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家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大元太祖皇帝(二)天竺此峰宗印讲师
(三)宪宗(四)庆寿海云印简大师
(五)世祖(上) (六)拜 刘秉忠太保 参领中书省事
制 (七)帝师说羯磨仪轨序 (八)刘太保神道
碑 (九)谥刘太保文贞制 (十)帝师发思 (第 0482c 页)
(三)宪宗(四)庆寿海云印简大师
(五)世祖(上) (六)拜 刘秉忠太保 参领中书省事
制 (七)帝师说羯磨仪轨序 (八)刘太保神道
碑 (九)谥刘太保文贞制 (十)帝师发思 (第 0482c 页)
八登座。授秘密戒○是
年八月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
制。
(六) 长生天气力里皇帝圣旨。咨尔 刘秉忠 气
刚以直。学富而文。虽晦迹于空门。每潜心
于圣道。朕居藩邸卿实宾僚。侧闻高谊馀
二十年。出从遐方几 …… (第 0705a 页)
戌) 敕命伯颜丞相伐宋○三月宋主崩太子
立四岁。
(八) 是年八月。故光禄大夫太保赠太傅仪同
三司 文贞 刘公薨翰林学士嘉议大夫知
制诰兼修国史王磐。奉敕撰神道碑铭并
序。其文曰耕莘非求进之地。而伊尹阿衡。 …… (第 0705c 页)
得预闻者。悉与公参决焉。此其精诚胥会。
志意交孚。与夫渭滨之同载商巴之阿衡。
盖异世而同符矣。公讳 秉忠 字仲晦。瑞州
刘李村人。先世仕辽多显贵。金初曾大父
尝任邢州节度副使。秩满身还乡里。留其 …… (第 0705c 页)
言。书记 刘秉忠 效忠藩邸积有岁年。参帷
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
被褒荣。今圣明寓极万物维新 (第 0706b 页)
秉忠 犹以
野服散号萧条閒寂。守其初心深所未安。
宜与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实遂众望。上览
奏。欣然嘉纳。即日命 …… (第 0706b 页)
都。居南屏山之精舍。秋八月壬戌之
夜。俨然端坐无疾而薨。享年五十有九。讣
闻。上嗟悼不已。语群臣曰。 秉忠 三十馀
年。小心慎密不避艰危。事有可否言无隐
情。又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
契。惟朕知之。他 …… (第 0706b 页)
丧还大都。以冬十月壬申
葬敛营葬。一切所须皆出内帑。十二年春
正月。诏赠太傅仪同三司下太常议。谥曰 文贞。 仍命翰林学士王磐撰碑文字。臣磐
钦惟国家列圣相承。咸以武功戡定祸乱。
龙韬豹略鹰扬虎视。丰功伟绩之臣 …… (第 0706b 页)
帝圣旨。
臣以忠孝而事上。贵输献纳之诚上以礼
义而遇臣。思笃始终之爱。视死之日犹生
之年。故光禄大夫 太保刘秉忠。 学窥天人
识贯今古。邃冲而有守。安静而无华。昔侍
潜藩稔闻高论。适当三接之际。恳上万言
之书。盖将举 (第 0707a 页)
年八月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
制。
(六) 长生天气力里皇帝圣旨。咨尔 刘秉忠 气
刚以直。学富而文。虽晦迹于空门。每潜心
于圣道。朕居藩邸卿实宾僚。侧闻高谊馀
二十年。出从遐方几 …… (第 0705a 页)
戌) 敕命伯颜丞相伐宋○三月宋主崩太子
立四岁。
(八) 是年八月。故光禄大夫太保赠太傅仪同
三司 文贞 刘公薨翰林学士嘉议大夫知
制诰兼修国史王磐。奉敕撰神道碑铭并
序。其文曰耕莘非求进之地。而伊尹阿衡。 …… (第 0705c 页)
得预闻者。悉与公参决焉。此其精诚胥会。
志意交孚。与夫渭滨之同载商巴之阿衡。
盖异世而同符矣。公讳 秉忠 字仲晦。瑞州
刘李村人。先世仕辽多显贵。金初曾大父
尝任邢州节度副使。秩满身还乡里。留其 …… (第 0705c 页)
言。书记 刘秉忠 效忠藩邸积有岁年。参帷
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
被褒荣。今圣明寓极万物维新 (第 0706b 页)
秉忠 犹以
野服散号萧条閒寂。守其初心深所未安。
宜与正其衣冠崇以显秩实遂众望。上览
奏。欣然嘉纳。即日命 …… (第 0706b 页)
都。居南屏山之精舍。秋八月壬戌之
夜。俨然端坐无疾而薨。享年五十有九。讣
闻。上嗟悼不已。语群臣曰。 秉忠 三十馀
年。小心慎密不避艰危。事有可否言无隐
情。又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
契。惟朕知之。他 …… (第 0706b 页)
丧还大都。以冬十月壬申
葬敛营葬。一切所须皆出内帑。十二年春
正月。诏赠太傅仪同三司下太常议。谥曰 文贞。 仍命翰林学士王磐撰碑文字。臣磐
钦惟国家列圣相承。咸以武功戡定祸乱。
龙韬豹略鹰扬虎视。丰功伟绩之臣 …… (第 0706b 页)
帝圣旨。
臣以忠孝而事上。贵输献纳之诚上以礼
义而遇臣。思笃始终之爱。视死之日犹生
之年。故光禄大夫 太保刘秉忠。 学窥天人
识贯今古。邃冲而有守。安静而无华。昔侍
潜藩稔闻高论。适当三接之际。恳上万言
之书。盖将举 (第 0707a 页)
尊请问道要。虽其言往复䌷绎。而独以慈
爱不杀为本。师之大弟子二人。曰可庵朗。
赜庵儇。朗公度荜庵满及 太傅刘文贞。 儇
公度西云大宗师安公。师以 (第 0727b 页)
文贞公 机智
弘建。使事○世祖皇帝。当是时君臣相得
策定天下。深功厚德祖于元元。卒为佐命
之臣。皆自此贤之也 (第 0727b 页)
爱不杀为本。师之大弟子二人。曰可庵朗。
赜庵儇。朗公度荜庵满及 太傅刘文贞。 儇
公度西云大宗师安公。师以 (第 0727b 页)
文贞公 机智
弘建。使事○世祖皇帝。当是时君臣相得
策定天下。深功厚德祖于元元。卒为佐命
之臣。皆自此贤之也 (第 0727b 页)
三年 |河瑞元年 |晏平四年 |前凉 | |
| |代 | |
| 庚午 永嘉四年 |渊七月卒 子聪 立 光兴元年 |晏平五年 |前凉 |
| |代猗庐居代称公后尊之曰穆帝 | |
| 辛未 永嘉 (第 0776b 页)
| |代 | |
| 庚午 永嘉四年 |渊七月卒 子聪 立 光兴元年 |晏平五年 |前凉 |
| |代猗庐居代称公后尊之曰穆帝 | |
| 辛未 永嘉 (第 0776b 页)
护国圆禅师 崇孝普禅师
净土里禅师
汝州宝应海禅师(巳上八人复庵照嗣)
天宁仲复子颜禅师
太保刘秉忠居士(巳上二人天宁照嗣) 卷之十
六祖下二十六世
临济宗
苏州宝藏持禅师 瑞州无念胜学禅师
杲林首座(巳上三人万峰蔚嗣 (第 0009b 页)
净土里禅师
汝州宝应海禅师(巳上八人复庵照嗣)
天宁仲复子颜禅师
太保刘秉忠居士(巳上二人天宁照嗣) 卷之十
六祖下二十六世
临济宗
苏州宝藏持禅师 瑞州无念胜学禅师
杲林首座(巳上三人万峰蔚嗣 (第 0009b 页)
万松秀和尚。秀命为侍者。凡秀偈颂
法语。一闻辄了。遂得法焉。常以侍者代应对。机锋不
可犯。太保文贞公 刘秉忠。 荐师有经世才。世祖召见。
与语大悦。留内庭三载。多有赞益。将授以官。坚辞还
山。锡号曰。佛国普安大禅 (第 0088b 页)
法语。一闻辄了。遂得法焉。常以侍者代应对。机锋不
可犯。太保文贞公 刘秉忠。 荐师有经世才。世祖召见。
与语大悦。留内庭三载。多有赞益。将授以官。坚辞还
山。锡号曰。佛国普安大禅 (第 0088b 页)
寺○僧参。师退
身便入曰。外面有贼。僧礼三拜。师复顾曰。作贼人心
虚参堂去(天宁照嗣)。 太保刘秉忠居士
瑞州人。字仲晦。初名侃。法号子聪。
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
不乐。一日投笔叹 (第 0094b 页)
身便入曰。外面有贼。僧礼三拜。师复顾曰。作贼人心
虚参堂去(天宁照嗣)。 太保刘秉忠居士
瑞州人。字仲晦。初名侃。法号子聪。
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
不乐。一日投笔叹 (第 0094b 页)
秀。博记多闻。论辩无碍。秀命典侍司。凡秀所示。
一闻辄了。秀尝令代应对。机锋不可犯。遂得记莂。太
保 刘文贞。 以师有经世才。数荐于上。元世祖。召见与
语大悦。留内庭者三载。于王化多有赞翊。理授以官。
师辞曰。天 …… (第 0257c 页)
书开堂本寺 僧参。师退身便入
曰。外面有贼。僧礼三拜。师复顾曰。作贼人心虚。参堂
去。 太保刘秉忠居士
瑞州人。字仲晦。初名侃。法号子聪。
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
不乐。一日投笔叹 (第 0260b 页)
一闻辄了。秀尝令代应对。机锋不可犯。遂得记莂。太
保 刘文贞。 以师有经世才。数荐于上。元世祖。召见与
语大悦。留内庭者三载。于王化多有赞翊。理授以官。
师辞曰。天 …… (第 0257c 页)
书开堂本寺 僧参。师退身便入
曰。外面有贼。僧礼三拜。师复顾曰。作贼人心虚。参堂
去。 太保刘秉忠居士
瑞州人。字仲晦。初名侃。法号子聪。
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
不乐。一日投笔叹 (第 0260b 页)
嵩山法王晖禅师 灵岩复禅师
护国圆禅师 崇孝普禅师
净土里禅师 宝应海禅师
天宁明禅师法嗣
天宁仲复子颜禅师 太保刘秉忠居士
青原下第二十五世
少室泰禅师法嗣
宝应还源福遇禅师 灵岩秋江洁禅师
灵岩肃禅师法嗣
宝应 (第 0383a 页)
护国圆禅师 崇孝普禅师
净土里禅师 宝应海禅师
天宁明禅师法嗣
天宁仲复子颜禅师 太保刘秉忠居士
青原下第二十五世
少室泰禅师法嗣
宝应还源福遇禅师 灵岩秋江洁禅师
灵岩肃禅师法嗣
宝应 (第 0383a 页)
万松。博记多闻论辩无碍。松命为
侍者。凡松偈颂法语一闻辄了。遂得法焉。常以侍者
代应对。机锋不可犯。 太保刘秉忠 荐师大可用。世祖
召见与语大悦。留王庭。多有赞益。居三岁放还。锡号
佛国普安大禅师。至元丁卯五月示疾 (第 0506a 页)
侍者。凡松偈颂法语一闻辄了。遂得法焉。常以侍者
代应对。机锋不可犯。 太保刘秉忠 荐师大可用。世祖
召见与语大悦。留王庭。多有赞益。居三岁放还。锡号
佛国普安大禅师。至元丁卯五月示疾 (第 0506a 页)
公道学颇得力耶。治病之方当深
求。禅悦照破生死之根。则忧畏淫怒无处安脚。病既
无根。枝叶安能为害。投 子聪 老.海会演老。道行不愧
古人。皆可亲近殊胜。从文章之士学妄言绮语。增长
无明种子也。聪老犹喜接高明士 (第 0598b 页)
求。禅悦照破生死之根。则忧畏淫怒无处安脚。病既
无根。枝叶安能为害。投 子聪 老.海会演老。道行不愧
古人。皆可亲近殊胜。从文章之士学妄言绮语。增长
无明种子也。聪老犹喜接高明士 (第 0598b 页)
岂其宜乎。若不循法律者。必无智行在。彼既违
佛制。在此岂终王事哉。一举两失。实不可也。元主遂
然之。 太保刘秉忠 以僧服而辅元主。元主甚敬之。忠
曰。臣乃宇宙之废品耳。何当圣眷。比有万松秀禅师
之高弟。名曰至温。唱 (第 0617b 页)
佛制。在此岂终王事哉。一举两失。实不可也。元主遂
然之。 太保刘秉忠 以僧服而辅元主。元主甚敬之。忠
曰。臣乃宇宙之废品耳。何当圣眷。比有万松秀禅师
之高弟。名曰至温。唱 (第 0617b 页)
罔不该涉。又善草书。有颠素之遗法。
凡万松偈颂法语。一闻辄了之。遂得法焉。尝使代应
对。谈锋不可犯。 太保刘文贞公。 长师一岁。少时相好
也。荐师可大用。世祖召见与语。大悦。将授以官。辞曰。
天下佛法流通。僧之愿。富贵 (第 0495b 页)
非所望也。慰而遣之。世
祖征云南还。 文贞 为言。锡师号。曰佛国普安大禅师。
总摄诸路僧事。刻印以赐。师锐意卫教。凡僧之田庐。
见侵于豪富及他教 (第 0495b 页)
凡万松偈颂法语。一闻辄了之。遂得法焉。尝使代应
对。谈锋不可犯。 太保刘文贞公。 长师一岁。少时相好
也。荐师可大用。世祖召见与语。大悦。将授以官。辞曰。
天下佛法流通。僧之愿。富贵 (第 0495b 页)
非所望也。慰而遣之。世
祖征云南还。 文贞 为言。锡师号。曰佛国普安大禅师。
总摄诸路僧事。刻印以赐。师锐意卫教。凡僧之田庐。
见侵于豪富及他教 (第 0495b 页)
记多闻。论辨无碍。松命为侍者。凡松偈颂法语。一闻
辄了。遂得法焉。常以侍者代应对。机锋不可犯。太保 刘秉忠。 长温一岁。少时相得欢甚。忠厌世故思学道。
温劝之为僧。后忠为元世祖知遇。荐温可大用。得召
见与语。大 …… (第 0778c 页)
佛法流通。臣僧
之愿。富贵非所望也。宪宗。命印简主释教。诏天下作
资戒会。温持旨宣布中外。而辅成之○ 刘秉忠。 字仲
诲。瑞州人。曾大父任邢州节度副使。遂为邢人。风骨
秀异。志气凌爽不羁。家贫。为节度府令史。以养 (第 0778c 页)
辄了。遂得法焉。常以侍者代应对。机锋不可犯。太保 刘秉忠。 长温一岁。少时相得欢甚。忠厌世故思学道。
温劝之为僧。后忠为元世祖知遇。荐温可大用。得召
见与语。大 …… (第 0778c 页)
佛法流通。臣僧
之愿。富贵非所望也。宪宗。命印简主释教。诏天下作
资戒会。温持旨宣布中外。而辅成之○ 刘秉忠。 字仲
诲。瑞州人。曾大父任邢州节度副使。遂为邢人。风骨
秀异。志气凌爽不羁。家贫。为节度府令史。以养 (第 0778c 页)
家破后。了知无位可安排。
景定甲子。诏住径山。
** (丁卯)至温禅师入寂(万松法嗣曹洞宗)
初 刘秉忠。 以沙门野服。从世祖于藩邸。密谋帷幄。定
计社稷。荐至温于世祖。世祖登极。忠位太保参预中
书省事。赐第 (第 0783c 页)
景定甲子。诏住径山。
** (丁卯)至温禅师入寂(万松法嗣曹洞宗)
初 刘秉忠。 以沙门野服。从世祖于藩邸。密谋帷幄。定
计社稷。荐至温于世祖。世祖登极。忠位太保参预中
书省事。赐第 (第 0783c 页)
公道学颇得力。治病之方。当
深求禅悦。照破生死之根。则忧患淫怒无处安脚。疾
既无根。枝叶无能为害。投 子聪。 海会演。道行高重。不
愧古人。皆可亲近。若从文章之士。学妄言绮语。只增
无明种子也。诸老犹喜接高明士 (第 0241a 页)
深求禅悦。照破生死之根。则忧患淫怒无处安脚。疾
既无根。枝叶无能为害。投 子聪。 海会演。道行高重。不
愧古人。皆可亲近。若从文章之士。学妄言绮语。只增
无明种子也。诸老犹喜接高明士 (第 0241a 页)
月作大佛事于旻天寺七昼夜
至元元年甲子都燕。设会度僧。诏国师
扮弥绕癹思八。登座授秘密戒○八月
命僧 子聪 同议枢密院事。诏 (第 0433c 页)
子聪 复其
姓刘氏。易其名 (第 0433c 页)
秉忠 拜大保参预中书省
事。制长生天气力里皇帝圣旨咨尔刘秉
忠气刚以直。学富而文。虽晦迹于空门。
每潜心于 …… (第 0433c 页)
佛寺大都。又以银七百五
十两。钞二千二百锭。币帛三百匹施昊天
寺。建水陆大会。特旨赐元叟端禅师
号慧 文正 辩大师并金襕袈裟。凤山仪法
师入觐。高丽沈王璋王以其道行之隆引
见大明殿。特命讲经三藏试鸿胪卿加
佛 (第 0435b 页)
至元元年甲子都燕。设会度僧。诏国师
扮弥绕癹思八。登座授秘密戒○八月
命僧 子聪 同议枢密院事。诏 (第 0433c 页)
子聪 复其
姓刘氏。易其名 (第 0433c 页)
秉忠 拜大保参预中书省
事。制长生天气力里皇帝圣旨咨尔刘秉
忠气刚以直。学富而文。虽晦迹于空门。
每潜心于 …… (第 0433c 页)
佛寺大都。又以银七百五
十两。钞二千二百锭。币帛三百匹施昊天
寺。建水陆大会。特旨赐元叟端禅师
号慧 文正 辩大师并金襕袈裟。凤山仪法
师入觐。高丽沈王璋王以其道行之隆引
见大明殿。特命讲经三藏试鸿胪卿加
佛 (第 0435b 页)
甲子至元元年 大宋景定五年 秋七月彗
出柳。其光烛天长数十丈。自四更见东方。日
高始灭 是岁八月。 刘秉忠 请定都于燕。世 …… (第 0903c 页)
国师扮弥达癹思。登
座授秘密戒 八月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
中书省事。制曰。长生天气力皇帝圣旨咨尔。 刘秉忠 气刚以直学富。而文虽晦迹于空门。
每潜心于圣道。朕居藩邸卿实宾僚。侧闻高
谊馀二十年。出从遐方几数万 …… (第 0904a 页)
丑至元二年 大宋咸淳元年 去年十月
理宗崩。度宗嗣位。事迹见于前书兹不录。
春正月朔日有食之 五月 刘秉忠 参领中书
省事。既入拜以天下为己任。知无不为。世祖
咨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 (第 0904a 页)
秉忠 条上
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世祖善之。
命下之日纲举目张。一时人材咸见录用。文
物灿然一新( …… (第 0904a 页)
为子当孝。是也。
辛未至元八年 宋咸淳七年 十一月始建
大元国号。取易乾元之义。始兴蒙古学校。从 太保刘秉忠 请也 以许衡为学士。衡每谓
书中无疑看得有疑。有疑即看得。无疑方是
有功。衡之教人也。必因其所明。开 …… (第 0904c 页)
。制曰。臣以忠孝
而事上贵输献纳之诚。上以礼义。而遇臣思
笃始终之爱。视死之日犹生之年。故光禄大
夫 太保刘秉忠。 学窥天人识贯今古。邃冲而
有守。安静而无华。昔侍潜藩稔闻高论。适当
三接之际。恳上万言之书。盖将举天 …… (第 0905a 页)
之尊阶。遂以衮
衣。蹑三槐之正位。复加显号允答殊勋。惟尔
英灵识予哀宠。可赠太傅谥文贞(通载)。 刘文贞公 讳秉忠。字仲诲。瑞州刘季村人。 …… (第 0905a 页)
终日澹然。是年八月壬戌端坐而薨。
享年五十有九。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
人臣不异平昔。上谓左右曰。 秉忠 事朕三十
年。小心慎密。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
合符契 帝命史天泽伯颜。帅师南征。召谕
之曰。古 (第 0905b 页)
出柳。其光烛天长数十丈。自四更见东方。日
高始灭 是岁八月。 刘秉忠 请定都于燕。世 …… (第 0903c 页)
国师扮弥达癹思。登
座授秘密戒 八月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
中书省事。制曰。长生天气力皇帝圣旨咨尔。 刘秉忠 气刚以直学富。而文虽晦迹于空门。
每潜心于圣道。朕居藩邸卿实宾僚。侧闻高
谊馀二十年。出从遐方几数万 …… (第 0904a 页)
丑至元二年 大宋咸淳元年 去年十月
理宗崩。度宗嗣位。事迹见于前书兹不录。
春正月朔日有食之 五月 刘秉忠 参领中书
省事。既入拜以天下为己任。知无不为。世祖
咨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 (第 0904a 页)
秉忠 条上
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世祖善之。
命下之日纲举目张。一时人材咸见录用。文
物灿然一新( …… (第 0904a 页)
为子当孝。是也。
辛未至元八年 宋咸淳七年 十一月始建
大元国号。取易乾元之义。始兴蒙古学校。从 太保刘秉忠 请也 以许衡为学士。衡每谓
书中无疑看得有疑。有疑即看得。无疑方是
有功。衡之教人也。必因其所明。开 …… (第 0904c 页)
。制曰。臣以忠孝
而事上贵输献纳之诚。上以礼义。而遇臣思
笃始终之爱。视死之日犹生之年。故光禄大
夫 太保刘秉忠。 学窥天人识贯今古。邃冲而
有守。安静而无华。昔侍潜藩稔闻高论。适当
三接之际。恳上万言之书。盖将举天 …… (第 0905a 页)
之尊阶。遂以衮
衣。蹑三槐之正位。复加显号允答殊勋。惟尔
英灵识予哀宠。可赠太傅谥文贞(通载)。 刘文贞公 讳秉忠。字仲诲。瑞州刘季村人。 …… (第 0905a 页)
终日澹然。是年八月壬戌端坐而薨。
享年五十有九。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
人臣不异平昔。上谓左右曰。 秉忠 事朕三十
年。小心慎密。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
合符契 帝命史天泽伯颜。帅师南征。召谕
之曰。古 (第 0905b 页)
是中乘圣人,声闻罗汉是小乘圣人)。
* 元世祖
弘教集并通载
庚申即位,大赦,普度僧尼。二年赐僧 子聪, 并怀孟刑州田
各五十顷,赐庆寿寺陆地五百顷。三年大作佛事于昊天
寺,七昼夜,赐银一万五千两。至元元年 (第 0463b 页)
* 元世祖
弘教集并通载
庚申即位,大赦,普度僧尼。二年赐僧 子聪, 并怀孟刑州田
各五十顷,赐庆寿寺陆地五百顷。三年大作佛事于昊天
寺,七昼夜,赐银一万五千两。至元元年 (第 046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