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其于碑记序文。特文
章耳。则不必也。今以后寄底本覆上。若早刻一日。则
法门早受一日之惠也。山僧向读  高皇
文集。有关
佛教。及诸经序文。并南京天界报恩灵谷能仁鸡鸣。
五放建寺中。各有 钦录。簿中所载要紧事迹 (第 0591a 页)
心之自为感应
而巳。乃独以左氏为异。岂不冤哉。某用是深慨。悯末
学之无闻。特摅愚见。著为是编。昔我  高皇帝。
以春
秋本鲁史。而列国之事错见。难究始终。乃命东宫文
学傅藻等。纂分列国而类聚之。附以左传。名曰春秋 (第 0600a 页)
此大事因缘。非具大福德智
慧者未易也。你我当拌命修行。以待时可也。是时
即发远游志。顷之少祖寻入灭。 太祖
之房门无支
持者。先是太师翁入灭。无储畜。丧事皆取贷不资。
故多欠负。即析居。知必不能保。予思太师翁 (第 0833a 页)
记。)王名昌(季历子。一名大王。少子都
丰为纣西伯。大有贤德)
在位五十年(寿九十七。谥忠信接礼曰文) 重八
卦之爻为周易乾六宫数有九三十六
老阳也坎一宫七数二十二少阳也
艮 …… (第 0493b 页)
九卫尉主敷设)二十七大夫(九品各三)八十一元士。重定五
刑立七庙制。礼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 太祖
之庙而七。注曰。此周制。
七庙 (第 0494a 页)
太祖
及文武二祧与清庙四七。 (第 0494a 页)
太祖
社稷也。昭明也。察下为义。穆肃也。敬上为义。 (第 0494a 页)
太祖
居西面东。三
昭面南。三穆面北。凡穆主藏文庙。昭主藏武庙。有祷出主祭于坛。文武二祧朝享之。皆四孟月○ …… (第 0494a 页)
天地。一年九祭。三祭昊天。六祭五方。大帝。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司命中𩆞门行厉五也
○诸侯五庙。 太祖
与二昭二穆。大夫三庙。 (第 0494c 页)
太祖
与一昭一穆适士官师二庙。庶士一庙。庶人无庙。祭之于
寝矣)
郊禘祖宗(禘帝喾文祖配文祖 (第 0494c 页)
太祖
○郊稷配天亦祖文王 宗武王 父也)成王
祭三(天曰祭。地曰祀。人鬼曰享也)明堂制(布政之宫也。在国之 (第 0494c 页)
里宝相比丘释 觉岸 宝洲(编集再治)

* 宋

赵姓。以土德王。都汴。今汴梁路。 太祖
太宗
* 真宗
* 仁宗
* 英宗
* 神宗
* 哲宗
* 徽宗 …… (第 0859a 页)
南渡)
* 孝宗
* 光宗
* 宁宗
* 理宗
* 度宗
* 幼主 太祖

讳玄朗。初名光胤。曰匡胤。西京洛阳人。赵
姓。仕周至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简。受周
禅。年三十四岁。即 …… (第 0859a 页)
。上幸西京。有事于南郊。是岁
十二月二十二日。改为太平兴国元年(容斋续笔)

** 太宗

讳炅。 太祖
母弟。封晋王。开宝九年 (第 0860b 页)
太祖
崩。帝
即位。年三十八。偃武修文。改讲武殿为崇政
殿。选用贤良谨择刺史。谓刺史最为亲民。苟
非其人民 (第 0860b 页)
。俊哉师子儿。西颔
之。后随侍天童。付师衣拂。遂主席焉。及迁住补陀天
竺永祚等寺。元末。住大龙翔。会 明太祖
兵下金陵。寺
僧散去。师独趺坐。执兵者满前。杖投而拜。帝尝幸其
寺。师说法要。嘉师言行纯懿。特改龙翔 (第 0192a 页)
元臣高纳麟。请师新
之。顺帝闻。特赐慈光妙应普济之号。至洪武二年。召
见奉天殿。朱颜白眉。备奏称旨。 太祖
顾谓僧众曰。尔
等学佛者。如金刚楞伽心经。皆摄心之要典。何不质
诸白眉法师。自后召见。但以白眉呼之。 (第 0170c 页)
持金刚宝杵。 重八
万四千斤。发大誓愿。若金刚
宝杵坏。即破童真身。佛佛出世。拥护佛法。不见
僧尼之过。顶戴凤翅兜鍪。足 (第 0566a 页)
来秘密心印。岂可以凡夫妄情筹量。不须
强释。惟宜谛而信之耳。

曩谟
又云柰麻。即南无也。上俱取声不 取字。
此翻皈命。或翻恭敬。

南无阿弥陀多婆夜
净土指归云。此云皈命
无量寿。

哆他伽哆夜
此云如来。 (第 0594c 页)
。名曰
百丈清规。至元间僧德煇重新编刊遍行天
下丛林。僧徒循规遵守。洪武拾伍年肆月贰
拾伍日。节该奉 太祖高皇帝
圣旨榜例。诸山
僧人不入清规者。以法绳之钦此钦遵。永乐
拾年伍月初三日。节该奉太宗文皇帝圣旨
榜例。 (第 1109c 页)
者致此。每闻钟声
暂息吾苦。仗汝归白嗣君。为吾造钟。民还
具闻后主。因造大钟于清凉。寺镌曰荐烈
祖孝 高皇帝
脱幽出厄。

** 版

大版斋粥二时长击三通。木鱼后三下叠叠
击之。谓之长版。念诵楞严会儆戒火烛。 (第 1155c 页)
  天龙圣主。护世周全。  皇恩深重莫名言。奉报

在心田。众僧虔虔。顶戴  万德诠。

南无吉祥王菩萨摩诃萨。(三称。众向上问讯。各回本处)住持陪官
(见下住持章说)或当日。或隔宿。住持上堂谢  恩祝𨤲。」

【證义曰。受  敕奉  旨。如  降香  赐
衣  赐号  赐诗文  诏升座等。并附祝
𨤲者。皆谢  恩祝  圣故。按元大德七年八
月二日。护持圣旨到山。住持元叟端禅师。领众望
阙谢恩罢。上堂云。平生抱愚拙。心意安林丘。磐陀
一片石。松下聊优游。回鸾五色诏。瞥尔来岩幽。天
恩浃肌骨。浅薄将何酬。愿君为尧舜。愿臣为伊周。
金枝与玉叶。光耀千千秋。万民赡粳稌。四海销戈
矛。竺仙正法眼。如水常东流。又 明太祖皇帝。
赐元
极顶禅师紫衣。师谢恩上堂云。内使传宣出紫宸。
赐衣何幸及微臣。金襕照耀天人喜。白氎鲜明雨
露新 (第 0383b 页)
固不坏身。留供不妨。若未
能不坏。焚化为宜。昔楚石禅师。示寂于洪武三年。
时禁火葬。师遗语欲遵佛制。 明太祖
特为开例。噫。 (第 0436c 页)
教禅师。至正间升中竺。继住天童。
御史台奉疏命主大龙翔集庆寺。大明兵下金陵。僧
徒窜散。师宴坐一室。 高皇帝
亲幸嘉之。敕龙翔为大
天界寺。一日晨兴沐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吾归去
矣。遂瞑目。侍僧撼之请说偈。师 (第 0739a 页)
蛇化作龙。后住九峰。洪
武十五年孝慈皇后宾天。楚王聘诸山名衲集于洪
山。见师惊异。特留邸馆请问法要。 高皇帝
闻之召见。
便殿赐坐。应对称旨。礼遇优渥。欲留主京刹。师力辞。
命中官送还九峰。二十九年御制怀僧无念 (第 0755b 页)
弘道
智者寺。师往叩。机锋触发。旋命侍香。复见南楚于双
径。分座说法。至正乙未。出世西峰净土。戊戌。 明高帝
亲帅六师至婺州。幸智者寺。诏师主之。甲辰。迁净慈。
一日示微疾。屈指计曰。今夏五月矣。左右曰然。师曰 (第 0556b 页)
嘉甚。操江
李公。过太平。特入狱询其事。时当道毕集。索七论阅
之。李公曰。此论道书也。刻在崇祯年。称 明太祖。
礼也。
况明亦称元世祖。遂一笑而释。师出。略无异色。李公
顾当事曰。禁之无愠。释之无喜。非真道人何如 (第 0638c 页)
悟智宝弘教禅师○至正间。住天童。御史台
奉疏命主大龙翔集庆寺。及明兵下金陵。僧徒窜散。
师宴坐一室。 高皇帝
亲幸嘉之。敕龙翔为大天界寺。
一日晨兴。沐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吾归去矣。遂瞑
目。侍僧撼之。请说偈 (第 0079b 页)
建刹。延师居之
○上堂。师问众如何是达磨西来直指一句。众无语。
师代曰。五乳峰前谈少室○洪武十七年。 高皇帝

师道范。召见便殿。赐坐。应对称旨。礼遇优渥。欲留主
京刹。师立辞。命中官送还九峰○二十九年。 (第 0095a 页)
高皇帝
亲制怀僧无念诗文一轴。并缄松实松花。复命中官
赍送山中。踰慰谆切。敕曰。前者僧无念。戒行精于皎
月。 (第 0095a 页)
 至正乙未。迁宝陀。未几宣政院。署师主育王。室中
垂三关语。以验来学。一曰。山中猛虎。以肉为命。何故
不食其子。二曰。虚空无背向。何缘有东西南北。三曰。
饮乳等四大海水。积骨如毗富罗山。何者是汝最初
父母。一时罕有契其机者。居九年。退居妙喜泉上。筑
室曰梦庵。掩关独处。凝尘满案。泊如也  明高帝

武癸丑。沐浴更衣。索纸书偈。恬然坐逝。世寿八十五。
僧腊七十。茶毗。牙齿目睛不坏。设利五色。塔于 …… (第 0178c 页)
 元至正间。升中竺。继住天童。御史台奉疏。命主大
龙翔集庆寺。明兵下金陵。僧徒窜散。师宴坐一室。明 太祖
亲幸嘉之。敕改龙翔为大天界寺。一日晨兴。沐
浴更衣趺坐。谓左右曰。吾归去矣。遂瞑目。侍僧撼之
请说偈 (第 017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