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殷尧藩中唐 ? — 836
唐诗汇评
殷尧藩,生卒年不详,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
累举进士不第。
元和九年(814),登进士第
福州从事,入为侍御史
宝历中永乐
大和七八年间,为湖南观察使李翱幕僚
后不知所终。
尧蕃工诗,与姚合贾岛沈亚之鲍溶马戴许浑雍陶、无可等为诗友。
白居易称赏其诗,曹和其《忆江南》三十首。
有《殷尧藩诗》一卷,已佚。
全唐诗》编诗一卷,羼入元人虞集诗,馀亦有可断为南宋、明初人所作者。
叶宋英
全宋诗
叶宋英临川(今属江西)人。
精乐律。
元初、赵孟頫虞集欲荐入朝,事未行而已卒。
有自制曲谱,已佚。
事见《隐居通议》卷一○,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八一有传。
江莱甫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徽州歙县人字芳卿
好读《》,自号草窗先生
太史虞集荐之,诏有司辟举,坚辞不赴。
虞德观
全宋诗
虞德观,名不详,蜀人
集从兄。
宋亡不仕。
事见《道园遗稿》卷三。
曾丰南宋 1142 — 1224
全宋文·卷六二七三
曾丰(一一四二——?
),字幼度号撙斋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
乾道五年进士第
淳熙七年赣县
九年,假赣州会昌县
十二年,除广东转运司干办公事
十五年,知静江府义宁县
光宗绍熙中,知浦城县
宁宗庆元中通判琼州
嘉泰初朝臣劾其「搜求星说,传习妖祥」,放罢奉祠
后以朝散大夫德庆府嘉定二年复坐言官论其「一意聚敛」放罢。
晚年无意于仕进,筑室曰撙斋,以诗酒自娱。
以文章名世,著有《缘督集》四十卷。
真德秀幼尝受学于,及执政,奏取其集入崇文四部。
事迹见本集诸文及《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七四之三三,《宋史》卷六五、二○八,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四三《曾撙斋缘督序》,《宋史翼》卷二八。
陈思济元 1232 — 1301
思济字济民号秋冈柘城人
以才器见称于时辈,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备顾问。
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
姚枢许衡皆器重之,除右司都事,从中书廉希宪行省山东,未几召还,迁同知高唐州,入拜监察御史,出知沁州,迁同知绍兴路总管,转同知两浙都转运司,调陕西汉中道按察副使丁母忧去官。
服除,授同知浙东道宣慰司事,历两淮都转运使,擢岭北湖南道廉访,改池州总管,累迁中议大夫,佥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事
大德五年卒,年七十,赠正议大夫吏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颍川郡侯谥文肃
有诗集若干卷,虞伯生为之序曰:秋冈先生平生文章之出,沛如泉原之发挥,而波澜之无津;譬如风云之变化,而舒卷之无迹。
广东廉访使允文手自校储,梓而藏之。
赵淇宋末元初 1239 — 1307
全元诗
赵淇(一二三九——一三0七),字元德号平远又号太初
其先临淄(今属山东)人,徙家衡山(今属湖南)
年十七,荫补承奉郎
起家四川宣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累迁右文殿修撰历官尚书刑部侍郎而宋亡。
至元十五年,行省署广东宣抚使,制授湖南道宣慰使,七年而代,用荐者召,遂辞疾致仕。
所著诗文乐府结为《太初纪梦》二十馀卷。
卒,追谥文惠
生平见卢挚撰墓志铭(《国朝文类》卷五十一)、虞集撰神道碑(《道围学古录》十三)、《元诗选癸》乙
张伯淳宋末元初 1243 — 1303
伯淳字师道杭州崇德人
少善书法,宋末应童子科,□宗命给巨笔大纸写之。
伯淳书天字在纸中间以进,诘之,对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宗喜,遂中选。
寻举进士,累除太学录
元至元二十三年,用荐者言,授杭州路儒学教授,迁浙东道按察司知事
二十八年,擢福建廉访司知事
岁馀,召至阙下,论事数十条,皆当世急务,辞意剀切,世祖为之动容。
命至政事堂,将重用之,固辞。
翰林直学士,谒告归,授庆元路总管府治中。
大德四年,即家拜侍讲学士
明年造朝,扈从上都
明年卒,谥文穆
师道赵魏公孟頫为内弟,与巴西邓文原同直词林,情义款洽。
文原尝谓师道为文,耻尚钩棘,而春容纡馀,铿乎如金石之交奏,然不喜以藻翰自能,殁后无成稿。
其子河东宣慰副使采,长孙武康县炯,访求遗逸,釐为十卷。
蜀郡虞集为序,刊之右塾,时至正六年也。
鲜于枢元 1246 — 1302
字伯机渔阳郡人
至元间,以材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改江浙行省都事
意气雄豪,每晨出则载笔椟,与其长廷争是非。
一语不合,辄飘飘然欲置章绶去,渔猎山泽间而后为快。
轩骑所过,父老环聚指目曰:此我鲜于公也。
及日晏归,焚香弄翰,取数十百年古鼎彝器,陈诸阶除,搜抉断文废款,若明日急有所须而为之者。
宾至则相对吟讽林之间,或命觞径醉,醉极作放歌怪字,亦足自悦,见者以为世外奇崛不凡人也。
公卿以词翰屡荐入馆阁,不果用,迁太常典簿
晚年懒不耐事,闭门谢客。
营一室,名曰「困学之斋」,自号「困学民」,又号「直寄老人」。
大德六年卒。
元初,车书大同,弓旌四出,、宋之故老,交相景慕,一时人物,称为极盛。
伯机李仲芳高彦敬梁贡父郭佑之,皆以北人仕宦于南,俱嗜吟,喜鉴定法书、名画、古器物。
吴越之士因之引重,亦数人焉。
伯机居钱唐时吴兴赵子昂常貌其神,蜀郡虞伯生赞之曰:「敛风沙裘剑之豪,为湖山图史之乐,翰墨轶米薛而有馀,风流拟晋宋而无怍。
」当时伯机文望,亦与子昂相伯仲云。
字伯机渔阳人
中岁始刻苦读书,因号困学,遂善词翰,工行草。
虞集云:渔阳吴兴巴西,翰墨擅一代。
赵孟頫邓文原也。
尝于废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之,呼为支离叟,朝夕抚玩,温日观至其家,醉即抱之,或歌或泣。
又尝爱一蛮狮,水滴,乃汉物也,偶坠其吸子于西湖水阁,百计求之不得。
既他往,三年复来,忽获于水中,以为神。
一时诗人多咏其事。
时浙省广济库岁以富户司出纳侵用官资者,府判王某辄拘其妻子,以小舟载之西湖,趁逐游人,收其奸钱纳官。
因作湖边曲云:湖边荡桨谁家女,绿惨红愁羞不语。
低回忍泪傍郎船,贪得金钱强歌舞。
玉壶美酒不消忧,鱼腹熊蹯弃如土。
阳台梦短去匆匆,鸳锁生寒愁日暮。
安得义士掷千金,坐令桑濮歌行露。
予阅顾玉山草堂,秋华亭扁联系所书,自署槜李,当亦流寓吾禾,故为入之。
程钜夫元 1249 — 1318
钜夫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
其先自徽州京山,宋末,季父飞卿建昌守,家焉。
元兵南下,从飞卿入觐燕京,遂留宿卫,授管军千户,世祖召见香殿,奇之。
命给笔札书二十馀幅以进,改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翰林集贤直学士
尚书省初立,诏为参知政事,固辞。
又命为御史中丞
台臣言文海南人,且年少,世祖怒曰:「汝未用南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
」遂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
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馀人,皆擢置清要。
大德八年,召为翰林学士,商议中书省事
武宗朝,进翰林学士承旨
延祐初,议行贡举法。
三年,以病求去,加光禄大夫
命廷臣饮饯齐化门外。
给驿南还,敕行省时加存问。
三年卒,年七十。
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钜夫仪状峻伟,音吐如钟。
少与吴文正公同门,遭时革命,宠遇优渥,历事中外者踰四十年。
郢州白雪楼,尝以名所寓,故世称雪楼先生又号远斋
所著有《雪楼》三十卷。
虞文靖公谓宋季士习卑陋,以时文相尚。
病其陈腐,则以奇险相高,江西尤甚。
公之在朝,以平易正大之学,振文风,作士气。
今代古文之盛,实自公倡之。
公之致仕也,赵文敏公孟頫代为承旨
先往拜其门而后入院,时人以为衣冠盛事焉。
僧行端元 1254 — 1341
禅师名行端
号元叟
生台之临海何姓。
何姓世以儒显。
母王氏。
博释五经章安子弟。
咸宗之如汉之曹大家
南宋宝祐乙卯岁生端。
端生不茹荤。
襁褓中见沙门遂喜。
甫六岁。
母王氏授以论孟。
咿唔成诵。
乃至经子章句悉不可难。
每遇纷华杂遝。
则庄坐如在定。
母因奇之曰。
吾家千里驹也。
然恐不为世用。
端叔父茂上人者。
早岁为僧。
馀杭化城院。
适归省故里。
竟从之剃染。
遍游丛林。
径山藏叟
临机悟旨。
藏叟悦之。
一日藏叟问端曰。
汝是台州人那。
对曰。
台州
叟便喝。
拜。
叟又喝。
起叉手。
曰。
放汝三十棒。
喏。
藏叟又曰。
还知我泉南无僧否。
曰。
和尚聻。
叟便棒。
按住曰。
莫道无僧好。
叟大笑而起。
既罢参。
乃徜徉西湖山水间。
自称寒拾里人
育王珙作偈招曰。
夜半落霜花。
日轮正卓午。
寥寥天地间。
只有寒山子
不答。
乃典净慈书记
时净慈石林巩禅师居焉。
吴山石田林处士
久隐不与世接。
乍见篇翰。
独以诗柬
有能吟天宝句不废岭南禅之语。
又远访雪岩钦仰山
曰。
驾发何处。
曰。
两浙
曰。
因甚语音不同。
曰。
合取口。
曰。
径桥高。
集云峰峻。
未识阇黎在。
拍手曰。
鸭吞螺蛳。
眼睛突出。
顾侍者点好茶来。
曰。
也不消得。
于是以上礼宾之。
元成宗大德初
虎岩伏
分座于径山
庚子
出住湖州翔凤。
乃曰。
大慧祖师道。
宁以此身代大地众生。
受地狱苦。
终不将佛法作人情。
径山先师藏叟和尚
一生不肯四天下人。
纵饶释迦老子达磨祖师到来。
也须退身有分。
僧在侍者寮两年。
弄尽机关。
做尽伎俩。
直是没凑泊它处。
所以知其为大慧嫡孙。
今有炷香供养它。
也要大家證明。
甲辰
诏主中天竺。
并赐慧日正辨师号。
皇庆壬子
灵隐
仁宗设无遮大会于金
證之。
又加号佛日。
乃退居良渚西庵
英宗至治壬戌间。
起端居径山
径山
人才之盛。
不减妙喜
楚石琦辈。
时称僧杰焉
虞公文靖以文献宗时
兼游诸禅宿之门。
自称微笑居士
每方杨大年之为人。
多剥啄诸家语录。
而读提唱。
乃谓其子弟曰。
元叟生平。
谛理恢拓。
广说略说。
莫不弘伟。
然关要隐而不发。
以待其人。
大慧之流风馀韵。
犹有如此者。
不谓老夫复相识耳。
其提唱曰。
寂静中做工夫者。
以寂静为究竟。
他且不是你寂静中究竟底物。
愦闹中做主宰者。
以愦闹为得意。
它且不是你愦闹中得意底物。
经教中领览者。
以经教为根本。
它且不是你经教中领览得底物。
师友中讲者。
以师友为渊源。
他且不是你师友中讲得底物。
此无形段金刚大士
从尘点劫来。
直至而今。
如潜泉鱼鼓波而自跃。
你拟向东边讨它。
它向西边立地。
你向南边讨它。
它向北边立地。
教它与一切人安名立字即得。
一切人与它安名立字即不得。
一切处一切时。
与你万象为主。
万法为师。
此其是也。
自非上根利智具杀人不眨眼底手段。
将第八识断一刀。
岂有成办时节。
又曰。
自家根蒂下。
积生累劫。
多诸恶习。
若也照烛不破。
剔脱不行。
日用间岂免触途成滞。
一切法中。
或有所疑地。
即碍杀了你。
一切法中。
或有所爱水。
即淹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瞋火。
即烧杀了你。
一切法中或有所喜风。
即飘杀了你。
四者既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
明暗色空。
森罗万象。
到处粘作一团。
如黐胶相似。
驱你入驴胎。
使你入马腹。
总繇它在。
千佛出世。
亦无如之何矣。
开化四十二年。
三受金襕。
密秘之。
不以披搭。
所赐金帛悉赈贫乏。
复多怒。
老益甚。
每据坐。
竟日传餐诃骂。
及入寝室。
或窃问其故。
乃左右顾视。
欲举已忘。
故道俗于怒骂中。
得旨者甚多。
顺帝至正壬午秋
示微疾。
问侍僧曰。
呼之曾已休。
吸之尚未舍。
安同诸苦源。
来者不来者。
如何是来者不来者。
僧无语
端良久曰。
后五日看。
至期更衣趺坐曰。
本无生灭。
焉有去来。
冰河发𦦨。
铁树花开。
垂一足而化。
世年八十八。
僧腊七十六。
所剪爪发。
舍利累然。
閟全身于鹏抟峰北。
谥曰普照
塔曰寂照。
端退居良渚日。
忽有梵僧。
仗锡来徵般若枢要。
端示以狮王奋迅三昧。
其僧稽首蹈空而去。
左右皆惊愕。
端曰。
掩鼻偷香。
何足羡也。
赞曰。
大慧四传至端禅师
二百载矣。
几如劲弓之末。
其势不能穿鲁缟。
师崛出珍公之门。
而道被三朝。
德迈九洲。
源厚流长。
不亦宜乎。
或谓。
师之后大抵说法朝廷。
岂其家化以金马门为隐者耶。
曰否。
不离菩提树下。
而据吉祥座者。
斯何人哉。
赵孟頫元 1254 — 1322
孟頫字子昂宋秦王德芳之后。
世祖王子称实生孝宗
赐第于湖州,故孟頫湖州人
年十四,以父荫补官。
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以孟頫入见。
神彩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欲大用之。
议者不可,授兵部郎中,迁集贤直学士,出同知济南总管府历江浙等处儒学提举
延祐中,累拜翰林学士承旨,得请归,至治初卒,年六十九。
追封魏国公谥文敏
子昂以书法称雄一世,画入神品,四方万里重购其诗文者,所至车马填咽。
自号松雪道人,有《松雪斋》。
史称其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
戴帅初谓其古诗沈涵,自馀诸作,犹傲睨高适李翱间。
仁宗与侍臣论文学之士,以子昂唐李太白宋苏子瞻云。
虞雍公伯生尝以诗诣子昂,有「山连阁道晨留辇,野散周庐夜属櫜」之句。
子昂曰:「若改山为天,野为星,则尤美矣。
伯生心服之。
故有元之盛,称虞、赵、杨、范、揭焉。
子昂以宋王孙仕为显官,其从兄子固耻之,闭门不肯与见。
子昂之没也,宋逸士子虚题其诗卷曰:「文在玉堂多焕烂,泪经铜狄一滂沱。
原陵禾黍悲丰镐,人物风流继永和。
」亦深惜之词也。
子雍、奕,并以书画知名。
赵世延元 1260 — 133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0—1336 【介绍】: 元汪古部人,字子敬,先世因外祖父朮要甲,音讹为赵,遂为赵氏,居成都
究心儒学。
世祖至元二十一年,授承事郎
二十五年,擢监察御史,劾丞相桑哥
成宗大德间安西路总管,前政壅滞者,剖决殆空。
武宗至大间四川肃政廉访使
仁宗皇庆间,自中书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劾奏右丞相帖木迭儿。
仁宗死后,帖木迭儿复相,使其党诬世延以罪,系狱。
事释,居金陵
起为集贤大学士
文宗时官至中书平章政事
至顺初,与虞集纂修《经世大典》。
历事九朝,凡军国利病,生民休戚,知无不言。
文章波澜浩瀚,一本于理。
释明本元 1263 — 1323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七
释明本字幻住晚号中峰姓孙氏钱塘人
幼好梵呗,长乃出家。
初依吴山圣水,闻高峰原妙天目山师子岩立死关,以待参学。
明本往叩之,原妙欣许,知为大器。
久之,明本诵《金刚经》恍有开解者,谓“识量依通,虽于义趣通解,终非悟也。
”已而薙染。
原妙闭关独居,誓不接纳,独见授以䛡头。
由是给侍死关,昼服力役,夜事禅定,十年而学成,豁然超脱。
宗旨别传,九流诸子,罔不淹贯,激扬提唱,机锋翕靃,圆转不穷,时称大辩焉
元贞间高峰将迁化,以大觉禅寺相属,辞之。
皖山,游庐阜,至金陵结庵庐州弁山,及平江雁荡
已而还山,领师子院。
宰相大臣以五山主席交聘,俱力辞,因日避走南北间。
朝廷闻其名,特赐金襕伽梨,进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元统二年,并诏明本所著《广录》三十卷收入佛藏,揭徯斯为之序。
至治三年八月,安坐而逝,寿六十一,腊三十七。
文宗敕词臣制碑,谥曰“智觉”,塔曰“法云”。
明本履长大,倍于时人,所遗麻履二,尚藏寺中。
寂时茶毗于天目,虞集铭其塔,赵孟頫书其净土诗。
初,松雪极致敬礼,冯海粟意殊不然,及示《梅花诗》六十首,明本和之,复成百咏,及九言一首,冯由是叹服加礼焉。
今有爪发舍利塔圣水寺
韩性元 1266 — 1341
字明善绍兴人
其先家安阳宋魏忠献王琦,其八世祖也。
深于先儒理之说,四方学者,受业其门,户外屦无所容。
前代遗老王应麟俞浙戴表元辈皆折辈行与交。
同里与游最密者唐珏王易简吕同老,皆一时名士。
每值风日清美,或同挟策于云门,或共榜舟于邪溪镜湖,逍遥容与,弥日忘返,望之者疑其为世外人也。
延祐中宪府尝举为慈湖书院山长,受而不赴。
天历中赵世延以其名上闻。
后十年,门人李齐南台监察御史,力举其行义,而已卒矣,年七十六,赐谥庄节先生
所著有《礼记说》四卷、《诗音释》一卷、《书辨疑》一卷、《郡志》八卷。
文集有《五云漫稿》十二卷。
虞学士集曰:君为文优游不迫而陈义甚高,汪洋不穷而立论甚要。
黄侍讲溍曰:先生之文,博达隽伟而变化不测。
人第见其如奇葩珍木,不择地而发,鱼龙出没,隐显后先,以为可喜可愕,而莫知夫山之所以高,水之所以深也。
两公皆文章大家,而罄折先生如此,宜为一时人望所宗也。
元明善元 1269 — 1322
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
读书过目辄记,尤深于春秋。
弱冠游吴中,浙东使者荐为安丰建康学正,累辟掾台省,坐诬免。
侨寓淮南仁宗东宫,首擢太子文学,及即位,改翰林待制,升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迁侍读学士
延祐间,改礼部尚书,擢参议中书省事,复入翰林
岁终,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召为集贤侍读学士,进翰林学士
至治二年卒于位,年五十四,赠资善大夫河南行省左丞追封清河郡公谥文敏
复初早以文章自豪,晚益精诣,吴伯清称其文脱去时流畦径,而追古作者之遗。
马伯庸亦谓公文刻而不见其迹,新而必自己出。
蔚乎其华敷,鐄乎其古声,倡古学于当世,为一代之文宗者,柳城姚燧暨公而已。
初,复初江西金陵,每与虞伯生剧论,相得甚欢。
京师,乃复不能相下。
真人吴闲闲复初交尤密,尝求作文。
既成,谓闲闲曰:伯生见吾文,必有讥弹,为吾治具,招伯生来观之。
明日,伯生至,复初出文问何如?
伯生曰:公能从言,去百有馀字,则可传矣。
复初即泚笔属伯生,凡删百二十字,而文益精当,复初大喜,乃欢好如初。
伯生亦尝谓复初文章发扬蹈厉,藐视秦汉云。
贡奎元初 1269 — 1329
字仲章宁国路宣城人
自少以文学名,檄为池州路齐山书院山长。
秩满,授太常奉礼郎,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编修
延祐初,迁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入为翰林待制
至治初,以母年垂九十,谒告归。
益治园池,莳花木,筑亭曰「爱日」。
兄弟奉母游宴其间,乡人荣之。
泰定中,母忧服阕,拜集贤直学士
天历改元,命代祠北岳、济淮、南镇。
其明年春,还自会稽,以疾归故里之南湖,至秋疾愈。
十月朔旦早作,谓犹子师文曰:「吾夜梦作诗,有『竹树萧萧夹泉石』之句。
其末云『九转丹成生羽翼』,是何祥也?
」语已,泊然而逝,年六十一。
翰林直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
仲章为文,闳放俊傀,不狃卑近。
大德中,朝廷方议行郊祀礼,诸大臣以仲章识鉴清远,引置礼属,多所讨论。
其在词林,与元复初袁伯长邓善之马伯庸王继学虞伯生辈相唱和,皆一时豪俊声名之士。
晚年萃撷诸礼书,欲定为一家言而未竟。
所著诗文有《云林小稿》、《听雪斋纪》、《青山谩吟》、《倦游》、《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凡百二十卷,悉藏在秘府
明弘治间,曾孙吏部郎元礼编其所存者曰《云林诗集》,刊行于世。
柳贯元 1270 — 134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0—1342 【介绍】: 婺州浦江人字道传号乌蜀山人
受性理之学于金履祥,自幼至老,好学不倦。
于兵刑、律历、数术、方技、异教外书,无所不通。
大德年间,以察举为江山儒学教谕
仕至翰林待制,与黄溍虞集揭傒斯齐名,称儒林四杰
既卒,门人私谥文肃
有《柳待制文集》。
薛昂夫元 1270 — 1350
词学图录
薛昂夫(1270--1350) 名超吾字昂夫号九皋
畏吾人。
汉姓马,故亦称马昂夫
善篆书,有诗名,尤工散曲。
尝与杨载虞集萨都剌等唱和。
存词三首。
李京
字景山河间人
早岁起家掌故枢府,不数年,遂长其幕,遽坐废。
大德五年春,奉命宣慰乌蛮,寻升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佩虎符,兼管军万户,悉其见闻为《云南志略》四卷,三年而报使,因以其书上之,即移病归乡里卒。
景山于书,酷好《老子》,独慕白乐天之为人,平生为诗凡数百篇,而云南诸作,尤为世所传诵,总题曰《鸠巢漫稿》,鸠巢,其自号也。
袁伯长谓其诗「质而不倨,绮而不踰,袭众芳之英,融寄于穷厓绝域之地。
虞伯生云南之诗,「虽悲宕动人,而无怨尤忿厉之气,其所存庶几不缪于古人。
」余观景山之自叙曰:其词或传,幸得托于中州人士之末。
其自命可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