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正史類
 二十一年敌掠朔州抵广武由太原南下沁汾襄垣

 长子皆被残复北屯祁县参将张世忠督兵力战敌
 围之数重自已至申所杀伤相当已而世忠矢尽见
 杀百户 张宣
张臣俱死敌遂从雁门故道去秋复入
 朔州六月丁酉谙达诸部及高怀智李天章等各拥
 众数万入朔州精兵戴铁浮 (第 55a 页)
 同知嵩州事皆以进士起家父元长太常博士俨幼
 嗜学御史中丞郭良弼荐为殿中知班著宪章若干
 卷选充中书省掾朱清 张瑄
为海运万户俨适典其
 文牍致厚赂拒之后二人诛俨独无所与大德七年 (第 72b 页)
河源上有大
树高千尺馀垂阴数顷大军至日有黄龙绕树以口吐
毒气而拒官军三军悉睹焉公手书操檄文令左拾遗 张宣
抗声读之毕黄龙解树而下公率诸军诛之数日
方倒聚而焚焉河源且绝数十里内悉为良田在安西 (第 13a 页)
 续通鉴纲目元至元十九年始海运(元史食货志元/都于燕去江南)
  (极远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初巴延平宋时尝命朱清 张瑄
等以宋库藏)
  (图籍自崇明州从海道载入京师而运粮则自浙/西涉入江淮由黄河逆流至中滦陆运至淇门入) …… (第 6b 页)
  (御河以达于京又开济州泗河自淮至新开河由/大清河至利津河或开胶莱河道通海劳费无成)
  (至元十九年巴延追忆海道载宋图籍之事以为/海运可行于是请于朝廷命上海总管罗璧朱清)
   (张瑄
等造平底海船六十艘运粮/四万六千馀石从海道至京师)
  (谨按元初行海运时原合江南江东湖广江西等/处 …… (第 6b 页)
  (多观顺帝至正时海漕不至徵粟于张士诚方国/珍更可见矣则元时海运其为浙江之漕运无疑)
  (也/)
 续文献通考至元二十年罢新河事海运立万户府
  二以朱清为中万户 张瑄
为千户蒙古岱为万户
  府达噜噶齐(元史食货志至元十九年立京畿江/淮都漕运司司仍各置分司以督纲) …… (第 7a 页)
  船万户府由海道漕运(元史食货志二十四年立/行泉府司专掌海运增置)
  (万户府二总为四府二十八年用朱清 张瑄
之请/并四府为都漕万户府止令清瑄二人掌之其属)
  (有千户等官分为/各翼以督岁运)
 续资治通鉴大 …… (第 7b 页)
  (以常选正八品为之其行船者又雇募水手移置/扬州光加教习领其事者则设专官秩三品而任)
  (之又专任之于朱清 张瑄
辈/加秩而不易其人立法甚备)
 续文献通考明洪武十三年海运粮七十万石于辽
  东二十二年令海运粮米六 (第 11a 页)
  (始至饬左右毋预公家事且戒其掾属曰仆从有/私嘱者慎勿听若军民诸事有关于利害者则言)
  (之当言不言尔之责也言而不听我之咎也闻者/悚慄时朱清 张瑄
以海运致位参知政事多行不)
  (法以黄金五十两珠三囊赂托克托求蔽其罪托克托/系之有司遣使者以闻帝曰 …… (第 9b 页)
  (书侍御史封天水郡侯谥贞献旧浙江通志浙西/旱蠲民租九万馀石吏复徵于民宏伟核实卒蠲)
  (之全活/甚众)
 吴元圭(元史本传字君璋广平人大德六年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初朱清 张瑄
以财雄江南遍)
  (以金币连结当路而江浙省臣为尤甚唯元圭一/无所污皇庆元年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言 (第 10b 页)
  (然风涛不测盗贼出没剽劫覆亡相因而至而京/师常苦仓储不继何其置今济宁河道之至易且)
  (利者不讲而日为海与陆之纷纷也则伯颜 张瑄/
之识所为不逮宋公礼陈公瑄也岂天特留之以)
  (成今日一代丰亨豫泰之盛哉恭襄业开此万世/之利矣其储设 (第 8b 页)
  (车驾司郎中臣程秀民户部云南司郎中臣张邦/瑞以部命赴内科填销出入之数其日天和景晴)
  (相与循宫墙望旧阙苑外花园者我太祖高皇帝/时游息之所也内宫监太监 张宣
适率人扫除其)
  (中因得入观之修竹千竿老树百馀本土山一堆/环湖石数层上有御亭一屋仅数楹旁立第一林 …… (第 9a 页)
  (泉一石又一石刻龙穴二小字中有龙形无奇花/怪石崇台深沼以为乐因慨然有感于吾高皇之)
  (垂训立国其俭质类如此乃因 张宣
摹刷一幅置/之静斋使穷邑委巷之人或得与观之庶知我国)
  (家所以长久者固有在也臣普谨题城按苑外花 (第 9a 页)
  岂非一代之良法欤(元史/)
  至元十九年巴延追忆海道载宋图籍之事以为
  海运可行于是请于朝廷命上海总管罗璧朱清
   张瑄
等造平底海船六十艘运粮四万六千馀石
  从海道至京师然创行海洋沿山求㠗风信失时
  明年始至直沽时朝 …… (第 8b 页)
  石之舟运用四人故夫数增多(续文献通考/)
  二十四年始立行泉府司专掌海运增置万户府
  二总为四府(元史/)
  二十八年又用朱清 张瑄
之请并四府为都漕运
  万户府二止令清瑄二人掌之其属有千户百户
  等官分为各翼以督岁运 (第 9a 页)
   孙 作(江阴人官/翰林编修) 陈 晟(江阴人官/翰林编修)
   包尼授(江阴人/官同知)   张 宣(江阴人官/翰林编修)
   徐 弼(江阴人官/按察使) 邱 扩(江阴人官/福建佥事)
   宋 懋(江阴人/官知县)   (第 32b 页)
  授翰林应奉改礼部主事历礼部尚书筹有文学
  记诵淹博历代礼文沿革俱通晓后更定社稷祀
  典最当帝意
   张宣
(第 19b 页)
藻重
江阴人洪武初以考礼徵寻预修元
  史召对殿廷授翰林编修呼为张家小秀才年三
  十奉诏归娶后坐事谪 (第 19b 页)
  清河张端义得锦帆泾昆山卢熊得馆娃宫吴郡
  王行得放鹤亭渤海高启得响屧廊高邮龚宜得
  梧桐园吴郡黄本得白公桧延陵徐文举得百花
  洲江阴 张瑄
得采莲泾海昌董翔凤得辟疆园无
  锡顾常得夫椒山而遂昌郑元祐亦赋采香径且 (第 21a 页)
  十五年(戊寅晋岐吴称唐天祐梁贞明四年)冬十一月吴取虔州(通鉴纲目)
十国春秋云正月以右都押牙王祺为行营都指挥
使将洪抚袁吉之兵击谭全播于虔州严可求以厚

利募赣石水工吴兵奄至城下虔人始知之(熟于水道故舟
行无碍)
七月军中大疫王祺病以镇南节度使刘信为
虔州行营招讨使全播乞师邻境吴越闽楚皆出师
救之楚将张可求将万人屯古亭闽兵屯雩都吴越
钱传球帅兵二万围信州信州兵才数百逆战不利
刺史周本开门宴饮飞矢雨集安坐不动吴越疑有
伏兵解围去八月刘信遣其将 张宣
夜袭楚兵与张
可求战于古亭大破之又遣梁诠等击吴越及闽兵 (第 16a 页)
人教谕) 张 宣(万安人知县)
刘 忠(永丰人)王 镛(庐陵人)
夏 正(庐陵人)刘 义(庐陵人)宋 潜(庐陵人)刘 献(庐陵人) (第 26b 页)
  赵埙字伯友新喻人元至正中举于乡为上犹教谕洪
武二年将修元史命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官前起
居注宋濂漳州府通判王祎为总裁官徵山林遗逸

之士汪克宽胡翰宋僖陶凯陈基曾鲁高启赵汸张
文海徐尊生黄篪傅恕王锜傅著谢徽为纂修官埙
与焉开局天界寺取元经世大典诸书用资参考书
成诸儒并赐赉遣归而顺帝一朝史犹未备乃命欧
阳佑等往北平采其遗事还朝诏重开史局仍以宋
濂王祎为总裁徵四方文学士十四人为纂修十四
人者埙及朱右贝琼朱廉王彝张益兼高逊志李懋
李汶 张宣
张简杜寅殷弼俞寅也先后纂修三十人 (第 10b 页)
  刘仔肩字汝弼鄱阳人洪武初用荐召至京即集都人
士诗为雅颂正音而以已作附入草昧之初风雅赖
以不坠(明诗综小序)

  祝孟献字丕文德兴人洪武间御史 张宣
荐授太仆少
卿掌马政有区画上元江宁有抵罪徙云南者数千
家已就道献力奏免使朝鲜渡鸭绿江舟遇风几覆 (第 56b 页)
  宜春之为郡在江右上游山川完固神气休明民生其
间务本而力穑志定而用约商贾利欲之诱少都会繁

夥之习微尊吏畏法奉命受役敛焉自保政用不烦昔
韩文公以文学为治其民不忘至今尸而祝之迨夫故
宋盱江李氏之作学记有以极世变之故而风厉之及 张宣公
记新学朱文公记三贤祠大有以教其人其君子有
以成其德其庶民有以从其化休休乎其无斁也然而
世之相去渐已远 (第 22b 页)
  八千三百馀石宋末官民田地税粮共四十二万
  二千八百馀石量加圆斛元初田税比宋尤轻然
  至大德间没入朱清 张瑄
田后至元间又没入朱 …… (第 20b 页)
  此田皆别领于官松江府志言元时苗税公田外
  复有江淮财赋都总管府领故宋后妃田以供太
  后江浙财赋府领籍没朱清 张瑄
田以供中官稻
  田提领所领籍没朱国珍管明田以赐丞相托克托
  拨赐庄领宋亲王及新籍明庆妙行二寺等田 (第 24b 页)
 间从便交易

二十三年十一月以 张瑄
朱清并为海道运粮万户赐
钞印
  叶子奇草木子曰元海运自朱瑄张璧始朝廷以
  二人之功立海运万户府以 …… (第 8b 页)
  查元史罗璧传初通海运立运粮万户三以璧与

  朱清 张瑄
为之叶氏殆因此误记
二十四年三月更行至元宝钞
 以僧格为尚书省平章政事更定钞法颁行至元宝
 钞中统钞 (第 9a 页)
 至仁宗延祐五年十二月省成都岁漕万二千石

至元十三年九月遣庐川屯田军四千转漕重庆
十九年初通海道运粮
 初巴延平江南时尝命朱清 张瑄
等以宋库藏图籍
 自崇明州从海道载入京师而运粮则自浙西涉江
 入淮由黄河逆水至中滦旱站陆运至淇门(中 …… (第 7a 页)
 河道通海劳费不赀卒无成效至是年巴延追忆海
 道载宋图籍之事以为海运可行于是请于朝廷命
 上海总管罗璧朱清 张瑄
等造平底海船六十艘运
 粮四万六千馀石从海道至京师然创行海洋沿山
 求㠗风信失时明年始至直沽朝廷未知 …… (第 7b 页)
 河然新河候潮以入船多损坏民亦苦之而孟古岱
 言海运之舟悉皆至焉于是罢新开河颇事海运立
 万户府二以朱清为中万户 张瑄
为千户孟古岱为
 万户府达噜噶齐未几又分新河军士水手及船于
 扬州平滦两处运粮命三省造船二千艘于济州 …… (第 8a 页)
  引舟东行三日夜得沙门岛又东北过高句丽水
  口见文登夷维诸山又北见燕山与碣石往来十
  五六次后就招怀与其徒 张瑄
随宰相入见受金
  符千户遂言海漕事试之良便遂兴海运
  虞集曰至元十二年既平宋始通江南粮以河运
  (第 8b 页)
 弗便至十九年用巴延言初通海道漕运抵直沽

  以达京城立运粮万户府三以南人朱清 张瑄

  璧为之初岁运四万馀石后累增及三百万馀石
  春夏分二运至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不旬日而
  达于 …… (第 9a 页)
 利津达于京师二十三年十一月中书省言朱清等
 海道运粮以四岁计之总百一万石斗斛耗折愿如
 数以偿风浪覆舟请免其征从之遂以朱清 张瑄

 为海道运粮万户仍佩虎符 …… (第 10b 页)
 增置万户府二总为四府是年遂罢东平河运粮二
 十五年内外分置漕运司二其在外者于河西务领
 接运海道粮事二十八年又用朱清 张瑄
之请并四
 府为都漕运万户府二止令清瑄二人掌之其属有
 千户百户等官分为各翼以督岁运
  (臣/)(第 11a 页)
谨按元本纪二十四年十一月命京畿济宁
  两漕运司分掌漕事十二月以朱清 张瑄
海漕有 …… (第 11a 页)
 至正二十三年始责偿于运官人船俱溺者乃免然
 视河漕之费则其所得盖多矣
三十年二月减河南浙江海运米四十万石
 至三十一年十月朱清 张瑄
从海道岁运粮百万石
 以京畿所储充足诏止运三十万石成宗元贞二年
 十一月增海运明年粮为六十万石大德元 …… (第 16b 页)
  储蓄之富岂非一代之良法欤
成宗元贞元年十二月减海运脚价钞一贯计每石六
贯五百文著为令
 至大德三年十月江浙省言曩者朱清 张瑄
海漕米 (第 17b 页)
  始用太师达尔罕等言行之则前后亦互异矣
武宗至大元年正月赈绍兴等六路饥
 绍兴台州广德庆元建康镇江六路饥死者甚众饥
 户四十六万有奇户月给米六斗以没入朱清 张瑄
 
物货隶徽政院者鬻钞三十万锭赈之二月益都济
 宁般阳济南东平泰安大饥遣山东宣慰使王佐同 (第 5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