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库
虞堪元末明初
字克用一字胜伯长洲人
洪武中云南府学教授
有《希澹园诗》三卷。
(《四库总目》:虞堪诗多题画之作,又丁元末造,时有忧时感事之言。
古体气格颇高,近体亦音节谐婉。
惟七言律诗刻意欲效黄庭坚,而才力浅薄,终不相近。
然大致婉约秀逸,颇饶情韵,无当时秾艳之习,亦可谓娟妍独立矣。
南濠诗话》:末吾乡有虞堪胜伯者,善作诗。
尝题赵子昂苕溪图》云:「吴兴公子玉堂仙,写出苕溪似辋川。
回首青山红树下,那无十亩种瓜田。
」为人脍炙。
沈先生启南《题子昂画马》一绝,寄予评之,诗云:「隅目晶荧耳披,江南流落乘黄姿。
千金千里无人识:笑看胡儿买去骑。
先生又为予诵方伯良右《题子昂竹枝》云:「中原日暮龙旗远,南国春深水殿寒。
留得一枝烟雨里,又随人去报平安。
」三诗皆主刺讥,而胜伯之词尤微婉云。
《续吴先贤赞》:虞堪者,宋宰相允文后也。
徒家长洲
家富,其所藏书多雍公遗,又行重购,校雠日夜不休,自称癖焉。
为诗颇清润,兼好吮朱设色,图画树石,盘礴睥睨,故为赏好所移,尽费其产。
从祖伯生尝爱重之,其书乃亦赖之传。
画史会要》:虞堪宋丞相允文之裔,山水亦思致可爱。
田按:胜伯古诗痕迹未化,七言断句,大有君家伯生风趣。)
周鼎明 1401 — 1487
字伯器号桐村又号疑舫嘉善苹川人,少警敏,以文学知名。
正统间尚书荣襄金公帅兵征,过嘉兴以布衣谒见,与语,大奇之,辟置幕下,议进取方略,多见用。
尝与千户龚遂奇从数骑入龙溪山寨,降其众而还,幕府不知也。
寇平,遇土木之难,格其赏。
久之,授沐阳典史
师次杭州章文仲来谒,曰:闻幕下周鼎奇才,愿与之角金。
公出南征百韵诗,朗诵一过,各书一通上之,不遗一字。
曰:能从末句倒诵至前乎?
章谢曰:服矣。
寻以淮土民饥,欲奏请赈济,忤当道,罢归。
囊橐萧然,卖文为活。
吴中墓志、谱谍,皆出其手,造请填咽。
晚年起家为富,翁石田赠诗有山县军书前吏迹,墓堂文字老生涯之句。
年近九十,修杭州志,灯下书,蝇头不爽毫发。
平生为文,援笔立就,不加点窜。
尤长于诗,绝句推江南独步。
有土苴集,读之沈雄历落,有横槊磨盾之风。
然一往多隽思,故是大难耳。
秦旭明 1410 — 1494
景旸无锡人
有《修敬先生集》。
田按:景阳诗境闲适,读之令人意远。
成化壬寅陆勉懋成高直惟清陈履天泽黄禄公禄杨理叔理李庶舜明陈懋行之施廉彦清潘绪继芳修碧山吟社于惠山之麓、若冰洞之前、黄公涧之上。
舜明年八十九,景旸八十五,天泽八十三,懋成八十二,惟清七十九,公禄七十三,叔理七十二,行之六十九,彦清六十一,继芳年未五十,生其人邀之入社。
诸人皆一时隐君子,惟景旸以子夔贵封江西布政使
其会惟论诗,诗成有燕,殽核数盘,饭一盂,酒八九行而已。
中间秋林陈进之归自工部冰壑盛时望归自都台,景旸子夔归自江藩,亦时时一至,不在恒数。
于时朝野清娱,从容吟宴于林壑之下。
沈启南为之图,邵国贤纪其事。
吴匏庵寄路吟社诗云:「诗坛高筑壬寅岁,胜事遥传大历年。
买地有赀酬野衲,品泉无谱问茶仙
树藏亭子清风里,路绕云根小洞边。
赓倡愿随诸老后,结盟迟我赋归田
王思轩寄诗云:「少游何处开吟社,借得西神数亩山。
一代衣冠追洛下,千金词赋播人间。
」其为搢绅似慕如此。
曹时中明 1432 — 1521
时中名节,以字行,松江华亭人
成化己丑进士,授刑部主事
浙江按察佥事,改云南,进浙江副使
(《云间志略》:时中喜为怀素书,与吴门沈石田不识面,而诗筒往来不绝。
一夕梦与石田执手永诀,不数日而讣至。
石田曩所寄诗若干篇,为《神交集》。
史鉴明 1434年4月12日 — 149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4—1496 【介绍】: 苏州府吴江人字明古号西村
于书无所不读,尤熟于史。
论千载事,历历如见。
对时事及时人言论,得于闻见者,勤于笔录。
文章纪事有法。
诗学魏晋
弘治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史鉴次之。
有《西村》。
华珵明 1438 — 151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8—1514 【介绍】: 常州府无锡人字汝德号尚古生
卒业太学
选授光禄寺署丞
不乐仕进,辞归,与沈周游。
家有尚古楼,藏法书名画鼎彝甚富。
陈璚明 1440 — 1506
维基
陈璚(1440年—1506年)字玉汝号成斋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
成化十四年进士,累官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正统五年(1440年)出生。
早年出身国子生
与同郡王鏊吴宽沈周等过从甚密,并颇多书画收藏。
应天府乡试第十二名。
成化十四年(1478年)戊戌进士
翰林院庶吉士,授户科给事中,升都给事中
累官南京左副都御史
为人善谏,曾上言弹劾宁阳侯陈辅诸多不法之事。
弘治十七年,七月十五日,海贼施天泰行率12舟至太仓纵火抢劫,西至明子桥。
朝廷命令陈氏与巡抚魏绅共剿之。
魏绅命令知府林世远将施天泰招降,免死,流放滇南。
一年后,其馀党施安等复猖獗。
因此遭抨击,遂致仕。
正德元年(1506年)卒,年六十七。
朱存理明 1444 — 1513
存理性甫长洲人
有《野航集》。
(《甫田集》:性甫诗精工雅洁,务出新意,得意处追躅古人。
四友斋丛说》:野航葑门老儒,在扁王氏教书。
与主人晚酌罢,主人入内,适月上,野航得句云:「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
」喜极发狂,大叫扣扉,呼主人起,咏此二句。
主人亦大击节,取酒更酌。
明日更请吴中善诗者赏之,大为张具,徵戏乐,留连者数日。
吴中旧事,其风流致足乐也。
祝肇《金石契》:性甫书窥晋户,吟升宋堂。
《续吴先贤赞》:存理工篆籀。
静志居诗话》:性甫晚年募刻己诗疏曰:「呕心少日,已无绵囊之才;流泪终年,空有碧云之叹。
发白因其搜索,雌黄费我推敲。
抹去若干。
存来十一。
欲望收拾在后子孙,莫若流传先自朋友。
」其情甚为可悯。
祝希哲赠诗云:「书抄满箧皆亲手,诗草随身半在舟。
沈启南题稿云:「虽上百篇诸体备,不拘、律大方谐。
」惜乎!
其稿罕传矣!
田按:注甫好藏书,手自钞录,精致不苟。
又好砚、鉴别书画。
自记谓消除岁月,惟品砚、借书、鉴画三事而已。
所辑《铁网珊瑚》,万历时,为常熟赵琦美所得,增绿数卷。
雍正中年希尧镂板行之。
又珊瑚木难八卷,至今好事家多有钞本。
元季明初,吴中旧俗奸古之士多以文史自娱。
南园俞氏、笠泽卢氏庐山陈氏书籍金石之富,甲于海内。
景、天以来,若叶文庄吴文定都玄敬杜东原、邢蠢斋、忱石田文徵仲钱孔周闽秀卿戴章甫赵与哲之流,多手自抄写,流播人间。
余尝谓博雅收藏,海内多有,苦手自钞录,精册名编,此吴人独绝者也。)
杨守址
守址字维立鄞人
成化戊戌第二人及笫,授编修
迁南侍读,召修《实录》,迁侍讲学士,擢南吏部侍郎,加尚书致仕。
有《碧川文钞》二十九卷。
曹学佺石仓诗选》:成、弘时人文为盛,而公家为尤盛。
文懿起于前,公与康简赓之,一时群从登朝者六人,公誉望尤著,而殁后易名之典至今阙焉。
盖公视篆翰林时,适遇朝廷一日间升传奉官四十员,科道上章,因下诏狱六十员。
言路一空。
公移书当轴,请当极力申救,不宜作缺更补。
语甚切直,而当轴者不能从。
吴门沈启南为作诗以侈其事,始大忿恚,阴构之于新都杨公,谓己推毂新都东宫讲官而不及公,以此为憾,新都颔之。
未几,公与当轴者俱逝,疏请易名,而新都两靳之云。
石田诗板当时已被毁,其续集刻无此诗,谨拈此段,以备采择。)
王鏊明 1450年8月17日 — 1524
字济之吴人
成化乙未第二人及第,授编修
侍讲谕德少詹,兼侍讲学士,擢吏部侍郎,入阁参预机务。
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太傅谥文恪
有《震泽》三十卷。
(《乌衣佳话》:吴中落花诗,自沈石田起一咏三十律,一时诗人倡和者斐然,至有和韵者,未免东坡捣辛之诮。
王文恪公《咏落花》绝句云:「鱼鳞滴地雪斑斑,蝶怨蜂愁鹤惨颜。
只有道人心似水,花开花落总如闲。
」观此诗一洗山林陈腐之陋,奚以多为?
田按:文恪以文章名一世,集中七言律绝格调风致,竟尔不凡。
杨循吉明 1458 — 1546
循吉字君谦吴人
成化甲辰进士,授礼部主事,以病乞归。
有《筹堂集》十二卷、《都下赠僧诗》一卷、《菊花百咏》一卷、《斋中拙咏》一卷、《灯窗末艺》一卷、《攒眉集》一卷。
(《艺苑卮言》:杨君谦仪部主事,与郎中不相得,因谢病归。
久之,病良已,起复除原官。
君谦多病而好读书,最不喜人间酬应。
尝开卷至得意,因起踔掉不休,人遂相目呼「颠主事」云。
复官弥月,再乞病告,吏部以格不可,曰:「郎病已,复病耶?
安得告?
而可为者,致仕耳!
君谦恚曰:「吾难致仕何!
」即自劾罢,时仅三十馀。
既以归,益亡复问外事,而踪迹益诡怪寡合,出敝冠服赢舆马,故以起人易而更侮之。
又好缘文章语中伤人。
正德末君谦老且贫,尝识伶臧贤,为上所幸爱,上一日问:「谁为善词者,与偕来。
」贤顿首曰:「故主事杨循吉吴人也,善词。
」上趣为诏起。
郡邑守令心知故,强前为君谦治装,见君谦冠武人冠,韎韐戎锦,已怪之,又乘势语多侵守令。
已见上毕,上每有所幸燕,令君谦应制为新声,咸称旨受赏,亡异伶伍。
又不授君谦官与秩,间谓曰:「若娴乐,能为伶长乎?
君谦愧悔,汗洽背,谋于贤,乃以他语恳上放归。
益不自怿,诸后进少年非薄之,亡礼问者,而其文亦渐落,不复进。
卒穷老以死。
所著《奚囊杂纂》,未成书。
《续吴录》:家君尝云,杨君谦先生过,大父令题家君扇,语以当扩大其意,遂题云:「山人扪摸胸次笑,烟水万顷云千层。
」又题一画扇云:「一竿,一笠蓑,知是陆鲁望,知是张志和
醉醒张眼问人世,我是何人识得么?
」又题云:「蚕豆香生涧水深,溪边闲立听风吟。
有人识得寒山子,直到天台寺里寻。
」此皆过家君时顷刻书,故载之。
《笔精》:吴郡杨循吉初授官即致仕归。
读书支硎山南华寺,沈石田赋诗以美之云:「到手功名赋《子虚》,深山长谷觅安居。
读书已足功名事,更读人间未见书。
」「都门祖帐百花飞,多见龙钟赋《式微》。
较取柳条千万折,不曾送一少年归,」 谈迁枣林杂俎》:武宗南巡,于北固山上见杨循吉留题,因召见行在,见上不能对,遂罢遣归。
忌者因以为伶人臧贤所荐,不知此际循吉贫不能糊口,其赴召也,典衣为装,恶从市伶人
王元美轻信,笔其事于《卮言》,因而传播天下,冤哉!
徐文贞云:世庙初年欲起君谦,闻其颠而止。
杨公实颠,不以伶人事也。
愚按:正德十六年癸未京师,是日即杖臧贤等于午门,戍边。
安得从南巡荐循吉也?
江宁徐子仁霖亦曰臧贤所荐。
是年十二月,上至南京,贤死久矣。
流闻之谬如此。
田按:君谦才力富赡,徒以不受古人检束,取易晓于里夫竖子,故体多近俳,然集中合作如《咏阳山云泉庵大石》、《永石假山》诸篇,未尝不叹为奇宝也。)
董沄明 1458 — 1534
字复宗一字子涛号萝石海盐人
弘、正间布衣。
少慷慨慕义,家贫,工诗,与沈周孙一元郑善夫诸公游放浪山水。
年六十有八,闻阳明先生讲学山中,以杖肩其瓢笠诗卷访之。
入门,长揖上坐。
阳明异其气貌,又知其为董萝石也。
与之语,连日夜,萝石悚然起叹,执弟子礼,尽弃旧学。
所游者诮之,萝石曰:吾从吾所好而已。
更号从吾道人
末复参證内典,意见更超,叹曰:今客始得归矣。
释法聚结社海门山寺。
许相卿曰:始余见从吾子,专于诗,遗其家,甚难之。
后志于道,遗其诗,甚愧之。
终入于佛,嗒然自遗也,愈益怪之。
学三变而卒归于空云。
临没,自吟曰:我非污世中者俦,偶来七十七春秋。
自知此去无些染,一道天泉月自流。
其有得于道者欤?
吴伟明 1459 — 1508
词学图录
吴伟(1459-1508)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
江夏(今武汉)人,流寓金陵
画院待诏
孝宗时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图章。
自幼收养于钱昕家,伴其子读书。
二十后至金陵,书画之名渐起。
精山水,最长于白描人物。
时与杜堇沈周郭翊齐名。
孝宗喜马、画风,而画院戴进吴伟均承继马、,成一时风尚,号为浙派
传其法者蒋嵩张路宋臣蒋贵宋澄春王仪等称"江夏派"。
其后吴派既盛,浙派渐归澌灭。
张琦
先生字君玉
少负异才。
年十二即能赋诗。
常手古人诗一卷,其父见之投诸雪淖中。
先生徐徐取出暴日下,夜读之。
家贫,为诸生时,出游吴楚间授经,以所上束脩归养亲,能备甘脆。
每读书至夜分稍倦,则与其徒取水交噀面,使神气复立,乃更读。
其励志若此。
年及艾,始中进士
授南大理评事、历寺正副。
前后所治狱凡二万七千馀人,论驳务得其平。
有三人以造伪章论死,无所置辨。
先生其章,乃以篾布四边,中画字。
遂判曰:篾作与私铸不同,减死一等。
司狱官落职,贫甚,将鬻其女归。
先生以月俸为治行得免。
南都九年,吏部再荐为督学使,不报。
出知福建兴化府,为政尚简易,务正风俗,与诸生说经,喜以儒术饰治,有古良二千石风。
郡中林见素先生,海内宿望,日与先生以文义往来,每共登临,辄题名山壁,人称为文章太守,奏治行第一
先生性嗜林壑,数乞骸骨归老,辞义确苦,乃进本省左参政致仕。
先生操行廉白,家无遗财。
人号曰白斋先生
里居十六年。
惟以撰述为事。
于诗律益工,弥造高妙。
日怡神于林泉云鸟间。
尝自赞曰:辞让太早。
似乎失利。
木石无虞。
何谓不智。
末年遗教曰:抱病怀残喘,寄身属杪秋
爱山一舆,乐水一舟。
未死微躯,巳卜荒丘。
永谢之日,不烦饰脩。
生也既顺,死复何求。
卒年八十有一。
子嘉庆,亦奇士,为诗殊有父风。
余常读先生集,其自述曰:予生平好学诗,志慕古人,然多从实地生变化,不敢为望空语。
今所梓行,仅十之三四耳。
自颠发黑,且苍且白,四方知音相遭如皮陆,固不可得晚遇见素林先生相知为独深,尝曰:梦魂相接多在雪苍雨碧之下,谷答风响相和应,亦微哉!
续藁出耄言,觉尤有味,未知获入梓否?
文字亦有可取,回首顾之,度不能举矣。
人以为实录。
又论诗曰:自高、杨、张、徐诸人学唐,尽有好者。
李西涯谢方石张亨父沈石田律诗甚多,生意循唐人绳墨,自能杰然。
今盛世必有妙手,不能尽知,行且求之。
先生官南大理,在弘、正之间,时北地信阳名巳极盛,先生仍盛推西涯,而置李、何于不论之列,且云必更求妙手。
此其立意卓荦不回,能自异于流俗,隐然可见。
今所传白斋集,即梓行之十三四者也。
竹里馆集,则其耄言也,合一千馀首,余为选三百二十八首序之。
序曰:余少从家乘读诸先辈赠先先生诗,惟喜张白斋先生琦一绝句。
复从戴氏书肆见白斋集四本,诗极可喜。
时方习制举业,未即购以归。
且意谓先辈诗文如此类必多,异时当得读之。
未几,余学为诗,求向所见白斋集,巳绝不可得。
偶见王凤洲诗,评于张琦下曰:如夜蛙鸣露,不离泥中。
架上旧有李腾鹏诗统所选白斋诗,亦注曰王凤洲云云,并欲唾之。
及读诸先辈选里中诗,俱甚推重先生,其论良是。
南江所录凡二十八首,东沙所录二十二首,与余向所喜颇不类。
后之论诗者,有称先生呕心刻肾,务去陈言,品目甚当,而所录又只二首,使就诸家所选,即凤洲,尚非甚过。
意中不平久之。
至前岁始从释悟留所得所谓白斋集四本,如身客万里外,遇故乡良友,惊喜交集。
释于石又示其竹里馆诗二本,赠先人绝句亦在其中,而后先生之诗尽出矣。
余适在患气中,且喘且读,手录三百馀首。
窃谓先生诗发源忠孝,俱本于性情之正,无愧风雅。
至其为兴为比,吐咀山川,驱使云鸟草木,与一时词人绝不同。
间尝于诸体,尽相题目。
乐府最为高手,惜不多作。
古诗歌行别有苍然之色。
可方山阴徐文长,而徐稍不及。
若五七律诗则妙矣。
至于五七绝句则神矣。
先生自编其诗,先绝句,次律诗,次乐府古诗,即一诠次间,甲乙巳定,此可谓寸心自知者。
先生历官大理时,北地信阳方树赤帜,一时靡然风偃。
先生高唱单行,不阡不陌,是诚不可无一者也。
余因念先生生平为诗,惟晚遇林见素先生一人耳。
身殁以后,久应论定。
然其不知我者,既横相訾诟,其知我者亦使与众人为伍,略无高下,其蔽反甚于毁之。
先生二集遗板俱坏,遍询里中所藏,仅存三四册,事固有不可知。
傥更数十年,此三四册亦复散去,将使世间第一种文字,遂化为脉望,荡为飘风野火,忽焉尽灭,天下宁有是理耶?
此后起者所以不得辞其责也。
余既录成,日为里中诸君诵之,必尽一卷方已。
梨洲黄先生访草堂,急取共读,相与狂呼大叫,声声相接。
余更起浮白一斗,谓黄先生曰:请于数百年中取一词家,足当我白斋者,邺嗣愿尽此斗。
先生亦笑谓余言不狂。
次日,黄先生归舟中,语万生允诚曰:白斋诗诚不易得,但袁中郎以士大夫身负海内之望,表章一山阴布衣,世始知有徐渭
今杲堂乃以东海老布衣,思表章士大夫,不益难耶?
余闻其语,为怅然久之,夫余既杜门渐老,不与海内词人一通名纸,况悠悠千载,亦谁为知我者?
乃独此爱异赏奇,若不容口,遂顿忘其身之老且废也。
虽然,余不足传,而倘以传白斋之诗,遂得并传,是终以士大夫身后之力,引一布衣也。
余固藉白斋先生矣。
黄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苏州府昆山人字应龙号丹岩
家贫好学,文宗苏东坡书法师黄山谷
弘治中岁贡瑞州训导
致仕卒,年七十二。
有《丹岩集》,中多与沈周文徵明等往来题咏之作。
字应龙昆山人
以贡授瑞州训导
有《丹岩集》十卷。
(《苏州志》:黄云文宗坡老书法山谷。
《静忐居诗话》:丹岩诗虽未纯,然胜林屋十倍。
田按:应龙沈石田为素交,有《寄石田求画》诗:「五日十日画水石,经旬亦可成一幅。
我求君画故作难,三四年遇将五六。
入来莫怪数附画,譬诸熊掌吾所欲。
拟乘艇子促迫之,又恐收画到城陕。
题诗再拜致执事,烦君开缄一寓目,忽焉为我发新兴,湖上草堂风满
三茅二华入手笔,峥嵘之顶空洞腹。
经营意匠忽貌成,烂逸天真洗凡俗。
厚予之嗜亦多矣,岂止三月不知肉。
若令鸟有先生来,只向江山寄遐瞩。
」语颇滑稽。
亦善鉴别,收藏有宋恩陵勒岳飞杀贼手诏,为胠箧者攫去。
石田寄持:「思陵洒此翰,破术劫往。
矫害證逆,滔天信欺罔。
此纸后不傅,何以暴所枉。
锢子秘密藏,何为世标榜。
天意流无方,假盗理可想。
使之一人傅,所见目为两。
盗去转相售,售售万目赏。
存未为子欣,失未为子倘。
慰子不平怀,诗当发浩藩。
」)
唐寅明 1470年2月4日 — 1523年12月2日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23 【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
周臣学画。
弘治十一年举人第一。
会试时,牵涉科场舞弊案,下诏狱,谪为吏,耻不就。
游名山大川,以卖画为生。
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
宁王朱宸濠厚礼聘之,察其有异志,佯狂而归。
筑室桃花坞,与客日游宴其中。
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诗文亦工。
有《画谱》、《六如居士集》。
词学图录
唐寅(1470-1524) 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又号桃花庵主逃禅仙吏
苏州吴县人
明弘治十一年(1498)以第一名中举,世因以"唐解元"称之。
以画名,与沈周文徵明仇英有"明四家"之目。
诗文与徐祯卿文徵明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
有《唐伯虎全集》,词在集中。
文徵明明 1470年11月6日 — 155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0—1559 【介绍】: 苏州府长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
文林子。
吴宽学文章,从李应桢学书法,从沈周学画。
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同以画名,号吴门四家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
正德末岁贡生试吏部,授翰林院待诏
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
旋致仕归。
四方人士求诗文书画者,络绎道路。
善诗文,工行草,精小楷。
画尤胜,擅山水、花卉、、人物,有室名玉磬山房。
又熟于元末明初故家遗老之轶事。
每与人言,历历如数家珍。
既卒,私谥贞献先生
有《甫田集》。
词学图录
文征明(1470-1559) 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
苏州长洲人
正德末岁贡生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开"吴门画派",与沈周唐寅祝允明有"明四家"之目。
又擅书,工行草,尤精小楷。
诗文与徐祯卿唐寅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主吴中风雅之盟四十年。
有《甫田集》。
今人辑有《文徵明集》,词在集中。
人物简介
文征明(一四七零—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征明号衡山居士长洲人
擅画山水,名重当时,与唐寅沈周仇英合称“明四家”。
能诗,工行、草、隶书,尤精小楷。
正德末岁贡生荐授翰林院待诏
有《甫田集》。
徵明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长洲人
用蔗授翰林院待诏
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四库总目》:徵明沈周皆以书画名,亦并能诗。
周诗挥洒淋漓,但自写其天趣,如云容水态,不可限以方圆。
徵明诗则雅饬之中,时饶逸韵。
《艺苑卮言》:文徵仲诗如仕女迷妆,雏摩坐语,又如小阁疏客,位置都雅,而眼境易穷。
读书后》:馀当谓吴兴赵文敏公孟烦风流才艺,惟吾郡文待诏微阴可以当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诗文也、书画也,又皆以蔗辟起家。
赵诗小壮而俗,文稍雅而弱,共浅同也。
文皆畅利而乏深沈,其离古同也。
书小楷赵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纤,其精绝同也。
行押则赵于三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逊也。
署书则文复少逊也。
八分古隶则文胜,小篆则赵胜也。
然而篆不胜隶。
画则赵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浅,其天趣同也。
其鉴赏博考复同也。
位在赵至一品,而文仅登一命。
寿则文逾九龄,而赵仅垂七帙,异也。
若出处大节之异,前辈固巳纷纷言之,吾待诏不与同年语也。
《四友齐业说》:衡山当对馀言;我少年学诗,从陆放翁入门,故格调卑弱,不若诸君皆唐声也。
《国雅》:文徵仲吴中往哲如公之博鉴雅步艺苑者。
宜冠林壑矣。
其文恬寂整饬,诗亦从实境中出,特调硝织弱。
其字法画品尤得三昧,故是一氏逸品。
) 《(夷白齐诗话》:衡山文先生有《病起遗怀》二律,盖不就宁藩之徵而作也。
词婉而峻,足以拒之于千里之外。
诗云:「潦倒儒官二十年,业缘仍在利名间。
敢言冀北无良马,深愧推南赋小山。
病起秋风吹白发,雨中黄叶暗松关。
不嫌穷巷频回辙,消受炉香一味闲。
」「经时卧病断经过,自拨闲愁对洒歌。
意外纷纭如命在,古来贤达患名多。
千金逸骥空求骨,万里冥鸿肯受罗。
心事悠悠那复识,白头辛苦服儒科。
」后宁藩败,凡应辟者崎岖万状,公独晏然,始知不可及也。
六砚斋二笔:文衡山先生诗有极似陆放翁者,如煮茶句云:「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烧翠鬣香。
吴中诸公遗力往宾云取泉,恐其近取他水以欺,乃先以竹作筹子付山僧,侯力至随水运出,以为质。
可补茗社故寅。
《鸟衣佳话》:苏郡虎丘剑池,其水不流,终崴不竭。
正德辛未水忽涸,其下嵌岩空洞,深邃莫测。
好事者执烛而入,见内有叠板如门户状,相传阖闾王所葬处。
文衡山诗云:「吴王埋玉几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瓦。
地下谁曾求宝剑,眼中吾已见桑田。
金袅寂寞随麈规,石阙分明有洞天。
安得元之论往事,满山寒日散苍烟。
」越岁其泉复旧。
黄佐泰泉》:文公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劄,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细入毫发者。
李文正公东阳以篆自负,及见公隶,曰:「吾之篆,文生之隶,蔑以加矣。
」 《书史会要》: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画仿涪翁尤佳。
评者云,如凤舞琼花,泉鸣竹涧
谢肇制《五杂俎》:文徵仲书得法于峻子山而参以松雪,亦时为黄、米二家书,然皆非此公尝行。
惟小楷正书譬即山阴在世,亦当虚高足一席。
画远学郭熙,近学松雪,而得意之笔,往往以工致胜。
至其气韵神采,独步一时。
《丹青志》:文先生画师李唐、吴仲圭,翩翩入室,大园小轴,莫非奇致。
海宇钦慕,缣素山积,喧溢里门,寸图才出,千临百摹,家藏市售,真赝纵横。
一时砚食之士沾脂浥香,往往自润。
年龄大耋,神明不凋,断烟残楮,篝灯夜作。
故得者益深保爱,奉如圭璋。
画禅室随笔》:文太史本色画极颊赵承旨,笔微尖利耳。
同能不如独异,无取绝肖,似所谓鲁男子柳下惠
画史会要》:朱子朗衡山高足,衡山应酬之作多出于手。
金陵一人客寓苏州,遗童子将币于子朗,求衡山赝木。
童子误送衡山宅,致主人意,衡山笑而受之,曰:「我画真衡山,聊当假子朗可乎?
」一时傅以为笑。
方薰山静居画论》:衡山太史书画办香松雪,笔法到格,浸浸乎入吴兴之室矣。
然自有清和闲适之趣,别厂径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洁所至。
东泉诗话》:《甫田集戊午元旦》一律:「劳生九十漫随缘,老病支离幸自全。
百岁几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见曾玄。
祗将去日占来日,谁谓增年是减年。
次第梅花春满目,可容愁到酒樽前。
」集中多有元日除夕等题,衡山大年,几至百岁,王弁州为作傅云:「海内习文先生名久,几以为异代人,而怪其在,谓为仙且不死。
」情事逼真。
田按:衡山诗龠州帮助以吴饮少之。
馀谓和平蕴藉,于风雅为近,奚必以模宋范唐,自矜优孟衣冠耶!
书画亦精绝过人,为世实重。
名德大年,林见索、王宗贯于艺事外推之,可称具眼。)
陈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淮安府邳州人,家居南京
字大声号秋碧
正德中世袭指挥
工诗善画,尤善散曲,山水仿沈周
有同名杂剧、传奇《纳锦郎》,又有散曲集《秋碧乐府》及《香月亭诗》。
字大声下邳人
睢宁伯文之曾孙,世袭指挥,家南京
秋碧轩《雪香亭》稿。
(《野获编》:今傅诵南曲,如「东风转岁华」,云是元人高则诚,不知乃陈大声与徐髯仙联句也。
今人但知陈大声南调之工耳,其《北一枝花》「天空碧水澄」全套,与马致逮百岁光阴」皆咏秋景,真堪伯仲。
又《题情新水令》「碧佻花外一声镝」全套,亦绵丽不减元人
本朝词手,似无胜之者。
《帝里代人文略》:黄锦衣琳字美之,家有富文堂。
一岁元宵,大集声乐,九拳徐君、秋碧陈君称上客。
美之曰:「今日佳会,旧词非所用也,请二公联句,即命工度诸弦索何如?
三公挥翰,甫毕一调,即命工者肄之,既合成而奏之,一时交傅,以为元宵胜亭。
金陵琐事》:陈指挥大声斋居云:「晚树低分霁,春云淡隔城。
」《夜往新丰乡》云:「山月巧窥人影瘦,夜深先向客衣生。
」 《无声诗史》:陈大声山水仿沈启南,绘一帧送史廷臣,自题绝句云:「情深此日难为别,相送元方又季方
万里楚江孤棹迥,稳吟秋色到维扬
」)
仇英明 1493 — 156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3—1560 【介绍】: 苏州府太仓人字实父(甫),号十洲
漆匠出身,居苏州,从周臣学画,以卖画为生,知名于时。
善临摹宋元名迹,落笔乱真。
擅山水、花鸟,尤长人物,设色、水墨、白描均精。
沈周文徵明唐寅并称“明四家”。
僧明秀
明秀字雪江弘正间僧。
巨目阔吻,面骨巉岩,肖枯木怪石。
少时即好为诗。
孙太白郑少谷方棠陵沈石田诸人善。
处士朱朴陈鉴结社,所谓雪江和尚是也。
族出海盐王氏。
祝发天宁寺
晚习定于钱塘果山石门郭公泉侧。
夜梦陈姓者,揖曰:“西有月岩,请观前生所为诗。
”旦乃求之,榛莽中果得月岩刻元人诗题曰《雪江陈天瑞》。
因怅然有悟。
著有《雪江集》。
其诗清隽新警,美不胜收。
有送王阳明谪官云:“蛮烟瘦马经山驿瘴雨寒鸡梦早朝惊为杰句他如与许平野云渔舟弄春水野屋卧秋云子重归云矮床地远坐开卷老鹤天晴鸣近人宝叔寺云林寒巢雀病石峻着花危南国云病起药苗缘径长行荷叶近衣香逢童序班云江城踏雪沽酒山雨篝灯客在门晚坐云山深长日净扫地木落清秋高捲帘湖上云朱阁捲帘惊燕子画船呼烛照花枝寄胡秋田云江冷水深龙卧月山空树老鹤巢烟皆为时所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