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上山东德王(巳下古本卷七)
* 与蒲州山阴王(七首)
* 与曾健斋太常(三首)
* 与 汪南溟司马
与周幼海
* 与瞿太虚
* 与顾朗哉
* 谢毛文源侍御
* 与张守庵(二首) (第 0463a 页)
生死痛切。就当
随处下手。更不可思算等待。虚抛日月也。信口不知
所裁。愿公朗炤而力图之。

** 与 汪南溟司马

某忆往昔。参长者于毗耶离城。辱慈光洞炤。不以下
劣。授我金刚如幻三昧。是时犹住音声色相閒。虽其
心领 (第 0560a 页)
前驱打狗耳。即
别。隆庆壬申冬月也。明年春三月。予游五台。志居之。
以不禁冰雪。复回都门行乞。左司马 伯玉汪公
语予
曰。法门寥落。大自可悲。观公骨气。异日当为人天师。
幸无浪游。小子视方今无可为公师者。舍妙峰公 (第 0675b 页)
投足
之地。行乞竟日。不能得。日暮。至西太平仓茶[竺-二+朋]。仅
一餐。投宿河漕遗教寺。明日左司马 汪公伯玉。

予至。乃邀之。以与次公仲淹为社友故耳。因得寓
所。旬日。即谒摩诃忠法师。随往西山。听妙宗钞。有 …… (第 0833c 页)
寒。遂不能留。复入京东
游。行乞至盘山。于千象峪石室。见一僧。不语。予亦
不问。即相与拾薪汲水行乞。 汪司马
以书访之。曰。
恐公作东郊饿夫也。及秋。复入京。以岭南欧桢伯。
先数年。未面寄书。今为国博。急欲见予 (第 0834a 页)
景附。宗因使师就岩参学焉。师至。一语投机。辄授衣
钵。后栖庐岳三十年。道风蔼著。楚人事之尤谨。新都 汪伯玉。
尝从师质疑。多有开发。万历己卯五月朔。说
偈示寂。弟子就庐傍筑浮屠。以藏舍利。世寿七十有
三。僧腊五 (第 0577c 页)
举书。所以付嘱
意。师始允之。以万历甲戌秋。入院拈提说法。人皆叹
未曾有。临众肃然。有上古风。度司马 汪道昆
谓。师魁
然修硕容止庄严。其响应如洪钟。其溥渡如广筏。其
砥波流如山立。其随机而显化。如珠走盘。至其 (第 0620a 页)
孤负已灵独好时缘不求上进为
僧之道大有乖违岂不虚消信施仰愧龙天朽因厌
处即欲他行正犹豫间忽值河东乡宦 南明
贾公临
庵左顾盘桓数日一旦论及常住阙藏之说便蒙贾
公输诚乐助三分之一嗣后朽因他故特下河东专
申拜谢大 (第 0444b 页)
其与宰官居士往来交接者,不知
几何人也。究承传受益契法,盟心久约,不忘始终一
致者,不甚多见。初闻有 伯玉汪公
每以诗文勖望,不
虚矢志之因。续闻有右武丁公每于军戎崇敬,不轻
患难之为。再闻有牧斋钱公扫庵谭公巾瓶 (第 0827a 页)
蓝神扫门。旦日祖师过此。今师适来。
师笑曰。祖师过去久矣。师居堂头位。且久卓然。有古
人之风。大司马 汪公道昆
谓。师魁然修硕。容止庄严。
其向应如洪钟。其普度如广筏。其砥波流如山立。其
随机而显化。如珠走盘。至 (第 0484c 页)
耶。侍御苏云浦。尝问道
于师。深有契于心。乃曰。人以妙师。为福田善知识。而
实不知其超悟处也。大司马 汪伯玉。
尝谓憨师。方今
无可为公师者。唯妙峰耳。故憨师。倾心服之严事之。
亦无两人也。

*** 无边传 (第 0515c 页)
拜曰。圆果与和尚。同出南岳。不意显示幻身。敢不
捐躯为报。繇是。山灵之一新。清规之再整。师之力也。 汪开府伯玉。
觐师于黄龙。戏问曰。公年几何。曰八十
有五。又问到家乎。曰苦海孤航。两不着岸。汪闻耸然
增敬。师素贯 (第 0541c 页)
日起。
鹑衣一衲不裓不襦不履诸陵。中贵人多
檀施弗之顾安七十二众期千日。亲为说
法阐三教宗旨。时休宁 汪司马道昆
奉。

诏行边。道出诸陵期督府法华寺。闻师高
德乃趣。一沙弥逆至。见师敞衲曾不掩[膊-甫+一]
祁寒 …… (第 0912a 页)
圣皇太后命至同
睹圣瑞。乃出尚方金缕僧伽黎衣一袭。宣
  慈旨赐之。即于讲堂之西建一浮屠
以徵神化。 汪道昆
记其事。

*** 嘉兴东禅寺沙门释明得传三(百川海妙峰觉)

释明得号月亭。以绍万松林禅师法嗣故 (第 0912b 页)
俗讳东阳。尝补邑庠
嗜书典。从大光和尚祝发进具。寻居羊山秀
峰庵。鹑衣一衲诸陵中贵人多檀助之。木宁 汪司马道昆。
闻师名瞻敬甚至。问能作常住
乎。曰无常无住。辞归。除夕集众告曰。元年
元日吾当行矣。夜半命弟子视中星 (第 0951a 页)
建古岩尊宿塔缚茆于傍三年后方事苫屋佛殿禅
堂厨库诸寮山门廊庑新壮一时四方学人归趣如
云来往问道檀越有 汪南溟
万浅源诸公荷担大事
有荆国樊山王为伽蓝主者彼时兴扬佛法大振真
风莲峰亦可谓西江第一席也 思宗年来有融 (第 0703b 页)
为山阴王请藏经候经成同师至蒲州安置即同上
五台山住静兼述山阴王企慕之诚师以藏经事大
候之时有大居士 南溟汪先生
在朝闻师名请一会
师至汪公喜不自禁如见天上人也谓师曰五宗衰
弱狮脉垂绝非师莫能起之师当痛念佛祖慧命众 (第 0722a 页)
天界盛禅师与焦弱侯 汪伯玉
诸公友善说法四十
年道场遍天下诸王贵人延入内廷尊重无与比晚
著原道篇以见志有忌之者陷于狱时宰致问但书 (第 0008a 页)
(附憨大师题)
* 补遗

* 净土资粮全集序
* 书经史海篇直音后
* 答新安 汪南明司马

* 御魔说
* 放生图说
* 示阅藏要语
* 示众(二则)
* 答或问 …… (第 0138b 页)
三有
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万历二十七年己亥七月
盂兰盆日。比丘孝男祩宏谨识。

*** 答新安 汪南明司马


山野忆昔听华严于无门庵。惟居士以大名称遥为
作大法筵功德主。于时知居士不惟以文章名海内。
而外 (第 0154a 页)
圆觉于净慈寺。七众
围绕。其数十千。香华载涂。至不可措趾。一时硕德名
流。若严阁学讷。陆大宗伯树声。 汪少司马道昆。
陆太
宰光祖。宋大司马应昌。张宫谕元忭。汪少司马可受。
董大宗伯其昌。王大司空舜鼎。黄祭酒辉。金中丞 (第 0197c 页)
如座下并须著
意此时都城莫非为一巳一寺图者独座下实心实
行尚可与言故不惜琐琐惟为法是嘱。

** 与 汪伯玉居士

窃惟居士栖神法道声振一世贫衲未薙染时巳知
黄山白岳下有现居士身作师子吼者矣第恨东西
路岐无缘觌面眷怀 …… (第 0013a 页)
少留意焉。

** 复王元美居士

是月十九日拜领刻大藏叙捧诵之馀铿然金玉非
夙具深心其何以有此且寄 汪司马公
翰札不独丐
其以颖光三昧作大佛事而兼属以檀波罗蜜为助
缘又非具大悲心者何以有此耶贫道每自惭德
微鲜愿 (第 0016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