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雜史類
 要道以不嗜杀人对太祖大悦因力陈筑城之苦
  即为罢役命摄紫阳书院山长著武夷小槁白云
  集略
   郑潜
(第 20b 页)
彦昭
歙人有学行以诗名元末由内台掾
  仕至泉州路总管入明官潞州同知所著有白沙
  槁樗庵集 (第 20b 页)
  怡庵集(歙县/方勉)

  白沙稿
  樗庵集(俱歙县 郑潜)
  南冈集(歙县/唐泽)
  素园稿(歙县方/弘静)
  文穆集二十卷(歙县/许国)
  桃源集( …… (第 66a 页)
  堪斋诗存八卷(华亭顾/大申)

  苔月轩稿(华亭彭 彦昭)
  瀼西草堂集二卷(华亭孙/承恩)
  鹤静堂集十九卷(华亭周/茂源)
  画舫斋集(华亭王/顼龄 …… (第 84b 页)
  保素堂集(华亭钱/金甫)

  椒岩集(华亭彭开/祜 彦昭
子)
  菰庐集(华亭/夏云)
  四香楼集六卷(娄县/范缵)
  且兰集四卷(上海/周彝)
  半 (第 85b 页)
  能继其学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亦载有李辕筠谷
  集注为李煜之子官宜纶县丞盖编录者以卷帙
  无多附其父集之后 郑潜
樗庵类稿二卷 (第 4a 页)
 (被诬子孙二年十二上书/讼冤得白几一作秋南集)
张率张嘉定集八卷(字孟循广信人吴/元年徵知嘉定州)
吴文泰愚庵集(字文度吴县/人涿州同知) 郑潜
白沙稿(字 (第 27b 页)
彦昭
歙人元泉州路总管洪武初以/故官起除授宝应县主簿迁潞州同知)
又樗庵集
朱模白沙稿二卷(字子范休宁人元 (第 27b 页)
 (人诗文末有鉴湖集一卷则/其裔孙明人方质学者著作)
陈朴味道编(奉化人陈桱/兄家于吴)
又云轩集
唐元诗文五十卷(字长孺歙人徽州府学/教授别号筠轩先生)

汪可孙云匆法语一卷(绩溪/人)
方澜诗一卷(字叔渊本莆/田人居于吴)
王元杰水云清啸集(诗乡字子英吴江人至正中/领 荐值兵乱遂不仕隐居)
又贞白英华集(文/)
卫培遇耳集十卷(家于吴字宁深延祐七年乡举赋龙/虎台赋文不起草后聘为州训导)
师馀缕裂集一卷(字学翁本眉/州人居于吴)
陈铎壮游集八卷(字子振/吴人) 郑潜
樗庵类稿二卷( (第 41a 页)
彦昭
歙人/明郑居贞父) …… (第 41a 页)
(以上皆无爵/里及名氏者)
余阙青阳集六卷附录二卷
黄冔黄殷士诗(缺/)
郑玉馀力稿五卷(字子美 郑潜
子至正十四年徵为翰/林待制道阻归明兵至强起之自缢)
 (死/)
又遗文六卷
又师山集八卷附录一卷
(第 49b 页)
东/古/又/宕/西/渠/南/水)
(也汉/渠水/书/即/地/潜/理/水/志/也/宕/出/渠/南/县 郑/潜/
县/水/巴/西/岭/南/南/入/流/江水/谓之/经/北/注宕/水又) (第 53a 页)
(在闽县东南峡门风涛险恶元至正中/置渡船两岸有亭为行人憩息之所)阳崎渡(在/侯)
(官县西南波流最险 元郑潜
造舟济之有石刻/曰 (第 2b 页)
郑公渡
又泽苗渡一名白苗渡亦潜所置)
 ︹堤堰︺海堤(在闽县新唐书志在闽县东五里太和二/年令李茸筑先是每六月 (第 2b 页)
 (闽人德祐初元兵迫临安琦结集忠义捍御海道以/功补宣教郎文天祥开府南剑琦佐之琦外文采内)
 (忠实数涉患难无怨怼辞/后被执至建康以忧愤死) 元郑潜(怀安人至正中为/海北廉访司副使)
 (晚居乡邑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于县西南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以给操舟者之食人利之至今)
 (有石刻曰/郑公渡)
林兴祖(罗源人举进士知铅山州诛豪民/吴友文政声遂著继升道州路总)
 (管徭贼以其廉爱三年不犯境虫食麦 (第 27b 页)
 (晚居乡邑买田建义学以教育后进又于县西南立/白苗阳岐二渡买田以给操舟者之食人利之至今)
 (有石刻曰 郑公渡)
林兴祖(罗源人举进士知铅山州诛豪民/吴友文政声遂著继升道州路总)
 (管徭贼以其廉爱三年不犯境虫食麦 (第 27b 页)
卷,周巽性情集六卷,胡行简樗隐集六卷。明谢肃密庵集八卷,钱宰临安集六卷,蓝仁蓝山集六卷,蓝智蓝涧集六 卷,
郑潜樗庵类稿二卷,龚敩鹅湖集九卷。以上乾隆时敕辑。宋晏殊元献遗文一卷。胡亦堂辑。宋尤袤梁溪遗稿一卷。
  逝悠悠。


  下午渡乌龙江。乌龙江即阳崎江,其水汇于马头江入海。 元郑潜
置舟立义田,乡人号 (第 2 页)
郑公渡,
立碑吴海为记。晚宿方口。    渡乌龙江诗云:
  在昔羁厦南,沿洄饱经由。偶值风涛作,便恐随胶舟; (第 2 页)
臾,而在萧墙之内者,即此是也.
  一曰荫佔之未清也.赋从田起、役从丁办,此从来不易之定法.台湾自伪 郑潜
窃以来,取于田者十之六七,又从而重敛其丁;二十馀年,民不堪命.既入版图,酌议赋额,以各项田园归之于民 (第 232 页)
  十九日,张兵部报安庆府、徽州府虏守将吊(调)入南京防守,府县官逃遁,城中无主,父老请示安抚。藩委挂印刘世贤安抚之。时江西九江等处,闻大师会攻都城,起

义向应。有明光禄寺署丞金轩、生员吴襄、方正、冯懋鼎星夜驰赴军前,请给牌札印信,起义杀虏。见我军兵容仪,叹曰:『人传天兵不虚,虏不足敌矣』。藩嘉其远来忠诚,厚赐赏赉,加金轩监纪同知,吴襄等监纪通判,并发安抚招降令谕十数张与之。
  传令各办铳器攻城。令蔡翼吊(调)各军中目梢抬运正副灵登岸攻城。
  委监纪 郑潜
曾往江北,接递伪朝上下来往文书传报。
  委监督宋维宁马上接递军前。时本处传递铺兵,凡虏有紧急上下公 (第 16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