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8
【介绍】:
十六国时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郁律子。拓跋贺傉、拓跋纥那当政时,翳槐避居于其舅贺兰部大人蔼头处。东晋成帝咸和四年,贺兰部及诸部大人共逐纥那,拥翳槐为代王。遣弟拓跋什翼犍为质子于后赵石虎以求和。后纥那复辟,乃投后赵。晋成帝咸康三年,得后赵之助复为代王,筑新盛乐城为都。北魏时追尊为烈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1
【介绍】:
十六国时鲜卑族拓跋部世子。代王拓跋什翼犍子。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部将长孙斤谋刺什翼犍,寔挺身格斗,伤胁而死。其子拓跋圭即北魏道武帝。北魏时追尊为献明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4—396
【介绍】:
北魏代人,字元逊。少有文才,代王什翼犍建国时归附,为郎中令。道武帝时,为右司马。后燕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来攻。谦奉命乞援于后秦姚兴。姚兴将杨佛嵩救援稽缓,谦遗书促之,乃倍道兼行。谦以此得封关内侯。慕容垂死,谦上书劝进,魏主拓跋圭乃称帝(道武帝)。官至阳曲护军,赐爵平舒侯。谥文。
全后魏文·卷二十一
谦,字元逊,代人。昭成擢为代王郎中令,兼掌文记。后徙长安,道武登国初来归,为右司马,赐爵关内侯。并州平,以为阳曲护军,进爵平舒侯、安远将军。皇始元年卒,赠平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谥曰文。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7
【介绍】:
十六国时代国人,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庶长子。建国三十九年,前秦攻代,拓跋孤之子拓跋斤欲伺隙为乱,鼓动寔君,言其父将杀之。寔君信之,乃率部属尽杀诸皇子,并杀其父。代国亡。苻坚闻而执寔君与斤杀于长安。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4
【介绍】:
十六国时匈奴族首领,本字没根,一名洛垂。为代王拓跋什翼犍之甥,南部大人。什翼犍为其庶子所杀,代亡,前秦苻坚以库仁为陵江将军、关内侯,令与刘卫辰分统部众,位在卫辰上。拓跋圭自贺兰部来依。卫辰叛,库仁破之,尽收其众。苻坚加库仁振威将军。淝水之战后,后燕慕容垂围苻丕于邺,库仁将往救丕,为部属慕容文所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6
【介绍】:
十六国时代人,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子。什翼犍死,窟咄因年长,为前秦苻洛逼徙长安。苻坚礼之,教以书学。因乱随慕容永东迁,为新兴太守。刘显欲谋逆,事败,遣弟刘亢泥迎窟咄,以兵随之,进逼南界。与拓跋圭(道武帝)遇于高柳,窟咄困迫,投奔刘卫辰,为卫辰所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1
【介绍】:
十六国时匈奴人,铁弗部首领。刘虎孙。前秦甘露二年附苻坚,封左贤王。入居塞内。旋娶代王什翼犍女为妻,次年背坚归代。建元元年反代,复为坚所擒,又附坚。坚分国民为二部,以卫辰为西单于,统其河西之部。及代为苻坚所灭,受坚命统代民一部。淝水之战后,附后秦,姚苌封卫辰为河西王大单于。北魏登国中,为道武帝攻破,遁走时为其部下所杀。子赫连勃勃建夏国,追尊为太祖。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6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孙。道武帝登国初,封陈留公。与卫王拓跋仪破黜弗部。从攻卫辰。后燕慕容宝来攻,虔绝其左翼。宝败,慕容垂恚愤,攻桑干,虔轻敌,战死。追谥陈留桓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8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孙。初居后燕。道武帝征中山,意烈弃妻子迎道武帝于井陉。及平中原,以战功封辽西公,除广平太守。时和跋为邺行台,意烈自以帝宗室,耻居跋下,遂阴结徒党,将袭邺,事发赐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代国人,鲜卑族。代王拓跋郁律第四子。拓跋翳槐临死,顾命迎立拓跋什翼犍。死后,群臣以什翼犍在南,恐日久生变,宜立长君,遂共推孤。孤拒之,亲迎什翼犍。及即位,分国半部与之。道武帝时,追封为高凉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7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孙。道武帝初,以佐命功封略阳公。慕容宝兵败,遵率七百骑,断其归路,由是有参合陂之捷。及平中山,拜尚书左仆射,加侍中,镇渤海之合口。迁州牧,封常山王。好酒,后以醉乱失礼于太原公主,赐死。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拓跋珪 | 太祖 | 道武帝 | 386年—409年 | ||
登国 | 386年—396年六月 | ||||
皇始 | 396年七月—398年 | ||||
天兴 | 398年十二月—404年十月 | ||||
天赐 | 404年十月—409年十月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71—409
【介绍】:
即拓跋圭。北魏建立者。鲜卑族。生于参合陂。昭成帝什翼健之孙。先世建代国,为苻坚所灭。代灭时尚幼,随母贺氏依刘库仁。及库仁子刘显立,欲杀圭,圭奔贺兰部。淝水之战后,乘机复国,称代王,建元登国,旋改称魏王。攻后燕,取信都、中山、邺等重镇,拥有黄河以北地区。天兴元年称帝,建都平城,迁移被征服地区之民数十万于平城,计口授田,使为新民。又使鲜卑族人分地定居,从事耕种。任用汉族地主官僚,建立百官制度。晚年嗜杀。为子清河王拓跋绍所杀。庙号太祖。
全后魏文·卷一
帝姓拓跋氏,讳圭,昭成帝什翼犍之孙,以晋太元十一年即代王位。寻改称魏王,以太元二十一年即皇帝位,都云中。迁都平城。改元四:登国、皇始、天兴、天赐,在位二十四年,为清河王绍所弑。永兴二年谥曰宣武皇帝,庙号太祖,泰常五年改谥曰道武。(案:《魏书·邓渊传》:军国文纪诏策,多渊所为。)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0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孙。刚武有智谋。拓跋绍叛,百官莫敢出声,惟烈诈附绍,外出得拓跋嗣,乃迎立之,是为明元帝。以功,进爵阴平王。卒谥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代国人,鲜卑族。代王拓跋什翼犍子。年十五便请率骑征战,帝使领二千骑。及长统兵,征战多有克捷。道武帝时追封秦王。谥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孙。从道武帝平中山,以功封蒲城侯,官平卢太守。在官七年,有威信。后元易干代顗为太守。易干子元万言有宠于道武帝,易干恃子之势而轻顗,不告己将代任。轻骑卒至,排顗坠床而据顗坐。顗耻之,遂搏杀易干。状闻,道武壮之,赦不问。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什翼犍孙。拓跋圭称代王,赐爵南安公。圭攻中山,留顺守京师。柏肆之战,魏军初败,传闻不知圭所在,顺欲自立,为人劝止。时贺力眷作乱,顺攻讨不克,阻㶟水为固,以宁人心。圭进位为道武帝,进封毗陵王,位司隶校尉。帝好黄、老,数召诸王及朝臣亲为说之,顺坐寐欠伸,不顾而唾。帝怒,废之。以王死于家。
释甄公。姓鲁氏。江陵人也。少而警慧。七岁诵通诗雅。遂应州举。三上中第未释褐。与沙门议论玄理。乃愿披缁。投福寿寺辩初法师以为模范。后于洛京昭成寺讲法数座。因礼嵩山禅师通畅心决。方至丹阳茅山。寻挂锡于苏州楞伽山四远参玄者胼肩叠足矣。时白乐天牧是郡。接其谈道不觉披襟解带。心游无物之场得甄之阃阈矣遂坚请出水流寺。不乐安止。以山水为娱情之趣耳。太和三年示疾云终九十岁。以其年四月十七日入塔焉。
泰斋先生文集卷之四·行状
先生讳方善。字子继。柳氏初贯文化。高丽名臣讳车达。其鼻祖也。奕世圭簪。谱不绝书。九世而至领议政讳成涧。赐封瑞宁。子孙遂为瑞宁人。高祖讳成桂。官至太常卿。曾祖讳淑。艺文馆大提学瑞宁君谥文僖公。自号思庵。有文章节行。后人立祠瑞山以祀之。祖讳厚。文科观察使。考讳沂。亦登第策勋。为瑞宁府院君。妣韩山郡夫人李氏。牧隐先生孙女也。洪武戊辰夏。先生生于松都之坊第。幼有特质。稍长嗜读书。日诵千言。十二岁。随长老选胜于冠山之灵通寺。遇题放墨。神思泉涌。往往有惊人语。见者目之为神童。时卞春亭季良以文章耆造。负世重望。权文忠公近退居阳村。大开明理之门。先生欣然负笈而往。讲问经旨。授受论量之际。多有开发处。二公倾心奖与。不以后生遇之。一时英俊。亦自以为不及也。献陵乙酉。中国子司马选。始游泮宫。自此声闻益蔼蔚。己丑。罹文网。编管于西原。先生怡然上途。不以祸福动一发。人有来唁者。但曰命也。惟杜门看书。若将终身。明年。移配永阳。永之西山。素称佳绝处。先生就其下松谷。筑室数楹以居之。扁其楣曰泰斋。日吟哦自适。悠然有閒泰意思。病遐堧文教未振。聚邑中子弟而训之。随才设科。娓娓不倦。四方闻风坌集。户外屦常满矣。先生曾与李西坡安柔相善。至是。李老亦以论事谪押梁。同郡名流又有曹学士尚治,李迂斋就,郑尚书举,崔谏议元道,尹侍郎统。互相推先。激昂风猷。盖岭海之间不落莫也。乙未。宥还原州。俄为修郤者所龁。更寻前路。庄宪王丁未。特原之。放归田里。在谴凡十有九年。流离羁危。备常无限辛辣。而随遇而安。无几微见于色辞。既归亦无纤毫喜。人以谓稽古力也。法泉旧墅。在鸣凤山麓。又有招提可幽静可游。先生讲学之暇。时携冠童六七。访寺吟诗。超然若浴沂者气像。于进取名利事。泊如也。朝廷以幽逸荐为主簿。先生自废不肯起。庄宪王敬重之。命集贤殿学士等往复质问。待以师礼。盖致礼貌于畎亩。唐虞以下所未有也。士林荣之。望若星斗焉。上益知先生有经济才将大用。不幸罹风疾。以正统癸亥春卒。春秋才五十六。娶铁城君李原女。生二男。长允庚。进士。是生秀宗。司直。是生世蕃。是生汉文。奉常寺。奉事是生梦瑞。是生根晦。有孝行。乡人愿表门闾。是生垷。是生二子。振泰挺泰。振泰有三子。长种德。武科。亦有三子。曰瀹曰湜曰浡。仲种学生七男。皆夭。只馀二。季种仁有三子。曰澳曰濈曰涉。挺泰以种学为后。次子允谦。卒官大司谏。是生惠仝。登乙未文科。官辅德。瀹有子琼枝。从我游。年少喜文雅。是将世其家者乎。先生天姿英敏。志器不凡。早服家庭之训。又多师友之益。其文章皆本之经教。典雅有体。不尚诸家险僻语。为诗尤冲澹高古。清而不苦。温而不迫。优入唐宋阃域。非得之性情之正。风雅之法。能乎。本朝继胜国衰乱之末。文治未遑。词学久废。至英庙戊午。始设进士科。中场用词赋。自是诗学大盛。论者谓先生训诲之力有以致之。然此特先生土苴耳。先生晚喜点易曰。易之理。一本达万殊也。形容圣人心事则曰。安土乐天能事在。圣心无处不春风。后来文章家。虽终身弄墨。安能说得此等说耶。尝语学者曰。为学在于穷理。穷理在于存心。非存心无以穷理。非穷理。其为学皆苟。故学者之初。须当敬以存心。精以读书。昼诵而夜思之。因其所知而益求其精。及其真积力久而有得焉。则人欲日消。天理日明。与圣贤同其归。彼以词章而已者。陋矣。又曰。行藏。士君子大节。不可出而出。则忘义以循禄。非知命者。可出而不出。则洁身以乱伦。非知道者。又曰。孰不恶死。君子乐死于义。孰不欲生。丈夫且耻其苟容。盖其学文精深。见识卓越。言论易以动人。故当世及门之士如李大田甫钦。以节义著。徐四佳居正蔚然为文学领袖。其馀名公钜匠。接武辈出。贲饰王猷。大鸣国家之盛者。实先生鼓之也。前辈以东汉名流之多归功于严处士。至曰一丝扶汉鼎。今先生以布衣。为朝中贤士大夫所矜式。以至累百年而文教愈久愈兴。虽谓柳先生扶我鼎。恐非夸语也。然非光武不能成子陵之高。苟非圣朝礼遇之殷。亦安能使先生振作人才至于此哉。先生于书无不通。虽岐黄龟策阴阳圭臬之说。亦皆旁搜无馀。如天地之运化。物理之消息。人事之得失。一于诗发之。故先生之诗。非为吟哢而作也。而一句才成。举国传诵。内而圻湖。外而峤关。凡名园胜馆。不得先生诗如无馆。以至秘书省所藏舆地录中。先生诗文。居十六七。吁亦盛矣。景泰成化间。先生遗集。始入剞劂。天启中。旅轩张文康公议所以尸祝者。而寝以迟。至英烈王壬午。庙宇始成。祠曰景贤。院曰松谷。每以春秋二丁。报祀不忒。夫以国初之贤。遗风馀韵。至今不坠于地。当日先生所尝藏修处。更见蛾子时述。先生嘉惠后学之深。至此而尤可验矣。倘有右文筵臣白上而表奖之。宣号赐田。一如白鹿故事。则岂非斯文之幸而圣朝之美典哉。惜其先生既没。而薇垣公竟无后。上舍公落南不复返。阅六世而一遗孤廑廑如线。则言行之失其录。巾舄之不记藏。何足怪哉。一日。先生后孙湜赍诗集系牒等若而帙。访余普贤山下谓曰。在昔斯集之成也。子之先祖吏部公实跋之。建祠也而子之叔祖鹤岩公左袒焉。子又裒稡遗事者。请复记之。以终乃家责也。葵阳再拜而避。瞿然而辞曰。不佞不惟非其人。惟久远难详是虑。今若强其所不知以为知。其如得罪先生何既。而遍读诗文讫。寻绎诸贤序跋等语。又考笔苑杂记胜览等语。于是先生事迹。稍稍备矣。窃复思之。昔南轩张先生生诸葛武侯千百载之后。记其事。不以为嫌。苟有可传者。亦何以世代绵邈为诿哉。况又不佞在外裔之末。尤不可辞逊。故谨叙列如右。以备能言君子考据云。崇祯再辛丑仲秋上浣。后学乌川郑葵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