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史評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通史/)

史记一百三十卷(目录一卷汉太/史公司马迁撰)史记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
(参军裴/骃注)史记一百三十卷(许子/儒注)史记一百三十卷(王元/感注)
史记一百三十卷(陈伯宣注今/存八十七卷)史记一百三十卷(徐坚/注)
史记一百三十卷(李镇/注)续史记一百三十卷(唐韩/琬撰)史记
音义十二卷(宋中散大/夫徐广)史记音三卷(梁轻车录事/参军邹诞注)史记
音三卷(许子/儒注)史记钞十四卷(葛洪/撰)史记义林二十卷(李/镇)
史记索隐三十卷 (司马/贞)
史记纂训二十卷(裴安/时)史记地
名二十卷(刘伯/庄)史记正义三十卷(唐张/守节)史记名臣疏三 (第 1b 页)
 然复兴爽立训甚有劝罚之科弟子事之若严君焉

 尚书左仆射元赞平原太守 司马贞
安著作郎程灵
 虬皆是爽教所就崔浩高允并称爽之严教奖励有
 方允曰文翁柔胜先生刚克立教虽殊成人一也其 (第 51a 页)
  (亦放此意但以正法之数合其权法之分故不同/耳其实则不异也 史记律数十误作七者五皆)
  (用本字而误屈其下垂之笔本 司马贞
沈括/之说其夹蕤夷三律误字则今以算得之)
 
 
  (第 9a 页)
  陈氏曰唐崇贤馆学士刘伯庄撰贞观初奉敕讲
  授采邹诞生徐广及隋柳顾言音义而为此书
史记索隐三十卷
  晁氏曰 唐司马贞
撰据徐裴注紏正牴牾援据密
  致如东坡辩宰我未尝从田常为乱盖本诸贞也
  陈氏曰采摭异闻释文演注末二 …… (第 22a 页)
  皇本纪世号小司马史记
附索隐史记一百三十卷
  陈氏曰淳熙中广汉张材介仲刋于桐川郡斋削
  去褚少孙所续而附以 司马贞
索隐其后江阴耿
  秉直之复取所削者别刋之
史记正义二十卷
  陈氏曰唐诸王侍读张守节撰开元二十四年 (第 22b 页)
  恶名有以也索隐曰开谓刑严峻则政化开塞谓

  布恩惠则政化塞今考其书 司马贞
盖未尝见之
  妄为之说耳开塞乃其第七篇谓道塞久矣今欲
  开之必刑九而赏一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 (第 7a 页)
  慎靓王(讳定显王之子也此复词也讳法敏/以敬曰慎柔德安众曰靓靓疾正翻)
元年卫更贬号曰君(显王二十三年卫已贬号曰侯介/于秦魏之间国日以削弱因更贬)
(其号曰君更居/孟翻贬悲检翻)
二年秦伐韩取鄢(春秋晋败楚师于鄢陵即此鄢也班/志作傿陵属颍川郡鄢音谒晚翻又)

(于建翻师古音偃史记正义曰许州/鄢陵县西北十五里有鄢陵故城) 魏惠王薨子襄
王立(索隐曰系本曰襄王名嗣今按系本即世本 司马/贞
避唐讳改世为系 考异曰史记魏世家云惠)
(王三十六年卒子襄王立襄王十六年卒子哀王立哀/王二十三年卒 (第 1b 页)
人然实雄杰自女娲以来未之有也 (司马贞
曰女娲亦/风姓有神圣之德)
(代宓羲立号曰女希氏盖宓羲之后已经数世金木/轮环周而复始也孙愐曰女娲古女 (第 2b 页)
窃以人
事卜之符兆已定(符签也證也验也兆龟坼/文也又人事之兆朕也)季才纵言
不可公岂复得为箕颍之事乎 (司马贞
曰尧让天下于/许由由遂逃于箕山洗)
(耳于颍水复扶/又翻又音如字)坚默然久之曰诚如君言独孤夫人亦 (第 10a 页)
 朱泰妻吴氏(万历会稽县志姑唐病痿而性暴时加/箠挞已辄起进饮食欢如也既而泰死)
  (无后或劝之他适辄号踊欲/绝奉姑益谨与姑相继殁)
  司马贞
(会稽县志许配董思述未归而思述讣闻/氏遂绝饮食卒两姓构棚厂以纸俑行婚) (第 30b 页)
  传与史记文不相袭者思书删去此皆缀拾所遗

  其先后次第改从 司马贞
索隐亦稍更其序又相
  卿以史汉相同者直书行中不同者分行夹注凡
  史记有而汉书无者偏列于右汉书有而 (第 8b 页)
  一先儒论断其醇正可取者间加甄录具载姓名
   其采于本史者则曰史臣或称某史赞以别之
  一史家音注如 司马贞
之于史记颜师古之于汉
   书胡三省之于资治通鉴并称详赡今于奥义
   奇文间采诸家之说为之笺释至如 (第 16a 页)
 后稷居邠太王作周丹开雀录火降乌流三分既有
 八百不谋苍兕誓众白鱼入舟成康之日政简刑措
 南巡不还西服莫附共和之后王室多故檿弧兴谣
 实倾周祚 (司马贞/
索隐)
 右周自武王元年己卯至平王元年幸未共都镐三
 百五十三年(按周室中叶有迁都之举皆在/陜境故不 (第 5b 页)
 而岁越千龄时经百代其所著述沉翳不行岂非后

 来假凭先哲亦犹石崇谬称阮籍郑璞滥名周宝必
 欲行用深以为疑 司马贞
议曰按刘向七略有子夏
 易传但此书不行已久今所存多失真本又荀勖中
 经簿云子夏传四卷或云丁宽所作是先 (第 3a 页)
 汉书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大戴授琅琊徐良斿乡
 由是大戴有徐氏之学
 刘向曰孔子三见哀公作三朝记七篇今在大戴礼
  司马贞
曰大戴礼合八十五篇其四十七篇亡存三
 十八篇
 孔颖达曰大戴礼遗逸之书文多假托不立学官世
 无传者 (第 4b 页)
 逮昭帝时鲁三老复献古文而成帝命刘向典校经
 籍除其繁惑夫既经向校定则世所传者乃刘向之
 今文而非颜芝今文矣 司马贞
削闺门章而更其次
 序则石台所刻又非刘向今文矣世所传今文直解
 即石台本也是后名专门者数十百家分裂尤 …… (第 4a 页)
 本比对未免稍加修饰故有除其繁惑之语然则古
 今文稍异者乃刘向为之也世儒疑闺门一章乃刘
 炫伪造不知古文流传本末亦有可据 唐司马贞

 削闺门章为国讳不得不以古文为伪然闺门章汉
 初长孙氏传今文即有之刘向以颜本考定虽云除
 其繁惑 …… (第 7a 页)
 后人所伪为耶是则圣人遗经秦不能燬于火鲁不
 能坏于壁汉不能散于巫蛊六朝不能已于兵革而
 唐乃残阙于殿庭之议 司马贞
之罪可胜言哉至宋
 王安石从而摈弃之其罪又浮于贞矣幸而孔壁之
 全文至今存也
魏文侯孝经传
   佚 …… (第 7b 页)
 则孔郑二家云泥致隔今纶音发问校其所长愚谓

 行孔废郑于义为允国子祭酒 司马贞
议曰今文孝
 经是汉河间王所得颜芝本至刘向以此本参校古
 文省除繁惑定为此一十八章其注相承云是郑玄 (第 15a 页)
 章古文孔氏一篇二十二章本出屋壁刘向校书定
 著十八章至于唐诸儒说者且百家孝明皇帝诏诸
 儒集议刘知几诋郑注请行孔传 司马贞
非之力伸
 郑说帝乃采集六家自为之注颁之天下以十八章 (第 17b 页)
 间王所得颜芝本而刘向之所参校者也要之出于
 诸儒傅会皆非曾氏门人所记旧文矣唐玄宗开元
 敇议意非不美而 司马贞
浅学陋识并以闺门一章
 去之卒启玄宗无礼无度之祸而其所制序文至以 (第 13b 页)
 长孙氏江公后苍翼奉张禹乃说今文刘向校书不
 以古文为是故不列于学官刘炫作稽疑不以今文
 为是陆德明谓古文世既不行随俗用郑玄所注今
 文 司马贞
力主玄注惟刘知几主安国传于是党同 …… (第 13a 页)
 数且序其得丧讲于人间时议皆疑炫所自作而古

 文非复孔氏之旧矣唐开元间诏诸儒集议刘知几
 请行孔传 司马贞
力非之独主郑说玄宗自为之注
 用十八章为正先是自天子至庶人五章惟皇侃标
 其目冠于章首至是用诸儒议章 (第 19a 页)
 北向读孝经贼自消灭隋苏威言惟孝经一卷足以
 立身治国何用多为隋主纳其言以孝经赐郑译孝
 经原有闺门一章 唐司马贞
讳之遂为马嵬之兆周
 宾兴六行曰孝友睦姻任恤齐内政公问卿子之乡
 有孝于父母者有则以告有而不告谓之蔽 (第 9b 页)
    右王制正义
孝经
  逸篇
子曰闺门之内具礼矣乎严父严兄妻子臣妾犹百姓
徒役也
 熊禾曰开元敇议意非不美而 司马贞
浅学陋识并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