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傳記類
別史類
正史類
室尼玛哈喜令择所虏内人妻之绩取最丑者人莫谕
其意不半月亡去追之还绩含笑死梃下其始求妻
者所以固尼玛哈也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 晁说之 妻以兄女建
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诏补修武郎借
吉州团练使为通问副使至云中见金宗翰邀说甚 (第 62b 页)
其意不半月亡去追之还绩含笑死梃下其始求妻
者所以固尼玛哈也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 晁说之 妻以兄女建
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诏补修武郎借
吉州团练使为通问副使至云中见金宗翰邀说甚 (第 62b 页)
章句者既不复传而占候之存于世者仅若此校
之前志什百之一二耳今世术士所用世应飞伏
游魂归魂纳甲之说皆出京氏 晁景迂 尝为京氏
学也用其传为易式云或作四卷而条例居其首
又有参同契律历志见阴阳家专言占候
焦氏易林 …… (第 9a 页)
其言近而不笃然学者尚异颇传习之
晁氏曰旧题卜子夏传唐艺文志子夏书已亡今
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 景迂 云张弧伪作
陈氏曰按隋唐志有卜子夏传二卷残阙陆德明李
鼎祚亦时称引考汉志初无此书有孙坦者为周 …… (第 20a 页)
王弼本决非汉世书以陆德明所引求之今传则
皆无之岂惟非汉世书亦非隋唐所传书矣其文
辞浅俚非古人语姑存之以备一家按 晁以道 传
易堂记曰古今咸谓子夏受于孔子而为之传然
太史公刘向父子班固皆不论著唐刘子玄知其
伪矣 …… (第 20b 页)
一卷又有源流图一卷言纳甲纳音者即此下卷
补注序中语也世或言刘牧之学出于谔昌而谔
昌之学亦出种放未知信否 晁以道 卲子朱子发
皆云尔
陆秉周易意学十卷 …… (第 26b 页)
尝守海陵治平以前人
石徂徕易解五卷
晁氏曰 景迂 云易古文十二篇先儒谓费直专以
彖象文言恭解易爻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
费氏始孔颖达云王辅嗣又 …… (第 29a 页)
之前小象系逐爻之下惟乾悉属之于后者让也
呜呼他人尚何责哉家本不见此文岂介后觉其
误改之欤
陈氏曰所解止六十四解亦无大发明 晁景迂 言
守道曰云云(见前/段)今观此解义言王弼注易欲人
易见使相附近他卦皆然惟乾不同者欲存旧本 (第 29b 页)
而已更无他说不知 景迂 何以云尔也按宋咸补
注首章颇有此意晁殆误记耳
刘长民易解十五卷 (第 29b 页)
之前志什百之一二耳今世术士所用世应飞伏
游魂归魂纳甲之说皆出京氏 晁景迂 尝为京氏
学也用其传为易式云或作四卷而条例居其首
又有参同契律历志见阴阳家专言占候
焦氏易林 …… (第 9a 页)
其言近而不笃然学者尚异颇传习之
晁氏曰旧题卜子夏传唐艺文志子夏书已亡今
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 景迂 云张弧伪作
陈氏曰按隋唐志有卜子夏传二卷残阙陆德明李
鼎祚亦时称引考汉志初无此书有孙坦者为周 …… (第 20a 页)
王弼本决非汉世书以陆德明所引求之今传则
皆无之岂惟非汉世书亦非隋唐所传书矣其文
辞浅俚非古人语姑存之以备一家按 晁以道 传
易堂记曰古今咸谓子夏受于孔子而为之传然
太史公刘向父子班固皆不论著唐刘子玄知其
伪矣 …… (第 20b 页)
一卷又有源流图一卷言纳甲纳音者即此下卷
补注序中语也世或言刘牧之学出于谔昌而谔
昌之学亦出种放未知信否 晁以道 卲子朱子发
皆云尔
陆秉周易意学十卷 …… (第 26b 页)
尝守海陵治平以前人
石徂徕易解五卷
晁氏曰 景迂 云易古文十二篇先儒谓费直专以
彖象文言恭解易爻以彖象文言杂入卦中者自
费氏始孔颖达云王辅嗣又 …… (第 29a 页)
之前小象系逐爻之下惟乾悉属之于后者让也
呜呼他人尚何责哉家本不见此文岂介后觉其
误改之欤
陈氏曰所解止六十四解亦无大发明 晁景迂 言
守道曰云云(见前/段)今观此解义言王弼注易欲人
易见使相附近他卦皆然惟乾不同者欲存旧本 (第 29b 页)
而已更无他说不知 景迂 何以云尔也按宋咸补
注首章颇有此意晁殆误记耳
刘长民易解十五卷 (第 29b 页)
专治彖象以为注乃分于卦爻之下学者于是始
不见完经而文辞次第贯穿之意亦缺然不属因
按古文而正之凡十二篇别无解释 晁以道 古易十二卷
晁氏曰从父詹事公讳说之撰以诸家易及许慎
说文等九十五书是正其文字且依汉田何夲分 …… (第 12b 页)
说文解字陆德明章义僧一行李鼎祚陆希声及
夲朝王昭素胡翼之黄聱隅辈所论亦时采掇吕
公书则文字句读初无增损 景迂 则辑诸家异同
或断以己意有增有损篇第则放费长公未解辅
嗣未注以前旧本并十二篇为八篇吕晁各有师 (第 13b 页)
承初不祖述而其指归则往往暗合 晁以道 太极传外传因说共八卷
陈氏曰其学夲康节自言学京氏易绍圣间遇洛
阳杨贤宝得康节二易图又从其子伯 (第 14a 页)
不见完经而文辞次第贯穿之意亦缺然不属因
按古文而正之凡十二篇别无解释 晁以道 古易十二卷
晁氏曰从父詹事公讳说之撰以诸家易及许慎
说文等九十五书是正其文字且依汉田何夲分 …… (第 12b 页)
说文解字陆德明章义僧一行李鼎祚陆希声及
夲朝王昭素胡翼之黄聱隅辈所论亦时采掇吕
公书则文字句读初无增损 景迂 则辑诸家异同
或断以己意有增有损篇第则放费长公未解辅
嗣未注以前旧本并十二篇为八篇吕晁各有师 (第 13b 页)
承初不祖述而其指归则往往暗合 晁以道 太极传外传因说共八卷
陈氏曰其学夲康节自言学京氏易绍圣间遇洛
阳杨贤宝得康节二易图又从其子伯 (第 14a 页)
史送官不可追刋乃推衍义类仿编年法作此书
起隋义宁元年迄大历十三年芳善叙事或讥其
不立褒贬义例而详于制度然 景迂生 亟称之以
为通鉴多取焉
巽岩李氏曰肃宗诏芳与韦述同修吴兢所撰国
史述先死芳独奏编兴武德讫 …… (第 5a 页)
公武心好是书学之有年矣见其大抵不采俊伟
卓异之事如屈原怀沙自沉四皓羽翼储君严光
足加帝腹姚崇十事开 说之 类皆削去不录然后 …… (第 14a 页)
纬用刘羲叟长历气朔而撮新书精要散于其中
考异参诸家异同正其谬误而归于一
公子康公休告其友 晁说之 曰此书成盖得人焉
史记前后汉则刘贡父三国历九朝而隋则刘道 …… (第 14b 页)
章盖尊宠其书如此公尚患本书浩大故著此
陈氏曰公患本书浩大难领略而目录无首尾晚
著是书以绝二累其藁在 晁说之以道 家绍兴初
谢克家任伯得而上之
累代历年二卷
陈氏曰司马光撰即所谓历年图也治平初所进
自威 (第 20b 页)
起隋义宁元年迄大历十三年芳善叙事或讥其
不立褒贬义例而详于制度然 景迂生 亟称之以
为通鉴多取焉
巽岩李氏曰肃宗诏芳与韦述同修吴兢所撰国
史述先死芳独奏编兴武德讫 …… (第 5a 页)
公武心好是书学之有年矣见其大抵不采俊伟
卓异之事如屈原怀沙自沉四皓羽翼储君严光
足加帝腹姚崇十事开 说之 类皆削去不录然后 …… (第 14a 页)
纬用刘羲叟长历气朔而撮新书精要散于其中
考异参诸家异同正其谬误而归于一
公子康公休告其友 晁说之 曰此书成盖得人焉
史记前后汉则刘贡父三国历九朝而隋则刘道 …… (第 14b 页)
章盖尊宠其书如此公尚患本书浩大故著此
陈氏曰公患本书浩大难领略而目录无首尾晚
著是书以绝二累其藁在 晁说之以道 家绍兴初
谢克家任伯得而上之
累代历年二卷
陈氏曰司马光撰即所谓历年图也治平初所进
自威 (第 20b 页)
藏司马文正公遗墨尝示予潜虚别本则其所阙
之文甚多问之云温公晚注此书未竟而薨故所
传止此尝以手藁属 晁景迂 补之而晁谢不敢也
近见泉州所刻乃无一字之阙始复惊疑然读至
数行乃释然曰此赝本也
陈氏曰言 (第 24b 页)
之文甚多问之云温公晚注此书未竟而薨故所
传止此尝以手藁属 晁景迂 补之而晁谢不敢也
近见泉州所刻乃无一字之阙始复惊疑然读至
数行乃释然曰此赝本也
陈氏曰言 (第 24b 页)
陈氏曰不知名氏瞽卜刘松年所传
京氏参同契律历志一卷
陈氏曰虞翻注专言占象而不可尽通字亦多误
未有别本校
京氏易式一卷
陈氏曰 晁说之以道 撰
占灯法一卷 观灯法一卷
晁氏曰唐李淳风撰崇文总目亦有之
右占筮 (第 17a 页)
京氏参同契律历志一卷
陈氏曰虞翻注专言占象而不可尽通字亦多误
未有别本校
京氏易式一卷
陈氏曰 晁说之以道 撰
占灯法一卷 观灯法一卷
晁氏曰唐李淳风撰崇文总目亦有之
右占筮 (第 17a 页)
科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丰中卒
年八十谥文忠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晁
以道 为之序其略曰人孰不仰公使北之功上乃
拜公枢密副使而公力辞至和之末请立皇嗣之
功人或未闻公于褒 (第 24b 页)
年八十谥文忠其为文章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晁
以道 为之序其略曰人孰不仰公使北之功上乃
拜公枢密副使而公力辞至和之末请立皇嗣之
功人或未闻公于褒 (第 24b 页)
所不通音乐律历天文书数皆极其妙晚节尤好
礼其文如金玉谷帛药石也必有适于用无益之
文未尝一语及之集乃公自编次公薨子康又没
晁以道 得而藏之中更禁锢迨至渡江幸不失坠
后以授谢克家刘峤刻板上之今光州有集夲 (第 1b 页)
礼其文如金玉谷帛药石也必有适于用无益之
文未尝一语及之集乃公自编次公薨子康又没
晁以道 得而藏之中更禁锢迨至渡江幸不失坠
后以授谢克家刘峤刻板上之今光州有集夲 (第 1b 页)
陈氏曰幼有俊才名声籍甚一时前辈皆爱之年
十九而卒宣仁之诬谤恕为之也居实未死或能
当不义而争万一有补于世道是以诸贤尤痛惜
焉 晁以道 追为其墓表尤反覆致意
山谷黄氏序阳夏谢师复景回年二十文章不类
少年书生语言尝序其遗稿云方行万 …… (第 11a 页)
集中所赠三诗系家集后并书其说云
斜川集十卷
陈氏曰通直郎苏过叔党撰世号小坡坐党家不
得仕进终于通判中山府 晁以道 志墓称其纯孝
给事中峤其孙也
九峰集四十卷
陈氏曰太常少卿眉山苏元老在廷撰东坡从孙
也坡 …… (第 16b 页)
子也与其弟蹈同登元丰二年进士第元祐初以
其父在言路政府不得用绍圣以后复坐党家连
蹇终其身 晁景迂 志其墓比孙明复石守道之徒
为文无所不长宣防宫赋学易堂记世传诵之 …… (第 20b 页)
陈氏曰集英殿修撰长安李复履中撰元丰二年
进士博学有气节其为熙河漕有旨造战舰战车
复奏议者之谬以为儿戏遂罢其议时论韪之 晁氏景迂 集十二卷
晁氏曰从父詹事公也讳说之字以道文元公元
孙少慕司马温公为人自 (第 23a 页)
景迂生 年未三十苏 …… (第 23a 页)
靖康初以著作郎召还秘书监免试除中书舍人
兼太子詹事俄以论不合去国建炎初终于徽猷
阁待制
陈氏曰 徽猷阁待制晁说之以道 撰又本止刋前 (第 23b 页)
十卷 说之 平生著述至多兵火散逸其孙子健裒
其遗文得十二卷续广之为二十卷别本刋前十
卷而止者不知何说也刘 (第 24a 页)
跂斯立墓志 景迂 所撰
见学易集后而此集无之计其逸者多矣 (第 24a 页)
说之 元
丰五年进士元祐初苏文忠范太史曾文昭皆荐
之坐元祐邪等废弃靖康末始为从官
晁氏崇福集三十五 (第 24a 页)
十九而卒宣仁之诬谤恕为之也居实未死或能
当不义而争万一有补于世道是以诸贤尤痛惜
焉 晁以道 追为其墓表尤反覆致意
山谷黄氏序阳夏谢师复景回年二十文章不类
少年书生语言尝序其遗稿云方行万 …… (第 11a 页)
集中所赠三诗系家集后并书其说云
斜川集十卷
陈氏曰通直郎苏过叔党撰世号小坡坐党家不
得仕进终于通判中山府 晁以道 志墓称其纯孝
给事中峤其孙也
九峰集四十卷
陈氏曰太常少卿眉山苏元老在廷撰东坡从孙
也坡 …… (第 16b 页)
子也与其弟蹈同登元丰二年进士第元祐初以
其父在言路政府不得用绍圣以后复坐党家连
蹇终其身 晁景迂 志其墓比孙明复石守道之徒
为文无所不长宣防宫赋学易堂记世传诵之 …… (第 20b 页)
陈氏曰集英殿修撰长安李复履中撰元丰二年
进士博学有气节其为熙河漕有旨造战舰战车
复奏议者之谬以为儿戏遂罢其议时论韪之 晁氏景迂 集十二卷
晁氏曰从父詹事公也讳说之字以道文元公元
孙少慕司马温公为人自 (第 23a 页)
景迂生 年未三十苏 …… (第 23a 页)
靖康初以著作郎召还秘书监免试除中书舍人
兼太子詹事俄以论不合去国建炎初终于徽猷
阁待制
陈氏曰 徽猷阁待制晁说之以道 撰又本止刋前 (第 23b 页)
十卷 说之 平生著述至多兵火散逸其孙子健裒
其遗文得十二卷续广之为二十卷别本刋前十
卷而止者不知何说也刘 (第 24a 页)
跂斯立墓志 景迂 所撰
见学易集后而此集无之计其逸者多矣 (第 24a 页)
说之 元
丰五年进士元祐初苏文忠范太史曾文昭皆荐
之坐元祐邪等废弃靖康末始为从官
晁氏崇福集三十五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