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時令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选司有撝谦之士仍取宽立年限容其
采访简汰堪用者令其试守自然见贤不𨼆食禄不专
则荀彧进钟繇郭嘉刘隐荐 李邕 朱穆势不云远有称
职者受荐贤之赏滥举者抵欺罔之罪自然举得贤行
则君子之道长矣
长安中太后尝与宰相议及 (第 37a 页)
采访简汰堪用者令其试守自然见贤不𨼆食禄不专
则荀彧进钟繇郭嘉刘隐荐 李邕 朱穆势不云远有称
职者受荐贤之赏滥举者抵欺罔之罪自然举得贤行
则君子之道长矣
长安中太后尝与宰相议及 (第 37a 页)
右时令(九部六/十六卷)
荆楚岁时记二卷(梁宗懔撰/杜公赡注)玉烛宝典十二卷(杜台/卿撰)楚
苑实录一卷 金谷园记一卷 (唐李/邕 撰)秦中岁时记一卷 …… (第 11a 页)
右文字(五十八部/七百二卷)
音义考源一卷 声韵四十一卷(周/研)声类十卷(魏左校/令李登)
韵集十卷 韵集六卷(晋安复/令吕静)四声韵林二十八卷(张/谅)
韵集八卷(段/弘)群玉典韵五卷 文章音韵二卷(王/该)韵略
一卷(阳休/之)修续音韵决疑十四卷(李/槩)纂韵抄十卷 四
声指归一卷(刘善/经)四声一卷(沈/约)四声韵略十三卷(夏侯/咏)
韵篇十三卷(赵/氏)音谱四卷(李/槩)韵英三卷(释静/洪)切韵五卷
(陆/慈)音韵二十卷(萧/钧)唐韵五卷(孙/愐)韵铨十五卷(唐武/元之)韵英
五卷(明/皇)韵海鉴源三百六十卷(颜真/卿)切韵十卷(唐李/丹)辨
体补修加字切韵五卷(唐僧/猷智)唐广韵五卷(张/参)广切韵五
卷 唐韵要略一卷 (李/邕) 雍熙广韵一百卷(宋朝句中/正等详定)集
韵十卷(丁度/等修)礼部疑韵二十卷 宋朝重修广韵五卷
(陈彭 (第 28b 页)
荆楚岁时记二卷(梁宗懔撰/杜公赡注)玉烛宝典十二卷(杜台/卿撰)楚
苑实录一卷 金谷园记一卷 (唐李/邕 撰)秦中岁时记一卷 …… (第 11a 页)
右文字(五十八部/七百二卷)
音义考源一卷 声韵四十一卷(周/研)声类十卷(魏左校/令李登)
韵集十卷 韵集六卷(晋安复/令吕静)四声韵林二十八卷(张/谅)
韵集八卷(段/弘)群玉典韵五卷 文章音韵二卷(王/该)韵略
一卷(阳休/之)修续音韵决疑十四卷(李/槩)纂韵抄十卷 四
声指归一卷(刘善/经)四声一卷(沈/约)四声韵略十三卷(夏侯/咏)
韵篇十三卷(赵/氏)音谱四卷(李/槩)韵英三卷(释静/洪)切韵五卷
(陆/慈)音韵二十卷(萧/钧)唐韵五卷(孙/愐)韵铨十五卷(唐武/元之)韵英
五卷(明/皇)韵海鉴源三百六十卷(颜真/卿)切韵十卷(唐李/丹)辨
体补修加字切韵五卷(唐僧/猷智)唐广韵五卷(张/参)广切韵五
卷 唐韵要略一卷 (李/邕) 雍熙广韵一百卷(宋朝句中/正等详定)集
韵十卷(丁度/等修)礼部疑韵二十卷 宋朝重修广韵五卷
(陈彭 (第 28b 页)
东方朔传八卷 毋邱俭记三卷 管辂传三卷(管/辰)
(撰/)李固别传七卷 梁冀传二卷 何颙传一卷 桓
元传二卷 陶潜传一卷(梁昭明/太子撰)陶弘景传一卷 列
藩正论三十卷(章怀太/子撰)李密传三卷(贾闰/甫撰)狄仁杰传三
卷 (李邕/ 撰)张巡姚訚传二卷(李翰/撰)高氏外传一卷(郭湜撰/高氏即)
(高力/士也)颜公传二卷(唐殷亮撰/颜 (第 44a 页)
(撰/)李固别传七卷 梁冀传二卷 何颙传一卷 桓
元传二卷 陶潜传一卷(梁昭明/太子撰)陶弘景传一卷 列
藩正论三十卷(章怀太/子撰)李密传三卷(贾闰/甫撰)狄仁杰传三
卷 (李邕/ 撰)张巡姚訚传二卷(李翰/撰)高氏外传一卷(郭湜撰/高氏即)
(高力/士也)颜公传二卷(唐殷亮撰/颜 (第 44a 页)
右唐中
郑州刺史李渊造石像记(郑/州)石井栏记(李掖书会/昌二年)延庆
院经藏记(裴光远分书襄/州咸通九年)放生池石柱文(襄州天/宝十年)尹仁
恕旌表(襄/州)秦五羖大夫碣(郑琏书开元二/十三年邓州)南阳县厅西
墉记(徐方回文并书大/中十一年邓州)令长新诫(刘飞书/邓州)等慈寺碑(颜/师)
(古孟/州)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孟/州)广成子庙(汝/州)复黄陂记
(杨正臣书元/和三年汝州)滑台记(永泰元/年滑州)流杯亭碑阴记(赵谷书光/化中立陈)
(州/)说文字源(李腾篆徐璹真书/贞元五年滑州)明皇送 李邕 滑州诗(程/元)
(封书/滑州)李听修尧祠记(开元二/年滑州)混元皇帝庙题碑(吕献臣/书开元)
(中 …… (第 29b 页)
右薛稷
左羽林将军臧怀亮碑(耀/州)开元寺碑(淄/州)岳寺大照和尚
普寂碑(西/京)李府君碑(西/京)普光寺碑(泗/州)娑罗木碑(楚/州)大云
禅寺碑(海/州)老子孔子颜回赞(海/州)秦望山法华寺碑(越/州)岳
麓山寺记(潭/州)大律故怀道阇梨碑(福/州)石室记(端/州)有道先
生叶公碑 东林寺碑(江/州)左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碑(开/元)
(八年/未详)大云寺讲堂碑(陈/州)云麾将军李秀碑 鄂州刺史
卢府君碑(未/详)
右 李邕
华萼楼记(京兆/府)一行禅师真赞(京兆/府)禹庙宝林寺二诗
(东/京)三藏不空和尚碑(京兆/府)尚书 (第 37b 页)
郑州刺史李渊造石像记(郑/州)石井栏记(李掖书会/昌二年)延庆
院经藏记(裴光远分书襄/州咸通九年)放生池石柱文(襄州天/宝十年)尹仁
恕旌表(襄/州)秦五羖大夫碣(郑琏书开元二/十三年邓州)南阳县厅西
墉记(徐方回文并书大/中十一年邓州)令长新诫(刘飞书/邓州)等慈寺碑(颜/师)
(古孟/州)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孟/州)广成子庙(汝/州)复黄陂记
(杨正臣书元/和三年汝州)滑台记(永泰元/年滑州)流杯亭碑阴记(赵谷书光/化中立陈)
(州/)说文字源(李腾篆徐璹真书/贞元五年滑州)明皇送 李邕 滑州诗(程/元)
(封书/滑州)李听修尧祠记(开元二/年滑州)混元皇帝庙题碑(吕献臣/书开元)
(中 …… (第 29b 页)
右薛稷
左羽林将军臧怀亮碑(耀/州)开元寺碑(淄/州)岳寺大照和尚
普寂碑(西/京)李府君碑(西/京)普光寺碑(泗/州)娑罗木碑(楚/州)大云
禅寺碑(海/州)老子孔子颜回赞(海/州)秦望山法华寺碑(越/州)岳
麓山寺记(潭/州)大律故怀道阇梨碑(福/州)石室记(端/州)有道先
生叶公碑 东林寺碑(江/州)左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碑(开/元)
(八年/未详)大云寺讲堂碑(陈/州)云麾将军李秀碑 鄂州刺史
卢府君碑(未/详)
右 李邕
华萼楼记(京兆/府)一行禅师真赞(京兆/府)禹庙宝林寺二诗
(东/京)三藏不空和尚碑(京兆/府)尚书 (第 37b 页)
城令董腾别驾贾怀
德中从事申灵度并在任廉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称
荐时论多之文明太后为孝文纳其女为嫔徵为 秘书
监太和 十六年卒尚书奏谥曰宣诏曰盖棺定谥先典
成式激扬清浊政道明范羲虽宿有文业而政阙廉清 …… (第 10a 页)
閤
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閤如故聪深为孝
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聪
管领故终 太和 之世恒带直閤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
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 …… (第 22b 页)
政生人之命于是而在有罪必罚罚必当克则虽以
捶挞薄刑而人莫敢犯有制不行人得侥倖则虽参夷
之诛不足以肃自 太和 以来未多坐盗弃市而远近肃
清由此言之止奸在于防检不在严刑今州郡牧守邀
当时之名行一切之法台阁百官亦咸 …… (第 80b 页)
贵李冲礼之甚厚彪深宗附之孝文初为中书教学博
士后假散骑常侍封卫国子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
帝已来至于 太和 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叙录为春
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
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 …… (第 89a 页)
不明言其过也臣有大谴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室
而请死此臣之所以知罪而不敢逃刑也圣朝宾遇大
臣礼崇古典自 太和 以降有负罪当陷大辟者多得归
第自尽遣之之日深垂隐悯言发悽泪百官莫不见四
海莫不闻诚足以感将死之心慰戚 (第 93a 页)
德中从事申灵度并在任廉贞勤恤百姓羲皆申表称
荐时论多之文明太后为孝文纳其女为嫔徵为 秘书
监太和 十六年卒尚书奏谥曰宣诏曰盖棺定谥先典
成式激扬清浊政道明范羲虽宿有文业而政阙廉清 …… (第 10a 页)
閤
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閤如故聪深为孝
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聪
管领故终 太和 之世恒带直閤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
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 …… (第 22b 页)
政生人之命于是而在有罪必罚罚必当克则虽以
捶挞薄刑而人莫敢犯有制不行人得侥倖则虽参夷
之诛不足以肃自 太和 以来未多坐盗弃市而远近肃
清由此言之止奸在于防检不在严刑今州郡牧守邀
当时之名行一切之法台阁百官亦咸 …… (第 80b 页)
贵李冲礼之甚厚彪深宗附之孝文初为中书教学博
士后假散骑常侍封卫国子迁秘书丞参著作事自成
帝已来至于 太和 崔浩高允著述国书编年叙录为春
秋之体遗落时事三无一存彪与秘书令高祐始奏从
迁固之体创为纪传表志之目焉 …… (第 89a 页)
不明言其过也臣有大谴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室
而请死此臣之所以知罪而不敢逃刑也圣朝宾遇大
臣礼崇古典自 太和 以降有负罪当陷大辟者多得归
第自尽遣之之日深垂隐悯言发悽泪百官莫不见四
海莫不闻诚足以感将死之心慰戚 (第 93a 页)
遇王
质等而亦见任用宣武初自太仆卿出为瀛州刺史本
州之荣同于王质所在受纳家产巨万卒于光禄大夫
赠相州 刺史太和 末又有秦松白整位并长秋卿
刘腾字青龙平原城人也徙属南兖州之谯郡幼时坐
事受刑补小黄门转中黄门孝文之在 (第 47a 页)
质等而亦见任用宣武初自太仆卿出为瀛州刺史本
州之荣同于王质所在受纳家产巨万卒于光禄大夫
赠相州 刺史太和 末又有秦松白整位并长秋卿
刘腾字青龙平原城人也徙属南兖州之谯郡幼时坐
事受刑补小黄门转中黄门孝文之在 (第 47a 页)
为节度使
岑 羲嗣圣末广武令
富嘉谟嗣圣末晋阳尉
吴少微嗣圣末晋阳尉
谷 倚嗣圣末太原主簿
尹思正嗣圣末晋州刺史
李 杰神龙元年领河东巡察黜陟使
王 旭神龙元年并州录事参军
吕元恭神龙元年清源尉 李 邕 神龙初沁州刺史
李朝隐初为临汾尉神龙初闻喜令迁绛州刺史 (第 35b 页)
岑 羲嗣圣末广武令
富嘉谟嗣圣末晋阳尉
吴少微嗣圣末晋阳尉
谷 倚嗣圣末太原主簿
尹思正嗣圣末晋州刺史
李 杰神龙元年领河东巡察黜陟使
王 旭神龙元年并州录事参军
吕元恭神龙元年清源尉 李 邕 神龙初沁州刺史
李朝隐初为临汾尉神龙初闻喜令迁绛州刺史 (第 35b 页)
知太原府复为西京留守三年行枢密院事兼安抚
使
鸿观恩楚承安元年西南路通事
贾益谦承安元年宁化州 刺史泰和 八年知河中府贞
祐二年为河东南路安抚使
孙 铎承安元年河东南路转运使卫绍王时又为绛
阳军节度使 (第 18a 页)
使
鸿观恩楚承安元年西南路通事
贾益谦承安元年宁化州 刺史泰和 八年知河中府贞
祐二年为河东南路安抚使
孙 铎承安元年河东南路转运使卫绍王时又为绛
阳军节度使 (第 18a 页)
斩超首士卒应声纵击遂平之帝大悦徵拜外都大
官文成践祚以子丽有定策勋进爵东平王卒年六
十七谥成有子十二人少子骐驎侍御中散转 侍御
史太和 初新平太守子高贵孝昌中兖州镇东府法
曹参军
穆翰崇第三子平原镇将西海王卒子龙儿袭降公卒
子弼有风 (第 27a 页)
官文成践祚以子丽有定策勋进爵东平王卒年六
十七谥成有子十二人少子骐驎侍御中散转 侍御
史太和 初新平太守子高贵孝昌中兖州镇东府法
曹参军
穆翰崇第三子平原镇将西海王卒子龙儿袭降公卒
子弼有风 (第 27a 页)
语春秋左氏传略通其大义暇辄作牛毛细字如寒
苦士正大二年鼎为总领屯方城复随以往鼎尝病
镇防军葛宜翁与 李太和 相殴诉彝不直宜翁量笞
之宜翁郁郁死其妻讼为故杀当彝大辟彝聚书狱
中读之明年鼎病愈诏提兵而西入见哀 (第 60b 页)
苦士正大二年鼎为总领屯方城复随以往鼎尝病
镇防军葛宜翁与 李太和 相殴诉彝不直宜翁量笞
之宜翁郁郁死其妻讼为故杀当彝大辟彝聚书狱
中读之明年鼎病愈诏提兵而西入见哀 (第 60b 页)
藏头寺入焉南有清凉石
圣祖仁皇帝
御书匾额曰水晶域
按 李邕 五台山清凉寺碑在炎汉时卜中箭岭用
肇造我清凉寺在北齐时以八州租税食我缁徒
焉历代帝王莫不 (第 19a 页)
圣祖仁皇帝
御书匾额曰水晶域
按 李邕 五台山清凉寺碑在炎汉时卜中箭岭用
肇造我清凉寺在北齐时以八州租税食我缁徒
焉历代帝王莫不 (第 19a 页)
英徽粹河汾穆崇闱我公兮深厥政嵇邦典活人
命我公兮豁虚受洞群友垂大久
五台山清凉寺碑 李 邕
上尊王之分护大千也甘露以洒之慈云以覆之香风
以熏之惠日以暖之忽恍乎无相之体周洞乎有形之
类演正法降毒 (第 54a 页)
命我公兮豁虚受洞群友垂大久
五台山清凉寺碑 李 邕
以熏之惠日以暖之忽恍乎无相之体周洞乎有形之
类演正法降毒 (第 54a 页)
狄梁公立庐陵王传赞(并序/) 吕 温
梁公以武氏篡盗国命如缀翊安宗社非我而谁是用
蒙大耻履大险耸节振美以持世心闲高祖天下于方
寸之地盗力虽盛莫之敢窥周复为唐繄公是赖后代
昧者颇归功于五臣殊不知五臣之功公所授也客有
以 李北海 所传示予者述庐陵王废立之际见公如生
贻诸将来可以不惑敢摅愤而赞之词曰于休梁公社
稷之臣濡迹应变与唐屈 (第 26b 页)
梁公以武氏篡盗国命如缀翊安宗社非我而谁是用
蒙大耻履大险耸节振美以持世心闲高祖天下于方
寸之地盗力虽盛莫之敢窥周复为唐繄公是赖后代
昧者颇归功于五臣殊不知五臣之功公所授也客有
以 李北海 所传示予者述庐陵王废立之际见公如生
贻诸将来可以不惑敢摅愤而赞之词曰于休梁公社
稷之臣濡迹应变与唐屈 (第 2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