔,赋诗唱和。
肃宗乾元二年(759)太子司议郎,后改祠部员外郎,仕终水部郎中
代宗大历初客居江陵,后不知所终。
生平散见《旧唐书·薛播》、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唐诗纪事》卷二五、《唐才子传》卷二。
高适赞其诗“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
”(《淇上酬薛三作》)殷璠选其诗10首入《河岳英灵集》,评曰:“据为人骨鲠,兼有气魄,其文亦尔,自伤不早达,故著《古兴》诗,怨愤颇深。
”《全唐诗》存诗12首,断句2,《全唐诗外编》补1首。
唐诗汇评
薛据(?
-约768),河中宝鼎(今山西万荣)人。
幼孤,与兄播等为伯母林氏所育。
开元十九年进士第,曾任永乐主簿涉县
天宝六载,又登风雅古调科。
十一载,与杜甫高适岑参储光羲同登长安慈恩寺塔,赋诗。
乾元中,除太子司议郎,后历祠部员外郎水部郎中
大历初,滞居江陵,卒。
全唐诗》存诗十二首,残句二。
郭密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
玄宗天宝八载,任诸暨县,建义津桥,筑放生湖,溉田二千余顷,民便之。
高适王之涣僧神邕等交游。
能诗,古淡近选体。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家或在幽蓟一带,玄宗开元十九年(731)高适北游蓟门,曾拜访王昌龄郭密之,留诗去。
天宝八年(749)诸暨,建义津桥,筑放生湖,溉田2000余顷,便利百姓。
事迹见阮元两浙金石志》卷二。
郭诗刻在浙江青田县石门洞磨崖上,其诗“古淡近选体”(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一五)。
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收诗1首。
杜诵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代宗大历间人。
事迹见《中兴间气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二八。
高仲武评曰:“杜君诗调不失,如‘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得生人始终之理。
”(《中兴间气集》)《全唐诗》存诗1首。
姚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东南硖石乡)人。
曾祖崇。
代宗大历中有诗名,后官扬州仓曹参军
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唐诗纪事》卷二九。
高仲武称:“姚子诗虽未弘深,去凡已远。
属辞比事,不失文流。
如‘乱声千叶下,寒影一巢孤’,篇什之秀也。
”(《中兴间气集》卷下)《全唐诗》存诗2首。
于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汴州浚仪人
穷老山野,终身未仕。
曾与李白高适元结等交游。
工诗,气格淳朴高古。
元结箧中集》选录其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十一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穷老山野,终身未仕,天宝中李白萧颖士高适李颀独孤及元结等人交游。
十四载(755),萧颖士韦城,左胁下生肿,于逖张南容言于李公,李公贻以莲蕊散,萧肿获瘳。
生平事迹散见于萧颖士《莲蕊散赋序》、李白《留别于十一逖裴十三游塞垣》、《唐诗纪事》卷二七。
孙望撰《箧中集作者事辑》,有于逖条。
性淳质,诗气格高古。
元结箧中集》选其诗2首。
全唐诗》存诗2首。
唐诗汇评
于逖,生卒年里贯均未详。
玄宗时人,久居大梁(今河南开封),白首未仕。
李白李颀高适独孤及等友善。
天宝十四载萧颖士韦城,肿生左胁,为求药治之。
乾元三年元结沈千运等七人诗为《箧中集》,诗入选。
全唐诗》存诗二首。
郑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代宗宝应元年(762)诣京献《二帝两后挽歌》30首,朝廷嘉之。
后官至蕲州录事参军
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上、《唐诗纪事》卷二八。
高仲武称其诗“剪刻婉密”。
(《中兴间气集》)《全唐诗》存诗2首。
樊涚唐 706 — 77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06—775 【介绍】: 邓州南阳人字涚
释褐简州金水尉,历官蜀州唐安丞、青城丞。
剑南西川节度使高适幕府,特赐为太子左赞善大夫
病卒于青城
著文三百篇,佚。
任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光州东安人
玄宗时,历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又曾入桂州幕。
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
曾为书历抵公卿,多自负不平语。
仕途坎坷,常自称“野人”、“逸人”。
曾至长安访李白,未遇,遂作长诗以寄。
代宗初,又以长诗寄蜀中之杜甫
又与高适善。
大历间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排行五
乐安(今山东高青)人。
玄宗开元中,历仕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
十九年(731)曾参佐桂州刺史张九龄幕。
性耿介狷直,傲岸不羁,敢于指责公卿,故仕途不得意,常自称“野人”、“逸人”。
天宝五载(746)长安访李白,未遇,因作《寄李白》诗。
代宗宝应元年(762)杜甫检校工部员外郎参谋军事,为赋《寄杜拾遗》。
大历年间僧怀素以草书名动京师,为作《怀素上人草书歌》。
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一一、《唐诗纪事》卷二二。
高适友善,有《赠任华》诗。
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任华,生年年不详,涪城(今四川三台西北)人,郡望乐安(今山东高青南)。
曾官秘书省校书郎,后隐居岩壑累年。
为人狷介,傲岸不羁。
严武西川,曾上书干谒,大历中长安,又致书京也尹赏至,责其恃才傲物,均无所回忌。
大历十二年,在李昌𡿟桂林幕,后不知所终。
杜甫高适交游,又慕李白为诗,曾访之于长安,未遇。
全唐诗》存诗三首。
李希仲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赵郡人
玄宗天宝初偃师
累迁吏部员外郎
安史乱起,携家避地江淮
工诗,诗风华靡。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其诗。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
玄宗天宝初偃师,后仕吏部员外郎
安史乱起,携家避难江淮
事迹散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唐诗纪事》卷二八。
高仲武选诗3首入《中兴间气集》,评曰:“李诗轻靡,华胜于实。
”《全唐诗》存诗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