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方而巳。
莲池大师赞曰。负命之鬼。云何念佛而得却之。良以
阿弥陀佛功德威神。不可思议。一称其名。鬼获 超济。 故不现耳。岂寻常禁咒驱逐比耶。
邹宾王念佛梦觉 予尝劝镇江士人。邹宾王以西
方说。且言若无閒暇。 (第 0385c 页)
莲池大师赞曰。负命之鬼。云何念佛而得却之。良以
阿弥陀佛功德威神。不可思议。一称其名。鬼获 超济。 故不现耳。岂寻常禁咒驱逐比耶。
邹宾王念佛梦觉 予尝劝镇江士人。邹宾王以西
方说。且言若无閒暇。 (第 0385c 页)
初。】
「【解】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
无可取(此即事之理)。故妙宗云。取舍 若极。 与不取舍。亦非异辙。」
【【钞】文分二节。初正明。妙宗下引證。夫取舍者。乃以
道谛止观之功。取其灭 …… (第 0830a 页)
。妙宗钞问云。至理微妙。不
垢不净。无取无舍。今立垢净。令人取舍。既乖妙理。
即非上乘。故答云。取舍 若极。 与不取舍。亦非异辙。
此执别以难圆也。若约圆教。则一取一舍。无非妙
理也。彻者。车路也。正明竟。 (第 0830b 页)
「【解】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
无可取(此即事之理)。故妙宗云。取舍 若极。 与不取舍。亦非异辙。」
【【钞】文分二节。初正明。妙宗下引證。夫取舍者。乃以
道谛止观之功。取其灭 …… (第 0830a 页)
。妙宗钞问云。至理微妙。不
垢不净。无取无舍。今立垢净。令人取舍。既乖妙理。
即非上乘。故答云。取舍 若极。 与不取舍。亦非异辙。
此执别以难圆也。若约圆教。则一取一舍。无非妙
理也。彻者。车路也。正明竟。 (第 0830b 页)
秽土耳。岂理也哉。
问。五方之属五行。乃震旦之世数也。于其西域。尚
未尽通。况十万亿土之外极乐乎。 若极 乐在娑婆
之西。而属庚辛金者。则从是西方巳去。不可说不
可说佛刹。皆在娑婆之西。皆属庚辛金。尽雨白华 …… (第 0699c 页)
后说法。但就所修之胜劣而定其品。大本为一切人
说。故普该僧俗。而僧与三宝之列。世间法俗宜逊僧
故也。 若极 论其理。但破除烦恼障碍。即是舍家离俗。
固不必问其发之有无。人之缁素矣。
问。共命鸟。钞云。今作人 (第 0702a 页)
问。五方之属五行。乃震旦之世数也。于其西域。尚
未尽通。况十万亿土之外极乐乎。 若极 乐在娑婆
之西。而属庚辛金者。则从是西方巳去。不可说不
可说佛刹。皆在娑婆之西。皆属庚辛金。尽雨白华 …… (第 0699c 页)
后说法。但就所修之胜劣而定其品。大本为一切人
说。故普该僧俗。而僧与三宝之列。世间法俗宜逊僧
故也。 若极 论其理。但破除烦恼障碍。即是舍家离俗。
固不必问其发之有无。人之缁素矣。
问。共命鸟。钞云。今作人 (第 0702a 页)
法。内院亦清净庄严。
而不求生。当是何故。答有三义。一因难易者。凡生
内院。必智断功德。堪与圣流。非 若极 乐。但求生者。
净念成就。即克如愿。无论惑业。昔奘师谓内院易
生。良以兜率之离人世。可计由旬。极乐之 (第 0668b 页)
而不求生。当是何故。答有三义。一因难易者。凡生
内院。必智断功德。堪与圣流。非 若极 乐。但求生者。
净念成就。即克如愿。无论惑业。昔奘师谓内院易
生。良以兜率之离人世。可计由旬。极乐之 (第 0668b 页)
是之广也。天人修罗。则简去
馀趣。惟举三善道也。谓所受化之机。若此之多也。
此且就一往约馀经者为言。 若极 乐法门。如大本
中说。临终地狱相现。以至蜎飞蠕动。皆以愿力摄
之。令生彼国。则所摄之机。诚宜四众十界 (第 0598a 页)
馀趣。惟举三善道也。谓所受化之机。若此之多也。
此且就一往约馀经者为言。 若极 乐法门。如大本
中说。临终地狱相现。以至蜎飞蠕动。皆以愿力摄
之。令生彼国。则所摄之机。诚宜四众十界 (第 0598a 页)
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
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
宗云。取舍 若极 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
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
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 (第 0645b 页)
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
宗云。取舍 若极 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
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
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 (第 0645b 页)
舍西方极乐内心之佛。妄计别有惟心
佛也。或曰妄心岂不亦具依正之法。答。妄心设具依
正。岂不亦具极乐。 若极 乐如娑婆之实境可求。可说
心具。若无实境但是虚想。有何实焉而谓心具。当知
即境之心名真。离境之心名妄 (第 0705b 页)
佛也。或曰妄心岂不亦具依正之法。答。妄心设具依
正。岂不亦具极乐。 若极 乐如娑婆之实境可求。可说
心具。若无实境但是虚想。有何实焉而谓心具。当知
即境之心名真。离境之心名妄 (第 0705b 页)
前住饶州。天宁寺僧谋大猷。徐步廊庑间。囚者
见谋师。持诵不辍。皆求曰。长老救我。师曰我救你
不得。你 若极 诚。念奈麻救苦救难。阿弥陀佛。却救
得你。中有三人。极诚信受。高声称念。日夜不辍口。
既而。官司取发 (第 0397a 页)
见谋师。持诵不辍。皆求曰。长老救我。师曰我救你
不得。你 若极 诚。念奈麻救苦救难。阿弥陀佛。却救
得你。中有三人。极诚信受。高声称念。日夜不辍口。
既而。官司取发 (第 0397a 页)
通妙用。与凡圣同源。千差一致。
复卓一卓云。还委悉么。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
急须磨。
** 晓 元济 法嗣
*** 大旭宗禅师
蜀南建昌李氏子。龆年祝发。诣成都草
堂寺。参晓元和尚座下圆具。巾瓶六稔 (第 0195a 页)
复卓一卓云。还委悉么。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
急须磨。
** 晓 元济 法嗣
*** 大旭宗禅师
蜀南建昌李氏子。龆年祝发。诣成都草
堂寺。参晓元和尚座下圆具。巾瓶六稔 (第 0195a 页)
(吼一等法嗣)文壁福禅师(有录) 逵哲禅师
享文慧禅师 勃昶禅师
(瑞林莲法嗣)玉诺昌禅师(有录)
(晓 元济 法嗣)大旭宗禅师(有录)
渊默禅师 大悟禅师
硕光禅师 祖裔禅师
(佛冕刚法嗣)子开乾禅 (第 0115b 页)
享文慧禅师 勃昶禅师
(瑞林莲法嗣)玉诺昌禅师(有录)
(晓 元济 法嗣)大旭宗禅师(有录)
渊默禅师 大悟禅师
硕光禅师 祖裔禅师
(佛冕刚法嗣)子开乾禅 (第 0115b 页)
嘉兴府天宁 法舟道济
禅师
郡之思贤里张氏子。年
十八猛省出家。父母难之。至二十一岁投天宁为行
者。时默堂受宝月法印归自 …… (第 0764a 页)
嗣
**** 嘉兴府无趣如空禅师
本郡秀水施氏子。生于弘治
辛亥十月十八日。幼慕宗乘留心体究。同 法舟 济参
访数载。后见野翁彻法源底。启关示众。自结玄关自
活埋。自吾闭也自吾开。一拳打破玄关窍。放出从前 …… (第 0767a 页)
天宁济禅师法嗣
**** 嘉兴府胥山云谷法会禅师
本郡嘉善怀氏子。芟染
于大云寺。时 法舟 掩室于天宁。师往参叩。示以念佛
是谁话。一日斋次。食器坠地豁然有省。僧问如何是
祖师西来意。师曰有水 …… (第 0767b 页)
嘉兴府精严东溪方泽禅师
郡之嘉善人。族姓任。首
谒 法舟 于天宁。一日室中举龙潭见天皇公案。至何
处不指示心要。言下有省。后蒙印可。解制秉拂。佛法
虽遍一切世 …… (第 0767c 页)
语。师当下有所
契入。有偈曰。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誇。湛
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复见 法舟 于天宁。
呈所见。舟可之。又谒万松休于乌石峰。松问何来。师
曰天宁。松曰有何言句。师举前话。松曰不是 (第 0767c 页)
郡之思贤里张氏子。年
十八猛省出家。父母难之。至二十一岁投天宁为行
者。时默堂受宝月法印归自 …… (第 0764a 页)
嗣
**** 嘉兴府无趣如空禅师
本郡秀水施氏子。生于弘治
辛亥十月十八日。幼慕宗乘留心体究。同 法舟 济参
访数载。后见野翁彻法源底。启关示众。自结玄关自
活埋。自吾闭也自吾开。一拳打破玄关窍。放出从前 …… (第 0767a 页)
天宁济禅师法嗣
**** 嘉兴府胥山云谷法会禅师
本郡嘉善怀氏子。芟染
于大云寺。时 法舟 掩室于天宁。师往参叩。示以念佛
是谁话。一日斋次。食器坠地豁然有省。僧问如何是
祖师西来意。师曰有水 …… (第 0767b 页)
嘉兴府精严东溪方泽禅师
郡之嘉善人。族姓任。首
谒 法舟 于天宁。一日室中举龙潭见天皇公案。至何
处不指示心要。言下有省。后蒙印可。解制秉拂。佛法
虽遍一切世 …… (第 0767c 页)
语。师当下有所
契入。有偈曰。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玄妙可称誇。湛
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复见 法舟 于天宁。
呈所见。舟可之。又谒万松休于乌石峰。松问何来。师
曰天宁。松曰有何言句。师举前话。松曰不是 (第 0767c 页)
那边事作么生。拊几曰。释迦睡重。弥勒起迟。下座。
*** 吉庵祚禅师法嗣
**** 嘉兴府天宁 法舟道济 禅师
郡之思贤里张氏子。年
二十一。投天宁为行者。时默堂宣受宝月记。归自繁
昌。师往谒。服勤久之。 …… (第 0571b 页)
稍长通经史。年十四。从资圣坚
受业。受具后。矢志参学。夙夜匪懈。一日阅坛经有省。
往谒吉庵不契。复见 法舟。 舟多所启发。一日闻僧举。
僧问大颠。如何是见性。颠曰见即是性。不觉释然一
笑。述偈曰。湖光倚杖三千顷 (第 0572a 页)
*** 吉庵祚禅师法嗣
**** 嘉兴府天宁 法舟道济 禅师
郡之思贤里张氏子。年
二十一。投天宁为行者。时默堂宣受宝月记。归自繁
昌。师往谒。服勤久之。 …… (第 0571b 页)
稍长通经史。年十四。从资圣坚
受业。受具后。矢志参学。夙夜匪懈。一日阅坛经有省。
往谒吉庵不契。复见 法舟。 舟多所启发。一日闻僧举。
僧问大颠。如何是见性。颠曰见即是性。不觉释然一
笑。述偈曰。湖光倚杖三千顷 (第 0572a 页)
智首座
灵隐瞎堂慧远禅师法嗣
东山齐巳禅师 疏山如本禅师
觉阿上人 济颠 书记
内翰曾开居士 知府葛剡居士
上蓝了乘禅师(此后无传) 公安慧冲禅师
尧首座
文殊道禅师法 (第 0381c 页)
灵隐瞎堂慧远禅师法嗣
东山齐巳禅师 疏山如本禅师
觉阿上人 济颠 书记
内翰曾开居士 知府葛剡居士
上蓝了乘禅师(此后无传) 公安慧冲禅师
尧首座
文殊道禅师法 (第 0381c 页)
机
* 慧通清旦
* 大明诠
* 灵岩仲安
* 无著道閒
* 或庵师体 济颠
钱端礼
* 别峰宝印
* 全庵齐已
* 觉阿
* 葛郯
* 退庵休 …… (第 0266c 页)
古岩
* 大休实
* 蕴空常忠
六祖下三十二世
* 笑岩德宝 法舟 道济
* 慈舟方念
* 无明慧经
六祖下三十三世卷之四
* 幻有正传 (第 0267b 页)
古岩
* 大休实
* 蕴空常忠
六祖下三十二世
* 笑岩德宝
* 法舟 道济
慈舟方念
* 无明慧经
六祖下三十三世卷之四
* 幻有正传
* 幻也佛 (第 0267b 页)
* 慧通清旦
* 大明诠
* 灵岩仲安
* 无著道閒
* 或庵师体 济颠
钱端礼
* 别峰宝印
* 全庵齐已
* 觉阿
* 葛郯
* 退庵休 …… (第 0266c 页)
古岩
* 大休实
* 蕴空常忠
六祖下三十二世
* 笑岩德宝 法舟 道济
* 慈舟方念
* 无明慧经
六祖下三十三世卷之四
* 幻有正传 (第 0267b 页)
古岩
* 大休实
* 蕴空常忠
六祖下三十二世
* 笑岩德宝
* 法舟 道济
慈舟方念
* 无明慧经
六祖下三十三世卷之四
* 幻有正传
* 幻也佛 (第 0267b 页)
又不止徒苦精神。唯恐他
时或有不测之馀殃耳。于戏。仁人君子。宁不为之寒
心者欤。
** 嘉兴府天宁 法舟道济 禅师
郡之思贤里张氏子。年
二十一。投天宁为行者。时默堂宣受宝月记。归自繁
昌。师往谒。服勤久之。 (第 0305c 页)
时或有不测之馀殃耳。于戏。仁人君子。宁不为之寒
心者欤。
** 嘉兴府天宁 法舟道济 禅师
郡之思贤里张氏子。年
二十一。投天宁为行者。时默堂宣受宝月记。归自繁
昌。师往谒。服勤久之。 (第 0305c 页)
付衣拂。复示偈曰。非法非
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宝芳进嗣)。
*** 嘉兴天宁 法舟道济 禅师
郡之张氏子。年十八。猛省
出家。父母难之。至二十一岁。投天宁为行者。祝发。参
吉庵祚。庵门庭 …… (第 0112c 页)
。年十四。从资圣坚法师受业。
芟染受具。矢志参学。夙夜匪懈○一日阅坛经有省。
往谒吉庵祚。不契。复见 法舟 济。多所启发。偶会阳明
王公于多士中。王拈袖中锁匙。问师见么。师曰。见。王
复纳入袖中。曰见么。师曰 (第 0113b 页)
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宝芳进嗣)。
*** 嘉兴天宁 法舟道济 禅师
郡之张氏子。年十八。猛省
出家。父母难之。至二十一岁。投天宁为行者。祝发。参
吉庵祚。庵门庭 …… (第 0112c 页)
。年十四。从资圣坚法师受业。
芟染受具。矢志参学。夙夜匪懈○一日阅坛经有省。
往谒吉庵祚。不契。复见 法舟 济。多所启发。偶会阳明
王公于多士中。王拈袖中锁匙。问师见么。师曰。见。王
复纳入袖中。曰见么。师曰 (第 0113b 页)
荆藩。请住东山。上堂。在天天高。在地地厚。一毫端上。
应时纳祐。此犹是者边事。且道。那边事作么生。拊几
曰。释迦睡重。弥勒起迟。下座。
*** 宝芳进禅师法嗣
**** 嘉兴府东塔野翁晓禅师
无趣空参。每呈见解。师皆
不诺。一日谓空曰。我有一言要与汝说。空耸耳而听。
师但笑而不语。空再四恳请。师复笑。空始具威仪作
礼。跽而哀恳。师乃曰。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贵在直下体究。子若果信得及。可放下万缘。参个一
归何处。空从此死心看话头。经三载。一日闻鸡鸣有
省。诣师求證。师反覆徵诘。后付衣拂。复示偈曰。非法
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
*** 吉庵祚禅师法嗣
**** 嘉兴府天宁 法舟道济 禅师
郡之思贤里张氏子。年
閒花正好愁。将谓衣中有宝珠。衣穿方信宝珠无。前
年尚有无珠说。今日无珠 …… (第 0245c 页)
经史。年十四。从资圣坚受业。芟染受具。矢志
参学。夙夜匪懈。一日阅坛经有省。往谒吉庵祚。不契。
复见 法舟 济。多所启发。偶会王文成于多士中。王拈 …… (第 0245c 页)
天宁济禅师法嗣
**** 嘉兴府胥山云谷法会禅师
本郡嘉善怀氏子。芟染
于大云寺。时 法舟。 掩室于天宁。师往参叩。示以念佛
是谁话。一日斋次。食器坠地。豁然有省。于是入天界。
韬晦三年。复庵栖 …… (第 0248c 页)
。寿
七十五。腊五十六。塔于大云寺后。
**** 嘉兴府精严东溪方泽禅师
郡之嘉善任氏子。首谒 法舟 于天宁。一日室中。举龙潭见天王公案。至何处
不指示心要。言下有省。后获印可 解制秉拂。佛法
虽遍一切 …… (第 0249a 页)
语。师当下
有所契入。呈偈曰。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元妙可称
誇。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复见 法舟 于
天宁。呈所见。舟可之。又谒万松林于乌石峰。松问何
来。师曰天宁。松曰。有何言句。师举前话。松曰。 (第 0249a 页)
应时纳祐。此犹是者边事。且道。那边事作么生。拊几
曰。释迦睡重。弥勒起迟。下座。
*** 宝芳进禅师法嗣
**** 嘉兴府东塔野翁晓禅师
无趣空参。每呈见解。师皆
不诺。一日谓空曰。我有一言要与汝说。空耸耳而听。
师但笑而不语。空再四恳请。师复笑。空始具威仪作
礼。跽而哀恳。师乃曰。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贵在直下体究。子若果信得及。可放下万缘。参个一
归何处。空从此死心看话头。经三载。一日闻鸡鸣有
省。诣师求證。师反覆徵诘。后付衣拂。复示偈曰。非法
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
*** 吉庵祚禅师法嗣
**** 嘉兴府天宁 法舟道济 禅师
郡之思贤里张氏子。年
閒花正好愁。将谓衣中有宝珠。衣穿方信宝珠无。前
年尚有无珠说。今日无珠 …… (第 0245c 页)
经史。年十四。从资圣坚受业。芟染受具。矢志
参学。夙夜匪懈。一日阅坛经有省。往谒吉庵祚。不契。
复见 法舟 济。多所启发。偶会王文成于多士中。王拈 …… (第 0245c 页)
天宁济禅师法嗣
**** 嘉兴府胥山云谷法会禅师
本郡嘉善怀氏子。芟染
于大云寺。时 法舟。 掩室于天宁。师往参叩。示以念佛
是谁话。一日斋次。食器坠地。豁然有省。于是入天界。
韬晦三年。复庵栖 …… (第 0248c 页)
。寿
七十五。腊五十六。塔于大云寺后。
**** 嘉兴府精严东溪方泽禅师
郡之嘉善任氏子。首谒 法舟 于天宁。一日室中。举龙潭见天王公案。至何处
不指示心要。言下有省。后获印可 解制秉拂。佛法
虽遍一切 …… (第 0249a 页)
语。师当下
有所契入。呈偈曰。返本还源便到家。亦无元妙可称
誇。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复见 法舟 于
天宁。呈所见。舟可之。又谒万松林于乌石峰。松问何
来。师曰天宁。松曰。有何言句。师举前话。松曰。 (第 024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