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孝昭武成后主。北齐五帝。二十九年)

高祖神武帝欢(字贺六。浑渤海蓨人。崩于晋阳。葬漳水矣) 文襄帝澄(字子惠。高祖长子。为梁将所害。寿二十九岁也)


文宣帝洋(字子进。高祖次子。承父相位。朝臣使受禅。使中张亮谓孝静曰。五行递运有始有
终。愿陛下
(第 0552c 页)
远法尧舜。孝静敛容避逊而出。 齐王
洋入即位。降封孝静为中山王。洋恶过桀纣。复鸩静帝在
位十年。改元天保。寿三十一)


(三十四) 沙 …… (第 0552c 页)
曰。周之艺祖宇文觉者。即魏大丞
相泰之世子也。泰举高阳王为帝。迁都长
安号西魏。凡一十八年。废帝更立 齐王

帝。四年而泰薨。觉承魏禅当年被废。立弟
毓为帝。四年而殂。乃立弟邕。邕即周武帝
也。阅十馀年至建 (第 0554b 页)
曰。三天正法经云。天光未朗蔚积未澄。
七千馀劫玄景始分。九气存焉。一气相去九
万九千九百九十里。青气 高澄
浊混下降。而 (第 0145a 页)
物类所生起乎
天地。历三古之世。寻五圣之文。不见天尊之
神。亦无大道之像。案灵宝九天生神章云。气
高澄
积阳成天。气结凝滓积滞成地。人
之生也皆由三元养育九气经形。然后生
也。是知阴阳者人之本也。天地者物 (第 0186b 页)
一卷(龙树菩萨造在金华寺出见长房录录云伊迦输卢迦论)
*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兴和元年于邺城大承相 高澄
第译昙林僧昉等笔授见长房录)
* 无垢优婆夷问经一卷(兴和四年出见长房录)
* 解脱戒本一 (第 0542c 页)
(出迦叶毗部武定元年在邺都侍中尚书令 高澄
请出见经前序僧昉笔受并制序亦见长房录)
* 菩萨四法经一卷(金华寺出昙林李希义等笔受见长房录) (第 0542c 页)
太傅。景又遣丁和奉表归梁。梁帝纳景。以景
为太将军封河南王。太清二年(戊辰年也)二月。东魏
大将军 高澄
求通好于梁。由是侯景有疑乃
反。梁帝以临贺王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
师诸军事屯丹阳郡。正德密以数十大 …… (第 0800c 页)
位。六月临贺
王正德怨侯景卖己。密书召鄱阳王范使以
兵入。景遮得其书。缢杀正德。八月东魏勃海
文襄王 高澄
为膳奴兰京所弑。弟太原公高
洋讨贼杀之。十二月始兴太守陈羁先结郡
中豪杰讨侯景。郡人侯安都张偲等各率 …… (第 0800c 页)
统十六年 北齐高氏受禅 天保元年 |

**** 北齐

正月东魏进太原公高洋位丞相齐郡王。五
月进 齐王
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侍中张亮
等讽帝禅位于 (第 0801a 页)
齐王
洋。帝出云龙门。遣太
尉彭城王韶等奉玺绶。 (第 0801a 页)
齐王
即帝位于南
郊。改元天保。封魏帝为中山王。十二月鸩
之。谥曰魏孝静帝(葬于邺西障北。东魏一主十七年灭 …… (第 0801a 页)
樊猛追击斩纪。及其幼子
圆满圆照圆正下廷尉狱死。八月圆肃以成
都降魏(梁纪)

北齐诏僧稠禅师至京 齐王
洋郊迎扶接入
内。稠年过七十。神宇清旷。齐主拜受禅道。从
受菩萨戒法。断酒禁肉。放舍鹰鹞。去官佃
渔 …… (第 0801c 页)
月帝降魏 |西魏恭帝廓元年 |天保五年 |

西魏不立年号。谋诛太师泰。事泄泰废钦置
之雍州。立其弟 齐王
廓。恭帝也(文帝第四子)。亦去年
号复拓跋氏。九十九姓改单者皆复其旧(北
史)


十一月西魏兵逼江 …… (第 0801c 页)
子恒即皇帝位。改元承光。尊齐主为大上皇
帝。壬辰周师至邺下围之。齐人出战大败。齐
上皇从百骑东走。 齐王
帝以下皆降。甲午周
主入邺。乙未齐上皇渡河入济州。是日幼主
禅位于大丞相任城主湝。湝诏尊上皇为无
(第 0805b 页)
著文疏。且机算无挠。纪纲有截。故时人复
为之语曰。京师极望道场法上。年垂四十。游化怀卫。
顷之大将军 高澄。
奏为昭玄统掌录僧事。及齐革命。
职仍旧。文宣御宇。诏授菩萨戒。帝躬布发于地。使上
践焉。天保二年。诏 (第 0234c 页)
了机调。纲纪法化难继其
尘。故时人语曰。京师极望。道场法上。斯言允
矣。年阶四十游化怀卫。为魏大将军 高澄
奏入在邺。微言一鼓众侣云屯。但上戒山
峻峙慧海澄深。德可轨人。威能肃物。故魏
齐二代历为统师。昭玄一 …… (第 0485a 页)
粒。一
赤一白一青。宝瓶盛之。京邑贵贱共看。心至
者飒然上涌。不信戏慢之俦倾亦不出。时
俗回邪者众。 齐王
舅广武王胡长邕。曾染佛
宗。敕令还俗。虽居贵望不舍具戒。置舍
利于水钵。请乞行道。即见三枚相逐上水。 (第 0486b 页)
从正光六年。至
元象二年。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华寺译
(元魏邺都)正法念处经七十卷(兴和元年。于邺城 大丞相高澄
第译。昙林僧昉等笔
受)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兴和三年。于邺城金华寺出。与竺法护如
幻三昧经
(第 0086c 页)
。梁大同元年。法师语其弟子法泉曰。急须买
瓯桸.糗屑.食具及行灶。人或不知其故。至明年十一
月。伪北 齐王
高洋遣使迎接法师。遂去。则知瓯桸等
具。果是行装矣。既至邺郡。深见礼接。供养数月。师因
示有疾。洋躬 (第 0129a 页)
。来至许欲流通教法。未及遂情。更经三十年
至。第三少帝时。改号为嘉平元年。至六年被司马仲
达废帝。为 齐王。
高贵御公摄。改号为正始元年。昙摩
上表于御公。遂辨异戒事(云云)。中夏者。即九州之中。
阳翟是。若据 (第 0237a 页)
五数阙,敢
以追访获斯戒本,虽未广具,敬以洗心,剪
世浮辞。大魏武定癸亥之年,在邺京都,侍中
尚书令 高澄
请为出焉。

羯磨中,外国云「若僧到时」(汉地回文言「时到」)「僧忍听」(言僧
至我作法时,莫遮我所
(第 0659a 页)
。物类所生超乎天地。历三古之世。寻五
圣之文。不见天尊之神。亦无大道之像。案灵
宝九天生神章云。气清 高澄
积阳成天。气结
凝滓积滞成地。人之生也。皆由三元养育九
气经形。然后生也。是知阴阳者人之本也。天 (第 0536a 页)
输卢迦论一卷(龙树菩萨造在金华寺出见长房录云伊迦输卢迦论)
*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兴和元年于邺城 大丞相高澄
第译昙林僧昉等笔受见长房录)
* 无垢优婆夷问经一卷(兴和四年出见长房录)
* 解脱戒本一 (第 0841a 页)
(出迦叶毗部武定元年在邺部侍中尚书令 高澄
请出见经前序僧昉笔受并制序亦见长房录)
* 菩萨四法经一卷(金华寺出昙林李希义等笔受见长房录) (第 0841a 页)
正法念处经卷第七十

* 身念处品之七

* 右后魏兴和元年婆罗门瞿昙般若留支于邺城 大丞相高澄
第译见 (第 0444a 页)
一经并义足经出。
* 王法念处经一部七十卷(一千四百一纸)
右后魏兴和元年。瞿昙般若留支。于邺城 大丞相高澄
第译。出长房录。
* 善时鹅王经一卷
以前一经正法念经出。
* 摩调王经一卷
右吴支谦译。出 (第 0417a 页)
年至元象二年。于洛阳白马寺及邺都金花寺译。
* 邺都元魏
* 正法念处经七十卷(兴和元年邺城 大丞相高澄
弟译昙林僧昉等笔受)
*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兴和三年邺城金华寺出与护出如幻三昧经同本别名昙 (第 0269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