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載記類
雜史類
乐上大笑李绛奏曰昔太宗之理天下也房玄龄
杜如晦辅相圣德魏徵王圭规諌阙失有温彦博戴胄
以弥缝政事有李靖 李绩
训整戎旅故夷狄畏服寰宇
大安天下之人仰戴圣德犹孜孜而求理开导直言旰
食宵衣不敢漏溢岂复当时务于自逸乎 (第 25a 页)
王乎陛下昔以承乾为嗣复宠爱泰嫡庶不明纷
纷至今若必立泰非别置晋王不可帝泣曰我不能即
诏长孙无忌房玄龄 李绩
与遂良等定策立晋王为皇
太子
太子承乾废帝欲立晋王未决坐两仪殿群臣已罢独
留无忌玄龄绩言东宫事因曰我 (第 7b 页)
上欲自讨辽东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陛下之兵
度辽而克固善万分一不得逞师必再兴再兴为忿兵
安危不可测兵部尚书 李绩
曰不然曩薛延陀盗边陛
下欲追击魏徵苦谏而止向若击之一马不生返后复 …… (第 24a 页)
导虏
之情伪我尽知之将忠士力臣故曰必克且高丽秘记
曰不及九百年当有八十大将灭之高氏自汉有国今
九百年 李绩
年八十矣虏仍荐饥人相掠卖地震裂狼
狐入城鼢穴于门人心危骇是行不再举矣
仪凤三年上将讨新罗侍中张文瓘卧 (第 30b 页)

意锥刀以为益国所谓惜毫釐失千里者也且黔首虽
微不可以欺安有寓不信之令设虚赏之格乎自苏定
方平辽东 李绩
破平壤赏既不行勋亦淹废岁月纷淆
真伪相错臣以吏不奉法慢自京师伪勋所由主司过
也其则不远近在尚书省中然 (第 21a 页)
劳故也 上批武成王庙自
乾德二年用唐故事建于都南以郭子仪升殿复以李
晟补其阙详开元十九年刱庙之始李靖 李绩
已与图
象昨以堂庑颓废命官修完今已工毕其令礼官议先
朝功臣勋烈著于简策可配祀典者以名闻后不果行
丙申 (第 32a 页)
   右四曲太宗因内宴诏无忌等作之皆宫调也
景云河清歌(亦名燕歌高宗即位景云见河/水清张文收采古义为此歌焉)庆善乐
破阵乐 承天乐 一戎大定乐(将伐高丽宴洛阳城/门观屯营教舞按亲)
(征用武/之势)八纮同轨乐(象高丽平/天下大定)夷美宾曲(辽东平 李绩/
作是曲以献)
   右七曲高宗朝所作也 (第 53b 页)
知机
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亦汉
行丞相事之例也(其同中书门下三品自贞/观中兵部尚书 李绩
始)
  禄秩
周制自天子至下士凡六等诸侯国君十卿禄(食二千/八百八) (第 18a 页)
馀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贞观/十七)
(年以兵部尚书 李绩
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自此始也)及平章事知政事参
知政事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 (第 19a 页)
间田地极宽百姓太少因又问隋有几户正伦奏大业
初有八百馀万户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总
章元年十月 司空李绩
破高丽国虏其王下城百七十 (第 40b 页)
 刘氏大宗血脉一卷(刘复/礼撰)河南刘氏传一卷 刘舆
家谱一卷 刘晏家谱一卷 南华刘氏家谱一卷

赵郡东祖李氏家谱二卷 李氏房从谱一卷 李用
休家谱二卷(唐李用/休撰)李文家谱一卷(唐李匡/文撰)蒋王恽家
谱一卷(恽太宗第七/子书载其后)纪王慎家谱一卷 南阳 李英公
家谱一卷 李韩王家谱一卷 东莱吕氏家谱一卷
 薛氏家谱一卷 颜氏家谱一卷 虞氏家谱一卷
 孙氏家谱一 (第 17a 页)
  医方上
黄帝素问九卷(全元/起注)黄帝素问二十四卷(晋王/冰撰)补注素
问二十四卷(林亿/补注)素问音释一卷 黄帝甲乙经十二
卷 黄帝八十一难经二卷(唐志注/秦越人)难经疏十三卷(侯/自)
(然/撰)黄帝众难经二卷(吕博/望注)黄帝流注脉经一卷 丁德
甫补注难经二卷 灵宝注黄帝九灵经十二卷 三
部四时五藏辨候诊色决事脉经一卷 脉经十卷(晋/王)
(叔和/撰)又二卷 耆婆脉经一卷  李绩
脉经一卷 王 …… (第 8a 页)
   右明堂针灸(六十部一百/九十三卷)
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神农本草
经三卷 蔡邕本草七卷 吴普本草六卷 本草经
四卷(蔡英/撰)本草二卷(徐大/山巽)本草经略一卷 秦承祖本
草六卷 李氏本草三卷 王季璞本草经三卷 随
费本草九卷 唐本草二十卷 (李绩/
等修)新本草四十一卷
(王方/庆撰)开宝重定神农本草二十一卷(李昉/等撰)新详定本草 …… (第 11b 页)
   右本草(三十九部三/百五十卷)
本草音义三卷(姚最/撰)又七卷(甄权/撰)又二卷(殷子/严撰)又二卷
(李含/光撰)又二十卷(孔志/约撰)本草音三卷
   右本草音(六部三/十七卷)
灵秀本草图六卷(原平/仲撰)药图二十卷 图经七卷(并 李/绩
等)
(撰/)新修本草图二十六卷(苏敬/巽)唐本草图经七卷 本 (第 12b 页)
   右唐下
温泉铭(京兆/府)郑文贞公魏徵碑(京兆/府)登逍遥楼诗(河中/府)
唐立晋祠铭(太原/府)
   右太宗 英国公李绩
(京兆/府)万年宫铭并碑阴敕(凤翔/府)大唐纪
功之颂(孟/州)栖霞山亭记(未/详) (第 33b 页)
李绩
(未/详)登封纪号碑(未/详)(第 33b 页)
人杀之引兵向东郡通守王轨以城降之元文都推越
王侗为主拜李密为太尉令击化及密壁清淇与 徐世
以烽火相应化及数战不利其将军于弘达为密所
擒送于侗所镬烹之化及粮尽渡永济渠与密决战于
童山遂入汲郡求 …… (第 61a 页)
信等从者亦有死焉让步将 徐世绩
为乱兵所斫中重
创密止之仅得免雄信等皆叩头求哀密并释而慰之
于是诣让营遣王伯当邴元真单雄信等告以杀让 …… (第 69a 页)
密拒之会越王侗称尊号遣使授密太尉尚书令东
南道大行台行军元帅魏国公令先平化及然后入朝
辅政化及至黎阳 徐世绩
守仓城不下密共化及隔水
语密数之曰卿本匈奴皂隶破野头耳父与兄弟皆受 …… (第 69b 页)
然后击之密候骑不时觉比将出战世充军悉已济
密引骑而遁元真以城降世充密众渐离将如黎阳人
或曰杀翟让之际 徐世绩
几死其心安可保密乃止时
王伯当弃金墉城保河阳密自虎牢济归之谓曰久苦
诸君我今自刎以谢众众皆泣莫能仰视 (第 71b 页)
无大雅之体自晔亡以来孤
鬓发中白始知二主有以而然卿䓁言晔定何如也孤
今悼之得无贻怪将来乎其司徒左长史 李绩
对曰献
怀之在东宫臣为中庶子既忝近侍圣质志业臣实不 …… (第 28a 页)
乎俊曰若汝行周公之事吾复何忧 李绩
清方忠亮堪
大任汝善遇之是时兵集邺城盗贼互起每夜攻劫晨
昏断行于是宽常赋设奇禁贼盗有相告者赐奉车都 (第 30a 页)
涿郡属天下贼起及饥馑旋师唐贞观中太宗亲征辽
破之高宗总章初 英国公李绩
遂灭其国古之肃慎疑
即魏时挹娄自周初贡楛矢石砮至魏常道乡公末东
晋元帝初及石虎时并皆献之后魏以后曰勿 …… (第 4a 页)
文所杀而立建武之弟子藏为王贞观
十八年太宗命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
自莱州泛海趣平壤又以特进 李绩
为辽东道行军大
总管趣辽东讨盖苏文明年六飞亲征渡辽拔数城而 …… (第 49a 页)
还高宗总章初遣 司空李绩
伐高丽破平壤城时盖苏
文已死禽其王高藏及盖苏文之子男建等平其国下
城百七十户六十九万七千咸亨初其馀类 (第 49b 页)
 隋文帝于州城内古晋阳城置晋阳县而于城东置
 太原县十六年又析太原置清源县大业初省十二
 年徙太原县入府城
(赤/)仍隶太原府贞观十一年长史 李绩
筑城于汾水
 东遂置太原县于东城天授元年建北都暨晋阳并
 为赤县
五代不改 (第 17b 页)
 户内徙居太和川 唐贞观中薛延陀众二十万度

 漠屯白道川据善阳岭以击李思摩部思摩引其种
 落走朔州延陀乘之及塞太宗令张俭 李绩
等数道
 击之诫曰延陀经途数千马已疲瘦吾先敕思摩烧
 薙秋草顷侦人来云其马畜齧啖林木枝皮略尽卿
 等 (第 22a 页)
 池北曰八角池分为三河其北派流经北神桥入安
 仁贤辅古城金胜等村为北河即智伯遏水以灌城
 者名智伯渠至唐贞观中长史 李绩
架汾水东引令
 民汲饮后名晋渠今废其中派入大池流经南神桥
 晋源都东庄为中河又一派为陆堡河流入大寺等 (第 23a 页)
 韩绛崇圣寺碑熙宁初汾水溢寺宇有淤毁者元丰
 己未岁即其旧基外筑防以围之预护水患
 唐志太原井苦不可食贞观中长史 李绩
架汾引晋
 水入东城以甘民食谓之晋渠
 明知府黄卿重修风谷石堰记太原邑治占古墉之
 南古墉陆今城近湫 (第 24b 页)
 安于筑北齐置大明宫其一东魏静帝置晋阳宫隋
 更名新城其一开皇十六年筑名仓城又汾河东岸
 曰东城贞观十一年长史 李绩
筑德宗时引晋水架
 汾潴为东隍省守埤万人又酾汾水环城植柳固堤 …… (第 8a 页)
 日内成其文甚丽神武以其工而且速特恕罪不问
隋天龙寺石室铭开皇四年刻石
隋杨忠碑县西五里蒙山下隋文帝父尝为周将伐齐
 有功立碑
晋祠碑铭贞观二十一年太宗御制碑文及铭碑阴列
 列长孙旡忌萧瑀 李绩
张亮李道宗杨师道马周衔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