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令狐楚中唐 766 — 837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66—837 字壳士别号白云孺子排行四
其先敦煌(今属甘肃)人。
家于太原(今属山西)
德宗贞元七年(791)进士第,为桂州太原从事
宪宗元和年间入朝为右拾遗,累官至河阳节度使
元和十四年(819)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因亲吏脏污事发,贬宣歙观察使,再贬衡州刺史
文宗大和末尚书左仆射封彭阳郡公
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所,谥文
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五。
令狐楚才思俊丽,与刘禹锡李逢吉广宣唱和甚多。
曾向朝廷奏进张祜诗卷,又向李商隐传授骈文。
其诗“宏毅阔远”(《吴礼部诗话》),尤长于绝句。
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续拾》补2首,题2则。
释保暹北宋 980 — 1070
全宋诗
释保暹字希白金华(今属浙江)人。
普惠院僧。
真宗景德初昭文馆,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
有《处囊诀》一卷(元吴师道敬乡录》卷一四),已佚。
今录诗二十五首。
韩琦北宋 1008 — 1075
全宋诗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
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
宝元初西夏事起,为陕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著,与范仲淹并称“”。
庆历三年(一○四三)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
嘉祐元年(一○五六)枢密使三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英宗即位,仍为相,封魏国公
神宗立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
不久再次经略陕西
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复请归相州
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
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
八年卒,年六十八,谥忠献
有《安阳》五十卷。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台刻《安阳》为底本,校以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张励北宋
全宋诗
张励字深道长乐(今属福建)人(《吴礼部诗话》)。
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
哲宗绍圣间淮南两浙转运副使(《摛文堂集》卷四《朝散郎淮南运副张励两浙运副制》)。
徽宗崇宁中集贤殿修撰洪州清乾隆南昌府志》卷二一)。
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福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
三年,移知广州建州
有诗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二二、二六。
范浚宋 1102 — 1151
全宋诗
范浚(一一○二~一一五○)字茂明兰溪(今属浙江)人。
学者称香溪先生
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贤良方正,不起,闭门讲学。
朱熹所撰《心箴》全载入《孟子集注》,由是知名。
二十年卒,年四十九。
遗文由其侄端臣编为《香溪先生文集》二十二卷。
事见本集吴师道后序、明童品香溪先生传》。
 范浚诗,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明万历十三年刊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万哲
全宋诗
万哲字愚公仙居(今属浙江)人。
释清壹陈仁玉碧栖)有唱酬。
事见《吴礼部诗话》。
今录诗二首。
杜去轻
全宋文·卷七九九五
杜去轻字端父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旃子。
有文名,工书画,不事举业。
元吴师道礼部》卷一六《杜端父墨迹》,《万姓统谱》卷七七,《宋诗纪事补遗》卷七三,《宋元学案补遗》卷一。
杨景
全宋诗
杨景字如晦颍昌(今河南许昌)人。
尝为洛阳工曹(宋胡稚注《简斋诗集》卷七《谢杨工曹》)。
又曾入鄜延幕府(《吴礼部诗话》)。
今录诗十首。
陈柏
全宋诗
陈柏字茂卿号南塘天台(今属浙江)人。
王柏上蔡书院时,曾录《夙兴夜寐箴》教诸生(《吴礼部诗话》)。
今录诗二首。
陈宓南宋 1171 — 1230
全宋文·卷六九五四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复号复斋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陈俊卿子。
少登朱熹之门,长从黄干游。
以父任监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西外睦宗院,知安溪县
嘉定七年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
知南康军南剑州,创延平书院以养士。
宝庆二年提点广东刑狱,三上章辞不就,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
绍定三年卒,年六十。
所著书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钞》、《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及文集数十卷。
见《宋史》卷四○八本传,吴师道陈师复哀辞》(《敬乡录》卷一一)。
金似孙南宋至元初
全宋诗
金似孙字叔肖号兰庭兰溪(今属浙江)人。
之焱(淳祐七年进士)子。
少工举子业,文科既废,遂一意于诗。
事见《吴礼部集》卷一六《金兰庭诗后题》。
李谨思
全宋诗
李谨思字明道(《吴礼部诗话》作明通),号养吾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
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授泉州推官
后归隐铭山,入元不仕。
事见《江西诗徵》卷二三。
今录诗九首。
戴觉民南宋
全宋文·卷八二四六
戴觉民字希尹台州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
景定三年进士第
咸淳五年太平州学官
德祐初任浙东提举,知平江府,官终军器大监
,或荐之,不起。
元刘将孙养吾斋集》卷六,吴师道礼部》卷六,正德姑苏》卷三六、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八。
吴琳南宋至元初
全宋诗
吴琳字禹玉号存吾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徙居金陵(今江苏南京)
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
曾通判婺州
端宗景炎间知南康军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
事见《吴礼部诗话》、清光绪宣城县志》卷一三。
今录诗二首。
于石宋末元初 1247 — ?
石字介翁,婺之兰溪人
貌古气刚,喜诙谐。
早慕杜古高之为人,后从王宗庵业词赋,自负甚高。
年三十而宋亡,隐居不出。
一意于诗,出入诸家,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也。
因所居乡自号紫岩,晚徙城中,更号两溪
有诗三卷,门人同里吴师道正传选次,金履祥吉父为之序。
全宋诗
于石(一二四七~?
)(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溪兰溪(今属浙江)人。
宋亡,隐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
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清壹南宋末
全宋诗
释清壹,宋末仙居僧(《吴礼部诗话》)。
今录诗二首。
胡翰元末明初 1307 — 13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7—1381 【介绍】: 元末明初金华人字仲申
吴师道吴莱学。
有文名。
元末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
朱元璋金华,召见。
后以荐授衢州教授
洪武初预修《元史》,书成,受赉归。
有《春秋集义》、《胡仲子》、《长山先生集》。
丘一中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横山人字履常
能文章,有声望。
官至武学博士
吴师道称其诗清隽警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