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毘曇部類
事彙部類
敦煌寫本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華嚴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阿含部類
。以是因缘已受戒者。应当至心供养三
宝。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心俱等。是二福德
等无差别。有财心俱等。福 田胜
者得果报胜。
有田心俱下财物胜者得果则胜。有田财俱
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有田财俱胜施心下
者得果不如 (第 0437a 页)
田胜
而心劣。若取心胜施佛。则不如施贫。
故像法决疑经云。有诸众生。见他聚集作诸
福业。但求名闻。倾家财物 …… (第 0884c 页)
也。

*** 相对部第八=九【宋】【元】【宫】八八

述曰。此别有五种相对。第一田财相对有四。
田胜
财劣。如童子施土与佛等。二财胜田
劣。如将宝施贫人等。三田财俱胜。如将宝施
佛等。四田财俱劣。如将草 (第 0885a 页)
 果生何处坐」
#+END_VERSE


但人受菩萨戒八胜法偈。

#+BEGIN_VERSE
「 第一趣道胜
 第二发心胜
 第三功德胜
 第四福 田胜

 第五受罪轻微胜
 第六处胎胜
 第七神通胜
 第八果报胜」
#+END_VERSE


此四偈亦是 (第 0463b 页)
刍众言通内及外外道有言大自在天为首苾
刍今显异彼言佛为首阿罗汉中摄得独觉供养此等
皆获现报何以然者以 田胜
故。】

论若于是处至思广大
性。」
【演曰二明思广。】

论若前生中至相续清净。」
【演
曰三 (第 0650b 页)
福。自下第三彰福差别。现供境狭功德唯
大。不现境宽功德大大。现及不现境是宽广。是故功
德最为大大。佛 田胜
故供佛功德无不大矣。

下次解释自他供养。于中初明自他之相。后就自他
明福差别。然上门中但明自他。今 …… (第 0217a 页)

其唯大也。他作供养得大大者。劝他兼利故得大大。
自他共作最大大者。共作利广是故得果最大大也。
田胜
故果无不大。

释财供中先释。后结。释中有三。一资具供养。二熏香
下敬具供养。三无尽下严具供养。就初 (第 0217a 页)
等业随福田厚薄故有差别。若于诸佛
福田中行。是则最胜。次于辟支佛等福田
中行。次第转少。问曰。为智福 田胜。
断福田
胜。答曰。若智能达法相。谓必竟空此则为胜。所以者何。如佛以智故于弟子中胜。不
以断故。如杂藏 (第 0291c 页)
师。而尊事焉。

纪尤以扫塔事母为
急务。曰经中以为扫僧地。如阎浮提大。不若扫佛地。
如一掌小。言智 田胜
也。母与登地菩萨齐等。故其事
母。则衣食起居。必身亲之。不许人助。曰母吾形骸之
本。形骸之累。吾累也 (第 0216a 页)
一头。老母扫
帚为一头。齐佛境内有塔斯扫。每语人曰。
经不云乎。扫僧地如阎浮。不如佛地一
掌者。由智 田胜
也。亲供母者。以福与登
地菩萨齐也。故其孝性淳深。为之缝补衣
著食饮。大小便利必身经理。不许人兼。有 (第 0701b 页)
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万倍
报。乃至施佛得无量报。我今分别诸福田
故作是说(优婆塞戒经此言敬 田胜)
若人供养十方佛诸菩
萨声闻。不如有人施畜生一口饮食。乃至
施饿狗蚁子。悲田最胜(像法决疑经此言悲 (第 0319a 页)
田胜)
一分施难
胜如来。一分与最下乞人。福田无二(维摩经此言悲敬不
二)
世言供三千佛者。过去庄严劫。始华光 (第 0319a 页)
刚菩提道场,
无令火燄幻作金莲。斯大妙矣。

** 九华山营建众僧塔疏

福田有二,曰敬曰悲。敬田以 田胜。
悲田以心胜。供舍
利而福等虚空,敬田也。泽及枯骨,万世称为仁主,悲
田也。一田功德,已不思议,况悲敬 (第 0384a 页)
作金莲。如慈悲忏法所云斯大妙矣。是为劝。

** 九华山营建众僧塔疏

福田有二。曰敬。曰悲。敬田以 田胜。
悲田以心胜。供舍
利而福等虚空。敬田也。泽及枯骨而万世称为仁主。
悲田也。但有一田功德巳不思议。况悲 (第 0589b 页)
 以法自在法中王
 能演妙道令宣说
 有义成就满誓愿
 舍离一切诸虚妄
 无尽法界实离妄
 胜妙法界极无尽
 具大福 田胜
福足
 智中广大殊胜智
 具足智者解有无
 无二种中而积集
 诸常见中胜禅定
 誓修静虑是智王
 自 (第 0827c 页)
执著一法,以是义故能消供养,是胜
福田能消供养。示现此义,是故次问能消供
养。无所取著者,示现能受福 田胜
相,是故得
彼二相功德福田之名。

以诸菩萨为诸众生不失安隐,起菩提心为
诸众生修行彼处诸功德故,得 (第 0346c 页)
远离烦恼,多财巨富,名施正果;寿
命、色、力、安乐、辩才,名施馀果。施果三种:有
胜财故获得胜果,有 田胜
故获得胜果,施主
胜故获得胜果。向须陀洹至后身菩萨乃至
成佛,是名胜田,施如是田,故得胜果。若有施 (第 1054a 页)
羞不肯施,
是人增长来世贫苦。若人共施,财物、福田、施
心俱等,是二得果无有差别。有财、心俱等,福 田胜
者,得果报胜。有田、心俱下,财物胜者,
得果则胜。有田、财俱下,施心胜者,得果亦胜。
有田、财俱胜, (第 1060a 页)
巳。持诣祇洹白佛。佛言。从今听食粥。尔时世尊
说偈咒愿。持戒清净人所奉(由持戒故。为人所奉。此即显福 田胜)
。恭敬
(能施之人。施心慇净)随时以粥施(所施物清。又离非时之失)。十利饶益于行
(总标利数。显益 (第 0172b 页)
种并
以生现世福别别结之据论前二诸圣通具身子
目连必应高胜后三别德时或有之。】

「【疏】又成论云智 田胜
福田乃至扫僧地如阎浮不如
佛塔一手许佛以智故胜诸弟子不以断故供利根
初果胜钝根斯陀含前言百不如一者从 (第 0102c 页)
事则不能生善事非法不立法非人不弘则知事
法并依人矣次所以中初叙胜能五众皆为解脱
出家能生他福故喻如 田胜
业即羯磨何下次举
事显果向即四果四向未许传授者此明虽圣而
非师也五八二戒通五众授此明虽居下众即堪
(第 0094a 页)
 施者得大果」
#+END_VERSE


施此五种人得大果。何以故。父母长育生身
恩故施者得大果。病者无所依怙增悲心故
施者得大果。说法者增长法身故示人善恶
故施者得大果。近佛地者积集功德广摄众
生故施者得大果。问为思愿胜令施清净。为
田胜
耶。若思愿胜者。何故世尊赞叹福田。
若福 (第 0932c 页)
田胜
者。何故施一福田而果不得等耶。
答思愿胜故施清净。福田因力故。是故先说
思愿及眷属名布施福。以淳净心 (第 0932c 页)
先劣后胜。

问所得果胜亦由胜思。何故世尊唯赞 田胜。
答世尊所化有二差别。一信慧具足。二有信
无慧。于信慧具佛不赞田。彼自能知田非
田故。于信无慧佛则赞 (第 0678c 页)
田。彼不能知田
非田故。然彼施果。或有欲令思胜故胜。或
有欲令 田胜
故胜。而实果胜俱由二种。由
此得成四句差别。谓有由田不由思胜。
或有由思不由 (第 0678c 页)
田胜。
或有俱由二种故
胜。或由二种俱劣故劣。问佛施舍利子。舍
利子施佛。此二施福何者为多。答诸有欲
令果由 (第 0678c 页)
思胜者。彼说佛施福多。以佛施
思于现前位。舍利子等尚不能知。何况能
及。诸有欲令果由 田胜
者。彼说舍利子施
福多。以佛福田三界中最胜故。

问预流果向为可施不。若可施者。前经何故
不说。若不 (第 0678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