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故事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時令類
政書類
傳記類
干宗亲不念父恶委之心腹有计略屡效忠
勤明元践阼除渤海太守吏民乐之赐爵武遂子转平
原镇将得将士心卒谥灵 公子受 洛袭进爵武邑公卒
子叱奴位武川镇将叱奴子洪超颇有学涉大乘贼乱
之后诏洪超持节兼黄门侍郎绥慰冀部还言冀 (第 42b 页)
勤明元践阼除渤海太守吏民乐之赐爵武遂子转平
原镇将得将士心卒谥灵 公子受 洛袭进爵武邑公卒
子叱奴位武川镇将叱奴子洪超颇有学涉大乘贼乱
之后诏洪超持节兼黄门侍郎绥慰冀部还言冀 (第 42b 页)
疏广东海兰陵人兰陵今属沂州承县今东海县
乃汉之赣榆自属琅邪郡非古之东海也今承县
东自有疏广墓其东二里有 疏受 墓延年不讲地
志但见今谓之东海县遂以二疏名之极为乖误
按笔谈之说甚核然宋苏轼金党怀英皆有诗则 (第 28a 页)
乃汉之赣榆自属琅邪郡非古之东海也今承县
东自有疏广墓其东二里有 疏受 墓延年不讲地
志但见今谓之东海县遂以二疏名之极为乖误
按笔谈之说甚核然宋苏轼金党怀英皆有诗则 (第 28a 页)
(内别藏张氏无名钱以百万/数文颖曰都内主藏官也)
夏六月立子钦(张倢/伃出)为淮阳王
钦好经书法律聪违有才帝甚爱之
疏广 疏受 请老赐金遣归
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
辱知止不殆今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即曰 (第 37b 页)
夏六月立子钦(张倢/伃出)为淮阳王
钦好经书法律聪违有才帝甚爱之
疏广 疏受 请老赐金遣归
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
辱知止不殆今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即曰 (第 37b 页)
书及览普前表因召见谓曰人谁无过朕不待五十
已知四十九年非矣乃拜普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
(初田锡既以上 疏受 赐或劝少晦以远谗忌锡日事/君之诚惟恐不竭矧天植其性岂为一赏夺耶及赵)
(普复相令有司受群臣章奏必先 (第 26b 页)
已知四十九年非矣乃拜普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
(初田锡既以上 疏受 赐或劝少晦以远谗忌锡日事/君之诚惟恐不竭矧天植其性岂为一赏夺耶及赵)
(普复相令有司受群臣章奏必先 (第 26b 页)
代以下无如汉周之文武止孝达孝尚矣汉之列宗
庙号皆有孝字盖立爱惟亲爱其亲而爱他人上下
常相保之术也孔子曰行在孝经汉孝宣时疏广 疏
受
以之训储孝章时介胄皆通孝经孝灵时向栩言
北向读孝经贼自消灭隋苏威言惟孝经一卷足以
立身治国何用多 (第 9a 页)
庙号皆有孝字盖立爱惟亲爱其亲而爱他人上下
常相保之术也孔子曰行在孝经汉孝宣时疏广 疏
受
北向读孝经贼自消灭隋苏威言惟孝经一卷足以
立身治国何用多 (第 9a 页)
太子家令(丞/署) (主簿/) (食官署/) (典仓署/) (司藏/)
家令秦官属詹事(服虔曰太子称/家故曰家令)汉因之有丞(晁错为/太子家)
(令以奇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为智囊 疏受 亦为太子家令)主仓榖饮食职似司农
少府汉代太子食汤沐邑十县家令主之后汉则属少
傅主食榖饮食魏因之晋又 (第 17b 页)
家令秦官属詹事(服虔曰太子称/家故曰家令)汉因之有丞(晁错为/太子家)
(令以奇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为智囊 疏受 亦为太子家令)主仓榖饮食职似司农
少府汉代太子食汤沐邑十县家令主之后汉则属少
傅主食榖饮食魏因之晋又 (第 17b 页)
奉太后外家魏氏有力(师古曰言太后/为外家所养也)乃召复魏氏
(师古曰优复之/也复音方目反)赏赐各以亲 疏受 之薄氏侯者一人太
后后文帝二岁孝景前二年崩(师古曰言文帝崩/后二岁太后乃崩)葬南
陵(师古曰薄太后陵 (第 8a 页)
(师古曰优复之/也复音方目反)赏赐各以亲 疏受 之薄氏侯者一人太
后后文帝二岁孝景前二年崩(师古曰言文帝崩/后二岁太后乃崩)葬南
陵(师古曰薄太后陵 (第 8a 页)
(在县东北境汉置县属琅邪/郡高帝封周止为魏其侯)温水乡(在县东北六十/里汉昭帝封刘)
(安为温/水侯)二疏城(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即今之罗滕/城也汉疏广 疏受 归老于此城之东)
(北有散/金台)孝子里(在县北二十五里孝感/河侧晋王祥卧冰处也)王右军故里
( (第 65b 页)
(安为温/水侯)二疏城(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即今之罗滕/城也汉疏广 疏受 归老于此城之东)
(北有散/金台)孝子里(在县北二十五里孝感/河侧晋王祥卧冰处也)王右军故里
( (第 65b 页)
(人博士/科太守)孔奋(鲁县人博士/科关内侯)刘梁(宁阳人/举孝廉)刘植(宁阳人/文学科)
疏广(兰陵人博士/科太子太傅) 疏受(兰陵人贤良/科太子家令) 萧望之(兰陵人/贤良科)
(太/傅)萧咸(兰陵人茂才/科大司农)萧由(兰陵人贤/良科太守)匡衡(兰 (第 6b 页)
疏广(兰陵人博士/科太子太傅) 疏受(兰陵人贤良/科太子家令) 萧望之(兰陵人/贤良科)
(太/傅)萧咸(兰陵人茂才/科大司农)萧由(兰陵人贤/良科太守)匡衡(兰 (第 6b 页)
谢客上所固留愿焉弗获龙章纳言得请东藩奎钩
洒翰宴斝申恩亦命四近赋诗赠言卧閤踰岁乞骸
去位春坊传席莬裘仙里 疏受 挥金式燕以喜广德
挂车贻孙及子天且佚老君能知止向用五福与善
则常公明且哲宜寿而昌天乎弗淑萎哲歼良 (第 11a 页)
洒翰宴斝申恩亦命四近赋诗赠言卧閤踰岁乞骸
去位春坊传席莬裘仙里 疏受 挥金式燕以喜广德
挂车贻孙及子天且佚老君能知止向用五福与善
则常公明且哲宜寿而昌天乎弗淑萎哲歼良 (第 11a 页)
侯夫人园
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以为母家魏王后早失父母其
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于是召复魏氏及尊赏赐各以
亲 疏受 之薄氏侯者凡一人薄太后后文帝二年以孝
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括地志云南陵故县在雍州万/年县东南二十四里 (第 4a 页)
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以为母家魏王后早失父母其
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于是召复魏氏及尊赏赐各以
亲 疏受 之薄氏侯者凡一人薄太后后文帝二年以孝
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括地志云南陵故县在雍州万/年县东南二十四里 (第 4a 页)
文侯夫人园如灵文侯园仪薄太后以为母家
魏王后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于是召复
魏氏及尊赏赐各以亲 疏受 之薄氏侯者凡一人薄太
后后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
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徐 (第 4a 页)
魏王后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诸魏有力者于是召复
魏氏及尊赏赐各以亲 疏受 之薄氏侯者凡一人薄太
后后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葬南陵以吕后会
葬长陵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徐 (第 4a 页)
相固推之此其所以称上意欤
萧望之为左冯翊(以列/传修)
汉孝宣皇帝元康三年春神雀集泰山赐诸侯王将军
列侯二千石金郎从官帛有差吏民爵鳏寡孤独高年
帛(以荀悦/汉纪修)三月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以木/纪修)以旧恩
封丙吉等为列侯(以通/鉴修)夏六月立子钦为淮阳王(以本/纪修)
解题曰张倢伃所生之子也淮阳宋淮宁开封应天
三府拱亳二州之地
疏广 疏受 请老赐金遣归(以朱熹/纲目修)
解题曰唐仲友曰人论二疏但以为知足不知广以
正论内忤许伯外咈丞相意 (第 15a 页)
萧望之为左冯翊(以列/传修)
汉孝宣皇帝元康三年春神雀集泰山赐诸侯王将军
列侯二千石金郎从官帛有差吏民爵鳏寡孤独高年
帛(以荀悦/汉纪修)三月封故昌邑王贺为海昏侯(以木/纪修)以旧恩
封丙吉等为列侯(以通/鉴修)夏六月立子钦为淮阳王(以本/纪修)
解题曰张倢伃所生之子也淮阳宋淮宁开封应天
三府拱亳二州之地
疏广 疏受 请老赐金遣归(以朱熹/纲目修)
解题曰唐仲友曰人论二疏但以为知足不知广以
正论内忤许伯外咈丞相意 (第 15a 页)
钦
臣与贼瑾势不两立瑾蓄恶已非一朝乘间起衅乃其
本志今陛下日与嬉游茫不知悟内外臣庶凛如冰渊
臣昨再 疏受 杖血肉淋流伏枕狱中终难自默愿借上
方剑斩之朱云何人臣肯少让陛下试将臣较瑾瑾忠
乎臣忠乎忠与不忠天下皆 (第 21b 页)
臣与贼瑾势不两立瑾蓄恶已非一朝乘间起衅乃其
本志今陛下日与嬉游茫不知悟内外臣庶凛如冰渊
臣昨再 疏受 杖血肉淋流伏枕狱中终难自默愿借上
方剑斩之朱云何人臣肯少让陛下试将臣较瑾瑾忠
乎臣忠乎忠与不忠天下皆 (第 21b 页)
(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白居易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兼呈梦得诗(增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
(争一闻白雪唱暑退清风生碧树未摇落寒蝉始悲鸣/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疏受 老慵出刘桢疾未平何)
(人伴公醉新/月上宫城)
晏殊初秋宿直诗(增上帝册书群玉府仙人宫阙巨鳌/山凉蝉 (第 5a 页)
白居易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兼呈梦得诗(增七月中气/后金与火交)
(争一闻白雪唱暑退清风生碧树未摇落寒蝉始悲鸣/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疏受 老慵出刘桢疾未平何)
(人伴公醉新/月上宫城)
晏殊初秋宿直诗(增上帝册书群玉府仙人宫阙巨鳌/山凉蝉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