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地理類
別集類
政書類
職官類
載記類
正史類
皇后滕氏皓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
讳好酒色大小失望兴布窃悔之或以谮皓十一月诛
兴布十二月孙休葬定陵封后父 滕牧
(第 39a 页)
高密侯
舅何
洪等三人皆列侯是岁魏置交阯太守之郡司马昭为
魏相国遣昔吴寿春城降将徐绍孙彧衔命赍书陈事 …… (第 39a 页)
逆之于牛屯大战但等败
走获谦谦自杀分会稽为东阳郡分吴丹阳为吴兴郡
以零陵北部为邵陵郡十二月皓还都建业 卫将军滕
留镇武昌
二年春大赦右丞相万彧出镇巴邱夏六月起显明宫
冬十二月皓移居之是岁分豫章庐陵长沙为安成郡
(第 41a 页)
皓末昏乱何氏骄谮子弟横放百姓患之故民讹言皓
久死立者何氏子云
孙皓滕夫人故太常允之族女也允夷灭夫人 父牧

疏远徙边郡孙休即位大赦得还以牧为五官中郎皓
既封乌程侯聘牧女为妃皓即位立为皇后封 (第 121a 页)
牧高密
拜卫将军录尚书事后朝士以牧尊戚颇推令谏诤
而夫人宠渐衰皓滋不悦皓母何恒左右之又太史言 (第 121a 页)
还皓大会群臣蕃沈醉顿伏皓疑而
不悦舆蕃出外顷之请还酒亦不解蕃性有威严行止
自若皓大怒呵左右于殿下斩之 卫将军滕牧
征西将
军留平请不能得丞相陆凯上疏曰常侍王蕃黄中通
理知天知物处朝忠謇斯社稷之重镇大吴之龙逢也 (第 103b 页)
悉历何官对曰臣大父重晋
平阳太守大将军右司马父懋石虎乐安太守左中郎
将臣苻丕尚书右主客郎慕容永秘书监 高密侯
帝曰
慕容永时卿用兵不先曰臣蒙显任实参兵事帝以其
言无隐情故用之后为卫王仪府左长史从仪平邺到 (第 58b 页)
爪牙故特等聚众专为寇盗蜀人患之 滕密
上表以为
流人刚剽而蜀人愞弱客主不能相制必为乱阶宜使
移还其本若致之险地将恐秦雍之祸萃于梁益必贻
(第 67a 页)
)吴分江夏(孙权初/城江夏)更置武昌郡孙权尝都之孙皓又
徙都之常为重镇(孙权甘露初城武昌陆逊诸葛恪 滕/牧
皆屯焉及晋伐吴使王戎袭武昌)
(胡奋袭/江夏)历代亦为兵冲其地亦曰夏口(东晋孝武时/桓石民屯守)亦 …… (第 13b 页)
楚辞之言汨罗是也(罗县北有汨/水汨音觅)秦属长沙郡
二汉皆因之吴因之为重镇(建安中孙权使鲁肃孙皓/时 滕牧
万彧皆屯于此)
晋因之东晋亦为重镇(使陶侃/镇守此)宋分置巴陵郡齐因之
梁置巴州湘东王遣陆法和等据赤 (第 17a 页)
 罢山阳国督军除其禁制(魏奉汉献帝为山阳公国/于河内山阳县之浊鹿城)
(置督军以防卫之至晋时帝孙康嗣立/人心去汉久矣故罢其卫兵除其禁制) 十二月吴主
还都建业(月考异曰吴志陆凯传或曰宝鼎元年十二/ 凯与丁奉丁固谋因皓谒庙欲废皓立孙)

(休子时左将军留平领兵先驱故密语平平拒而不许/誓以不泄是以不果按凯尽忠执义必不为此事况皓)
(残酷猜忌留平庸人若闻凯谋/必不能不泄殆虚语耳今不取)使后父卫将军录尚书
滕牧
留镇武昌朝士以牧尊戚颇推令谏争(争读/曰诤)
后之宠由是渐衰更遣牧居苍梧虽爵位不夺其实迁
也在道以 (第 12a 页)
 (爱其/命)
冬十月朔日食○十一月晋并圆方丘之祀于南北郊
○晋罢山阳督军除其禁制○十二月吴还都建业
 (吴主还建业使后父 卫将军滕牧
留镇武昌朝士以/牧尊戚推令諌诤滕后之宠由是渐衰迁牧苍梧以)
 (忧死后不复进见诸姬佩皇后玺绂者甚众又 (第 52a 页)
  陆 逊(吴郡人都/督荆州牧)   陆 抗(逊子都督西陵/夷道等诸军事)
  步 抗(荆州/牧)     吕 岱(广陵人/大将军)
   滕 牧(大将/军)
     韩 当(令支人/大将军) (第 10b 页)
  六贤堂在府城东宋绍圣中知藤州李亨伯建祀
汉陈钦钦子元元子坚卿士燮燮弟壹子廞今废
七贤堂在府城东门外宋绍圣中知藤州李亨伯
建祀汉郡守陈稚升喻猛陈临 吴滕牧
唐刺史郑
畋宋知州梁适陈执中今废 (第 45b 页)
 (里去西京二千三百四十六里去东京一千五百/三十里户一万九千四百一十七口十一万三千)
鄂州(今理江/夏县)自春秋以来皆属楚有江汉二水(在州/西合)

属南郡汉高祖置江夏郡(应劭曰沔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入江故曰江夏)
后汉因之荆州牧刘表将黄祖守在此(按吴志孙策表/曰臣到沙羡县)
(祖屯处/破之)吴分江夏(孙权初/城江夏)更置武昌郡孙权尝都之孙
皓又徙都之常为重镇(孙权甘露初城武昌陆逊诸葛/恪 滕牧
皆屯焉及晋伐吴使王)
(戎袭武昌胡/奋袭江夏)历代亦为兵冲其地亦曰夏口(东晋孝武/时桓石仁)
(屯 …… (第 13a 页)
 (三十/二)

岳州(今理巴/陵县)古苍梧之野(苍梧野不止于此郡/界侧近之地皆是)亦三苗
国之地(亦古麇子国春秋文公十年楚子伐麇即此/地也凡今长沙衡阳诸郡皆古三苗之地)
草洞庭湖在焉(二湖相连青草/在南洞庭在北)春秋战国时并属楚亦
古罗国之地楚辞之言汨罗是也(罗县北有汨/水汨音觅)秦属长
沙郡二汉皆因之吴因之为重镇(建安中孙权使鲁肃/孙皓时 滕牧
万彧皆)
(屯于/此)晋因之东晋亦为重镇(使陶侃/镇守此)宋分置巴陵郡齐
因之梁置巴州湘东王遣陆法和 (第 16a 页)
   门下侍郎
龙朔二年改为东台侍郎咸亨二年改为黄门侍郎垂
拱元年二月二日改为鸾台侍郎神龙元年复为黄门
侍郎天宝元年二月二十日改为门下侍郎乾元元年
改为黄门侍郎大历二年十一月四日复为门下侍郎
其年月九日升为正三品中书侍郎同门下之称至今
不改
武德二年四月温大雅为黄门侍郎至五年三月弟彦

博又为中书侍郎对居近禁高祖谓曰我起义晋阳为卿
一门耳
贞观十八年黄门侍郎褚遂良上疏曰即日内外官人
诸王僚佐咸云陛下供给皇弟顿少于亲王大臣深知
形迹不奏私说窃语殊非光益臣伏事圣主奉若天心
岂不恐其多财纵溢或至自败必不得积货骄盈宁使
俭急不足虽不比于皇子亦须微允物望臣是以谨访
荆韩汉鲁四弟自足资财 滕密
霍道四王尤为缺少臣 (第 10a 页)
   先贤宓子不齐(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封单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单父侯)
   先贤公冶子长(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封莒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 高密侯)
   先贤公晰子哀(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封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北海侯)
   先贤高子柴(唐开元二 (第 8b 页)
  李先
李先字容仁中山卢奴人也祖重晋平阳太守大将军
右司马父樊石虎乐安太守左中郎将先少好学善占
候之术师事清河张御御奇之仕苻丕尚书左主客郎
慕容永闻其名迎为谋主劝永据长子城永遂称制以

先为黄门郎秘书监 高密侯
垂灭永徙先于中山后归
仕魏
  屈遵
屈遵字子度(一作/子皮)昌黎徒河人也博学多才艺为慕容
永尚书仆 (第 10a 页)
忠使
晋还皓大会群臣蕃沈醉顿伏皓不说舆致于外俄召
入被酒未解蕃素威重行止自若皓大怒叱左右斩之
于殿下 卫将军滕牧
征西将军留平为请不能得时年
三十九楼玄者字承先沛郡蕲人孙皓以为散骑中常
侍累迁大司农旧禁中主者自用亲 (第 11b 页)
后主舆出因请还蕃为人有威仪行动自若后主不悦
时万彧陈声等承颜争毁之后主大怒叱左右收殿下
斩之太常 滕牧
征西刘平等苦请不得 蕃字永元庐
江人博学多闻自尚书郎去官归读书景帝即位与贺
劭入为常侍性切直处朝蹇谔 …… (第 6a 页)
大怒为其重臣难以法绳忍之十二月还自武昌留
将军滕牧
镇武昌
二年夏六月起新宫于太初之东制度尤广二千石已
下皆自入山督摄伐木又攘诸营地大开苑囿起土山
作楼 (第 11b 页)
都鄂改鄂为武昌(今寿/昌军)黄龙
元年迁都建业陆逊辅太子登留武昌归命侯丼露元
年徙都武昌后还都建业 (滕牧
留/镇武昌)
   晋都
晋武帝都洛阳(故洛阳城在今洛阳/县东二十里置司州)悯帝都长安元帝 (第 18b 页)
 八十里定荆州于此镇守(本沙羡地吴分立蒲圻县/本属长沙郡隋属鄂州)

武昌
 通典建安二十五年吴城武昌陆逊诸葛恪 滕牧

 守今鄂州武昌县东晋谢尚庾翼屯守于此郡县志
 武昌县旧名鄂(本楚熊渠封中子红于此/称王楚辞乘鄂渚 (第 9b 页)
 (治伍人致逸受教成美/展礼崇贤疏封有炜)
先贤公冶子(二位/)
 (长字子长史记齐人索隐曰家语云鲁人名苌范宁/云字子芝唐开元追封莒伯宋大中祥符加封 高密)
 (侯
非宋高宗御制赞子长宏度高出伦辈虽在缧绁/知 其罪纯德备行夫子所采以子妻之尤知英槩)
 (厥向敏中赞 (第 43a 页)
 (入暨权徙都建邺徵逊/辅其太子登留守武昌)潘浚(吴时与陆逊同驻武昌/荆州牧刘表辟为江夏)
 (从事时沙羡守长赃秽/浚按收之一军震悚) 滕牧(吴孙皓还建邺以牧镇/武昌宽恩以结民武备)
 (以防寇当/时称能)
晋陶侃(以都督镇武昌严毅有权明悟善/决断勤于吏职所治数千里中路)
 (不拾/遗)庾亮(镇武昌坦率行 (第 2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