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禪宗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述。积卷浩繁。又不啻汗牛充栋矣。但前辈录多 单本。
或塔铭传记。残碑断简中。存十一干千百。
诸方各阐已宗为急务。或拣收失于刻。或博采
流于滥。予因不辞固 (第 0378b 页)
音弥陀等。今胡不然。答。为
欲以晨昏课诵经。咒。萃为一处。便彼初学随众讽
演。次第分明故。又金刚等。 单本
独行。莫知其数。遍
满世间。不必此中。更烦赘故。又诸全本经大都另
刻流布巳广。今唯节要。便初学故。 (第 0566b 页)
动一时。今求其全录。咸无有焉。盖辑书者。仅采掇其
英华。而 单本
集卷。失之荒烟蔓草。遂以湮没。加之陵
谷变迁。兵燹相因。或存或亡。又不知其几几矣。是以
学者。不得尽 …… (第 0867a 页)
大鉴下由南岳至十二世杨岐会。及十四世五祖演诸录。备载尊宿录中。惟雪峰玄沙西余白云诸老。咸属 单本。
未经收入。故兹编从南岳青原下。首列雪峰存禅师录。如圆悟大慧中峰录。久经入藏颁行。兹亦不收。 (第 0867b 页)
。安得混然双举。漫尔
并行乎。

○二释本经(二) 初出名。二释义。

○初出名(二) 初明大部。二 明单本。
○初明大部。】

「今谨按什师所述法相。出自梵网经律藏品。什师。秦
弘始三年。来达汉境。光显大乘 …… (第 0136a 页)
五十馀部。言三百卷者。五十部中有卷
三百也。此梵网经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即其
时所译也。

○二 明单本。


「梵网一本。最后诵出。誓愿弘宣。是故殷勤。一言三复。」

【发隐。按肇序。此心地品。当第十品。 (第 0136a 页)

往生彼天。随侍下生得菩提记。

一心奉请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
(拜观同上)

大乘 单本。
佛住寂灭道场。弥勒来见。梵志问其
往因。佛言过去有弥勒佛说慈心三昧大悲海
云经。一切智光明婆罗门。 (第 0889c 页)
 毕竟地毕竟品三 毕竟行品四 毕竟地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品五 毕竟地住品六。明
十力四无畏等。后有优波离问结经名 从第
二品以下并与瑜伽师地论中菩萨地同意。弥
勒菩萨宗此经成地论。而地持一经。又从地论
录出别行。故仍与此大同也。

一心奉请菩萨善戒经(拜观同上)

明六重八重及四十八轻。即上经戒品中别出。
与菩萨戒本及羯磨文。大同小异 优波离明
菩萨受戒法。

一心奉请佛说受十善戒经(拜观同上)

开元录拾遗 单本。
十恶业品第一。佛为舍利弗
说十恶业名。并示以授十善戒法。身三口四意 (第 0982a 页)
的《碛砂藏》中。1966
年,红卫兵打碎了柏林寺大殿佛像,在佛像中发现了佛教藏经以
及零本佛经和少量 单本
古籍。消息传出以后,北京图书馆善本 (第 0446a 页)
录》版
式既与《开宝藏》与《赵城金藏》不类,也没有千字文帙号,就是
说,这部著作就没有正式入藏,是以 单本
形式附藏流通的。另
外,从《初刻高丽藏》、《再刻高丽藏》、《守其别录》、《赵城金藏》来
看,惟净的方 (第 0411a 页)
使人自知纲要。唯至疏钞玄文,方略出其释经之法,使知各家制立轨则不同。
* 义目每于重单译中,先取 单本
总列于前,后以重本别列于后,相去悬隔,查考稍难。又每以先译为主,不分译之巧拙,致令阅者不知去取。今选 …… (第 0772a 页)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巳乏 单本)
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 (南青北迹)
* 华严法界玄镜(一卷北作二卷) (南青北百) (第 0794b 页)
天。随侍下生,得菩提记。
*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四纸) (南贤北信)

大乘 单本
失译人名

佛住寂灭道场,弥勒来见。梵志问其往因。佛言,过
去有弥勒佛,说慈三昧光大悲海云经,一切智 (第 0820c 页)
中别出,与菩萨戒本,及羯磨文,大同小异。
*
佛说受十善戒经(一卷) (南职北笃)
开元录拾遗 单本
十恶业品第一。佛为舍利弗说十恶业名,并示以授十善戒法,身三、口四、意三、三番归依而受,次授八戒斋法。 (第 0132c 页)
禅宗决疑集(一卷) 素
元西蜀智彻述
示提话头工夫次第。
*
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巳乏 单本)
唐终南山释杜顺集
略有三重:真空第一,理事无碍第二,周遍含容第三;三中,又各辨十门。
*
(第 0170b 页)
方。著述录第九,西域、此方。
*
众经目录(五卷) (南百北岳)
隋仁寿年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 单本
第一。重翻第二。别生第三。贤圣集传第四。疑伪第五。
*
大唐内典录(十一卷北作十六卷) (有序 (第 0178a 页)
知未必以论为證(云云)

又此经观音一品别流行者。自佛法东流来。九百馀
年。所翻译经论。总有七种。 单本。
二重本译经。三阙本
经。四疑经。五拆出经。六伪经。七应瑞经。言 (第 0939a 页)
单本
经者。
即涅槃等是。不重译故。一翻巳来。唯闻南地学士谢
灵运。重错其文。更不别译。二重译者。如维摩经 (第 0939a 页)
八千土中。十事差别。净如国
土者。即释经中悉见彼佛国界庄严文也。如来为
上首者。自此以下。释论经文。 单本
经无也。如来为
首者。如来既为众圣之主。故称上首。诸菩萨等依
如来住者。释上首义。馀文易解。表经文中 (第 0791a 页)
。又见彼
土现在诸佛。如是等文。 单本
经中无也。】

「论云。自此巳下。次明圣者。文殊师利菩萨等。」

【自此以下。第七文殊师利答成就也。 (第 0791a 页)
智舍利弗。是晋时罗什译
也。古云翻人有异。基师云。大即其三分。然无
序分者。是略颂耳。总而言。初一即 单本。
后二
即重本。谓下生经再译故。成佛经三译故
 后辨真伪者。如是三经。皆真而非伪。此辨第
三门已竟。然 (第 0304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