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令奏議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法制類
載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雜史類
金石類
实迹另行开申付部以定升黜斯为责效之实也
国家立御史台立肃政廉访司不拣甚么勾当并
令纠弹凡有取问公事诸人无得沮坏今所纠 劾
者
仅可施之小官下吏若据要津凭城社者莫敢
谁何纵令言之亦不听之所荐举者呈省到部俾
同故纸虽有异才 (第 73b 页)
国家立御史台立肃政廉访司不拣甚么勾当并
令纠弹凡有取问公事诸人无得沮坏今所纠 劾
者
谁何纵令言之亦不听之所荐举者呈省到部俾
同故纸虽有异才 (第 73b 页)
论列或犯在革前或事涉疑似辄坐杂职任用之科
终身不叙之罪岂法之平允哉且犯罪者至于流远家
属尚留于京师被 劾者 未至当刑起遣即归于乡里盖
缘无事可寻强生于掇拾洁白素著特为之污染致使
高尚之人闻而退藏有志之士亦为敛 (第 54b 页)
终身不叙之罪岂法之平允哉且犯罪者至于流远家
属尚留于京师被 劾者 未至当刑起遣即归于乡里盖
缘无事可寻强生于掇拾洁白素著特为之污染致使
高尚之人闻而退藏有志之士亦为敛 (第 54b 页)
等子世袭五年三月卒五十有七
太祖间之哀恸亲临其丧
太宗文皇帝天聪八年以其子察喀尼袭爵
赐敕免死二次崇德元年追封费英东直义公配享
太庙陪葬
福陵
太宗尝
谕群臣曰费英东见人不善必先自斥责而后劾之见人
之善必先自奖劝而后举之被 劾者 无怨言被举者亦
无骄色朕未闻诸臣以善恶直奏似斯人也顺治十六年
世祖章皇帝念佐命勋臣
诏晋费英东世爵 (第 3b 页)
太祖间之哀恸亲临其丧
太宗文皇帝天聪八年以其子察喀尼袭爵
赐敕免死二次崇德元年追封费英东直义公配享
太庙陪葬
福陵
太宗尝
谕群臣曰费英东见人不善必先自斥责而后劾之见人
之善必先自奖劝而后举之被 劾者 无怨言被举者亦
无骄色朕未闻诸臣以善恶直奏似斯人也顺治十六年
世祖章皇帝念佐命勋臣
诏晋费英东世爵 (第 3b 页)
禁仍听其捕鱼资生又言德州驻防兵丁应如陜
西浙江例准支月粮旧所给民地五百馀顷仍还
之民又言各省州县官有因钱粮未完被 劾者 若
于离任之先如数输纳请仍留旧任又以兖州济
南东昌青州四府旱灾请加赈恤登莱二府岁亦
(第 25b 页)
西浙江例准支月粮旧所给民地五百馀顷仍还
之民又言各省州县官有因钱粮未完被 劾者 若
于离任之先如数输纳请仍留旧任又以兖州济
南东昌青州四府旱灾请加赈恤登莱二府岁亦
(第 25b 页)
又刑科给事中陈调元奏言朝廷之赏罚惟凭督
按之举劾而举劾之公私全凭道府之开报乃有
督臣所荐即按臣所 劾者 疏内皆云据司道开报
夫一人也一以为大贤一以为不肖一揭也忽而
加诸膝忽而坠诸渊夫朝廷用人止此举 (第 9a 页)
按之举劾而举劾之公私全凭道府之开报乃有
督臣所荐即按臣所 劾者 疏内皆云据司道开报
夫一人也一以为大贤一以为不肖一揭也忽而
加诸膝忽而坠诸渊夫朝廷用人止此举 (第 9a 页)
罢与应加级官俱候引
见钦定二三等皆仍供职凡大计不入举 劾者 为平等
上等卓异者优叙推升干八法者分别降革休致
有差至内外官之处分各按则例别公罪私罪以
(第 15b 页)
见钦定二三等皆仍供职凡大计不入举 劾者 为平等
上等卓异者优叙推升干八法者分别降革休致
有差至内外官之处分各按则例别公罪私罪以
(第 15b 页)
射优者该督抚提镇酌量奖赏
又奏准武官并不操演或傲慢怠惰托病规避擅
离汛地以致废弛营伍者革职兼辖统辖官不参
劾者 照不揭报劣员例分别议处
康熙五十二年
钦命大臣分往直省赏兵会同该督抚提镇操演骑射以
数军 (第 72a 页)
又奏准武官并不操演或傲慢怠惰托病规避擅
离汛地以致废弛营伍者革职兼辖统辖官不参
劾者 照不揭报劣员例分别议处
康熙五十二年
钦命大臣分往直省赏兵会同该督抚提镇操演骑射以
数军 (第 72a 页)
(苗民犯顺命崇以原官出镇/二年苗穴底定荫一子致仕)
赵志皋(献徵录字汝迈兰溪人隆庆戊辰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初升侍读会张居正以父丧)
(夺情诸疏 劾者 皆暗激上怒廷杖窜戍而疏悉不/付史局志皋以职掌坚请之使不得秘居正怒甚) (第 32b 页)
赵志皋(献徵录字汝迈兰溪人隆庆戊辰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万历初升侍读会张居正以父丧)
(夺情诸疏 劾者 皆暗激上怒廷杖窜戍而疏悉不/付史局志皋以职掌坚请之使不得秘居正怒甚) (第 32b 页)
有
不敢何则兵力不足则𠞰捕未必能克𠞰捕不克则必
有失律之咎欲事𠞰捕则必征调日繁督责日至纠举
论 劾者 四面而起往往坐视而至于落职败名者有之
招抚之策行则可以安居而无事可以无调发之劳可
以无戴罪杀贼之责可 (第 23a 页)
不敢何则兵力不足则𠞰捕未必能克𠞰捕不克则必
有失律之咎欲事𠞰捕则必征调日繁督责日至纠举
论 劾者 四面而起往往坐视而至于落职败名者有之
招抚之策行则可以安居而无事可以无调发之劳可
以无戴罪杀贼之责可 (第 23a 页)
知上官必我怜也又从而日偷此处佐贰教职之
弊七也科场取士故有门生座主之称若巡按举
劾其职也乃 劾者 不任其怨举者独冒其恩尊之
为举主而以门生自居篚筐问遗终身不废假明
扬之典开贿赂之门此馈遗之弊 (第 42a 页)
弊七也科场取士故有门生座主之称若巡按举
劾其职也乃 劾者 不任其怨举者独冒其恩尊之
为举主而以门生自居篚筐问遗终身不废假明
扬之典开贿赂之门此馈遗之弊 (第 42a 页)
者多徇亲故之私至若军功尤为泛滥不历行阵
以议事为名而推赏初无寸功乃倖冒得官而注
阙若左选入仕自有成式不应升等者妄冀升等
法当待 劾者 求免待劾试铨不中则增年而注授
京削尚欠则减员而改秩自陈劳绩未经敷实而
滥叨迁秩牵合弊利巧于经 (第 23a 页)
以议事为名而推赏初无寸功乃倖冒得官而注
阙若左选入仕自有成式不应升等者妄冀升等
法当待 劾者 求免待劾试铨不中则增年而注授
京削尚欠则减员而改秩自陈劳绩未经敷实而
滥叨迁秩牵合弊利巧于经 (第 23a 页)
召还仍为集贤殿侍讲学士至是与西台中丞定
定同巡京畿道究民所疾苦察吏之奸贪其兴除
者七百八十有三事其纠 劾者 九百四十有九人
都人有包韩之誉然以忤时相意竟坐不称职罢
归盖当时吏治陵替概可知矣
明提刑按察 (第 10b 页)
定同巡京畿道究民所疾苦察吏之奸贪其兴除
者七百八十有三事其纠 劾者 九百四十有九人
都人有包韩之誉然以忤时相意竟坐不称职罢
归盖当时吏治陵替概可知矣
明提刑按察 (第 10b 页)
复命中都路转运使王寂大理卿董师中等重校之
四年八月敕定按察司纠劾不实者罪
从安州运事判官刘常请也诸按察司体访不实辄
加纠 劾者 从故出入人罪例仍勒停职若事涉私曲
各从本法
五年二月制盗用及伪造都门契者罪视宫城门减一
等
六年六 …… (第 27b 页)
莽伊苏皆以酷闻而和卓王哈里李涣之徒胥吏
中尤狡刻者也
诏宰臣曰自今监察官犯罪其事关军国利害并笞决
之
寻又诏凡监察失纠 劾者 从本法论外使入国私通
本国事情宿卫近侍官承应人出入亲王公主宰执
家灾伤乏食有司检覆不实致伤人命转 …… (第 29a 页)
可革从之七月又诏军官受赃者与民官同例量罪
大小殿黜七年三月复定赃罪为十二章十一年七
月武宗即位用御史大夫塔斯布哈言凡受赃为御
史所 劾者 不得托言事入觐以避其罪至大四年十
一月仁宗即位敕商税官盗税课者同职官赃罪延
祐六年九月用御史台臣 (第 43a 页)
四年八月敕定按察司纠劾不实者罪
从安州运事判官刘常请也诸按察司体访不实辄
加纠 劾者 从故出入人罪例仍勒停职若事涉私曲
各从本法
五年二月制盗用及伪造都门契者罪视宫城门减一
等
六年六 …… (第 27b 页)
莽伊苏皆以酷闻而和卓王哈里李涣之徒胥吏
中尤狡刻者也
诏宰臣曰自今监察官犯罪其事关军国利害并笞决
之
寻又诏凡监察失纠 劾者 从本法论外使入国私通
本国事情宿卫近侍官承应人出入亲王公主宰执
家灾伤乏食有司检覆不实致伤人命转 …… (第 29a 页)
可革从之七月又诏军官受赃者与民官同例量罪
大小殿黜七年三月复定赃罪为十二章十一年七
月武宗即位用御史大夫塔斯布哈言凡受赃为御
史所 劾者 不得托言事入觐以避其罪至大四年十
一月仁宗即位敕商税官盗税课者同职官赃罪延
祐六年九月用御史台臣 (第 43a 页)
为何人
荆王守纯宣宗子贞祐元年封濮王兴定三年进英王
哀宗正大元年进荆王国亡时与诸子及宗室皆死
晋国王宗翰景祖之鲁孙韩国公 劾者 之孙撒改之子
熙宗即位封天会十四年薨(熙宗即位/之次年)
沂王晕熙宗之叔祖熙宗即位时封天眷二年与宗磐 (第 32b 页)
荆王守纯宣宗子贞祐元年封濮王兴定三年进英王
哀宗正大元年进荆王国亡时与诸子及宗室皆死
晋国王宗翰景祖之鲁孙韩国公 劾者 之孙撒改之子
熙宗即位封天会十四年薨(熙宗即位/之次年)
沂王晕熙宗之叔祖熙宗即位时封天眷二年与宗磐 (第 32b 页)
公考覈其佐杂教官除实在庸劣衰朽者照例
劾参若果朴实勤谨尚堪供职者不得任意填
汰如有率意苛求参 劾者 将参劾之上司照参
奏不实例议处○三年奉
旨嗣后吏部引见六法官员将该员被参劣迹开单
一并进 (第 15a 页)
劾参若果朴实勤谨尚堪供职者不得任意填
汰如有率意苛求参 劾者 将参劾之上司照参
奏不实例议处○三年奉
旨嗣后吏部引见六法官员将该员被参劣迹开单
一并进 (第 15a 页)
漕运总督各该督抚及沿河文武衙门凡漕运
文册应报仓场者均照报部体式应举 劾者 照
例举劾各项应行事宜仓场造册报部察覈○
又覆准每年春间出巡阅看闸河点验石土两
坝 (第 4b 页)
文册应报仓场者均照报部体式应举 劾者 照
例举劾各项应行事宜仓场造册报部察覈○
又覆准每年春间出巡阅看闸河点验石土两
坝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