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目錄類
右武后
道德经并注(怀州/陜府)孝经(分书太/子亨题)纪太山铭(分书/未详)谒混元
皇帝庙齐庆坛诗(西/京)岳寺大照和尚普寂碑阴批答(西/京)
鹡鸰颂(西/京)卢怀慎碑(分书/未详)真源观钟铭(太子亨/题亳州)老子庙
碑(亳/州)登逍遥楼诗(河中/府)凉国长公主碑(分书/未详)后土神祠
碑(分书太子鸿以/下题名河中府)鄎国长公主碑(同/州)卢奂听事赞(未/详)金
山公主碑(同/州)上党宫燕群臣故老诗(潞/州)龙角山庆唐纪
圣之铭(晋/州)上党宫启圣颂(潞/州)赠兵部尚书 杨元琰 碑(太/子)
(亨题京/兆府)贞顺皇后武氏碑(未/详)侍郎裴光庭碑(潞/州)题桐柏
观颂(台/州)道 …… (第 34b 页)
右胡证八分书
斛斯府君碑(西/京)光禄郑曾碑(未/详)张君碑(未/详)同州刺史解
琬碑(未/详)御史台精金铭(西京又/京兆府)岷州刺史王君碑(西/京)华
州刺史杨公遗爱颂(未/详)工部侍郎李景伯碑(西/京)宁州刺
史裴守正碑(绛/州)庞承宗碑(未/详)古义士伯夷叔齐碑(河中/府)
赠吏部尚书萧雍碑(京兆/府)李希倩碑(未/详)赠梁州都督郭
知运碑(未/详) 太子宾客杨元琰 碑(崔纡文/未详)樊君祠堂碑(未/详)
右梁升卿八分书
灵宝县令裴遂遗爱碑(陕/州)华山诗 香 (第 52a 页)
道德经并注(怀州/陜府)孝经(分书太/子亨题)纪太山铭(分书/未详)谒混元
皇帝庙齐庆坛诗(西/京)岳寺大照和尚普寂碑阴批答(西/京)
鹡鸰颂(西/京)卢怀慎碑(分书/未详)真源观钟铭(太子亨/题亳州)老子庙
碑(亳/州)登逍遥楼诗(河中/府)凉国长公主碑(分书/未详)后土神祠
碑(分书太子鸿以/下题名河中府)鄎国长公主碑(同/州)卢奂听事赞(未/详)金
山公主碑(同/州)上党宫燕群臣故老诗(潞/州)龙角山庆唐纪
圣之铭(晋/州)上党宫启圣颂(潞/州)赠兵部尚书 杨元琰 碑(太/子)
(亨题京/兆府)贞顺皇后武氏碑(未/详)侍郎裴光庭碑(潞/州)题桐柏
观颂(台/州)道 …… (第 34b 页)
右胡证八分书
斛斯府君碑(西/京)光禄郑曾碑(未/详)张君碑(未/详)同州刺史解
琬碑(未/详)御史台精金铭(西京又/京兆府)岷州刺史王君碑(西/京)华
州刺史杨公遗爱颂(未/详)工部侍郎李景伯碑(西/京)宁州刺
史裴守正碑(绛/州)庞承宗碑(未/详)古义士伯夷叔齐碑(河中/府)
赠吏部尚书萧雍碑(京兆/府)李希倩碑(未/详)赠梁州都督郭
知运碑(未/详) 太子宾客杨元琰 碑(崔纡文/未详)樊君祠堂碑(未/详)
右梁升卿八分书
灵宝县令裴遂遗爱碑(陕/州)华山诗 香 (第 52a 页)
大总管
李 仁嗣圣时蒲州刺史
张柬之嗣圣时清源丞
崔神庆嗣圣时并州长史
蔺仁基嗣圣时并州都督府长史
王福畤嗣圣时泽州长史
诚重规嗣圣时并州长史
张循宪嗣圣时河东采访使
刘思礼嗣圣时箕州刺史
刘延嗣嗣圣时汾州刺史
张知謇嗣圣时晋州刺史
刘延祐嗣圣时箕州刺史
王 剧嗣圣时箕州 刺史
杨元琰 嗣圣时晋蒲二州刺史
邓元挺嗣圣时晋州刺史
武攸止嗣圣时绛州刺史
李长沙嗣圣时榆次令
崔元彦嗣圣时太平 (第 34a 页)
李 仁嗣圣时蒲州刺史
张柬之嗣圣时清源丞
崔神庆嗣圣时并州长史
蔺仁基嗣圣时并州都督府长史
王福畤嗣圣时泽州长史
诚重规嗣圣时并州长史
张循宪嗣圣时河东采访使
刘思礼嗣圣时箕州刺史
刘延嗣嗣圣时汾州刺史
张知謇嗣圣时晋州刺史
刘延祐嗣圣时箕州刺史
王 剧嗣圣时箕州 刺史
杨元琰 嗣圣时晋蒲二州刺史
邓元挺嗣圣时晋州刺史
武攸止嗣圣时绛州刺史
李长沙嗣圣时榆次令
崔元彦嗣圣时太平 (第 34a 页)
有甲痕乃贵妃搯迹殊不知唐谈宾录云武德中废
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及书皆欧阳询之所为初进
样文德皇后搯一痕因铸之(能改斋漫录/)
贵妃父 杨元琰 少时尝有一刀每出入于道涂间多佩
此刀或前有恶兽盗贼则所佩之刀铿然有声似警 (第 25b 页)
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及书皆欧阳询之所为初进
样文德皇后搯一痕因铸之(能改斋漫录/)
贵妃父 杨元琰 少时尝有一刀每出入于道涂间多佩
此刀或前有恶兽盗贼则所佩之刀铿然有声似警 (第 25b 页)
卢𢹂病风不能行谒告(谒告谓请假居/私第养疾也)己亥始入对
敕勿拜遣二黄门掖之携内挟田令孜外倚高骈上宠
遇甚厚由是专制朝政高下在心(朝直/遥翻)既病精神不完
事之可否决于亲吏 杨温 李修货赂公行豆卢瑑无他
材专附会𢹂崔沆时有启陈常为所沮(沮在/吕翻) 庚子李
琢奏沙陀二千来降琢时 (第 42a 页)
敕勿拜遣二黄门掖之携内挟田令孜外倚高骈上宠
遇甚厚由是专制朝政高下在心(朝直/遥翻)既病精神不完
事之可否决于亲吏 杨温 李修货赂公行豆卢瑑无他
材专附会𢹂崔沆时有启陈常为所沮(沮在/吕翻) 庚子李
琢奏沙陀二千来降琢时 (第 42a 页)
彭师皓葬之干浏阳门外(浏阳门/潭州城)
(东门浏/音刘) 武宁节度使赟留右都押牙巩延美元从都
教练使 杨温 守徐州(为二人以徐州拒周张本巩延美/据下卷及欧史当作巩廷美巩以)
(邑为姓周有卿士巩简公/晋有大夫巩 (第 34a 页)
(东门浏/音刘) 武宁节度使赟留右都押牙巩延美元从都
教练使 杨温 守徐州(为二人以徐州拒周张本巩延美/据下卷及欧史当作巩廷美巩以)
(邑为姓周有卿士巩简公/晋有大夫巩 (第 34a 页)
报以湘阴公比在宋州(比毗/至翻)今方取
归京师必令得所公勿以为忧公能同力相辅当加王
爵永镇河东巩廷美 杨温 闻湘阴公失位奉赟妃董氏
据徐州拒守以俟河东援兵(刘赟令巩廷美等守徐/州事始见上卷上年)帝
使赟以书谕 (第 3b 页)
归京师必令得所公勿以为忧公能同力相辅当加王
爵永镇河东巩廷美 杨温 闻湘阴公失位奉赟妃董氏
据徐州拒守以俟河东援兵(刘赟令巩廷美等守徐/州事始见上卷上年)帝
使赟以书谕 (第 3b 页)
二公名节百世所师俱临是邦遗爱犹在死者可作非
公孰归某滥窃郡符获瞻祠像太山北斗心实慕之视
事之初敢不躬告
颜范新祠成奉安祝文
番阳九贤咸有 善政忠 肃之忠文正之正九贤之中于
斯为盛祠宇一新丹青辉映凛然如生尚馀刚劲以激
忠义以警邪佞福我邦人不祷而应不 (第 9b 页)
公孰归某滥窃郡符获瞻祠像太山北斗心实慕之视
事之初敢不躬告
颜范新祠成奉安祝文
番阳九贤咸有 善政忠 肃之忠文正之正九贤之中于
斯为盛祠宇一新丹青辉映凛然如生尚馀刚劲以激
忠义以警邪佞福我邦人不祷而应不 (第 9b 页)
武韦之祸
中宗神龙元年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改元自文明以
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咸赦除之
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
张柬之崔玄炜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彦范相
王府司马袁恕已谋诛之柬之谓右羽林卫大将军李
多祚曰将军今日富贵谁所致也多祚泣曰大帝也柬
之曰今大帝之子为二竖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
乎多祚曰苟利国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及妻子因
指天地以自誓遂与定谋初柬之与荆府长史□乡 杨
元琰 相代同泛江至中流语及太后革命事 (第 100b 页)
元琰 慨然
有匡复之志及柬之为相 (第 100b 页)
元琰 为右羽林将军谓曰
君颇记江中之言乎今日非轻授也柬之又用彦范晖 …… (第 100b 页)
侍赵承恩为光禄卿 杨元琰 为卫尉卿先是 (第 111b 页)
元琰 知三
思浸用事请弃官为僧上不许敬晖闻之笑曰使我早
知劝上许之髡去胡头岂不妙哉 (第 111b 页)
元琰 多须类胡故晖
戏之 (第 111b 页)
元琰 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乃由衷之请非徒
然也晖知其意瞿然不悦及晖等得罪 (第 111b 页)
元琰 独免 上
官婕妤劝韦后袭则天故事上表请天下士庶为出母
服丧三年又 (第 111b 页)
中宗神龙元年春正月壬午朔赦天下改元自文明以
来得罪者非扬豫博三州及诸反逆魁首咸赦除之
太后疾甚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居中用事
张柬之崔玄炜与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彦范相
王府司马袁恕已谋诛之柬之谓右羽林卫大将军李
多祚曰将军今日富贵谁所致也多祚泣曰大帝也柬
之曰今大帝之子为二竖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
乎多祚曰苟
指天地以自誓遂与定谋初柬之与荆府长史□乡 杨
元琰 相代同泛江至中流语及太后革命事 (第 100b 页)
元琰 慨然
有匡复之志及柬之为相 (第 100b 页)
元琰 为右羽林将军谓曰
君颇记江中之言乎今日非轻授也柬之又用彦范晖 …… (第 100b 页)
侍赵承恩为光禄卿 杨元琰 为卫尉卿先是 (第 111b 页)
元琰 知三
思浸用事请弃官为僧上不许敬晖闻之笑曰使我早
知劝上许之髡去胡头岂不妙哉 (第 111b 页)
元琰 多须类胡故晖
戏之 (第 111b 页)
元琰 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乃由衷之请非徒
然也晖知其意瞿然不悦及晖等得罪 (第 111b 页)
元琰 独免 上
官婕妤劝韦后袭则天故事上表请天下士庶为出母
服丧三年又 (第 111b 页)
刘铢李洪建及其党皆枭首于市而赦其家郭威谓
公卿曰刘铢屠吾家吾复屠其家怨雠反覆庸有极乎
由是数家获免王殷屡为洪建请免死郭威不许后匡
赞至兖州慕容彦超执而献之李业至陜州其兄保义
节度使洪信不敢匿于家业怀金将奔晋阳至绛州盗
杀之而取其金 镇将邢州奏契丹主将数万骑入侵
攻内邱五日不克死伤甚众有戍兵五百叛应契丹引
契丹入城屠之又陷饶阳太后敇郭威将大军击之国
事权委窦贞固苏禹圭王峻军事委王殷十二月甲午
朔郭威发大梁 丁酉以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范质为
枢密副使 武宁节度使赟留右都押牙巩廷美元从
都教练使 杨温 守徐州与冯道等西来在道仗卫皆如王
者左右呼万岁郭威至滑州留数日赟遣使慰劳诸将
受命之际相顾不拜私相谓 …… (第 97b 页)
所公勿为忧公能同力相辅当加王爵永镇河东巩廷
美 杨温 闻湘阴公赟失位奉赟妃董氏据徐州拒守以
俟河东援兵帝使赟以书谕之廷美温欲降而惧死帝
复遗赟书曰爰念斯人 (第 101b 页)
公卿曰刘铢屠吾家吾复屠其家怨雠反覆庸有极乎
由是数家获免王殷屡为洪建请免死郭威不许后匡
赞至兖州慕容彦超执而献之李业至陜州其兄保义
节度使洪信不敢匿于家业怀金将奔晋阳至绛州盗
杀之而取其金 镇将邢州奏契丹主将数万骑入侵
攻内邱五日不克死伤甚众有戍兵五百叛应契丹引
契丹入城屠之又陷饶阳太后敇郭威将大军击之国
事权委窦贞固苏禹圭王峻
朔郭威发大梁 丁酉以翰林学士户部侍郎范质为
枢密副使 武宁节度使赟留右都押牙巩廷美元从
都教练使 杨温 守徐州与冯道等西来在道仗卫皆如王
者左右呼万岁郭威至滑州留数日赟遣使慰劳诸将
受命之际相顾不拜私相谓 …… (第 97b 页)
所公勿为忧公能同力相辅当加王爵永镇河东巩廷
美 杨温 闻湘阴公赟失位奉赟妃董氏据徐州拒守以
俟河东援兵帝使赟以书谕之廷美温欲降而惧死帝
复遗赟书曰爰念斯人 (第 101b 页)
贵谁所致也多祚泣曰大帝柬之曰今大帝之子为
二竖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国
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遂与定谋初柬之与荆府
长史 杨元琰(字温阌/乡人) 相代同泛江至中流语及武氏
革命 (第 43a 页)
元琰 慨然有匡复之志及柬之为相 (第 43a 页)
元琰
为右羽林将军谓曰君颇记江中之事乎今日非轻
授也柬之又用彦范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皆为羽
林将军委以禁 …… (第 43a 页)
恕已窦州(唐置今高州/府信宜县是)元炜白州(唐置今广西郁/林州博白县是)司
马员外长任削其勋封(初 杨元琰 见武三思浸用事/请弃官为僧上不许敬晖闻) (第 53b 页)
(而笑之 元琰 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请非徒然也及晖等得罪 (第 54a 页)
元琰 独免)
秋七月立卫王重俊为皇太子
太子性明果而官属率贵游子弟所为多不法左庶
子姚珽(璹之/弟)屡 (第 54a 页)
二竖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国
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遂与定谋初柬之与荆府
长史 杨元琰(字温阌/乡人) 相代同泛江至中流语及武氏
革命 (第 43a 页)
元琰 慨然有匡复之志及柬之为相 (第 43a 页)
元琰
授也柬之又用彦范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皆为羽
林将军委以禁 …… (第 43a 页)
恕已窦州(唐置今高州/府信宜县是)元炜白州(唐置今广西郁/林州博白县是)司
马员外长任削其勋封(初 杨元琰 见武三思浸用事/请弃官为僧上不许敬晖闻) (第 53b 页)
(而笑之 元琰 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由/衷之请非徒然也及晖等得罪 (第 54a 页)
元琰 独免)
秋七月立卫王重俊为皇太子
太子性明果而官属率贵游子弟所为多不法左庶
子姚珽(璹之/弟)屡 (第 54a 页)
景龙中为中书令韦氏败斩之(朝野/佥载)
长安县廨 长寿坊西南隅长安县廨去府六里(长安/志)
(按 杨温 宅尉迟敬/德宅俱在是坊)
刘道祥宅 在居德坊宅接先天寺据汉圜丘旧址因
其高筑亭焉(长安/志)
同昌 (第 29b 页)
长安县廨 长寿坊西南隅长安县廨去府六里(长安/志)
(按 杨温 宅尉迟敬/德宅俱在是坊)
刘道祥宅 在居德坊宅接先天寺据汉圜丘旧址因
其高筑亭焉(长安/志)
同昌 (第 29b 页)
(诛之柬之谓羽林大将军李多祚曰将军富贵谁所/致也多祚泣曰大帝也柬之曰今大帝之子为二竖)
(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国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遂与定谋初柬之与荆府长史)
(杨元琰 相代同泛江至中流语及太后革命事 (第 34a 页)
元琰/ 慨然有匡复之志及柬之为相引 (第 34a 页)
元琰 为右羽林将)
(军谓曰君颇记江中之言乎今日非轻授也柬之又/用彦范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皆为羽林将军委以 …… (第 34a 页)
(起居唐分宰相为南司故称南牙宦寺为北司故称/北门天津南天津在龙门山之西北天津南谓在天)
(津桥/南)质实(羽林卫名注见汉安帝延光四年 杨元琰/ 虢州阌乡人长生殿注见玄宗天宝六载)
(华清宫天津桥名注见隋炀帝大业十三年东宫注/见宋文帝元嘉二十七 …… (第 35a 页)
(上嘉宋璟忠直累迁黄门侍郎武三思尝以事属璟/璟正色拒之曰今太后既复子明辟王当以侯就第)
(何得尚预朝政独/不见产禄之事乎)质实(复子明辟注见汉/孺子婴初始元年)
以 杨元琰 为卫尉卿
(先 (第 44b 页)
元琰 知三思浸用事请弃官为僧上不许敬晖/闻而笑 (第 44b 页)
元琰 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乃由衷之) (第 44b 页)
(请非徒然也及晖/等得罪 元琰 独免)集览(由衷之请言此请出于衷心/之诚然也衷与中通左传隐)
(三年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皇 (第 45a 页)
(所危将军不思报大帝之德乎多祚曰苟利国家惟/相公处分不敢顾身遂与定谋初柬之与荆府长史)
(杨元琰 相代同泛江至中流语及太后革命事 (第 34a 页)
元琰/ 慨然有匡复之志及柬之为相引 (第 34a 页)
元琰 为右羽林将)
(军谓曰君颇记江中之言乎今日非轻授也柬之又/用彦范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皆为羽林将军委以 …… (第 34a 页)
(起居唐分宰相为南司故称南牙宦寺为北司故称/北门天津南天津在龙门山之西北天津南谓在天)
(津桥/南)质实(羽林卫名注见汉安帝延光四年 杨元琰/ 虢州阌乡人长生殿注见玄宗天宝六载)
(华清宫天津桥名注见隋炀帝大业十三年东宫注/见宋文帝元嘉二十七 …… (第 35a 页)
(上嘉宋璟忠直累迁黄门侍郎武三思尝以事属璟/璟正色拒之曰今太后既复子明辟王当以侯就第)
(何得尚预朝政独/不见产禄之事乎)质实(复子明辟注见汉/孺子婴初始元年)
以 杨元琰 为卫尉卿
(先 (第 44b 页)
元琰 知三思浸用事请弃官为僧上不许敬晖/闻而笑 (第 44b 页)
元琰 曰功成名遂不退将危此乃由衷之) (第 44b 页)
(请非徒然也及晖/等得罪 元琰 独免)集览(由衷之请言此请出于衷心/之诚然也衷与中通左传隐)
(三年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皇 (第 45a 页)
苏良嗣唐书苏世长传良嗣武功人高宗时迁荆州
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所过纵暴至荆良嗣囚
之上书言状帝下诏慰奖取竹弃之
杨元琰 唐书桓彦范 (第 19b 页)
元琰 字温阌乡人历蕲州刺 (第 19b 页)
史荆州长史前后以清白升进屡降玺书褒美长安
中张柬之往代与 元琰 泛江中流言及则天革命诸
武擅权之状 (第 20a 页)
元琰 发言慷慨有匡复之意后与李多
祚等计诛张易之兄弟
韦虚心唐书韦凑传虚心字无逸维子中宗时历荆
杨三 …… (第 20a 页)
李芳融县进士明一统志成化中知夷陵律己清俭
临民平易至今称贤牧以芳为最
关忠魏县人成化间令枝江有 善政杨 都御史特檄
奖之有心悬报主政在养民之语
黄公甫长乐人成化间为监利谕讲论不问寒暑同 …… (第 33a 页)
务或闻邑旱虽在千里外必焚香为民祷雨尝毁淫
祠改为正心书院
刘铉鄱阳进士隆庆间令江陵庭无留牍吏不敢欺
清里甲均赋敛兴贤礼士诸 善政 至今诵之
萧景训太和进士万历间知夷陵公廉明敏剖决无
留有神明之称清丈田粮巡行阡陌里胥无敢干其
…… (第 37a 页)
为留后伪许之明日飨士于庭伏甲幕中酒半擒为
乱者杀之襄州平以功拜复州刺史徙安州
刘审交五代史列传字求益文安人晋高祖时安重
进平徙知襄州有 善政
宋赵延进宋史列传顿邱人宋初伐蜀以襄州当川
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水岁坏
堤害民田延 (第 45b 页)
长史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所过纵暴至荆良嗣囚
之上书言状帝下诏慰奖取竹弃之
杨元琰 唐书桓彦范 (第 19b 页)
元琰 字温阌乡人历蕲州刺 (第 19b 页)
史荆州长史前后以清白升进屡降玺书褒美长安
中张柬之往代与 元琰 泛江中流言及则天革命诸
武擅权之状 (第 20a 页)
元琰 发言慷慨有匡复之意后与李多
祚等计诛张易之兄弟
韦虚心唐书韦凑传虚心字无逸维子中宗时历荆
杨三 …… (第 20a 页)
李芳融县进士明一统志成化中知夷陵律己清俭
临民平易至今称贤牧以芳为最
关忠魏县人成化间令枝江有 善政杨 都御史特檄
奖之有心悬报主政在养民之语
黄公甫长乐人成化间为监利谕讲论不问寒暑同 …… (第 33a 页)
务或闻邑旱虽在千里外必焚香为民祷雨尝毁淫
祠改为正心书院
刘铉鄱阳进士隆庆间令江陵庭无留牍吏不敢欺
清里甲均赋敛兴贤礼士诸 善政 至今诵之
萧景训太和进士万历间知夷陵公廉明敏剖决无
留有神明之称清丈田粮巡行阡陌里胥无敢干其
…… (第 37a 页)
为留后伪许之明日飨士于庭伏甲幕中酒半擒为
乱者杀之襄州平以功拜复州刺史徙安州
刘审交五代史列传字求益文安人晋高祖时安重
进平徙知襄州有 善政
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水岁坏
堤害民田延 (第 4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