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故事類
別集類
史鈔類
時令類
政書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傳記類
 王丹 王良 杜林
   郭丹(范/迁)吴良 承宫 郑均 赵典(典兄子谦/ 谦弟温)
   桓谭  冯衍(子/豹)
申屠刚 鲍永(昱/)郅恽(子/寿)苏竟 (第 63a 页)
兴焉
  景帝初元七年中元六年后元三年即位十六年
 臣谨按张晏曰自景帝至平帝本纪皆王莽时刘歆
 扬雄 冯衍
史岑等所记惟武帝纪迁没其书残缺褚
 少孙补之所谓褚先生是也
孝武皇帝名彻之字通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 (第 23a 页)
  郑邑
冯氏(世本云归姓郑大夫冯简子之后姓纂云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
(城因氏焉汉书云秦末冯亭为上党太守入赵其宗族/或留潞或在赵秦丞相去疾御史大夫劫汉博成侯母)
(择并亭之后也至冯唐徙安陵为楚相弟骞自上党徙/杜陵孙奉世左将军生谭逡野王立参野王左冯翊上)
(郡太守参宜乡侯汉功臣又有阏氏侯冯解散谷陵侯/冯溪传封六代后汉司马冯勤魏郡人 冯衍
杜陵人生)
(豹为尚书司空冯鲂南/阳人廷尉冯绲巴郡人)京氏(郑武公少子改封于京谓/之京城太叔因氏焉旧 (第 9b 页)
 胶西相董仲舒集二卷 骑都尉李陵集二卷 左
冯翊张敞集二卷 谏议大夫王褒集五卷 谏议大
夫刘向集六卷 射声校尉陈汤集二卷 丞相韦元

成集二卷 谏议大夫谷永集二卷 凉州刺史杜邺
集五卷 骑都尉李寻集二卷 司空师丹集五卷
光禄大夫息夫躬集五卷 太中大夫扬雄集五卷
太中大夫刘歆集五卷 成帝班媫妤集一卷 班昭
集三卷 王莽建新大尹崔篆集一卷 保成师友唐
林集一卷 中谒者史岑集二卷
   右汉(二十九部/八十一卷)
东平王苍集五卷 桓谭集二卷 司𨽻 从事冯衍
(第 32b 页)
  宣秉 张湛 王丹 王良 杜林 郭丹(范/迁)

  良 承宫 郑均 赵典(典兄子谦/ 谦弟温)桓谭  冯衍
  (子/豹)
申屠刚 鲍永(昱/)郅恽(子/寿)苏竟 杨厚 郎顗
  (宗/)襄楷 郭伋 杜诗 孔奋 张堪 廉范 (第 1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通志卷一百七下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列传第二十下 冯衍
(第 1a 页)
敬通
京兆杜陵人也祖野王元帝时为大鸿胪
衍幼有奇材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
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 …… (第 1a 页)
其利心必
其不顾何其愚乎邑年三十历位卿士性少嗜欲情厌
事为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君
敬通
揭节垂组自相署立盖仲由使门人为臣孔子
讥其欺天君长据位两州加以一郡而河东叛国兵不 (第 8a 页)
凡再反峻并为申析以答之会沼卒不见峻后报者峻
乃为书以序其事其文论并多不载峻又尝为自序其
略云余自比 冯敬通
而有同之者三异之者四何则 (第 18b 页)

雄才冠世志刚金石余虽不及之而节亮慷慨此一
(第 18b 页)
敬通
逢中兴明君而终不试用余逄命世英主亦 …… (第 18b 页)
摈斥当年此二同也 敬通
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
悍室亦令家道轗轲此三同也 (第 19a 页)
敬通
当更始世手握兵
符跃马肉食余自少讫长戚戚无欢此一异也 (第 19a 页)
敬通

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祸同伯道永无血允此二异也 (第 19a 页)

旅力刚彊老而益壮余有犬马之疾溘死无时此三
异也 (第 19a 页)
敬通
虽芝残蕙焚终填沟壑而为名贤所慕其风
流郁烈芬芳久而弥盛余声尘寂寞世不吾知还魄一
去将同秋草此四异也所 …… (第 19a 页)
州被命与刘孝威江伯摇孔 敬通
申子悦徐防徐摛王
囿孔铄鲍至等十人抄撰众籍号高斋学士王为皇太
子兼东宫通事舍人后为安西湘东王府录事咨 (第 56a 页)
 也(东逾束/阳五里)吾儿峪巡检司东北三十里吾儿峪明洪
 武二年置后移置东阳关名仍旧 东阳关东二十
 里控武涉吾儿峪 汉书上党郡有壶口关  冯衍
 
遗田邑书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
 蔽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也 章怀注潞州
 上党县有壶山 (第 11b 页)
 于箕即此 箕山在登封县东南三十里一名许由
 山有墓在焉又许由隐沛泽之黄城耕于箕山之下
 沛泽即汉之沛而黄城则登封西南之负黍亭也
 衍
显志赋求善卷之所在遇许由于负黍京相璠曰
 成阳西南二十七里世谓黄城魏地形志洛州阳城
 郡阳城县有少室 (第 2b 页)
 等为官兵所杀

 灵石县
汉建武初讹言更始随赤眉在北行大将军事鲍永狼
 孟长 冯衍
信之屯兵介休移书上党云更始在以惑
 百姓后审知更始已殁乃罢兵 周显德初刘崇南
 寇命王彦超领兵取晋州 (第 34b 页)
 (史籍不载年号/其馀历朝仿此)
李伯考广祖河东太守
杜 乘上党太守

周 祖上党太守
仆雷电五原都尉
孙 骐询子字士龙安邑令
杜 敦字仲信延年曾孙西河太守
茅 衷字思和盈弟西河太守
后汉
赵 兴世祖建武初上党太守
苟 谏建武初上党太守

路 平建武初上党都尉
苏 竟建武初任郡守
孙 福建武初太原太守
戴 涉建武初上党太守
田 邑建武初上党太守
樊 晔建武初河东都尉
赵 永建武初代郡太守 冯 衍
建武初狼孟长 (第 9a 页)
 后迁护羌校尉死义于隗嚣当时以戌为知人

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更始时举贤能建武十三年大
 司马吴汉辟举高第再迁并州牧有清平称转使匈
 奴中郎将永平三年为司徒免卒年八十七 冯衍
(第 6a 页)
敬通
野王之孙幼有奇才王莽时诸公多荐举
 之衍辞不仕著显志赋以自励后仕为阳曲令建武
 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 (第 6a 页)
 子也出升复署永功曹
田邑字伯玉冯翊莲勺人有大节涉学艺能善属文更
 始初为上党太守二年与行大将军事鲍永狼孟长
  冯衍
缮甲养士捍卫并土而尤 (第 2b 页)
冯衍
及世祖即位
 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邑连战十馀合延不得进邑 (第 2b 页)
 校尉胡种有隙种遂迫促杀之宏临命诟曰宋翼竖
 儒不足议大计胡种乐人之祸祸将及之种后眠辄
 见宏以杖击之因发病数日死
李仲房太原人 冯衍
集曰鲍永行将军事安集并州拥
 兵屯太原与太原李仲房同心并力
 山西通志卷一百一 (第 55b 页)
 美阳令功次迁长乐屯卫司马清河都尉陇西太守

 治行廉平年四十馀卒 冯衍
(第 1b 页)
敬通
上党潞人徙杜陵祖野王衍幼有奇才年
 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
 举之衍辞不肯仕莽遣更 (第 1b 页)
 孝子韩雍墓在县北二里
 天台知县李占黄墓在县东北三十里有神道碑
 壶关县
周华阳君冯亭墓在壶关城西五里 冯衍
显志赋瞰太
 行之嵯峨兮观壶口之峥嵘悼丘墓之芜秽兮恨昭 (第 47a 页)
 雁门云中陇西歌诗九篇河东蒲坂歌诗一篇
 吾丘寿王集二卷赋八篇
 周长孺赋二篇    张敞集二卷
  冯衍
集五卷     班彪集三卷
 班固集十卷
 班昭集(昭著赋颂铭咏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令凡/十六篇子妇丁 (第 33a 页)
 父襄公二十一年有箕遗当亦以邑名其人
汉志阳邑注莽曰繁禳

阳邑城即故县治今为王班堡在治东十五里后周建
 德四年西迁今县旧城遂废箕城在治东三十五里
田邑报 冯衍
书上党见围不窥太谷章怀注即上所谓
 上党黜贼大众围城者也太谷自太原趣上党之道
 不窥言不求救也今并州 (第 16a 页)
  奏谏胶东王太后数出游猎书  张 敞
臣闻秦王好淫声叶阳后为不听郑卫之乐楚严好田
猎樊姬为不食鸟兽之肉口非恶旨甘耳非憎丝竹也
所以抑心意绝嗜欲者将以率二君而全宗祀也礼君

母出门则乘辎軿下堂则从傅母进退则鸣玉佩内饰
则结绸缪此言尊贵所以自敛制不从恣之义也今太
后资质淑美慈爱宽仁诸侯莫不闻而少以田猎纵欲
为名于以上闻亦未宜也唯观览于往古全行乎来今
令后姬得有所法则下臣有所称诵臣敞幸甚
  说廉丹书           冯 衍
衍闻顺而成者道之所大也逆而功者权之所贵也是
故期于有成不问所由论于大体不守小节昔逢丑父 …… (第 9a 页)
此至
言必若刺心自非撄城而坚守则策马而不顾也圣人
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以成胜愿自彊于时无与俗同
  报 冯衍
书          田 邑
仆虽驽怯亦欲为人者也岂苟贪生而畏死哉曲戟在
颈不易其心诚仆志也间者老母 …… (第 18a 页)
抑其利心必其不顾何其愚
乎邑年三十历位卿士性少嗜欲情厌事为况今位尊
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君长 敬通
揭节垂
组自相署立盖仲由使门人为臣孔子讥其欺天君长
据位两州加以一郡而河东畔国兵不入彘上党见围
不窥 (第 19a 页)
  书温峤传后         毕振姬
微峤无晋士行欲归者数矣峤终以义激之不以其子
易其君士行于晋再造峤实为之峤后追为母服议定

君臣母子之大伦绝裾以为晋也卓老不学而好论人
又不以事徵之越石方戮力太原无太原乃无母以表
属峤劝进母故持之未免陷峤于不义矣峤行太原降
贼峤在太原亦降贼降贼峤岂终有母子哉越石轻用
箕澹之众一败不支太原因是降贼耳此非峤之去留
所得料而自主也

  车铭             冯 衍

乘车必护轮治国必爱民车无轮安处国无民谁与
  车左铭           傅 毅
卢氏作车取象玑衡君 (第 3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