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李孟元 1255 — 1321
字道复上党人,徙居汉中
至元中京师裕宗召见东宫,不及用。
成宗立,荐为太子师傅。
大德初武宗抚军北方,仁宗留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
又从仁宗昭献元圣皇后降居怀州四年诚节如一。
成宗崩,安西王阿难答谋逆,力劝仁宗太后还都,收首谋及同恶者,奉御玺北迎武宗,及事定逃去,不知所之。
武宗即位仁宗皇太子
追叙其功,特授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枢密院事
仁宗立,真拜中书平章政事赐爵秦国公
皇庆元年,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延祐元年改封韩国公
七年仁宗崩,英宗初立,为丞相铁木迭儿所诬,尽前后封拜制命,降授集贤侍讲学士
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七。
复元官,赠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进封魏国公谥文忠
韩公才气跌宕,落笔纵横,诗尤清壮丽逸。
仁宗尝亲授国公印章,召绘工惟肖其形,赐号秋谷,命集贤大学士王颙大书之,手刻为扁而署其上,又侧注曰:大德三年四月吉日,为山人李道复制。
因自号所著曰《秋谷集》。
元初因仍吏治,士气奄奄仅属。
韩公侍仁宗潜邸,日夕启沃,谓儒可与守成。
迨延祐当国,即议行贡举,其后如泰白野、余忠宣、李浔阳诸公,立节疆场,垂名竹帛,皆出自左右两榜。
元朝尊贤养士之报,于今为烈,揆厥由来,皆韩公主行科举之力也。
萨都剌元 1272 — 1355
萨都剌,字天锡,别号直斋
本答失蛮氏,祖父以勋留镇云代,遂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
萨都剌」者,犹汉言「济善」也。
弱冠登泰定丁卯进士第应奉翰林文字
出为燕南经历,擢御史于南台。
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历闽海廉访司知事,进河北廉访经历。
尚书干文传序其诗曰:天锡陟官闽宪幕,往还吴中,出所作《雁门》见示。
其豪放若天风海涛,鱼龙出没。
险劲如泰、华、云门,苍翠孤耸。
其刚健清丽,则如淮阴出师,百战不折,而洛神凌波,春花霁月之㛹娟也。
明成化间,吴人张习企翱书其刻集后曰:「元诗之盛,倡自遗山,而赵子昂袁伯长辈附和之。
继而虞、杨、范、揭者出,号为大家。
间有奇才天授,开阖变怪,莫可测度,以骇人之视听者。
初则贯云石冯子振陈刚中,后则杨廉夫,而萨天锡亦其人也。
天锡《燕姬曲》、《过嘉兴》、《织锦图》等篇,婉而丽,切而畅,虽云石廉夫莫能道。
他如《赠刘云江》、《越台怀古》、《题烂柯山》、《石桥》诸律,又和雅典重,置诸松雪、道园之间,孰可疑异。
」要而论之,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经。
涵养既深,异才并出。
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天锡继之,清而不佻,丽而不缛,真能于袁、赵、虞、杨之外,别开生面者也。
于是雅正卿、达兼善、乃易之、余廷心诸人,各逞才华,标奇竞秀。
亦可谓极一时之盛者欤!
徐兴公曰:《萨天锡》,成化乙巳兖州守关中赵刻于郡斋。
得之仁和沈文进家藏旧本。
弘治癸亥东昌雁门李举又刻之。
今二本互有异同,并传于世。
一题曰《雁门》,一题曰《萨天锡
然《雁门》所载如《车簇簇行》一首,《元文》作马祖常,今见祖常《石田》中。
凌波曲》一首,《元音》作无名氏。
乾坤清气》作李溉之,《舞姬脱鞋吟》,欧阳元功有和李溉之韵,当不误也。
又如《明日城东看杏花》一首,见虞伯生《在朝稿》,《岁暮矣》三章,二本并载。
偶武孟乾坤清气》作张仲举武孟,元末人,必有所见。
今悉为改正。
他如《次韵送虞先生入蜀》一首,亦见《石田》,而诸选本俱作天锡
《山中怀友》及《和吴赞府斋中十咏》见黄晋卿
胡元瑞诗薮》所称天锡诗有:「故庐南雪下,短褐北风前」之句。
徐兴公序亦引及此语,似各有所据,未可尽以为误也。
至如卢希韩之半摭萨,出于后人掇拾之馀,所当亟为改正。
凌波曲》、《鹤骨笛》之误入龙子高,此在《元音》本属无名氏。
而潘曹选本失于考较,牵连而误及之耳。
钱牧斋列朝诗集》称庆元方氏盛时,招延天下文士
天锡与林彬、朱右辈,皆往依焉。
今其中并无浙东往还之作,又干寿道雁门序》谓有七言律《巧题》百首,今亦不存。
乃知昔人卷帙散逸已多,补缀蒐罗,更有混淆错出之弊,故略因所见而釐正之。
危素元末明初 1303 — 13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3—1372 【介绍】: 元明间江西金溪人字太朴一字云林
师从吴澄、范椁,通五经。
元至正间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累迁翰林学士承旨
入明为翰林侍讲学士
宋濂同修元史》。
弘文馆学士备顾问。
后以亡国之臣不宜列侍从为由谪居和州,守余阙
怨恨卒。
有《危学士集》等。
李祁
一初,别号希蘧茶陵州人
元统元年李齐进士第二,其右榜第二人则余阙廷心也。
应奉翰林文字,母老就养江南,除婺源州同知迁江儒学副提举,以母忧解职,退隐永新山中。
明初,兵至永新一初被伤,儒衣冠僵仆道左。
俞千户子茂遣人舁归,辟正舍礼之,力辞徵辟,年七十馀卒。
子茂为刻其遗稿曰《云阳先生集》十卷。
弘治中大学士东阳表其墓云:「族高祖希蘧先生,当元季之乱,慨然欲效一障以死而不可得,又以为委质事人,不可终负,盖见诸《王明妃诗》及《青阳集序》,自以不得如廷心为恨也。
刘学士三吾谓其胸次廓然,为文不事剞劂,诗亦如之。
虽在艰危,不忘忠爱。
其与李公平余廷心科名相埒,宜矣。
」(附记:西崖跋《刘学士题辞》云:南京太仆少卿李公贞伯,致政归苏,得吾乡先生刘学士题辞,谓所载希蘧府君事甚备,录以见遗。
其云:策试以南士故失魁,表谢代李齐为首,及应奉未上,过家拜庆。
既还乡,用荐佥湖南宪,道梗不赴者,皆孤陋所未闻。
若丁内外艰,在同知婺源之前,与旧所闻亲老就养者异。
姑附其文,以备参考。
婺源汪宪副希颜为予购大字杜诗真迹四绝,乃为俞统制子所书者。
府君寓苏颇久,其遗文盖未尽见,他日犹有可考云。
弘治癸丑二月朔,诸孙东阳再拜书。
泰不华元 1304 — 1352
泰不华字兼善伯牙吾台氏。
初名达普化文宗为赐今名。
世居白野山,其父塔不台始家台州
兼善年十七,江浙乡试首荐。
明年至治改元,赐右榜进士第一,授集贤修撰,累转监察御史
顺帝初,与修宋、辽、金三史,擢礼部尚书
至正八年方国珍兵起江浙,行省参政朵儿只班被执,上招降状,诏泰不华察实以闻。
具上招捕之策,不报。
十一年,迁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与左丞孛罗帖木儿夹攻国珍
孛罗先期至,为所执,寻遣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招之,国珍伪降。
泰不华请攻之,不听。
台州路达鲁花赤十二年三月国珍袭之澄江,九战死之。
年四十九,赠行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忠介
立庙台州,额曰「崇节」。
兼善好读书,以文章名。
善篆隶,温润遒劲,盛称于时。
自科举之兴,诸部子弟类多感励奋发,以读书稽古为事。
迨至正用兵,勋旧重臣与有封疆之责者,往往望风奔溃败",遁逃之不暇。
而挺然抗节,秉志不回,乃出于一二科目之士,如达兼善余廷心者,其死事为最烈,然后知爵禄豢养之恩,不如礼义渐摩之泽也。
故论诗至元季诸臣,以兼善为首,廷心次之,亦足见二人之不负科名矣。
鲁贞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衢州开化人字起元
顺帝元统二年举人,隐居不仕。
邃于理学,躬行实践。
余阙荐之不起。
有《桐山老农文集》。
戴良元末明初 1317 — 13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7—1383 【介绍】: 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
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
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
学诗于余阙
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金华,召之讲经史。
旋授学正
不久逃去。
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
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
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
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
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
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
逾年自杀。
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
有《九灵山房集》。
字叔能浦江人
少学文于柳待制贯黄侍讲溍,学诗于余忠宣阙,皆得其师承。
起为月泉书院山长。
至正辛丑,以荐授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
然时事已不靖,无可行其志。
乃携家浮海至中州,欲与豪杰交,而卒无所遇,遂南还四明
四明多山水,耆儒故老往往流寓于兹,因相与宴集为乐,酒酣赋诗,击节歌咏,闻者悲而壮之。
洪武壬戌,召至京师,试文词若干篇,留会同馆,命大官给膳,欲官之,以老病固辞,忤旨待罪。
次年四月,卒于寓舍,年六十七。
叔能世居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
有《九灵山房集》三十卷。
王袆谓其诗质而敷,简而密,优游而不迫,冲澹而不携,上追汉魏之遗音而自成一家。
叔能自元亡后,故国旧君之思,往往见于篇什。
其自赞曰:处荣辱而不二,齐出处于一致,歌黍离麦秀之诗,咏剩水残山之句,则于二子,庶几无愧。
苏伯衡赞其画像曰:其跋涉道涂也,类子房之报韩,其傍徨山泽也,犹正则之自放,叔能殆欲终其身为有元之遗民者欤!
李宗可元 ? — 135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8 【介绍】: 蕲州人
余阙侄婿。
尝自文身,人号花李,善槊。
池州判官,后充义兵万户,从安庆陈友谅来攻,城破,自刎。
陈道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安庆怀宁人
余阙安庆,辟为本县尹
抚绥有方,民咸戴之。
陈友谅破城,与同死。
汪河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末明初庐州府舒城人
少年时师事余阙,以文章名。
朱元璋渡江,授行中书省掾吏,数陈时务。
元璋高其才,进大都督府都事
出使扩廓帖木儿,被拘六年。
洪武元年,明师下河洛,乃得归。
备陈西征方略,拜晋王左相
汪广洋元末明初 ? — 137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9 【介绍】: 元明间扬州府高邮人,流寓太平,字朝宗
少事余阙,通经学,善篆隶,尤工诗歌。
元末举进士
朱元璋召为元帅府令史,历江南行省都事江西行省参政,入为中书参政
洪武四年,为右丞相
为人宽和自守。
后以胡惟庸党案,谪海南,赐死。
有《凤池吟稿》。
朱弘祖
弘祖字彦昌临川人
洪武初明经举,官都税大使
有《东皋耕叟诗》八卷。
(《青溪暇笔》:太祖高皇帝至正十五年乙未安庆太平宁国,赵双刀陷池州
余忠宣公安庆,使判官莫伦赤市盐浙东;还泊龙湾,时方以兵邀之,莫伦赤自称安窿使者
太祖闻之,曰: 「馀公元名臣,使当道皆若之,天下岂有乱哉?
」命诸军勿得俘掠,以礼宴劳之,遣还。
且曰:「告馀公,善自为守。
」又曰:「老赵在池州素无仁心,恐汝去不能免也,吾以书与汝,至则以示其左右。
」莫伦赤至池州,果为所扼,以书示之,赵省书曰:「但免汝一死耳,盐货不可得也。
」悉为所掠,而莫伦赤遂得生还。
福按:馀公之守安庆也,赵双刀、陈友谅引群盗四面而攻之,太祖与之接壤,未尝加以一镞,虽曰兵不攻坚,然神谋庙算皆由天纵,非一时英雄所能知也。
其时友谅已僭大号,据有全楚,隐然一国。
太祖初提一旅之师,渡江而来,若又悉力疲众以攻坚城,不惟顿兵挫锐,然自撤屏翰,身受强敌,则亦安能从容俯仰,砺兵秣马,以观四方之衅,而出万全之计哉?
此其远略何如也。
以是而论,馀公虽为元守,实为我用,岂非天佑国家,故使之然乎!
其后友谅虽下安庆,然兵力亦自是渐衰,而勃兴之朝巳莫之能禦,故陈氏不旋踵而灭也。
临川朱彦昌有吊馀公诗一联云:「十年血战身无援,一旦唇亡齿亦寒。
」下句盖指友谅而云耳。
于此见受天命者,其所云为固自异也。
郭奎元末明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庐州府巢县人字子章
元末从余阙治经,屡称之。
朱元璋起江淮,归之,从事幕府
朱文正为大督开府南昌,命参其军事。
文正未得封赏,态度失常,得罪太祖连累坐诛。
有《望云集》。
望云集》五卷,明郭奎撰。
字子章巢县人
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
朱文正大都督府南昌,尝参其军事。
文正得罪,亦坐诛。
明史·文苑传》附见《王冕传》中。
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
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
七言古体,时近李白
五言律体,纯为唐调。
七言律体,稍杂宋音。
绝句则在唐宋之间。
元末明初,可云挺出。
赵汸宋濂皆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
五卷之末,附短札三篇。
案嘉靖辛夘吴廷翰重刋是集,但称五言古诗三十七、词歌曲十三、五七言律百有九、排律杂诗四十四,不言有文。
岂后人得其手稿附入耶。
集中送《陈克明茶陵诗》,瑚琏字押入平韵,盖古人三声之法。
古诗《上山采蘼》,以“素”、“馀”、“故”同押。
刘琨《赠卢谌诗》以“璆”、“叟”同押。
盖即其例,非落韵也。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
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
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
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
大儒先生不敢忽也。
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且问所以为合作者。
公曰:三百篇而后,有汉魏六朝
朱子尝有取焉。
然其为体不一,大抵世有治乱,人品风俗不同,极其才情则淫伤而无节,尚词藻则绮靡而失真,善学者慎之可也。
余独爱阴何徐庾氏作,音和而庄,思约而正,华不至,约不至陋,浅而不浮,深而能著。
其音清以醇,其节舒以亮,有承平之遗风焉。
然后知杜少陵所以称诵不置者,盖在于此。
大历元和而后知者鲜矣。
暇日观公诗稿,试以此说求之,颇得去取大意。
往来江湖间,每论诸能诗者,或唯唯或否否,唯武威余公所赋乃若一以公言为师,无复他有,出入而高雅浑厚,自非齐梁间作者可及。
岂禁苑从游时,尝论及于斯耶。
抑所见之偶同也。
自是每恨不得全稿观之,兵兴以来,此事姑置。
岁辛丑春正月初,与淮南郭公子章遇于星源,子章尝游余公之门者也。
因论公平居崇尚选学,于后来变体一无取焉。
而五七言近体,每欲弃绝不为。
公大节既立,而诗文皆散逸罕存矣。
闻者相与太息,于是乃得子章所赋曰《望云集》者,与一二友朋共吟讽焉。
古五言远宗魏晋,得其高风远韵,不杂后人一语。
近体亦质厚微婉,足以达其志气所存。
信乎渊源之有自也,又可见余公居常教人悉本朱子,至其斧藻盛时,陶写幽抱,独与虞公相表里,而不必他人之已同,斯其所以为合作者,与以子章之才能守师法而不变,亦可谓贤矣。
友人有请而传之者,乃述所闻书于卷端,庶观者知所自来也。
或曰郭公志士也,今四海横流,生民涂炭,起管夷吾舅犯先轸,诸人相与属櫜,鞬执鞭弭,以救之犹恐不及,顾相与论歌诗之源,制作之体,无乃非公意乎。
虽然,子章少无宦情,尝欲泛大江三峡,徜徉蜀汉之间,览诸山川之奇秀,吊昔人经营遗迹,求严君平岷峨之墟,咨访大人先生之流,相与上下。
其议论然后大发于诗,遭乱志勿遂也。
语曰在朝言朝,在野言野,使子章据功名之会,真有以自见于当时而诵其诗者。
考论师友渊源与其高蹈之志而传之,不亦可乎。
新安赵汸序。
望云集》者,郭君子章所作之诗也。
子章尝从青阳先生学治经,而性尤嗜诗。
自黄初以降,诸名家多嚅哜其芳腴,故剔句锼辞,趣味隽永。
而韵度婉微,青阳亟称其能。
曾未几何,戈甲抢攘,二亲与弟昆咸亡。
子章只影飘零于江湖间,进退无依,遂仗剑从军,艰难险阻,莫不备尝。
凡世道之污,隆时序之,推移人事之变,更每触之于目。
必有感于心,感久辄悲,悲不能已,乃悉假诗以写之。
通名其集曰《望云》。
望云志思亲也。
余常取而观之,何其情思之萦纡,音节之激烈哉。
譬犹秋风刁骚,霜月凄白,孤臣畸士,恸哭于山泽苍凉之间。
而闻者莫不陨涕焉。
哀思之切,何其一至此乎。
在昔先王之世,四方乂宁,民各保其室家,颂声洋溢播之郊庙。
及其衰也,政赋日逼,士困于行,役而不能归,至有陟屺岵以望其父母与诸弟者。
说者谓其思之切而哀之至,况子章兵难相仍,非特行役之劳而已。
亲没家燬,非特不能归而已,宜其情之所触有不能自已也。
夫以子章之才之美,不生于太平无事之日,以颂清庙閟宫之盛,顾独驰骋于变风之末。
呜呼!
其命也耶,其命也耶。
虽然,否与泰相为循环者也。
今天已厌乱,戈甲将向息矣。
子章方宣嘉猷以著劳烈,其必吐和平之音,以鸣天下之盛耶。
子章名奎淮南人金华宋濂序。
马金
维基
马金 (?—?
年),字汝砺号五山,四川省顺庆府西充县紫岩乡人
成化二十年1478年)甲戌科三甲110名进士
初授庐州府通判,再迁知府
任内建余忠宣公,创建景贤书院
郡庠尊经阁”,购书藏之。
正德元年(1506年)十月贵州左参政,复除浙江左参政六年十二月官至浙江右布政使七年四月左布政,所至有惠政,民众建祠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