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赖有守之者也作守礼
汉书公孙弘养后母孝谨后母卒服丧三年
薛修后母卒去官持服遂竟三年
原涉时少行三年丧者及涉父死行丧冢庐三年由是
显名京师

河间惠王良(献王德之/五世孙)脩献王之行母太后薨服丧如
礼哀帝下诏褒扬曰河间王良丧太后三年为宗室仪
表其益封万户
后汉书铫期为父服丧三年乡里称之
韦彪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
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鲍德子昂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
东平王敞丧母至孝国相陈珍上其行状邓太后增邑

五千户 东海孝王臻
及弟蒸乡侯俭并有笃行母卒皆吐血毁
(眦或/为瘠)至服练红兄弟追念初丧父幼小哀礼有阙因
复重行丧制( (第 2b 页)
 𡘋音甫小蟹玉篇蜅觜蟹也(又奉甫切音父义同)又广韵薄胡切音蒲蛤蜅也 (字汇同蠹)(唐韵胡典)

 切音岘虫名说文螠女也详缢字注(又集韵胡千切音贤义同)又呼典切音显类篇小蛤隋书 刘臻
传好啖蚬以父讳显 
 因呼蚬为扁螺(又湖名史记夏本纪注三江一江东南上七十里自蚬湖名曰上江)或作 䖺( (第 28b 页)
 唐韵部分在三代以前有韵语无韵书秦汉魏晋以

 来与古渐异至齐梁间始有四声切韵之说而周颙
 沈约之书亦已不传今之广韵盖创自隋陆法言
 臻
诸人增修于唐孙愐而更定于宋陈彭年共分二
 百有六韵乃韵书之最旧者景祐初宋祁丁度等撰
 修集韵收字取音 (第 20a 页)
    亦颇异濂序乃以陆法言以来之韵指为沈
    约其谬殊甚法言切韵序又曰昔开皇初有
    仪同 刘臻
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论及音韵 …… (第 2b 页)
    曰向来论难疑处悉尽我辈数人定则定矣
    法言即烛下握笔略记云云今广韵之首列
    同定八人姓名曰 刘臻
颜之推魏渊卢思道
    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则非惟韵不定于 (第 3a 页)
 臣等谨案重修广韵五卷宋陈彭年邱雍等
    奉敕撰初隋陆法言以吕静等六家韵书各
    有乖互因与 刘臻
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
    萧该辛德源薛道衡八人撰为切韵五卷书
    成于仁寿元年唐仪凤二年长孙 (第 1a 页)
名庶永昭于成绩宜改为大宋重修广韵牒至准
敕故牒
  陆法言撰本 长孙讷言笺注
  仪同三司 刘臻 
外史颜之推
  著作郎魏渊 武阳太守卢思道
  散骑常侍李若 国子博士萧该
  蜀王咨议参军辛德源 …… (第 2a 页)
  裴务齐增加字 陈道固增加字
  更有诸家增字及义理释训悉纂略备载卷中
  勒成一部进上
  敕赐绢五百疋
昔开皇初有仪同 刘臻
等八人同诣法言门宿夜永
酒阑论及音韵以今声调既自有别诸家取舍亦复
不同吴楚则时伤轻浅燕赵则多伤重浊秦 (第 2b 页)
 者则陆法言所撰本也人坐不读陆法言序耳读之

 自晓善乎冯氏班有言韵书定于陆法言广于孙愐
 法言序云与仪同 刘臻
等夜集论南北取韵不同曰
 我辈数人定则定矣遂把笔记之洛下为天下之中
 南北音词于此取正永嘉南渡洛中君 …… (第 69b 页)
 后定之故韵非南音也今人但知沈休文是吴兴人

  耳抑尚有未尽者当开皇初 刘臻
等八人同诣法言
  门宿夜永酒阑商㩁韵事不独薛道衡北也魏渊卢
  思道李若辛德源皆北人不独颜之推南也 (第 70a 页)
刘臻

  该皆南人法言亦魏郡临漳人序云萧颜多所决定
  盖萧该撰汉书及文选音颜之推家训有音辞之篇
   (第 70a 页)
为韵矣

韵书之始

宋王应麟曰隋陆法言为切韵五卷后有郭知玄等九
人增加(按切韵隋陆法言撰夲仪同三司 刘臻
外史颜之推著作郎魏渊武阳太守卢思道散骑常侍)
(李若国子博士萧该蜀主咨议参军辛德源吏部侍郎薛道衡八人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