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黄叶楼遗稿
1878-1938,原名宗,又作钟,字季平,又字江南,别署离垢,又署刘三,本清诗人龚自珍诗:“刘三真义士,愧杀读书人”意,也因行三。晚号黄叶老人,上海县华泾(今上海龙华乡)人。早年赴日本,入东京成城学校骑兵科。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参加东京留学生集会,声讨沙俄侵占我东北罪行,并参加拒俄义勇军(后改名军国民教育会),旋加入兴中会。次年春回国,与费公直等在华泾本宅创办丽泽学院,五月改称青年学社,延请黄炎培等讲学,文武兼修,培植反清力量。旋因参与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事泄被捕,倾家产。经黄炎培多方营救,半年后获释。光绪三十一年春,邹容因《苏报》案瘐死狱中,刘三不畏株连,与堂兄东海等将邹容遗骸从四川会馆移葬华泾黄叶楼旁,筑墓树碣。辛亥革命后,刘三曾担任过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等学校教授、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等职。南社社员。
维基
洪镕(1877年—1968年2月15日),字铸生、一字竹荪,安徽芜湖人,中国教育家。洪镕幼年在上海就读。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他以廪贡生被清政府选派到日本帝国高等工业学校留学。其间,他被推中国留日同学会的十二位评议员之一。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自日本回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获得工科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后辞官,到京师高等实验学堂任教习。中华民国成立后,蔡元培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任命洪镕为国立北京高等工业学校校长。1918年2月,洪镕与蔡元培联合举办学术演讲会,并聘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等新旧各派学者演讲。1919年五四运动中,他为营救被捕学生不果,而一度辞职。1922年,他辞职回归故里,在芜湖广福矶创办私立芜湖工业专门学校,1925年更命名为私立芜湖中江中学,1927年停办,1928年复办,1931年又停办。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日军占领芜湖,该校停办。1928年2月安徽大学成立后,1932年因学校欠款,校长辞职。1932年6月,洪镕和方振武、许世英、柏文蔚、杨武之等十五人组成安徽大学董事会,解决学校困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经黄炎培举荐,于1951年12月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68年2月15日,洪镕在北京逝世。1981年,洪镕骨灰从北京迁到芜湖镜湖烟雨墩。
人物简介
1911.8.20-2001.8.27,江苏川沙县(今上海川沙新镇)人。著名教育家、革命家黄炎培第三子;1924年黄万里入无锡实业学校学习,1927年进入唐山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1932年毕业。1933年任杭江铁路见习工程师,参与江山江铁桥的建造。1934年赴美留学,1935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工程博士学位。中国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原清华大学教授。
简介
黄清士(1914~1985),原名卓(一作“焯”),字孟超,号清盦。上海川沙城厢镇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拜夏敬观、沈恩孚为师,研修古文和诗词。曾参与《辞海》《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工作。早年随伯父黄炎培纂修《川沙县志》,著有《元好问集注》《黄炎培诗选注》。1985年初,患肝癌辞世,生前遗嘱将遗体贡献医学事业,留诗谓:“已知吾身非我有,何须朽骨化寒灰。去来无迹衔泥燕,再为人间补寸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