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載記類
金石類
为献懿二祖立庙禘祫则祭太祖遂正东向位德明兴
圣二帝向已有庙则藏祔二祖为宜诏百官普议礼仪
使太子少师 颜真卿 曰今议者有三一谓献懿亲远而 …… (第 20a 页)
献懿主祫于庙如 真卿 议
德宗即位礼仪使 (第 21a 页)
颜真卿 论元皇帝祧迁状曰王制天
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又礼器云有以多
为贵者天子七庙又伊尹曰七世之庙可 …… (第 21a 页)
元皇帝代数已远其神主准礼祧而禘祫之时然后飨
祀 真卿 又上庙享议曰议者或云献祖懿祖亲远庙迁不
当祫享宜永閟于西夹室又议者云二祖宜同祫享与
太祖并列昭穆而空 …… (第 22b 页)
三祖不称臣至德时复作九庙遂不为弘
农府君主以祀不及也广德中始以景皇帝当东向位
以献懿两主亲尽罢祫而藏 颜真卿 引蔡谟议复奉献
主东向懿昭景穆不记谟议晋未尝用而唐一王法容
可准乎臣等谓尝禘郊社无二尊瘗毁迁藏各以义 (第 29b 页)
圣二帝向已有庙则藏祔二祖为宜诏百官普议礼仪
使太子少师 颜真卿 曰今议者有三一谓献懿亲远而 …… (第 20a 页)
献懿主祫于庙如 真卿 议
德宗即位礼仪使 (第 21a 页)
颜真卿 论元皇帝祧迁状曰王制天
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又礼器云有以多
为贵者天子七庙又伊尹曰七世之庙可 …… (第 21a 页)
元皇帝代数已远其神主准礼祧而禘祫之时然后飨
祀 真卿 又上庙享议曰议者或云献祖懿祖亲远庙迁不
当祫享宜永閟于西夹室又议者云二祖宜同祫享与
太祖并列昭穆而空 …… (第 22b 页)
三祖不称臣至德时复作九庙遂不为弘
农府君主以祀不及也广德中始以景皇帝当东向位
以献懿两主亲尽罢祫而藏 颜真卿 引蔡谟议复奉献
主东向懿昭景穆不记谟议晋未尝用而唐一王法容
可准乎臣等谓尝禘郊社无二尊瘗毁迁藏各以义 (第 29b 页)
孙冲幼选置
兵卫宜得柱石之士如周昌者世俗浅薄士无廉节贾
谧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世号 鲁公 二十四友又谧前见臣表理太子曰阎儿作此为
健然观其意欲与诸司马家同皆为臣寒心伏见诏书
称明满奋乐广侍郎 (第 25b 页)
兵卫宜得柱石之士如周昌者世俗浅薄士无廉节贾
谧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世号 鲁公 二十四友又谧前见臣表理太子曰阎儿作此为
健然观其意欲与诸司马家同皆为臣寒心伏见诏书
称明满奋乐广侍郎 (第 25b 页)
时宰相元载多引私党畏群臣论奏乃绐帝曰群
臣奏事多狭谗毁请每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以白宰
相宰相详可否以闻 检校刑部尚书颜真卿 上奏曰诸
司长官者达官也皆得专达于天子郎官御史陛下腹
心耳目之臣也故出使天下事无细大得失皆俾访察
还 (第 47a 页)
臣奏事多狭谗毁请每论事皆先白长官长官以白宰
相宰相详可否以闻 检校刑部尚书颜真卿 上奏曰诸
司长官者达官也皆得专达于天子郎官御史陛下腹
心耳目之臣也故出使天下事无细大得失皆俾访察
还 (第 47a 页)
之义善庄公思大义绝有罪故
曰礼也以大义绝有罪得礼之衷明有雠疾告列之理
但春秋桓庄之际齐为大国通于文姜 鲁公 谪之文姜
以告齐襄使公子彭生杀之鲁既弱小而惧于齐是时
天子衰微又无贤霸故不敢雠之又不敢告列惟得告
于 (第 23b 页)
曰礼也以大义绝有罪得礼之衷明有雠疾告列之理
但春秋桓庄之际齐为大国通于文姜 鲁公 谪之文姜
以告齐襄使公子彭生杀之鲁既弱小而惧于齐是时
天子衰微又无贤霸故不敢雠之又不敢告列惟得告
于 (第 23b 页)
郎驾部郎中吴安持为正旦使供备
库使赵思明副之(北面黄旗事可附此蔡绦北征纪实/云建北面黄旗者昔当元丰初 鲁公)
( 以起居郎借諌议大夫副以西上閤门使狄咏奉使辽/国行聘礼毕而辽人老主令喻使人皇孙出閤时所谓)
(皇孙后乃 (第 10a 页)
天祚也辽主嫡子死所以欲传其孙有曲燕/俾南朝使人预之 鲁公 即力辞曰使人将聘币以讲两)
(国之好礼既毕矣则不当与北朝事再三力邀不已 (第 10a 页)
鲁/公 诘其故则曰桑攀老矣北人自来呼其主桑攀独此)
(皇孙今亦欲分付南朝也 (第 10a 页)
鲁公 始曰北朝既有亲仗大/国患难相救疾病相扶持之意则使人敢不听焉及使)
(回未至国门国信所语录先上神宗皇帝 (第 10a 页)
读之大喜且/谓得使人体即降内批卿等来日可上殿来及朝见登)
(对神宗深加称奖因问彼国事如何可取否 鲁公 奏曰/以臣所见似未可取神宗曰闻彼方刷水鬓争佩撚金) …… (第 10a 页)
(香袋奢淫若此安得不亡卿以谓未可取何也 鲁公 对/曰臣闻国之将亡礼必先颠臣在彼时见其野外有奚)
(车数辆植苇左右系一小绳然过者必趋骑者必下臣/询谓 …… (第 10b 页)
曰太庙行宫也观其上下礼法严肃犹如此)
(况号令必行故臣以为未可也神宗皇帝默然信宿见/蔡忠怀丞相确即语 鲁公 曰吾弟前日对上谓蔡某却)
(为北人游说吾弟已有落职知安州之命矣 (第 10b 页)
鲁公 即以/所奏语白忠怀忠怀愕然曰吾弟不知只十馀日前降)
(出一黄旗题曰御容中军旗第一面是上有亲征意 (第 10b 页)
鲁/公 即对以疏远诚不知朝廷机密但据所见直以为对)
(尔忠怀又曰吾弟可少安翌日为 (第 10b 页)
鲁公 奏留而神宗可/之曰必是蔡某得安石议论安石临行尝戒朕以此 (第 10b 页)
鲁)
(公 后每曰实未始闻介甫之语也故黄旗事独上/旧悉之他人亦多不知也此事必绦饰说姑存之) 诏
湖北已许招置巡检 (第 10b 页)
库使赵思明副之(北面黄旗事可附此蔡绦北征纪实/云建北面黄旗者昔当元丰初 鲁公)
( 以起居郎借諌议大夫副以西上閤门使狄咏奉使辽/国行聘礼毕而辽人老主令喻使人皇孙出閤时所谓)
(皇孙后乃 (第 10a 页)
天祚也辽主嫡子死所以欲传其孙有曲燕/俾南朝使人预之 鲁公 即力辞曰使人将聘币以讲两)
(国之好礼既毕矣则不当与北朝事再三力邀不已 (第 10a 页)
鲁/公 诘其故则曰桑攀老矣北人自来呼其主桑攀独此)
(皇孙今亦欲分付南朝也 (第 10a 页)
鲁公 始曰北朝既有亲仗大/国患难相救疾病相扶持之意则使人敢不听焉及使)
(回未至国门国信所语录先上神宗皇帝 (第 10a 页)
读之大喜且/谓得使人体即降内批卿等来日可上殿来及朝见登)
(对神宗深加称奖因问彼国事如何可取否 鲁公 奏曰/以臣所见似未可取神宗曰闻彼方刷水鬓争佩撚金) …… (第 10a 页)
(香袋奢淫若此安得不亡卿以谓未可取何也 鲁公 对/曰臣闻国之将亡礼必先颠臣在彼时见其野外有奚)
(车数辆植苇左右系一小绳然过者必趋骑者必下臣/询谓 …… (第 10b 页)
曰太庙行宫也观其上下礼法严肃犹如此)
(况号令必行故臣以为未可也神宗皇帝默然信宿见/蔡忠怀丞相确即语 鲁公 曰吾弟前日对上谓蔡某却)
(为北人游说吾弟已有落职知安州之命矣 (第 10b 页)
鲁公 即以/所奏语白忠怀忠怀愕然曰吾弟不知只十馀日前降)
(出一黄旗题曰御容中军旗第一面是上有亲征意 (第 10b 页)
鲁/公 即对以疏远诚不知朝廷机密但据所见直以为对)
(尔忠怀又曰吾弟可少安翌日为 (第 10b 页)
鲁公 奏留而神宗可/之曰必是蔡某得安石议论安石临行尝戒朕以此 (第 10b 页)
鲁)
(公 后每曰实未始闻介甫之语也故黄旗事独上/旧悉之他人亦多不知也此事必绦饰说姑存之) 诏
湖北已许招置巡检 (第 10b 页)
既集都堂得批旨四除)
(并未得行别进呈崇拯习熟人事善奉过往以得名誉/佐臣有将才然耋衰已甚出入潞公魏公 鲁公 门下甚)
(熟年七十馀谅端愿予昔曾谕以险薄四月六日进除/目密院以前日批旨并具可以管军人姓名脚色敷奏) (第 7a 页)
(并未得行别进呈崇拯习熟人事善奉过往以得名誉/佐臣有将才然耋衰已甚出入潞公魏公 鲁公 门下甚)
(熟年七十馀谅端愿予昔曾谕以险薄四月六日进除/目密院以前日批旨并具可以管军人姓名脚色敷奏) (第 7a 页)
入疑似之言从之 国
子监言乞今后补中外舍生榜出三日内不入学者并
落籍从之 诏相州商王河亶甲冢沂州费县 颜真卿
墓并载祀典
丁卯诏左仆射吕大防累奏乞外任己答诏不允其收
接文字去处无得收接(此据哲宗御集不知大防以何 (第 9a 页)
子监言乞今后补中外舍生榜出三日内不入学者并
落籍从之 诏相州商王河亶甲冢沂州费县 颜真卿
墓并载祀典
丁卯诏左仆射吕大防累奏乞外任己答诏不允其收
接文字去处无得收接(此据哲宗御集不知大防以何 (第 9a 页)
时蔡绦党籍篇元祐始责蔡丞相确/过重且终元祐不内徙而死及绍圣初章丞相当国则)
(罪元祐之臣遂深惨当是时 鲁公 议独多不合故终与/章丞相有隙章丞相尝谓林黄门希曰勿语蔡四蔡四)
(曾得他指头麻引来指头麻引者市里之语 …… (第 4a 页)
(臣至泣下曰使废朕欲持朕安之乎是杀之耳今主名/虽已死要当族此六家乃命 鲁公 及御史中丞黄履知)
(开封府路昌衡鞫之初文彦博为平章军国重事时其/子及甫寓书邢恕自执政者皆为廋辞且曰 …… (第 4b 页)
后今求乳人则)
(宫中必有孕者因谓高后非所以保护天子则祖禹有/意摇动矣合此为迹于是尽拘干验及文书就狱 鲁公)
( 时为翰林学士承旨方屡以狱事对而哲宗语益严峻 (第 4b 页)
鲁公 进曰为人臣而欲废主天下当共疾之况臣等乎)
(臣在元祐时尝两过阙备见人情若谓无观望则不然/至于有废主之 …… (第 4b 页)
(此无辜哉时怒未息又哲宗素威严二公为之汗浃其/背而 鲁公 词益恳恻哲宗犹未许但屡饬尽力曰卿莫)
(是要放了假当时废朕则有死已耳讵得至今日耶 (第 5a 页)
鲁/公 叩头又力言之哲宗大怒作色不语二公亟退 (第 5a 页)
鲁公)
( 以笏拦二公且力争哲宗匆以手据膝张目而言曰吓/为卿赦此六家于是 (第 5a 页)
鲁公 独再拜谢因劾及甫手款谓)
(有司马昭之心不知所出引据失当获罪狱事遂得解/其后陈谏议瓘击 (第 5a 页)
鲁公 有曰不族刘挚者终归谁恩欲)
(斩王圭者初亦何事盖即谓是也欲斩王圭语具家传/不及于崇观故不录曾公是时虽 (第 5a 页)
不同元祐亦与章丞)
(相叔父文正公不合及上即位时曾丞相执朝柄又复/大逐熙丰时人 鲁公 白上曰云云家传盖是绦别有此)
(书今不传此党籍篇叙文及甫狱事皆与它书有异绦/偶后死因窃取当时公议妄有 (第 5a 页)
(罪元祐之臣遂深惨当是时 鲁公 议独多不合故终与/章丞相有隙章丞相尝谓林黄门希曰勿语蔡四蔡四)
(曾得他指头麻引来指头麻引者市里之语 …… (第 4a 页)
(臣至泣下曰使废朕欲持朕安之乎是杀之耳今主名/虽已死要当族此六家乃命 鲁公 及御史中丞黄履知)
(开封府路昌衡鞫之初文彦博为平章军国重事时其/子及甫寓书邢恕自执政者皆为廋辞且曰 …… (第 4b 页)
后今求乳人则)
(宫中必有孕者因谓高后非所以保护天子则祖禹有/意摇动矣合此为迹于是尽拘干验及文书就狱 鲁公)
( 时为翰林学士承旨方屡以狱事对而哲宗语益严峻 (第 4b 页)
鲁公 进曰为人臣而欲废主天下当共疾之况臣等乎)
(臣在元祐时尝两过阙备见人情若谓无观望则不然/至于有废主之 …… (第 4b 页)
(此无辜哉时怒未息又哲宗素威严二公为之汗浃其/背而 鲁公 词益恳恻哲宗犹未许但屡饬尽力曰卿莫)
(是要放了假当时废朕则有死已耳讵得至今日耶 (第 5a 页)
鲁/公 叩头又力言之哲宗大怒作色不语二公亟退 (第 5a 页)
鲁公)
( 以笏拦二公且力争哲宗匆以手据膝张目而言曰吓/为卿赦此六家于是 (第 5a 页)
鲁公 独再拜谢因劾及甫手款谓)
(有司马昭之心不知所出引据失当获罪狱事遂得解/其后陈谏议瓘击 (第 5a 页)
鲁公 有曰不族刘挚者终归谁恩欲)
(斩王圭者初亦何事盖即谓是也欲斩王圭语具家传/不及于崇观故不录曾公是时虽 (第 5a 页)
不同元祐亦与章丞)
(相叔父文正公不合及上即位时曾丞相执朝柄又复/大逐熙丰时人 鲁公 白上曰云云家传盖是绦别有此)
(书今不传此党籍篇叙文及甫狱事皆与它书有异绦/偶后死因窃取当时公议妄有 (第 5a 页)
诏东头供奉官权镇戎军平夏城监押刘贲特贷命
除名勒停留充本路极边巡防使唤贲坐擅杀斗子李
立以累立战功特从宽宥也
丙戌权殿中侍御史左肤言窃闻宗室果州团练使仲
忽得古方鼎一饰以龙文旁有𨽻识曰 鲁公 作文王尊
彝铜色正绿伏望宣取诏儒臣博加考议诏令礼部取
纳三省看验(可/削) 枢密院再对曾布言皇后殿内 (第 26a 页)
除名勒停留充本路极边巡防使唤贲坐擅杀斗子李
立以累立战功特从宽宥也
丙戌权殿中侍御史左肤言窃闻宗室果州团练使仲
忽得古方鼎一饰以龙文旁有𨽻识曰 鲁公 作文王尊
彝铜色正绿伏望宣取诏儒臣博加考议诏令礼部取
纳三省看验(可/削) 枢密院再对曾布言皇后殿内 (第 26a 页)
侯邵
为乐成侯茂为单父侯其宗室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
三十七人丁巳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
王兴为 鲁公 庚午以殷绍嘉公孔安为宋公周承休公
姬常为卫公省并西京十三国广平属钜鹿真定属常
山河间属信都城阳属琅邪 (第 28a 页)
为乐成侯茂为单父侯其宗室及绝国封侯者凡一百
三十七人丁巳降赵王良为赵公太原王章为齐公鲁
王兴为 鲁公 庚午以殷绍嘉公孔安为宋公周承休公
姬常为卫公省并西京十三国广平属钜鹿真定属常
山河间属信都城阳属琅邪 (第 2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