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傳記類
目錄類
時令類
正史類
九溪人
任 忠进士嘉靖时任副使直𨽻昆山人
王崇庆进士嘉靖时任副使前为左参议直𨽻开州人
王九峰进士嘉靖时任副使陜西鄠县人
宋 钦进士嘉靖时任佥事直𨽻开州人
陈 璋进士嘉靖时任行太仆寺浙江乐清人
彭 大有进士 嘉靖时任户部督饷主事为副使河南陈
州人 (第 60b 页)
任 忠进士嘉靖时任副使直𨽻昆山人
王崇庆进士嘉靖时任副使前为左参议直𨽻开州人
王九峰进士嘉靖时任副使陜西鄠县人
宋 钦进士嘉靖时任佥事直𨽻开州人
陈 璋进士嘉靖时任行太仆寺浙江乐清人
彭 大有进士 嘉靖时任户部督饷主事为副使河南陈
州人 (第 60b 页)
隐居杂稿(金华先民传李寓/著字至隐东阳人)
存雅堂稿九卷(浦阳人物记方凤著/一名景山字韶父)
水云集四卷(辍耕录 汪大有元量 著十按黄/氏书目又有湖山𩔖稿 三卷)
晦溪馀力稿(嵊县志单庚/金著字君范) 乐閒集(田苍汇纪青 (第 35b 页)
存雅堂稿九卷(浦阳人物记方凤著/一名景山字韶父)
水云集四卷(辍耕录 汪大有元量 著十按黄/氏书目又有湖山𩔖稿 三卷)
晦溪馀力稿(嵊县志单庚/金著字君范) 乐閒集(田苍汇纪青 (第 35b 页)
玉田词三卷(历代诗馀张炎著字叔夏循王后裔居临/安郑思肖为之序又有山中白云八卷)
水云词二卷(黄氏书目 汪元量 著) 僧挥词七卷(花庵绝纱词/选字仲殊安)
(州进士姓张氏弃家为僧居杭州吴山宝月寺/东坡所谓密殊 (第 15b 页)
水云词二卷(黄氏书目 汪元量 著) 僧挥词七卷(花庵绝纱词/选字仲殊安)
(州进士姓张氏弃家为僧居杭州吴山宝月寺/东坡所谓密殊 (第 15b 页)
景定辛酉丰人俞松涧知临江军见江东渡头水涨溺
死十八人并舟子亦死俞能行符咒事因遣卒持符及
官牒勾摄江神卒怖默祷于水滨忽一白衣老人出云
子第去明当自至卒归报明日俞坐厅事至薄暮冷风
飒然见一庞眉皓首著白衣者至云溺死十八人前生
结党为劫盗今数尽受殛耳俞曰舟子何辜曰此人正
贼渠也公但知阳世事冥数注定却无错(广信府志)
宋末殉义之士接踵而信国公皎洁如秋霜烈日能使
人人慕服或代之死或从之死或劝以死或痛其死据
所知则诡称姓文以逸公而宁就戮者赵时赏也自诡
为天祥以冀免公而就烹者刘子俊也以死相从间关
不舍而竟先公死者杜浒徐臻邹㵯诸人也谒公燕狱
勉以忠孝白天下者善鼓琴 汪水云 也忧公之不速死
生为祭文以速公死者王鼎翁也侍公狱中朝夕给薪
水并负遗骸归葬者张毅甫也时时哭公又恸哭于 (第 53a 页)
死十八人并舟子亦死俞能行符咒事因遣卒持符及
官牒勾摄江神卒怖默祷于水滨忽一白衣老人出云
子第去明当自至卒归报明日俞坐厅事至薄暮冷风
飒然见一庞眉皓首著白衣者至云溺死十八人前生
结党为劫盗今数尽受殛耳俞曰舟子何辜曰此人正
贼渠也公但知阳世事冥数注定却无错(广信府志)
宋末殉义之士接踵而信国公皎洁如秋霜烈日能使
人人慕服或代之死或从之死或劝以死或痛其死据
所知则诡称姓文以逸公而宁就戮者赵时赏也自诡
为天祥以冀免公而就烹者刘子俊也以死相从间关
不舍而竟先公死者杜浒徐臻邹㵯诸人也谒公燕狱
勉以忠孝白天下者善鼓琴 汪水云 也忧公之不速死
生为祭文以速公死者王鼎翁也侍公狱中朝夕给薪
水并负遗骸归葬者张毅甫也时时哭公又恸哭于 (第 53a 页)
是岁改建宁雷州封州廉州化州高州为路以肇庆
路𨽻广南西道 赈巩昌常德路饥民仍免其徭役
宋季有钱塘 汪大有 者为人感慨有气节尝以善琴受 (第 15b 页)
知于度宗因出入宫掖临安不守从三宫北去留燕者
久之时故宫人王清惠张琼英皆善诗相见辄涕泣倡
和语极悲壮文天祥被絷大有间诣狱上谒作拘幽十
操天祥倚歌和之临别谓天祥曰丞相必以忠孝白天
下予将归死江南矣帝闻其名召入鼓琴一再行乞为
道士归钱塘许之与故宫十八人酾酒城隅援琴而鼓
之哀音哽乱泪下如雨长溪谢翱为续琴操四章曰哀
江南以悲之 大有 既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莫能测其去 (第 16a 页)
留之迹自号 水云子 其所为诗自奉使出疆三吴去国
所历故都遗迹可喜可惊可痛哭者皆收拾于篇章刘
辰翁马廷鸾目之曰诗史(据谢翱 (第 16b 页)
路𨽻广南西道 赈巩昌常德路饥民仍免其徭役
宋季有钱塘 汪大有 者为人感慨有气节尝以善琴受 (第 15b 页)
知于度宗因出入宫掖临安不守从三宫北去留燕者
久之时故宫人王清惠张琼英皆善诗相见辄涕泣倡
和语极悲壮文天祥被絷大有间诣狱上谒作拘幽十
操天祥倚歌和之临别谓天祥曰丞相必以忠孝白天
下予将归死江南矣帝闻其名召入鼓琴一再行乞为
道士归钱塘许之与故宫十八人酾酒城隅援琴而鼓
之哀音哽乱泪下如雨长溪谢翱为续琴操四章曰哀
江南以悲之 大有 既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莫能测其去 (第 16a 页)
留之迹自号 水云子 其所为诗自奉使出疆三吴去国
所历故都遗迹可喜可惊可痛哭者皆收拾于篇章刘
辰翁马廷鸾目之曰诗史(据谢翱 (第 16b 页)
(馀几手挥阮咸送飞鸿促弦聒耳惊客起寒虫催/织月笼秋独雁叫群天拍水楚国羁臣放十年汉)
(家佳人嫁千里清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 楚狂 行歌惊市人渔父挐舟在葭苇问君枯木)
(著朱绳何能道人意中事君言此物传数姓元璧/庚庚有横理闭门三月 (第 62b 页)
(家佳人嫁千里清闺洞房语恩怨紫燕黄鹂韵桃/李 楚狂 行歌惊市人渔父挐舟在葭苇问君枯木)
(著朱绳何能道人意中事君言此物传数姓元璧/庚庚有横理闭门三月 (第 62b 页)
(癖长日空遗石壑踪碧水一溪秋泛月绿萝千/尺晓凌松莼鲈不待秋风起洗耳悬瓢尚可从)颜
鲸过问津里(平烟细柳绕城闉里社犹传古问津/鸟兽不群沮溺误凤衰何用 楚狂 嗔)
(农蓑带雨锄新晓使节观风入暮春/野水方舟堪利涉凭谁寄语耦耕人)高汝行同王
掌科游清泉 (第 36a 页)
鲸过问津里(平烟细柳绕城闉里社犹传古问津/鸟兽不群沮溺误凤衰何用 楚狂 嗔)
(农蓑带雨锄新晓使节观风入暮春/野水方舟堪利涉凭谁寄语耦耕人)高汝行同王
掌科游清泉 (第 36a 页)
(朝则用六更冯深居诗云春风吹动笑谈香玉酒/银灯破夜凉归去东华听更漏杏花落尽六更长)
(又云三十六声更点长 汪水云 序宋末事云花底臣/传筹杀六更风吹庭燎灭还明侍臣写罢降元表)
(妾签名谢道清陈刚中诗云羽袍士尚传三 (第 41b 页)
(又云三十六声更点长 汪水云 序宋末事云花底臣/传筹杀六更风吹庭燎灭还明侍臣写罢降元表)
(妾签名谢道清陈刚中诗云羽袍士尚传三 (第 41b 页)
(原钱塘 汪元量
字 (第 5a 页)
大有 以善琴受知宋主国亡奉三宫/留燕甚久世祖皇帝尝命奏琴因赐为黄冠师南归时)
(幼主嬴国公福王平原郡公赵与 …… (第 5a 页)
家铉翁文及翁提刑陈杰贵阳梦)
(炎与宫人王昭仪清惠以下二十有九人分韵赋诗以/饯其行 金台集)
(原 水云 留金台一纪琴书相与无虚日秋风天际束书/告行此怀怆然定知夜梦先过黄河也一时同人以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 …… (第 5a 页)
小江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金/德淑望江南词云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
(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在玉楼间 元量 既归杭作怀旧/一剪梅云十年愁眼泪交加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国)
(燕月照窗纱楼上芦笳塞上芦笳玉人劝我酌流 …… (第 6a 页)
朱彝尊原按宋少帝三宫入燕元世祖命宰相出
通州迎接黄罗张幔先燕三宫于会同馆然后十
次开筵月支粮万石日支羊肉六千斤俱见于 汪
水云
诗集其待亡国君臣有礼矣 (第 6a 页)
水云 南归少主
平原公以下及宫嫔一十七人咸赋诗词祖道更
见当日文网之疏 (第 6b 页)
水云 归后少帝有诗云寄语林
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其辞
凄断盖即 (第 6b 页)
水云 作也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皆叙宋时杂事
原吴王遣使遗太祖以猛火油曰攻城以油然火焚楼
橹敌以水沃 …… (第 6b 页)
九思得于泗水者也
补僧智海居燕中善画墨竹学海云禅(图绘/宝鉴)
补元之平宋也降表佥谢后名 汪元量 诗侍臣已写归
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是也 (第 16a 页)
元量 别字 (第 16a 页)
水云 宋末以善
琴供奉国亡随三宫入燕久之请为黄冠南归藏有赐
砚背刻天赐永宝四字八分书右刻 (第 16a 页)
水云 二篆字左刻
楷书绝句云斧柯片石伴幽閒堪与遗民共号顽试忆
当年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班其北征古诗云北帅有 …… (第 16a 页)
客非昨暮悲歌人乎李答曰昨
所歌诗实非己作有同舟人自杭来每吟此句故能记
之尔德淑泣曰此亡宋昭仪黄惠清寄 汪水云 诗我亦
宋宫人也昭仪旧同供奉极相亲爱今各流落异乡彼 …… (第 16b 页)
且为泉下人矣夜闻君歌其诗不胜悽感因言当日吾
辈皆有诗赠 水云 乃自举所作望江南词歌毕又泣下
(金姬/别传)
(补古妓女多以双字名南齐则苏小小唐有薛琼琼关/盻盻张好 (第 17a 页)
大有 以善琴受知宋主国亡奉三宫/留燕甚久世祖皇帝尝命奏琴因赐为黄冠师南归时)
(幼主嬴国公福王平原郡公赵与 …… (第 5a 页)
家铉翁文及翁提刑陈杰贵阳梦)
(炎与宫人王昭仪清惠以下二十有九人分韵赋诗以/饯其行 金台集)
(原 水云 留金台一纪琴书相与无虚日秋风天际束书/告行此怀怆然定知夜梦先过黄河也一时同人以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 …… (第 5a 页)
小江船西复东相思无路通金/德淑望江南词云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
(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在玉楼间 元量 既归杭作怀旧/一剪梅云十年愁眼泪交加今日思家明日思家一国)
(燕月照窗纱楼上芦笳塞上芦笳玉人劝我酌流 …… (第 6a 页)
朱彝尊原按宋少帝三宫入燕元世祖命宰相出
通州迎接黄罗张幔先燕三宫于会同馆然后十
次开筵月支粮万石日支羊肉六千斤俱见于 汪
水云
水云 南归少主
平原公以下及宫嫔一十七人咸赋诗词祖道更
见当日文网之疏 (第 6b 页)
水云 归后少帝有诗云寄语林
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其辞
凄断盖即 (第 6b 页)
水云 作也
(臣/)等谨按以上各条皆叙宋时杂事
原吴王遣使遗太祖以猛火油曰攻城以油然火焚楼
橹敌以水沃 …… (第 6b 页)
九思得于泗水者也
补僧智海居燕中善画墨竹学海云禅(图绘/宝鉴)
补元之平宋也降表佥谢后名 汪元量 诗侍臣已写归
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是也 (第 16a 页)
元量 别字 (第 16a 页)
水云 宋末以善
琴供奉国亡随三宫入燕久之请为黄冠南归藏有赐
砚背刻天赐永宝四字八分书右刻 (第 16a 页)
水云 二篆字左刻
楷书绝句云斧柯片石伴幽閒堪与遗民共号顽试忆
当年承赐事墨痕如泪尽成班其北征古诗云北帅有 …… (第 16a 页)
客非昨暮悲歌人乎李答曰昨
所歌诗实非己作有同舟人自杭来每吟此句故能记
之尔德淑泣曰此亡宋昭仪黄惠清寄 汪水云 诗我亦
宋宫人也昭仪旧同供奉极相亲爱今各流落异乡彼 …… (第 16b 页)
且为泉下人矣夜闻君歌其诗不胜悽感因言当日吾
辈皆有诗赠 水云 乃自举所作望江南词歌毕又泣下
(金姬/别传)
(补古妓女多以双字名南齐则苏小小唐有薛琼琼关/盻盻张好 (第 17a 页)
余承业送杨升庵客还滇南(子云辞天禄南走哀/牢乡稽首谢阊阖衔)
(恩不敢忘策马达天津张帆度飞梁孤剑伴衾枕/洞庭与潇湘鵩赋挥贾涕凤歌激 楚狂 幽兰被九)
(畹采采不盈筐五月冒瘴气异哉驱逐强问俗迈/牂牁至止滇之阳卉木丽繁辉山海摇晴光复有) (第 64b 页)
(恩不敢忘策马达天津张帆度飞梁孤剑伴衾枕/洞庭与潇湘鵩赋挥贾涕凤歌激 楚狂 幽兰被九)
(畹采采不盈筐五月冒瘴气异哉驱逐强问俗迈/牂牁至止滇之阳卉木丽繁辉山海摇晴光复有) (第 64b 页)
(宋南丰水村刘埙有十忠补史诗/如村刘麟瑞有昭忠遗咏皆记宋)
(末死难诸臣事秉善合为一编而附以方虚谷 汪/水云 伤时感事之什为是书明何乔新得而传之)
陶九成草莽私乘一卷
谱系类
明太祖御制皇陵碑一卷 (第 57b 页)
(末死难诸臣事秉善合为一编而附以方虚谷 汪/水云 伤时感事之什为是书明何乔新得而传之)
陶九成草莽私乘一卷
谱系类
明太祖御制皇陵碑一卷 (第 57b 页)
(理寺卿至元/中累徵不起)
欧阳守道巽斋集二十三卷(庐陵人淳祐初进士/累官崇政殿说书)
谢翱晞发集五卷
又遗诗一卷
又饶歌鼓吹曲一卷
又文集二十卷 汪元量 湖山类稿十三卷
又汪云云诗四卷 …… (第 15a 页)
(□海廉访司知事又/擢为河东廉访经历)
又雁门集六卷
许有壬至正集八十一卷
又圭塘小稿十卷
又别稿二卷
又外稿二卷
又续稿一卷
宋本至治集四十卷
宋褧燕石集十五卷
王守诚文集(阳曲人河南行省/右丞赐谥文昭)
李泂文集四十卷(字溉之胜州人姚燧荐其/有文名累官翰林学士)
王元明达意集十卷(蜀/人)
王都中本斋诗集三卷
吕思诚文集
曹鉴文集(字克明宛平人礼/部尚书谥文穆)
武恪 水云 集(字伯威宣德人明宗/在潜邸选为侍书)
蒲道源顺斋閒居丛稿二十六卷
贡奎云林小稿六卷(字仲章宣城人官 …… (第 38a 页)
(人诗文末有鉴湖集一卷则/其裔孙明人方质学者著作)
陈朴味道编(奉化人陈桱/兄家于吴)
又云轩集
唐元诗文五十卷(字长孺歙人徽州府学/教授别号筠轩先生)
汪可孙云匆法语一卷(绩溪/人)
方澜诗一卷(字叔渊本莆/田人居于吴)
王元杰 水云 清啸集(诗乡字子英吴江人至正中/领 荐值兵乱遂不仕隐居)
又贞白英华集(文/)
卫培遇耳集十卷(家 (第 41a 页)
欧阳守道巽斋集二十三卷(庐陵人淳祐初进士/累官崇政殿说书)
谢翱晞发集五卷
又遗诗一卷
又饶歌鼓吹曲一卷
又文集二十卷 汪元量 湖山类稿十三卷
又汪云云诗四卷 …… (第 15a 页)
(□海廉访司知事又/擢为河东廉访经历)
又雁门集六卷
许有壬至正集八十一卷
又圭塘小稿十卷
又别稿二卷
又外稿二卷
又续稿一卷
宋本至治集四十卷
宋褧燕石集十五卷
王守诚文集(阳曲人河南行省/右丞赐谥文昭)
李泂文集四十卷(字溉之胜州人姚燧荐其/有文名累官翰林学士)
王元明达意集十卷(蜀/人)
王都中本斋诗集三卷
吕思诚文集
曹鉴文集(字克明宛平人礼/部尚书谥文穆)
武恪 水云 集(字伯威宣德人明宗/在潜邸选为侍书)
蒲道源顺斋閒居丛稿二十六卷
贡奎云林小稿六卷(字仲章宣城人官 …… (第 38a 页)
(人诗文末有鉴湖集一卷则/其裔孙明人方质学者著作)
陈朴味道编(奉化人陈桱/兄家于吴)
又云轩集
唐元诗文五十卷(字长孺歙人徽州府学/教授别号筠轩先生)
汪可孙云匆法语一卷(绩溪/人)
方澜诗一卷(字叔渊本莆/田人居于吴)
王元杰 水云 清啸集(诗乡字子英吴江人至正中/领 荐值兵乱遂不仕隐居)
又贞白英华集(文/)
卫培遇耳集十卷(家 (第 41a 页)
纲目雷丸生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暴乾按遁斋闲览云杨勔中年得异疾每发)
(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 大有道士 见之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遂顿服)
(数粒/而愈)
鹿梨(增本草纲目江宁府信 (第 39a 页)
(语腹中有小声应之久渐声 大有道士 见之曰此应声/虫也但读本草取不应者治之读至雷丸不应遂顿服)
(数粒/而愈)
鹿梨(增本草纲目江宁府信 (第 3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