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宋四月。明州延庆院明智法师中立入寂。立
嗣神智鉴文。文嗣广智尚贤。三世皆继住持
延庆祖庭。至立益盛。 晁说之
铭其塔(祖庭塔铭)。 …… (第 0883a 页)
。因蔡京为助。遂握兵权。贯今统兵身远
敌常数百里。是致将不先敌士不用命。屡见
败衄。庚申帝禅位太子。 以道
君号退居隆德
宫。遣李邺使金虏。告以内禅且求和(帝纪)(第 0887b 页)
之所以及反观孔孟以来实未尝有此
寂默危坐做工夫寻乐处以为斯文之穷究信乎周
程体道之源固有所别流矣(出 晁说之
心学渊源后跋)明道深味
于华严合论自谓有所心融意会为喜以其所由书
于云盖寺(云盖寺碑刻墨迹)明道以亡 …… (第 0460b 页)
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礼记孔子曰
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变也由此观之不唯夫子
所说鬼神乃百家诸子皆共 说之
不见圣经贤传中 …… (第 0463b 页)
焉断此二事必不可信一元笑曰子既称
为智者不应自昧其心山僧虽是愚陋不被子之所
瞒或曰师若达理何不为我详 说之
一元曰然吾语
汝汝当谛听焉子言投胎托生皆从交感而有世间
无子之人多娶妻妾以交感而终身竟无一个儿女
者 …… (第 0464c 页)
闻唯恐不能行也若能行持可以为
孔子可以为老子可以成佛矣若闻而不信信而不
行犹𦘕饼之不充饥也客曰师今 说之
我当行也一
元曰三教至道但是一心心者人之本源也释云心
是法中王道云心是众之王儒云心是人之主一切
诸法 …… (第 0467a 页)
真参
实悟悟则超然卓立不乘言不滞句如师子王哮吼
百兽震骇回观文字之学何啻以十较百以千较万
也诸仁者况 以道
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巳求莫从
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易云
百姓日用而不知深可痛也于戏今生 (第 0468a 页)
 唯心净土文 姑苏禅师 守讷


 劝修西方说 解空法师 可观

 净土略因  待制晁 说之

 净土馀说 草庵法师 道因

 净土自信录记 无功叟王 阗

 净业专杂二修 京师比丘 善导

 辨 …… (第 0197c 页)
观。不
可以有无求。不可以中边取。故云不并不别
非纵非横。盖三一圆融。修性冥泯。岂识心之
所测。何言 说之
能诠。故强示云。不可思议之
妙观也。说即非说无说而说。能知此已。对一
切境。以此观照了之立一切行。以 …… (第 0202a 页)
量而知。既能彰地狱天宫。岂不造秽邦净国。
本性虽具。由心发明。弥陀以无缘之慈。取极
乐之土。释迦以乐 说之
辨。示往生之门。斯皆
善巧之权方。摄彼沈沦之品汇。今惧退转者
不退。使不善观者能观。净土权相盖多。今 …… (第 0202b 页)
有法。故曰唯
心净土本性弥陀也。然则唯心之言足矣。又
何谓之过十万亿佛土耶。当知。经旨乃是以
理拣情 说之。
何者情生则十万迢遥。唯心乃
一念理是。若尔唯心而已。何云净土。须知体
非因果。一念唯心迷悟既殊。因果 …… (第 0207b 页)
。了不可得。如盘走珠自在无碍。身心
清净犹如莲华。达唯心了本性在我而已。去
此不远。

* 净土略因 待制晁说之


临淄赵子和仁裕。移书洧上 (第 0208b 页)
老法华
曰。吾东
州人。近因子之文。始知有西方净土可修。而
自天台教以出也。子宜于此圆妙大教。专明
兹真修一 …… (第 0208c 页)
在今
世洪此教也。盖有人焉。如慈云法师之教
行。四明法师之观智。近者灵芝律师之辩论。
何以尚之。洧上 老法华。
初从明智法师而
生信。后颇从容于灵芝云(待制道 (第 0209a 页)
老法华。
亦曰天台教。僧后见尽心于 …… (第 0209a 页)
焉。
则大觉垂慈之旨。于斯可见。而众生终不信。
是可叹也。一日客有访余以净土教者。尝随
其所诘。而论 说之
矣。暇时编次成书。得十问
答。名曰净土自信录。或见或闻。或依或违。不
动娑婆。即归极乐。此余之志也。 (第 0209c 页)
之中要在不往而往于方便之内何妨去巳还来机
熟感深足须成办。

了斋集曰 晁说之
答赵子和书略有生有死而凡圣
殊有凡有圣而身土异有身则有土有土则有身孰
秽孰净可不辨之耶我释迦牟尼佛与 (第 0421c 页)
馀之行门未易具载。一时
抱疾。乃两闻异香。遂悉召其徒曰。宜各进修。再相见
于诸佛会中。言巳面西坐殒。 待制晁说之
作纪德碑。
实四明之文宝也。

** 明州无畏法师

师名法久。俗郑氏。姚江人也。七岁出家龙泉寺。政 …… (第 0050c 页)
。有官人能书。其人行急。不暇洁净
直尔书之。由是被焚。其人现在。瑞经亦存。乃京师西
明寺主神察师目见 说之(出南山三宝感通录)


** 河东董雄

董雄。河东人。唐贞观中为大理丞。正信奉佛。蔬食弥
年。后因事与同列李敬玄.王 …… (第 0057a 页)
。得佛菩萨接引。连言实是难当。遂就座合掌
瞑目而去(宝珠集)

** 嵩山晁待制

徽宗皇帝朝中书 待制晁说之。
字以道。文元公四世
孙也。文元以太子少傅归老清丰。心逸日休。归向佛
乘。著法藏碑。金道院集行于世。明 …… (第 0058c 页)
观其所造。非梁敬
之再出无以为并驾也。公之孙。名子健。有记曰。先祖
学天台智者之教。日诵法华经。道号 天台教僧。
又曰 (第 0059a 页)
老法华。
睹兹所谓。足知公受用圆妙佛乘蕴藉其不
浅矣。

** 明州陆郎中

陆沅道。号省庵居士。住明之横溪。 …… (第 0059a 页)
见一狱石门
忽开。母在其中受极重苦。母见女曰。汝可为吾写法
华经一部。使吾脱免。言巳门闭。陈氏再稣。 说之。
公信。
即凭妹婿赵师子写是经。忽有经生持新写莲经一
部来质钱。赵言幸有此经可赎之。不必写也。刘从之 (第 0060c 页)
宋左伸
* 宋范俨
* 宋司狱张庆
* 宋军使李遇
* 宋刑部陆沅
* 宋待制 晁说之
宋知州张秉
* 宋姜学士
* 宋(潘冕 陆翁)
* 宋朱氏如一
* 宋董母李 (第 0064c 页)
号。一意西驰。绍兴五年四月。年八十五。沐浴冠服
而化。忽闻口鼻间。出莲华香。郁然弥日方息。 宋晁待制说之

字以道。尝往湖南访明智。闻三千境
观之说。欣然愿学。晚年日课莲经不辍。自号洧上老
法华。

** 宋 (第 0085a 页)
 人世惟留净土文」
#+END_VERSE


王日休。字虚中。国学进士。龙舒人。号龙舒子。笃行念
佛法门。编净土文十卷。孜孜勉人进修。一日讲书罢。
如常礼念。至三鼓。忽励声称阿弥陀佛数声。唱言佛
来接我。屹然立化。有人梦二青衣引公西行。信非妄
(矣)。丞相益国公周必大。睹日休奇迹。制词以赞。载于
本传。

* 晁悗之待制(九十九)

#+BEGIN_VERSE
「 洧上从容 老法华
 洞明三观入山家
 果然神识迁安养
 寿量光明岂有涯」
#+END_VERSE


晁悗之。官至待制 (第 0180c 页)
。留心内典。事理洞彻。号老法华。亦
天台教僧。
初从明智法师而生信。晚年专修净土。
与灵芝照律师最友善。至于答赵子和问西方净土
书。是为真语实语呼。 (第 0180c 页)
如湛
* 法久
* 神焕
* 思梵
* 中皎
* 有明
* 可观 晁说之
陈瓘
* 五世五传

* 圆智
* 智连
* 与咸
* 慧询 …… (第 0255b 页)
得。亦有初.中.后次第。如
一心有三相。生因缘住。住因缘灭。又如心心数法不
相应诸行。及身业.口业。 以道
智具足一切智。以一切
智具足一切种智。以一切种智断烦恼习亦如是。先
说一切种智即是一切智。道智名金刚 (第 0263a 页)
智。作荆溪大师碑。
至今山家金石之文。唯此二碑为冠。洎子厚作龙安
禅师无姓和尚等碑及东海若等文。本朝 晁以道

明智法师碑叙教。观师承远有端绪。为东南文宝。并
庶几焉。公有文集二十卷。惜其板本磨灭。无与再刊 …… (第 0277b 页)
三千不离空中。人间只一僧。四海
皆传教行。岂是等闲勋业。敢忘尽命。钦崇恭惟。中兴
教观。法智祖师忾邪 说之
纵横枞然乱雅。念正宗之
杭隉仅若悬丝。屈佛子之尊严。向海隅而出现。三阳
用泰。一气皆春。发记主之幽潜 (第 0281c 页)
鉴文

* 空相思恭

* 戒澄
* 延庆宗正
* 明智中立 晁说之
陈瓘
* 法维
* 法中
* 慧照法邻
* 延庆觉先
* 温州全教 …… (第 0293a 页)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也。奚可哉。去佛逾远。异端竞起。唯天台大师为得其
正传。此唐之梁敬之与我朝 晁以道
诸公所服膺而
深造者也。仆虽不敏。实研究有年。观其发挥一性。范
围法界。俾六凡.四圣。各迪厥德。而咸 (第 0302a 页)
。自是措绅多向慕。岂徒
缁侣蒙陶钧。河东先生具正见。发挥此道尤谆谆。景
迂曾见照与立。有文炳然名略因 (晁以道
著净土略因)。纵堕空
宗亦牵复。杨公(杰)陈公(瓘)即其人。又止观颂我因娑
婆佛。知有极乐佛。极乐十 …… (第 0305a 页)
亦只云正念直往生安养而巳。故知妙
达旨趣。左右逢原。则横竖二义。诚所谓分而不分者
也。复次出家者。将 以道
而溥。善而溥善。而不善其父
母。岂曰道耶。嵩明教云。亲者形生之大本。人道之大
恩。唯大圣人能重大本。 (第 0306b 页)
报大恩。虽独尊于人天。不可
得而生死。及其应物。示同人天。成道登忉利。先 以道
谕其母。三月还故国。示父于道。父之表也。躬与诸释。
负其棺以趍葬。故曰。圣人之道。以善为用。圣人之善 …… (第 0306b 页)
盛亦可
想矣。

鸠摩罗什以安帝之元兴译大品般若妙法莲华等
经。于姚秦翻译之美。古今无二。幽显遗焉。 以道
生与
肇.融.睿四圣.八俊.十贤为徒。生尝讲涅槃经。顽石皆
点头。肇别译亦多。广有著述。融降外道。外 (第 0309b 页)
维曰。吾病闻异香。厥意甚适。谓十
六观行人曰。当与汝辈诀别。西向坐逝。年六十九。塔
于崇法祖塔之东。 待制晁说之
碑曰。智者之为智也
异哉。龙树之传身而睹之。而三观之。单复著乎圆觉。
四行之成就著乎楞严。智者言之于 (第 0333c 页)
回。安能出生死。自赞反著袜。
多王梵志得人憎。是孔方兄灰头垢面。只如此也好。
一枚村里僧。 晁说之

字以道。太子太傅文元公迥四世孙。文元悬
车深颐贝多。著法藏碎金道院集行世。公家学有传
为一时文杰。尝 …… (第 0341c 页)
疑生信。号淆上老法华。隆兴间侄侍郎(公武)会圆通梵。
示以答龙学刘榧所问语。会宗集为序曰。尝闻世父 景迂生
云。淅江东西有天台教。通其说者无禅讲之
病。可以为人天眼目。闻此三纪矣。讲席益衰。禅宗盛
行。其失尤 …… (第 0341c 页)
经教。虚辞滥说。欺惑愚众。搢绅寡识。亦乐其
遥庭。而师范焉。每讪笑之。兹又公之垂裕子孙也。著
述嵩山 景迂生
文集(二十卷刊板汀州)

** 陈瓘

字莹中。号了翁。南剑州汣县人。少登甲科。谦和
无竞。见人短 …… (第 0342a 页)
祥符。刘殿撰问教中一句如何举扬。以即事而真详 说之。
刘领悟自撰疏。请主鸿祐。士夫欲其近城。移日
山。胡端明问。住鸿祐时。被旨面诵大悲圆满心咒。咒
则不问 (第 0343a 页)
前十一篇。第五十卷收后十三篇)
* 第五十卷
* 名文光教志十八之二
* 仁王般若经疏序 (晁说之)
明智法师碑 (第 0134a 页)
既泛舸东还。指一山为天台。
创一刹为传教。化风盛播。学者日蕃。遂
遥尊邃师为始祖。日本传教实起于此 (晁说之。
撰明智塔铭云。荆溪传行满。满传广修。案大宋僧传。邃法师传广修。修传物外。今依宋传。以邃师次荆
溪为正 …… (第 0190a 页)
白之题。必当时问诸寺僧。缪言之复致缪题耳)是年。京师译经
院證义简长行肇二十三人。各寄声诗赞美
道德 (待制晁说之
作序刻于石)五年。上闻师为道勤至。遣 …… (第 0193a 页)
依正。净觉
不说而去。既而尽背所宗。述三身寿量解。
并别立难辞。请潜修前钞不使外闻。师虑
其为后世异 说之
患。乃加料简十三科以斥
之。净觉时在天竺上十谏书。谓父有诤子。
则身不陷于不义。师复作解谤。谓十谏乃 (第 0193b 页)
慧照法邻法师
* 圆澄智谦法师
* 四明法维法师(明智惠)
* 定慧介然法师 待制晁说之
谏议忠肃公陈瓘

草堂元法师法嗣


* 息庵道渊法师

安国惠法师法嗣(神照下第四 …… (第 0225a 页)

之曰定慧尊者。立像陪位于观室之隅(志磐受业
福泉。定慧是草堂一派。极有高行。去志磐为五世)
晁说之。
字以道。自号景迂。官至待制。文元
公迥四世孙也。监明州船场。常往南湖访
明智。闻三千境观之说。欣然愿 (第 0226a 页)
学通其旨。
晚年日诵法华。自号天台教僧。或曰洧上 老法华。
明智没为撰碑而论之。时称高作
(碑见名文光教志)

陈瓘。字莹中。南剑人。自号了翁。幼登甲科
官至 …… (第 0226a 页)
斯为可信也。智者之
世。有徐陵柳顾言。荆溪之世。有梁肃李
华。慈云之时。有王文穆马亮。明智之时。
晁以道
陈莹中。是数君子。不特知道。
又能立言以赞之。智者之道。于是愈有
光焉。

** 草堂元法师法嗣 …… (第 0226b 页)
共成三千。荆溪何云指的妙境出自法华。
师曰。华严大论。是死法门。法华十如是。是活
法门。智首肯之。时 晁说之。
尝谒明智。因与
师论此道。待之如同学。四明讲者道如。辞
气毅然时号如虎。与师难问必为之屈。明
智举主 …… (第 0226c 页)
归云庵。杜门著书。尝以经疏
语录。商确禅教之旨。名曰会宗。侍郎晁公
武。一见契心。为之序曰。予闻世父 景迂

生之言曰 (第 0229c 页)
(晁说之
(第 0229c 页)
景迂)
浙江东西有天台之学。
通其说者无禅教之病。可以为人天眼目。
小子识之。自予闻此三终星矣。今见会宗
(第 0229c 页)
所述。其有合于世父 景迂
之言乎。师平
生以戒法力。梦寐尝与圣贤接。凡禬禳灾
凶。驱逐妖厉。一为说戒无不通感。乾道四
年五月。 (第 0229c 页)
旦其在
斯时乎。乃述为二诗。从旁而赞之宜也。
世人不考为同时。遂指东阳为前人。而
谓其能预谈三观。故 晁景迂
为明智碑。
亦谓前乎智者。以导其教者。曰梁傅大
士。斯言未的也。今当易之云。与文禅师
同时。旁赞其道 (第 0245a 页)
邻法师
* 圆澄智谦法师
* 定慧介然法师
* 四明法维法师
* 谏议陈瓘 待制晁说之

文慧宗正法师
* 空相思恭法师
* 扶宗继忠法师 (第 0250d 页)
日。
自宰相以下莫不争延致。名振海内。及东
下吴门大觉琏禅师作白云谣以送之(石门文字禅)

述曰。 晁以道
言。予尝怪韩文公欧阳力
排浮图。而其门多浮图之雄。如澄观契嵩
辈。虽自能传于后世。而士夫至今喜称
(第 04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