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库
全晋文
质,冯翊人,起兵广乡以应苻登拜平东将军冯翊太守,兵败归姚苌,以为将军,众皆溃散。
|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 苻丕 | 哀平帝 | 385年—386年 | |||
| 太安 | 385年八月—386年十月 |
全晋文
丕字永叔,坚子,以晋太元十年僭即皇帝位于晋阳,改元太安。明年南奔,为晋冯该所杀,苻登僭号,谥曰哀平皇帝。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9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武都人。一说籍贯不详。美而勇,善骑射。太初二年(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苻登立为皇后。四年登攻安定,留毛氏于大界营。姚苌袭之,营垒既陷,毛氏率壮士数百人与战,众寡不敌,被执。苌欲纳之,毛氏大骂,被害。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89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敦煌人。后秦姚苌建初四年,曜请刺前秦主苻登。苌问:“卿以身殉难,将为谁乎?”对曰:“臣死之后,深以友人陇西辛暹仰托。”苌遣之,事发,为登所杀。苌遂以暹为骑都尉。
| 君主 | 庙号 | 谥号 | 年号 | 统治时间 | 注 |
|---|---|---|---|---|---|
| 苻崇 | 394年—394年 | ||||
| 延初 | 394年七月—394年十月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94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国君。略阳临渭人,氐族。苻登子。登战败被杀,崇奔于湟中,称帝,改元延初。后投陇西王杨定,攻西秦乞伏乾归,败死。在位一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人,羌族。姚苌同母弟。苌攻破秦州,以硕德为秦州刺史,镇上邽,后徙镇安定。以镇东将军大破苻登。苌死,子姚兴立,封陇西王。弘始三年(东晋安帝隆安五年),率军大败后凉,后凉主吕隆降。硕德屡建大功,礼贤下士,西土悦之。位至太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天水人,字景亮。少有大志,性刚简清亮。初事前秦苻坚为吏部令史。淝水之战,苻坚大败,明年姚苌率羌人于渭北牧地起兵,纬与尹详、庞演等扇动群豪,推姚苌为盟主,任右司马。不久,苌败苻坚,遣纬说坚,求禅代之事。苌死,佐姚兴灭苻登,讨平鲜卑薛勃,成兴之业,皆纬之力。历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尚书左右仆射、清河侯。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1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人。羌族。姚襄孙。姚苌时为安远将军、始平太守。兴嗣立,前秦苻登兵至,尹祎用详计大破之,进屯金城。会鲜卑薛勃叛,围详于金城,兴亲率军来救,遂解围,徙镇杏城。弘始十三年(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夏王赫连勃勃来攻,详粮尽弃三城南奔,兴遣姚显救之。兵败被杀。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齐高平金乡人,字悦祖。少好文学,放诞任气。嗜酒,好谈咏,自比晋郗超。仕宋至国子博士,兼左丞。入齐,高帝赏爱之,迁司徒右长史,与江淹同掌史职。所为条例,多为左仆射王俭所驳。与物多忤,史功未就,徙交州,于路见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一 义解科
姓严氏。吴郡吴人。师事钟山灵耀道则法师。后游讲肆。尝难招提慧琰禅品义。招提为更新章句。高帝法集兴善殿。锐辩如流。帝嘉之。且特诏迁。敷述帝所制胜鬘义疏于寿光殿。皇储尚书令何敬容。并加扣击。中兴。为荆邺大僧正。恂恂七众不肃而成。天保十二年四月十七日。卒于大宝精舍。寿七十九。葬江陵之中华北山。还弱冠诵法华六千部。亲见普贤于梦𥧌中。香光洞烛摩顶加被。秘而不言。及是始以告人云。且梁明帝有疏致迁。其说以为。等观北面归依。时移三纪。拥经问道。十有三年。终识苦空。功由善导。等观帝法名也。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4
【介绍】:
北齐中山北平人。张雕虎子。为人谦和,聪敏好学。以帝师之子,早入仕途。历员外散骑侍郎、太师府掾,中书舍人。其父为韩长鸾谮毁冤死,德冲徙北边。后主武平五年,南安王高思好叛,死于乱。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4
【介绍】:
北齐代郡平城人。娄昭子。少历显职,为武成帝爱狎,别封临淮郡王。性贪鄙。武成帝病危,与赵郡王高睿等同受顾命,位司空。睿等欲出和士开为外官,定远与其谋,士开贿赂之,睿反被所害。寻除瀛州刺史。后主时,以被诬参与南安王高思好谋反事及赃货罪被劾,自缢而死。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74
【介绍】:
北齐宗室。本浩氏子,高欢从子高思宗养以为弟。少以骑射事高澄。本名思孝。及高洋(文宣帝)即位,为左卫大将军。天保五年,讨柔然,帝悦其骁勇,谓曰:“尔击贼如鹘入鸦群,宜思好事。”因改名。累迁尚书令、朔州刺史、开府、南安王,甚得边朔人心。后主(高纬)武平五年举兵反,军败,投水死。
全北齐文·卷八
行思为南安王思好行台郎,思好败,俱赴水死。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有弟子三人。相与居于相之鼓山。不行分卫。而炉火黄白医药以自给。高帝尝过而问之。应对不思。随事而当。帝因赐酒并蒸豚。即饮啖。至醉饱无所让。帝既去。丰召弟子谓曰。为我屏除床下物。及发床。乃见向之蒸豚酒等具在。传以为异。
时石窟寺有一僧。自以坐禅获證悟。每至日西。则东望山巅。有丈八金像。其僧私喜。谓灵像独为己现。他人不能知也。阅两月馀。夜卧房中。闻枕间语声曰。天下别无佛。今汝已成道矣。即是佛也。汝当自珍重。佛身切莫轻脱。其僧于是骄慢矜持。视侪辈如草芥。语辄指𮌎顾众曰。汝等亦识真佛否。泥龛画像。其于说法度人之事。既莫施设。皆以为佛而妄加礼敬。汝又焉识真者哉。此堕阿鼻地狱业也。然眸子尽赤。动呼无常。一寺以为狂。舁诣丰所。使治之。丰遽问曰。汝见东山上金佛乎。曰然。又问。汝闻枕间语声乎。曰然。丰曰。此风动失心耳。不早疗。且难制。因针三处良已。及丰将终。指示其弟子灶旁地曰。吾久劳汝谷汲。今报汝以此。正可用之无竭也。随于其地去一方石。而玄泉澄映。虽历旱潦。不盈涸。至今存。
思邈。京兆华原人。周宣帝时隐居太白山。隋文帝辅政。徵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太宗登极。召诣京师。授以爵位。固辞。高宗立。召拜谏议大夫。又辞以疾请还。永淳元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