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惟则,字天如,吉之永新人。族姓谭氏,得法于普应国师、中峰本公。辟吴城东北隅废圃为方丈,曰「师子林」。有竹万竿,竹外多怪石,其中最高者类狻猊。他石或跂或蹲,厥状匪一,轩堂亭阁,冠绝一时,则公以中峰倡道天目师子岩,故名「师子」,识不忘也。又尝遁迹松江之九峰,道风日振,加号佛心普济文惠大辨禅师。侍者集其诗文曰《师子林别录》,翰林待制远者图为之序,称其随机泛应,靡所不有云。倪高士元镇每过师子林,爱其萧爽,为之绘图。徐幼文复图为十二景,高季迪诸人题咏相继。今其地大半废为民居,湫隘嚣尘,无复昔时之胜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6—1378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四川嘉州,其祖官吴中,因而定居。少聪颖,九岁能背诵六经。善诗文,兼工书画。元末隐吴之赤山,张士诚辟为丞相府记室,未几即辞去。入明,被迁往临濠,又徙河南。洪武二年放归。旋被起用,官至山西按察使。被诬夺官,罚服苦役,卒于役所。与高启、张羽、徐贲称吴中四杰。有《眉庵集》。
词学图录
(《诗谈》:唐肃、谢肃,骅骝骕骦,并驰艺苑。唐有子之淳,克继其学。
《国雅》:唐处敬:「山色元来蜀,江声直到吴。」「月到翻经榻,苔缘挂壁琴。」亦是高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1—1395
【介绍】:
元明间苏州府吴县人,字止仲,号淡如居士,又号半轩,亦号楮园。淹贯经史百家,议论踔厉。元末授徒齐门,与高启、徐贲、张羽等号为十友,又称十才子。富人沈万三延为家塾师。明洪武初,有司延为学官。旋谢去,隐于石湖。赴京探二子,凉国公蓝玉聘于家馆。蓝玉党案发,行父子坐死。能书画,善泼墨山水,有《二王法书辨》,另有《楮园集》、《半轩集》等。
行字止仲,长洲人。洪武末,坐蓝玉党死。有《半轩》,《楮园》二集。
(《四库简明目录》:王行诗格清刚骏爽,在「北郭十子」内,与高启亦称敌。
《笔精》:吴郡王止仲,国初布衣也。王文恪笔记称其才敏,尝识姚广孝于未遇。余尝得杨文敏公遗书,中有王行《半轩文集》十二卷,写本也。其诗不甚多,如:「高馆疏帘晚乍开,读书声里故人来。山中本自无尘土,催得家僮扫绿苔。」清逸可诵。
田按:「北郭十子」,能画者五人。幼文画迹流传最多,孟载、来仪、仲温、止仲今罕传者。止仲喜泼墨成山水,时人谓之王泼墨。自题所作画诗云:「高馆良宵睡思迟,葛巾重著半曛时。都将满抱林泉兴,付与闲窗墨半池。」可想见盘礴之趣矣。)
砥字履道,号匊溜生,又号东皋生,吴人。幼家徙无锡,居市上,未尝与群儿戏,自知弄笔砚。稍十四五,择从文学高等游,俄而才思大进,举州皆惊。游吴门,士大夫名能文章者,莫不希得砥一先诣为己增价。至弱冠,尤盛于诗。每东西浙燕享,四方饯集,作者动三数十篇,砥常卷中迥出。其诗幽丽豪浪,无所不有。为小楷行草,略备诸家体。溢而为画,寓篆籀法,人罕得之。至正间,与马治孝常俱主义兴周氏家。周氏好学有贤行,为屋涧东西以馆之,置茶具酒杯,属其子弟从之游,穷阳羡溪山之胜。因合前后所作为《荆南倡和诗》。义兴多富人,与治厚善者,咸治酒为具召砥,砥心恶之,一日贻书别治,夜半遁去。归吴,复与高启季迪、徐贲幼文结社。已而张氏据吴,从军会稽,殁于兵。幼文题《荆南倡和集》云:此帙乃履道亲笔,季迪所藏者,季迪序而属其乡人吕志学收之。洪武丁巳,余在河南,孝常持此帙来见,盖吕所归也。李应桢题集后云:无锡别有一周砥,官广西桂林灵川县典史,非此所谓字履道者。因读是诗漫书之,俾有考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3—1385
【介绍】:
元明间江西九江人,字来仪,后以字行,更字附凤。元末避乱居湖州,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迁吴中,与高启等为诗友。明初,举贤良,不出。洪武四年,徵至京师,廷对称旨,擢太常寺丞,兼翰林院同掌文渊阁事。以事谪岭南,中路召还,知不免,投水死。文章精洁有法,尤长于诗,明初与高启、杨基、徐贲比唐初四杰。有《静居集》。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词学图录
高启(1336-1374) 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苏州长洲人。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擢户部侍郎。早年与张羽、徐贲等有"北郭十友"之称,后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有《高青丘集》、《扣舷词》。
启字季迪,长洲人。洪武二年,与修《元史》,授翰林编修。寻擢户部侍郎,辞,放还,以魏观事坐法死。有《凤台》、《吹台》、《江馆》、《青丘》、《胜壬》、《南楼》、《槎轩》、《娄江》、《姑苏杂咏》等集,自选为《缶鸣集》。景泰中,吴人徐庸汇为《大全集》。国朝桐乡金檀复搜逸辑注为《青丘集》十八卷。
(《四库总目》: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以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返之于古,启实为有力。然行世太早,殒折太速,未能镕变化,自为一家,故备有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此则天实限之,非启过也。特其摹仿古调之中,自有精神意象存乎其间,譬之褚临《禊帖》,究非硬黄双钩者比。故终不与北地、信阳、太仓、历下同为后人诟病焉。
都穆《南濠诗话》:韩文公诗曰:「我生之初,月宿南斗。」东坡谓公身生磨蠍宫,而己命亦居是宫。盖磨蠍即星纪之次而斗宿所躔也。星家言身命舍是者,多以文显。以二公观之,名虽重于当世,而遭逢排谤几不自容,盖诚有相类者。吾乡高季迪为一代诗宗,命亦舍磨蠍,又与坡翁同生丙子。洪武初以作文竟坐腰斩,受祸之惨,又二公之所无者。吁,亦异矣!
张习《四杰集序》:国初,以高、杨、张、徐比唐之四杰,故老言不惟文之似,而其攸终亦不相远。眉庵、盈川,令终如一;太史之毙,同乎宾王;北郭虽不溺海,仅全要领,而非首丘;司丞投龙江,又与照邻无异。噫,亦异矣!
叶盛《水东日记》:杨文定公尝云: 「范文正、高季迪皆出姑苏,两人气象不同,盖于其所赋《卓笔峰》见之。范云:『笠泽研池小,穹窿架石峨。仰凭天作纸,写出太平歌。』高云:『云来初似墨,雁过还成字。千载只书空,山灵恨何事?』」
田按:季迪诸体并工,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青田作《二鬼》诗,自负与潜溪并峙天壤,岂知江上有青丘子哉!季迪《青丘子歌》云:「青丘了,臒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霭霭睛云披,轧轧冻草萌。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太羹。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其自负亦复不浅。入史馆后骤擢户部侍郎,以不能理天下财赋力辞。盖亦有托而逃。观其京《师寓廨》诗云「拙宦危机远」,其志可见矣!迨夫魏守狱兴,牵连以死。旧游素交,同声哀悼。杨孟载诗云:「《鹦鹉》才高竟殒身,思君别我愈伤神。每怜四海无知己,顿觉中年少故人。祀托友生香稻糈,魂归丘陇杜鹃春。文章穹壤成何用?哽咽东风泪满巾。」徐幼文诗云:「昔别会有期,兹别渺无迹。茫茫堪舆间,飘然竟何适?旦暮凄以深,形影吊单只。惟馀瑶华言,和谐重金石。一读一怆情,老泪屡挥滴。」张来仪诗云:「平生五千卷,宁救此日艰。」又云:「中郎幼女今痴小,遗槁千篇付与谁?」浦长源诗云:「鼓罢瑶琴遂解形,萧萧日影下寒城。薄田供祭遗妻子,新冢题名望友生。地下未应消侠气,人间谁肯没诗名。旧庐重过悲闻笛,欲赋《招魂》竟不成。」玉碎昆仑,兰焚楚泽,千古才人,同声下泪矣。)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永嘉人,字唐卿。早年以文学著,客居会稽,镇将多次荐举,无意仕进。迁居吴中,与高启、张羽、王行等称“十才子”,因家近北郭,又号“北郭十友”。为张士诚延为幕客。士诚败,与杨基、徐贲同徙濠梁。洪武二年放还,授新郑县丞。
尧臣字唐卿,永嘉人。为张士诚客。明初谪徙濠梁,旋放还,授新郑丞。有《菜薖集》。
田按:唐卿与杨基、张羽、徐贲、王行、王彝、宋克、吕敏、陈则,释道衍为高季迪「北郭十友」。季迪《答馀新郑诗云》:「日高破灶烟未起,闭户不绝哦诗声。」又云:「须臾出君寄我劄,上有秀句如瑰琼。」亦豪于吟事者,惜集不传。仅见题秀野轩一诗而已。
则字文度,昆山人。洪武初以秀才举,授应天府治中。擢户部侍郎,谪大同府同知,迁知府。
绂字孟端,无锡人。洪武中,徵至京师,寻坐累戍朔州。永乐初,以善书供事文渊阁,除中书舍人。有《友石山房稿》五卷。
(《四库总目》:绂博学工书画,所作山水竹石,风韵潇洒,妙绝一时。说者谓可继其乡倪瓒。其诗虽结体稍弱,而清雅有馀。盖其神思本清,故虽长篇短什,随意濡染,不尽计其工拙,而摆落尘氛,自然合度。
《弇州山人四部稿》:孟端竹为国朝第一手,有石室层土、梅花道人遗意,而清标高格又似过之。余尝记其二事:其一,沐黔公行金帛求盂端画,谢绝之。后忽作一幅,遗其僚素厚黔公者,使致之曰:「姑以是塞公意,毋言我为公也」其二,月夜闻邻笛,乘兴画幅竹,访遗之。其人乃大贾,甚喜,具蛇绒、文绮各二。求孟端一配幅。孟端却其币,手裂画坏之。《湖山佳趣》一卷,初阅之以为黄鹤山樵也,清思扑人眉睫间,应接不暇,至题尾,知为九龙山人王孟端。孟端在永、宣间,声价不下黄鹤山樵。今来渐寂寂然,使有真鉴赏者,而知其胸中富丘壑也。吾东吴菰芦人,步武之外皆卷中境界。晚途复作吏,不觉自远,聊置此卷案头,于春明退朝之暇,时一展看,不令衿裾烟霞色尽也。卷初属陆太宰时,乞李文正篆额,吴文定题字,邵文庄作歌,其为名士所推如此。
李日华《恬致堂集》:孟端写竹,于倪徵君、柯博士两家斟酌多寡浓淡而为之。是以有倪之逸,无其疏野;有柯之雄,无其伉浪。
《六研斋二笔》:王孟端赠黄叔洪山水一帧,用笔精到,超出幼文、天游之上,而与叔明并驾,平生所绝少者。耐轩层士王达一诗亦佳,诗曰:「万古山川一鉴开,层层曲曲见楼台。云随晓月峰前堕,鸥逐春溪树里来。两岸落花人荡桨,半汀残雨客衔杯。寰区何处有此地?物外四时无点埃。岂但右军多笔法,要知黄石是仙才。奔滩触浪非赭鲤,绝壁凝岚护翠苔。玉室金堂疑太华,紫芝瑶草忆蓬莱。相看六月不知暑,一榻清风真快哉!」
《无声诗史》:孟端自号九龙山人,又号友石生,志气高逸,工古诗歌,尤善山水石竹。每酒酣,对客著黄冠服,意气傲然,伸纸攘袂,挥笔洒洒,奇怪跌宕,不可名状。画已,徐吟五字诗,萧然有风人之致。
《因树屋书影》:王孟端诗画双美,近见其诗集百馀篇,声律不在高、杨、张、徐之亚。如「旧业暂归翻似客,异乡重到即为家」,「通仙要得悬壶术,遗世聊存荷锸风」,草色池塘看细雨,杏花帘幕动轻寒」,「鸟从万木阴中响,人在乱山深处行」,皆意新而调逸,不独笔墨工竹石而已。
田按:九龙山人画品超绝,诗亦别有风趣,稍录其矜练之作,如读一幅著色云林画也。)
汝言字惟允,吴人。明初官济南经历,坐法死。有《秋水轩稿》。
(《六砚斋三笔》:陈惟寅、淮允兄弟,苏门高士,绘法宗唐、宋,傅采著色;有李思训、李营丘标致。
《无声诗史》:陈惟允当国初为潘左丞客,有《寿左丞仙山楼阁图》,此画之精绝者。徐幼文题其《山居图》云:「昔年为客处,看图怀故山。今日还山住,俨然图画间。泉来绕兰径,月出对花关。应知农事毕,高坐有馀闲。」
尤镗《清贤纪》:陈惟允工为诗歌,而围棋鼓琴,无一不造其妙。与倪元镇为契友,故有「觅句船工画,看山不爱名。棋枰消永月,琴调寄闲情」之赠。
《墨缘汇观》:陈汝言《百丈泉图》笔墨高古,无一不规法董、巨。相传松江王氏藏北苑《溪山行旅图》,有「江南半幅董元」之称。太仓王氏有巨然《溽暑山行图》。董文敏题为北苑。此二图皆江南名画。余见石谷临本,思慕有年,不能一见真迹。今睹此图笔法与石谷所摹二图相仿佛,为元人中超轶者,当作董、巨观。
田按:惟允淮张时用事,牧斋云;「惟允尝骑马过吴市,遇王止仲徒行,不为下,以手招之曰:『王止仲可来我家看画。』止仲尾之往,弗敢后。」其矜伉专己如此,馀考文徵仲《溪山秋霁图》跋云:「惟允贵显时,止仲为门下客。惟允卒后,其子继从止仲学,故其辞稍距。惟允婿刘政见之,骂曰:『此吾外父食客,那得称吾友!』以笔抹之。」今抹笔隐然犹存,则牧斋之言信矣。惟允与王叔明为素交,合作《泰山密雪图》,为画苑佳话,惜画今不传。尝见戴醇士侍郎画册跋云:「叔明《泰山图》绝迹以意想像为之,其画空灵骀宕。」侍郎真一代画家也。惟允诗少局边幅,不能如其人之豪宕,七律意格灵变,殊有别趣。西市之日,索笔作画,从容就刑,事详张来仪诗后。)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三
又心觉源,住虎邱,名德推重,郡人易恒诗有“白云寻老衲,有约不须招”之句。又姚少师广孝诗所谓“闻道蟾公似赞公,一瓶一钵寄山中”者是也。与高启、徐贲为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