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澄字幼清,晚称伯清,抚州崇仁人。生三岁,授诗成诵。五岁,日记千馀言。弱冠领乡荐,避地布水谷,纂次诸经,修正大、小《戴记》。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求贤江南。徵至京师,以母老辞归。大德初,起应奉翰林文字,除江西儒学副提举,三月移疾去。至大初,召为国子监丞。皇庆改元,进司业,谢归。诸生有不谒告而从之南者。英宗即位,拜翰林学士,同修国史。泰定初,为讲官,《英宗实录》成,亟命小车出都,遣官驿追不及,加授资善大夫。卒年八十五,赠江西行省左丞临川郡公,谥文正。有《草庐集》诗四卷。先生雅好邵子书,故其诗多近之。其句法超逸处,如「乔木啸清风,寒花醉香露」。「窗红开晓沴,草碧验春温」。「人定籁声寂,天旋斗柄移」。又《述怀》云:「悬知海上三山客,尘视人间万户侯。」《题大乾庙壁》云:「身合沈江甘殉楚,心知蹈海胜归秦。」《芍药》云:「浅潮半醉流霞晕,清印初昏淡月痕。」俱清婉可诵也。先生尝作草屋数间,题其牖曰:「抱膝梁父吟,浩歌出师表。」程文宪知其意,题之曰「草庐」。故学者称草庐先生。初自京师归,廷中老成及宋之遗士在者,皆感激赋诗饯之。赵文敏公孟頫独书朱子与刘屏山所和诗三章以赠,识者叹之。先是许文正公倡教于北,而先生崛起于南。道统渊源,互相提唱。又不系乎词章之工拙也。
孟字道复,上党人,徙居汉中。至元中至京师,裕宗召见东宫,不及用。成宗立,荐为太子师傅。大德初,武宗抚军北方,仁宗留宫中,日陈善言正道,多所进益。又从仁宗侍昭献元圣皇后降居怀州,四年诚节如一。成宗崩,安西王阿难答谋逆,力劝仁宗奉太后还都,收首谋及同恶者,奉御玺北迎武宗,及事定逃去,不知所之。武宗即位,仁宗为皇太子。追叙其功,特授中书平章政事、集贤大学士、同知枢密院事。仁宗立,真拜中书平章政事,赐爵秦国公。皇庆元年,授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延祐元年,改封韩国公。七年仁宗崩,英宗初立,为丞相铁木迭儿所诬,尽前后封拜制命,降授集贤侍讲学士。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七。诏复元官,赠太保、仪同三司、上柱国,进封魏国公,谥文忠。韩公才气跌宕,落笔纵横,诗尤清壮丽逸。仁宗尝亲授国公印章,召绘工惟肖其形,赐号秋谷,命集贤大学士王颙大书之,手刻为扁而署其上,又侧注曰:大德三年四月吉日,为山人李道复制。因自号所著曰《秋谷集》。元初因仍吏治,士气奄奄仅属。韩公侍仁宗潜邸,日夕启沃,谓儒可与守成。迨延祐当国,即议行贡举,其后如泰白野、余忠宣、李浔阳诸公,立节疆场,垂名竹帛,皆出自左右两榜。元朝尊贤养士之报,于今为烈,揆厥由来,皆韩公主行科举之力也。
癹思八。元世祖尊以为帝师者也。土波国人。族款氏。生时多瑞应。初土波有国师禅达啰乞答。具大威神。累叶相传。其国王。世师尊之。凡十七代。而至萨师迦哇。即师之伯父也。师。从之受业。甫七岁诵数十万言。通贯大义。少长。学富五明。研几三藏。年十五。谒世祖于潜邸。与语大悦。躬率太子以下。从受戒法。尊礼殊异。戊午。师年二十。时道士倡言。化胡宪宗。诏师诘之。不能对。邪说遂熄。世祖登极。尊为国师。授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既而西归。未期月复迎还。庚午。师年三十一。命制蒙古新字。其字仅千馀。其母凡四十有二。共相关纽而成字者。则有韵关之法。其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则有语韵之法。而大要。则以谐声为宗也。皆师独运摹画而成。上览悟大悦。即颁行天下遵用。迄为一代典章。升号。曰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更赐玉印。统领诸国释教。旋又西归。至元十一年。复专使迎还。岁杪抵京。王公以下。皆离城一舍。结香坛净供。罗拜迎之。所经衢陌。皆结五䌽翼其两傍。万众瞻礼。若一佛出世矣。复为真金皇太子。说器世界等。彰所知论。词严义伟。三藏沙罗巴。译而行之。未几又力辞西归。上坚留之。不可。庚辰。师年四十二。以至元十七年十一月某日示寂。上闻震悼。怀德无已。乃建大窣堵波于京师。奉藏真身舍利。庄饰无俦。至英宗。诏各路建帝师殿。立碑颂德。其文曰。夫敏者怠于博学。贵者耻于下问。才高而位重。则矜己而骄物。此人之恒也。师以生知之明。为天子师。可谓敏且贵矣。而乃博学。无厌下询。遗老人有一法。不远千里而求之。虽硁硁之谅。佼佼之庸。苟有可取无遗焉。负绝世之材。材莫大焉。处帝师之位。位莫重焉。而乃考考于道。循循诱物。惟恐德之不修。道之不弘。未尝以多能自圣。而有满盈之色。旷若空谷。静若深渊。远若云霞。重若丘山。岂非至德其孰能与于此哉。其道之所被。德之所及。犹杲日丽乎天。明无不炤。阳和煦于物。气无不浃。其高如天。不可阶而升也。其大如海。不可航而涉也。以不言而民信。不劝而物从。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匪天纵之将圣。孰能与于此哉。
师侍者曰达益巴。执事师十有三年。出而从。入而侍。听言论于左右。观道德于前后。陶熏滋久。郁成美器。凡大小乘律论。及秘密经籍。皆耳于口授。目于手示。得乎理之所归。行之所趣。师西还。巴。以久劳弗克侍。留于洮。洮人化之。武宗践祚。巴道大弘。初师在洮。曾居古佛寺。至是。出所赐大厥宇。将谋老于汶上。而上命屡下。锡金印驼纽。封号弘法普济三藏大师。以延祐五年。化于京师。赐祭葬。谥祐圣国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河平王昔里吉之子。世祖至元十三年随父起兵叛元。昔里吉被撤里蛮执送朝廷后,往投术赤后王火你赤。成宗元贞二年,随玉木忽尔归降元廷。入朝途中,滞留和林,掠取仓廪,被成宗拘留下狱,因宗王海山等说情,获释。至治三年,伙同铁失等谋杀英宗。后被泰定帝流放于南方海岛,病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1
【介绍】:
元伊吾庐人。迭里威失子。年十二,宿卫皇子硕德八剌(英宗),掌服御诸物。英宗即位,拜监察御史。至治初,谏造大寺。为丞相帖木迭儿所忌,诬为“大不敬”,被杀。追谥贞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2
【介绍】:
元蒙古人。成宗时为同知宣徽院事。仁宗即位,累拜中书右丞相。限制民间海上贸易,遣使者分行各省,括田增税,苛急烦扰,江西尤甚,致激起蔡五九起义。被劾罢。仁宗死,再起为相,对异己者大肆报复。英宗不悦其所为,渐见疏外,以疾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3
【介绍】:
元人。铁木迭儿义子。英宗时以翰林学士承旨累官御史大夫。铁木迭儿死后,罪恶日彰。铁失不自安,与也先铁木儿等于英宗自上京南返途中发动政变。铁失手弑英宗于卧所。泰定帝立,伏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3
【介绍】:
又译作也先帖木儿。蒙古许兀慎氏,月赤察儿第五子。幼任宿卫。元仁宗即位,任知枢密院事兼山东河北蒙古军都万户。后袭爵淇阳王。英宗至治三年,与御史大夫铁失等图谋杀英宗,立晋王为帝。八月,乘英宗自上都南还,夜驻南坡,与铁失等杀害于行帐。与诸王按梯不花等奉皇帝玺绶北迎晋王。九月,泰定帝即位于龙居河,任右丞相。十月,以弑君罪被诛于行在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42
【介绍】:
元僧。会稽人,字湛堂,号越溪。俗姓孙。四岁能诵经,世祖至元中出家,习法华诸经。英宗召至京师,校正《无量寿佛》等经,赐号佛海大师。历居杭之三天竺,预知终期,端坐而卒。有《金刚经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和《弥陀经句解》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1330
【介绍】:
元汶上人,字子贞,号超然。幼嗜学,读书常达通宵。始为镇江路学正,以阎复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转中书省右司掾,与元明善、张养浩号为“三俊”。英宗时,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学士。至治三年,铁失在上都杀英宗,其党召两院学士北上,元用独不行。铁失败,人皆称其有先见之明。泰定帝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奉旨纂集法令为《通制》,译《贞观政要》为蒙古文。凡大制诰,多出其手。卒谥文献。有《超然集》。
元用,字子贞,世居阿城,后徙汶上。元用幼读书,常达曙不寝,父忧其致疾,止之,辄以衣蔽窗默观之。始以镇江路儒学正,考满游京师。翰林承旨阎复大奇之,因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御史台辟为掾史,转中书省右司掾。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除应奉翰林文字,迁礼部主事,改尚书省右司都事,转员外郎。及尚书省罢,退居任城,久之,齐、鲁间从学者甚众。延祐六年,授太常礼仪院经历,属英宗锐意礼乐,其仪注制度,率所裁定。授翰林待制,升直学士。泰定三年,授太子赞善,转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寻拜翰林侍讲学士,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天历二年卒,赠正奉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献。诗文四十卷,号《超然集》。戴表元称其文曰:属辞庄、屈之洁,析理孟、荀之达,而比事左、班之覈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康里氏,字子渊。不忽木子,巎巎兄。博学能文。成宗时为宿卫,擢太常院使。武宗时历山南廉访使,迁淮西,改河南,历事仁宗、英宗、泰定帝三朝,皆称名臣。文宗立,擢中书右丞,力辞归。闻明宗被害,流涕不食,自是杜门不出者数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渤海人。袭父官为右卫千户。英宗待以心腹,将择重职处之。未几,英宗遇弑,遂引去。泰定帝崩,逾月不立君,物情汹汹,乃与平章政事速速谋,联合燕帖木儿拥立文宗,擢礼部尚书。官至都水使者。人或询以拥戴之事,往往逊谢,终无所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松江华亭人,字文卿。英宗为皇太子,召为说书。及即位,授侍仪司典簿。英宗遇弑,弃官归。后郯王闻其贤,厚礼之。已而王被诬诛,力陈王忠孝数事,得白,复归不仕。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2—1327
【介绍】:
元康里人。世祖命入宿卫。大德间,从海山(武宗)镇北边,讨叛王海都,大破其众。成宗病危时,脱脱在京师,驰告海山。武宗因而得继大统。自同知枢密院事累拜中书左丞相。至大三年,尚书省立,迁右丞相。四年,复为中书左丞相。仁宗即位,拜江浙行省左丞相。迁江西。英宗嗣位,召拜御史大夫,为帖赤所忌,奏改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后辞归。卒谥忠献。脱脱尝于宣德别墅延师以训子,乡人化之,皆向学。朝廷赐额名景贤书院,为设学官。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王璋 | 忠宣宪孝大王、忠宣王、太尉王 | 1308年—1313年 |
简介
王璋(1275年—1325年),高丽王朝第26任君主(1298年、1308年—1313年在位)。初名謜,字仲昂,号海印居士,蒙古名益智礼普化(意为小公牛)。父为高丽忠烈王王昛(王谌),母为元世祖之女元成公主忽都鲁揭里迷失(追赠齐国大长公主,谥庄穆王后)。他是第一位与蒙古人混血的高丽国王,自己也娶了元朝宗室女宝塔实怜(追赠蓟国大长公主)。大德二年(1298年)接受忠烈王禅让而即位,任内实行改革,七个月后因得罪权门势族及宗主国元朝而被废,滞留中国十年之久,在此期间改名为“璋”。大德十一年(1307年)扶植元武宗即位有功,被元朝封为沈阳王(后改称沈王),至大元年(1308年)忠烈王去世后再次即位为高丽国王,他复位后主要通过在元传旨来控制朝政。皇庆二年(1313年)禅位于儿子王焘(高丽忠肃王),短暂回国后再次来华定居,延祐三年(1316年)又将沈王王位传给侄儿王皓,自称“太尉王”。延祐七年(1320年)元英宗继位后将他监禁起来,后以学佛为名流放吐蕃。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死后获赦,泰定二年(1325年)薨于元大都,元朝赐谥号忠宣,葬于德陵,高丽恭悯王加谥宣孝。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也孙铁木儿 | 1323年—1328年 | ||||
泰定 | 1324年—1328年二月 | ||||
致和 | 1328年二月—1328年九月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3—1328
【介绍】:
即元泰定帝。元朝皇帝。甘麻剌子,武宗堂兄。大德六年,袭父爵晋王,镇北边。至治三年,英宗遇刺后,被诸王迎立。次年,改元泰定。在位时佛事繁多,西僧多行不法,宗王横暴。民间出现“弥勒佛当有天下”的口号,社会矛盾日益严重。五年二月,改元致和。同年七月,在上都病卒。无庙号。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9—1338
【介绍】:
元光州人,先祖为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帝黜罢之。累拜御史中丞,持宪务存大体。终枢密副使。卒谥文贞。文章宏赡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诗圆密清丽。尝预修《英宗实录》。有《石田文集》。
小云石海涯,畏兀儿人,阿里海涯之孙。父名贯只哥,云石遂以贯为氏,号酸斋。年十三,膂力绝人,使健儿驱三恶马疾驰,持槊立而待,马至腾上之,越二而跨三。运槊生风,观者辟易。或挽彊射生,逐猛兽,上下峻阪如飞,诸将咸服其趫捷。稍长,折节读书。初袭父官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镇永州,一日,解所绾黄金虎符,让弟忽都海涯佩之。北从姚燧学,燧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俄选为英宗潜邸说书秀才。仁宗践祚,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乃称疾辞还江南,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赠集贤学士、中奉大夫、护军,追封京兆郡公,谥文靖。酸斋晚年为文日邃,诗亦冲澹,草隶等书,变化古人,自成一家。其视死生若昼夜,绝不入念虑。临终有辞世诗云:「洞花幽草结良缘,被我瞒他四十年。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一般圆。」洞花、幽草,盖二妾名也。酸斋休官辞禄后,或隐屠沽,或侣樵牧,常于临安市中立碑额「货卖第一人间快活丸」,人有买者,展两手,一大笑示之,领其意者,亦笑而去。一日,钱唐数衣冠士人游虎跑泉,饮间赋诗,以「泉」字为韵,中一人但哦「泉、泉、泉」,久不能就,忽一叟曳杖而至,应声曰:「泉泉泉,乱迸珍珠个个圆。玉斧斫开顽石髓,金钩搭出老龙涎。」众惊问曰:「公非贯酸斋乎?」曰:「然、然、然。」遂邀同饮,尽醉而去。其依隐玩世多类此。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0
【介绍】:
亦译别里怯不花。元蒙古燕只吉解氏,字大用。世为八番宣抚司长。初入国子学为诸生。仁宗召入宿卫,英宗授八番宣抚司达鲁花赤。顺帝至正初,拜江浙行省左丞相,途中闻杭城大火,到任后多方救济,杭人甚得其益。召还,除中书右丞相。寻以故谪居渤海。卒谥忠宣。
维基
廉惠山海牙,元朝畏兀儿人,字公亮。布鲁海牙孙,广德路达鲁花赤阿鲁浑海牙的儿子,平章政事廉希宪的侄子。廉惠山海牙幼孤,不愿入宿卫,入国学读书。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进士,授承事郎、同知顺州事。在任一年,泰定元年(1324年),入史馆,编纂“英宗、显宗实录”。拜监察御史。时中书省有大臣贪猥狼籍,就上奏章弹劾。任都水监时,疏通会通河,修筑滦水、漆水河堤,建京东闸。历任秘书丞、会福总管府治中、佥淮东廉访司事、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佥河东、河南、江西廉访司事、江南行御史台经历。再任都转运使,整顿山东盐法,用课好转,受赏。至正三年(1343年)为侍仪使,掌管郊礼。至正四年(1344年),参与编纂辽、金、宋三史。后为河南行省、湖广行省、江西行省、福建行省右丞。红巾军起义爆发后,与司徒道童用招降与镇压两手对付起义军,任佥江浙行枢密院事。为福建行省右丞时,领兵镇守延平(今福建南平)、邵武(今福建邵武),并督赋税由海道供应京师。转任宣政院使,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七十一岁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