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欧阳修北宋 1007 — 1072
全宋文·卷六六三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幼孤力学,天圣八年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
景祐初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
范仲淹谪降事致书责谏官高若讷,贬峡州夷陵,移光化军乾德
康定初召还复职,庆历间知谏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出为河北都转运使
以支持「庆历新政」,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
至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唐书》。
累擢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治平末,出知亳州
神宗立,徙知青州
议青苗法与王安石异,再徙蔡州
熙宁四年致仕归明年卒于汝阴,年六十六,谥文忠
尝集三代以来金石铭刻为一千卷,撰《新唐书》纪、志、表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诗本义》十四卷,后人集其文为一百五十三卷。
吴充撰行状、韩琦撰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九有传。
沈辽北宋 1032 — 1085
全宋文·卷一七二四
沈辽(一○三二——一○八五)字睿达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兄任入官,为将作监主簿、监寿州酒税。
吴充荐监内藏库,未踰年,复荐监金耀门书库
熙宁间,历审官西院主簿、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奉礼郎、监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
因事下狱,流永州,徙池州,筑室齐山,名「云巢」,杜门不出。
工词章,尤长于为诗,善书法,楷、行俱佳,为王安石曾布所称。
与兄遘,从叔括,称沈氏三先生
元丰八年二月九日卒,年五十四。
著有《云巢编》。
黄庭坚撰墓志铭(《云巢编》附录),《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孔文仲北宋 1033 — 1088
全宋文·卷一七六○
孔文仲(一○三三——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延之子。
嘉祐六年进士第,授试秘书省校书郎馀杭县,转台州推官
熙宁三年贤良方正科,对策力论王安石所建理财、训兵之法为非是,罢归故官。
吴充为相,除国子监直讲,换三班院主簿,出通判保德军
奉议郎通判火山军
元丰八年,转承议郎
元祐元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进礼部员外郎,迁起居舍人,擢左谏议大夫,改中书舍人
元祐三年春同知贡举,时已病,及奏榜归第而卒,年五十六。
有文集五十卷。
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
苏颂中书舍人孔公志铭》(《苏魏公文集》卷五九),《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毕仲衍北宋 1040 — 1082
全宋文·卷二一○七
毕仲衍(一○四○——一○八二)字夷仲郑州(治今河南郑州)人。
毕士安曾孙,毕仲游之兄。
以恩荫补太庙斋郎,调许州阳翟主簿
熙宁三年,与弟仲游同登进士第,补颍州沈丘县
入为司农寺主簿,迁丞,吴充引为中书刑房检正
太常丞
王圭吴充不和,以仲衍所用,留滞不迁。
置局定官制,为检讨官
官制行,擢起居郎
暴得疾,卒年四十三。
著有《中书备对》十卷(一作三十卷)。
毕仲游起居郎毕公夷仲行状》(《西台集》卷一六)及《宋史》卷二八一本传。
吴安持北宋
全宋诗
吴安持浦城(今属福建)人。
王安石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三)。
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为太子中允(同上书卷二五五)。
元丰八年(一○八五),知滑州,旋知苏州(同上书卷三五四、三八七)。
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为都水使者(同上书卷四一七)。
后迁工部侍郎,终天章阁待制(《宋史》卷三一二《吴充传》)。
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七○三
吴安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充次子,王安石婿。
以荫入官,熙宁四年勾当开封府司录司检校库,历知开封府兵曹参军,充司农寺条例编修删定官,擢太子中允提举市易司群牧判官
元丰初太常博士,迁承议郎、守太仆少卿,降为太仆丞
元祐初校书郎,除知苏州,改都水使者,兼权工部侍郎
元符二年累官宝文阁待制知颍昌府,除河北路都转运使,专切措置河事。
天章阁待制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三、二二三、二五五、二八九、二九○、三四三、三八七、四四六、四八四、五一一,《宋史》卷三一二《吴充传》。
吴安诗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建州浦城人字传正
吴充子。
以荫入仕。
哲宗元祐三年礼部员外郎,擢右司谏,累除中书舍人,以草苏辙罢知汝州诏制,不中帝意,降为起居舍人
绍圣四年坐附会元祐党人,责守濮州团练副使连州安置。
徽宗崇宁元年入党籍。
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吴安诗字传正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充长子。
以荫补官,历校书郎
元祐元年礼部员外郎
四年右司谏,迁天章阁待制兼侍讲,改直集贤院
寻除中书舍人,尝与苏轼等人校正陆宣公奏议》进呈。
绍圣初以草苏辙罢知汝州制词不中帝意,降为起居舍人
四年责授濮州团练副使连州安置。
崇宁初入党籍。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九、职官六七之一六、职官六七之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九二、四二四、四三四,《宋史翼》卷六,《宋史》卷三一二《吴充传》有附传。
施师点南宋 1124 — 119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4—1192 【介绍】: 信州上饶人,一作玉山人字圣与
二十入太学,试每在前列。
孝宗乾道元年临安府教授赐对,请免逋负,从之。
八年权礼部侍郎,除给事中
假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使金,执礼不辱命。
淳熙十年参知政事兼同枢密院事
十五年,以资政殿大学士泉州
官终江西安抚使。
有《易说》、《史识》、《施正宪集》。
徐氏南宋 ? — 1170
全宋诗
徐氏,徐宥女,吴充妻。
能文善诗。
事见《墨庄漫录》卷五。
刘麟明 1474 — 1561
字元瑞,本安仁人,世为南京广洋卫千户,因家焉。
弘治丙辰进士,授刑部主事
员外郎中,出知绍兴府,以忤刘瑾罢为民。
诛,起知西安府,历陕西参政云南按察使,谢病归。
召拜太仆卿,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再引疾归。
大理卿,擢工部尚书,勒致仕。
以殿工追论落职。
赠太子少保谥清惠
有集十二卷。
(《四库总目》:长兴朱凤翔为序,称其诗「骎骎韦、杜」,未免太过,至称其标格高入云霄,胸中无一毫芥蒂,故所发皆盎然天趣,读之足消鄙吝,则得其实矣。
《艺苑卮言》:刘元瑞诗如闽人强作齐语,多不辨。
田按:坦上翁人品高洁,居朝日,永陵以冰清玉洁目之,可谓知臣莫如君也。
前后罢官及谢病凡四,退归皆寓长兴之渎。
南坦尝与太白山人孙太初龙霓吴充陆昆结社于苕溪,号苕溪五隐,所著兴趣天然,颇似《击壤》一派,今录其少矜炼者。
性好楼居,贫不能构。
八十初度,文徵仲绘《神楼图》赠之,兼系以诗。
朱射陂杨升庵相继有作,并录于此。
徵仲云:「仙人谩说爱楼居,咫尺丹青足卷舒。
坐守黄庭幽阙迥,读残《真诰》夜窗虚。
游心物外疑无地,寄迹空中乐有馀。
一笑阑干不成倚,浮云奄忽意何如?
射陂云:「神楼一何峻,神楼峻而安。
胡不京洛游?
畏彼峡路间。
峡路诚崎岖,险于太行山
歌以言志,神楼峻而安。
升庵云:「安期昔制神楼散,射陂今作《神《楼典》。
神楼主人南坦翁,欲往从之限空谷。
吾闻仙家五城十二楼,樊桐方丈绕赢洲。
长风引舟不可到,环中根像空神游。
坦翁元是神仙流,何年飘然下丹丘
天庭摛𧂈掞鸾鹤,云屏立仗鸣驿骝。
北斗南宫不肯住,挂冠归来营菟裘
碧澜罨昼开苕霅,紫烟萦带彩云夹。
新波菱榜泛青翰,过雨风爽乌袷。
人间九罭播声诗,天上五龙传睡法。
青李》遥看尺牍来,雀罗净埽昏眸开。
尻轮神马驰万里,坐我赤明龙汉台。
一气孔神存中夜,手翳华海若诧。
中有真人巾金巾,授以灵文老复姹。
玄珠累累苍玉鸣,烽沈析阒歌太平。
丰屋天翔鬼瞰室,庙谟何用谈佳兵。
游仙梦觉闻清啸,载赓清润连清调。
愿从广成顺下风,肯许襄童窥末照。
咸池蒙泛纷如驰,扶起混沌须神医。
他年合遇神楼散,约公海上安期
」)
崔庆昌
孤竹集·李敏叙跋
先君外王考孤竹崔先生
抱大才负重名。
文采冠一诗。
少壮登第。
与群贤汇进。
所与游皆当世名儒钜公。
且受人主知奖。
见褒以文武全材。
是其去大用尺寸间耳。
宜达而窒。
落拓不进。
年又不永。
而殁于边陲。
是果孰使之然哉。
夫才与名。
不但为人所畏恶。
亦鬼神之所深忌也。
自古贤豪奇杰之士。
坐此而不振者。
不可胜记。
先生清苦之节。
豪隽之才。
卓绝之艺。
皆间世一觏者。
而萃于一身。
名以是章彻。
其阨于人而畸于天。
何足怪哉。
国朝以诗名家者。
虽有铺张藻丽之称。
而才不逮意。
气局而语卑。
罕能自拔于流俗。
先生力追先古。
深造正始。
翛然清远。
卓尔高蹈。
发剔振厉。
而不入于狂怪。
隐约闲静。
而不病于枯槁。
霭然有一唱三叹之遗音。
呜呼盛矣。
此乃天机之自动。
正色之自美耳。
岂郊,岛之伦。
雕琢絺绘。
以求知于一世者比哉。
顾其遗篇。
尽失于兵燹。
收拾散亡者。
不能其什一。
重可惜也。
虽然。
诗不云乎。
诚不以富。
亦秖以异。
又奚以多为哉。
先生孙硕英惧其寝远而愈失也。
及守淮阳
遂鸠材刊板。
而以敏叙亦在诸孙之列。
而粗知好斯文者。
俾相其役。
而责一言以示后。
敏叙敢以平昔所概于心者。
书诸卷末而归之。
癸亥仲秋
甥孙正宪大夫江华留守兼镇抚使李敏叙
再拜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