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史部
(一年知县李淮清修四城门包以石十六年知府王宾/知县翁同修以砖石建门楼四串楼二百八十六二十)
(三年知县丘璥砖砌南濠城脚八十馀丈正德十年知/县李萼修北门子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严时中重修)
(串楼万历二十一年知县司马炜重修四门及串楼崇/祯十四年知县杨宪卿增筑数尺年久倒塌 国朝康)
(熙二十三年署县通/判吴璧鸠工修造)
池(东南北二百一十五丈西七/十丈阔一丈南临河无池)
乳源县城(周回一百八十三丈有奇高二丈五尺宋乾/道三年置县于虞塘摄事司理刘天锡始筑)
(土城元至正十二年义士邓可贤率民置砦明洪武元/年知县张安仁迁于今之洲头津复筑土城天顺六年)
(通判 杜宥知县 李鉴始易以石成化十七年知县孔俊/复创串楼一百七十有六建二楼门嘉靖十二年知县)
(何澄重修万历元年知县 …… (第 20a 页)
阔二丈天顺六年知县/李鉴浚外濠正德十年沈渊复浚之)
翁源县城(周回二里有奇高一丈五尺明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易土城以砖成化三年知)
(县陶鼎创门楼三座十年知县吴政改建敌楼二十一/串楼四百二十有三十三年知县 …… (第 20b 页)
祺捐)
(金重修因迁去未竣十三年知/县孙可训接修二十一年复葺)
池(周于城阔二丈深半之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浚)
英德县城(周回一里有奇凡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明初仅存东南八十馀丈天顺五年 (第 21a 页)
知县)
(杜宥 始修之七年因流贼犯境始筑外城成化二年城/楼灾明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建西南门城楼)
(并串楼一百六 (第 21a 页)
(三年知县丘璥砖砌南濠城脚八十馀丈正德十年知/县李萼修北门子城嘉靖二十五年知县严时中重修)
(串楼万历二十一年知县司马炜重修四门及串楼崇/祯十四年知县杨宪卿增筑数尺年久倒塌 国朝康)
(熙二十三年署县通/判吴璧鸠工修造)
池(东南北二百一十五丈西七/十丈阔一丈南临河无池)
乳源县城(周回一百八十三丈有奇高二丈五尺宋乾/道三年置县于虞塘摄事司理刘天锡始筑)
(土城元至正十二年义士邓可贤率民置砦明洪武元/年知县张安仁迁于今之洲头津复筑土城天顺六年)
(通判 杜宥知县 李鉴始易以石成化十七年知县孔俊/复创串楼一百七十有六建二楼门嘉靖十二年知县)
(何澄重修万历元年知县 …… (第 20a 页)
阔二丈天顺六年知县/李鉴浚外濠正德十年沈渊复浚之)
翁源县城(周回二里有奇高一丈五尺明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易土城以砖成化三年知)
(县陶鼎创门楼三座十年知县吴政改建敌楼二十一/串楼四百二十有三十三年知县 …… (第 20b 页)
祺捐)
(金重修因迁去未竣十三年知/县孙可训接修二十一年复葺)
池(周于城阔二丈深半之天顺/六年通判 杜宥知县 程振浚)
英德县城(周回一里有奇凡三百四十八丈高一丈三/尺明初仅存东南八十馀丈天顺五年 (第 21a 页)
知县)
(杜宥 始修之七年因流贼犯境始筑外城成化二年城/楼灾明年守备指挥汪宁知县傅宁重建西南门城楼)
(并串楼一百六 (第 21a 页)
六里亭(在六里墟即乡约所明/知县朱景运题曰省风)
英德县
薰风亭(在南山宋郡守李修有记明天顺二年 知/县杜宥 建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名重建)
读易亭(在南山宋石汝砺解易于此明/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名重建)
三湾亭( (第 62a 页)
英德县
薰风亭(在南山宋郡守李修有记明天顺二年 知/县杜宥 建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名重建)
读易亭(在南山宋石汝砺解易于此明/嘉靖元年知县张慎名重建)
三湾亭( (第 62a 页)
(塞会是时黄河亦南趋徐吕下流日有渐杀之势/可谓因利集事顾有贞以河决改名诡进始得仔)
(肩其事诈以取/功何足齿哉)
太白昼见
(帝即位后大白常画见至是御史倪敬盛昶 杜宥 黄/让罗俊汪清以灾异频仍请罢齐僧辍游宴止兴作)
(宽直臣之囚疏入帝不怿未几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谕 (第 34a 页)
(肩其事诈以取/功何足齿哉)
太白昼见
(帝即位后大白常画见至是御史倪敬盛昶 杜宥 黄/让罗俊汪清以灾异频仍请罢齐僧辍游宴止兴作)
(宽直臣之囚疏入帝不怿未几都御史萧维/祯考察其属谕 (第 34a 页)
(史英宗复辟诏授祥符知县〇安远侯柳溥器敬西/征请以自随遂改督府都事○踰年师还遽卒士类)
(惜/之) 杜宥(江阴人景泰五年进士擢御史时多灾异/与同官倪敬等言事帝不怿谪典史寻迁)
(英德知县贼至死守移/龙州通判谢病而归) 赵敔(武进人景泰进士授/御史成化初为于谦)
(讼冤乞复官遣祭从之按河南时荆襄贼扰南阳/敔赈荒弭变治甚 (第 47a 页)
(惜/之) 杜宥(江阴人景泰五年进士擢御史时多灾异/与同官倪敬等言事帝不怿谪典史寻迁)
(英德知县贼至死守移/龙州通判谢病而归) 赵敔(武进人景泰进士授/御史成化初为于谦)
(讼冤乞复官遣祭从之按河南时荆襄贼扰南阳/敔赈荒弭变治甚 (第 47a 页)
命敬捕治其党,吏民相庆。代还,留家四月,逮治,寻复职。
六年七月,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阴 杜宥 、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上言:「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而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曩以斋僧,屡出 ……皆进士。昶隽爽负气。尝按广东,劾巡抚侍郎揭稽不职,稽坐左迁。昶后为罗江知县,擢叙州知府,并有御寇功。 杜宥 为英德知县。邻境多寇,创立县城。尝被围粮尽,宥死守不下。夜缒死士焚其营,贼始惊溃。移韶州通判,谢病归
六年七月,以时多灾异,偕同官吴江盛昶、江阴 杜宥 、芜湖黄让、安福罗俊、固始汪清上言:「府库之财,不宜无故而予;游观之事,不宜非时而行。曩以斋僧,屡出 ……皆进士。昶隽爽负气。尝按广东,劾巡抚侍郎揭稽不职,稽坐左迁。昶后为罗江知县,擢叙州知府,并有御寇功。 杜宥 为英德知县。邻境多寇,创立县城。尝被围粮尽,宥死守不下。夜缒死士焚其营,贼始惊溃。移韶州通判,谢病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