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任
陈 丹
杨廷锦江南常州人进士顺治十五年任以后裁
分守河东道
吴嵩胤直隶正定人进士顺治二年任
吴一元山东范县人进士顺治二年任
王显祚见左布政顺治四年任
杨千古直隶钜鹿人举人顺治五年任
齐国儒辽东广宁人举人顺治七年任
严正矩湖广孝感人进士顺治十年任
班 琏辽东广宁人贡士顺治十二年任
薛陈伟河南祥符人进士顺治十三年任
吴嵩胤顺治十四年复任
冯嘉会山东平山人贡士顺治十五年任
王天眷山东济宁人进士顺治十六年任
佟彭年辽东辽阳人会副顺治十七年任
陈秉直辽东海州人贡士顺治十八年任
范印心河南河内人进士康熙四年任 李元阳 顺天大兴人贡士康熙十一年任
张大本辽东人举人康熙十五年任
王毓贤辽东沈阳人正红旗荫生康熙二十七年五月 (第 20a 页)
陈 丹
杨廷锦江南常州人进士顺治十五年任以后裁
分守河东道
吴嵩胤直隶正定人进士顺治二年任
吴一元山东范县人进士顺治二年任
王显祚见左布政顺治四年任
杨千古直隶钜鹿人举人顺治五年任
齐国儒辽东广宁人举人顺治七年任
严正矩湖广孝感人进士顺治十年任
班 琏辽东广宁人贡士顺治十二年任
薛陈伟河南祥符人进士顺治十三年任
吴嵩胤顺治十四年复任
冯嘉会山东平山人贡士顺治十五年任
王天眷山东济宁人进士顺治十六年任
佟彭年辽东辽阳人会副顺治十七年任
陈秉直辽东海州人贡士顺治十八年任
范印心河南河内人进士康熙四年任 李元阳 顺天大兴人贡士康熙十一年任
张大本辽东人举人康熙十五年任
王毓贤辽东沈阳人正红旗荫生康熙二十七年五月 (第 20a 页)
灊山在灊山县西北二十里一曰皖山又曰天柱
山汉武帝南巡登礼灊之天柱山以代南岳故一
称霍岳又谓之副南岳名山记 明李元阳 以为其
麓有汉祀坛是也山高千仞广二百三十里周五
百里六安霍邑在其北安庆灊邑在其南二邑皆
(第 8a 页)
山汉武帝南巡登礼灊之天柱山以代南岳故一
称霍岳又谓之副南岳名山记 明李元阳 以为其
麓有汉祀坛是也山高千仞广二百三十里周五
百里六安霍邑在其北安庆灊邑在其南二邑皆
(第 8a 页)
(之罪或庶几备曚瞍/之箴颂云尔是为记)一在江阴县顺化坊旧为公
馆明成化间知县谢廷桂建嘉靖间 知县李元阳
重修设季子位以祀之聚学者肄业其中今废
东林书院在金匮县城东宋阳时讲学处久圮明
成化间邑人邵宝 (第 13b 页)
馆明成化间知县谢廷桂建嘉靖间 知县李元阳
重修设季子位以祀之聚学者肄业其中今废
东林书院在金匮县城东宋阳时讲学处久圮明
成化间邑人邵宝 (第 13b 页)
(韦故城在今保山县博南山在今永平县西南一名/金浪巅山俗讹为丁当丁山兰仓水即今兰沧江源)
(出西蕃鹿石山由丽江府流入径大理永昌顺宁蒙/化景东诸府境其下流径车里至交阯入南海 明李)
(元阳 等所指为/禹贡黑水者也)
夏四月修汴渠堤(章怀曰汴渠即蒗荡渠也自荥阳首/受河宋张洎曰禹于荥泽下分大河 (第 34a 页)
(出西蕃鹿石山由丽江府流入径大理永昌顺宁蒙/化景东诸府境其下流径车里至交阯入南海 明李)
(元阳 等所指为/禹贡黑水者也)
夏四月修汴渠堤(章怀曰汴渠即蒗荡渠也自荥阳首/受河宋张洎曰禹于荥泽下分大河 (第 34a 页)
邓隐峰道场八角亭东北有铁崖壁立石色荧然
月出烂如银界登顶由阎王鼻行山脊仅容一足
长约十步两旁如削下临万仞不可凝视登山顶
长城外关镇皆在烟光微茫中 (明李元阳 记)
玉峰山 昌平州东北银山之北
山尽石石尽白树尽蘋婆果入山者取道二从白
泛岭入者壁奇松 (第 25a 页)
月出烂如银界登顶由阎王鼻行山脊仅容一足
长约十步两旁如削下临万仞不可凝视登山顶
长城外关镇皆在烟光微茫中 (明李元阳 记)
玉峰山 昌平州东北银山之北
山尽石石尽白树尽蘋婆果入山者取道二从白
泛岭入者壁奇松 (第 25a 页)
署淳安民被其泽进赵州同知丁未岁旱徒跣求
祷有蛇迎于前大雨如注是岁大稔其入三倍禾
有双穗者 御史李中溪 记其事家居为士林所推
称尧峰先生(县志)
吕璋字古愚临桂人以明经授广东徐闻令为政
不事鞭扑教民 (第 4b 页)
祷有蛇迎于前大雨如注是岁大稔其入三倍禾
有双穗者 御史李中溪 记其事家居为士林所推
称尧峰先生(县志)
吕璋字古愚临桂人以明经授广东徐闻令为政
不事鞭扑教民 (第 4b 页)
疑当在定王之前自屈原已不能知而况伏生辈乎
自古文尚书家巳不能知而况班固司马彪郦道元
魏王泰诸人乎至若樊绰程大昌金履祥 李元阳 等
纷纷辨论如系风捕景了无所得徒献笑于后人而
巳 西河东与冀分界自今榆林卫故胜州东北折
而南且 …… (第 10a 页)
(江海之水潴为一色矣合张机黄贞元二说观之大/金沙江源流甚长自徼外流入南海似与导黑水至)
(于三危入于南/海之经文相合)叶榆 李仁甫 黑水辨以澜沧江为黑
水云蜀陇滇三省鼎立陇西南斜长入蜀滇西北斜
长近陇蜀则尖长入滇滇陇之间如三足幡 …… (第 21a 页)
蜀松州诸山相接松去雍不远计澜沧之源当在雍
之西元张道立使交阯由黑水入三崇山澜沧经其
麓地有黑水祠 仁甫 考究不无㨿 (第 21a 页)
(李仁甫 名 (第 21a 页)
元阳 号 (第 21a 页)
中溪 太和人嘉靖)
(丙戍进士由庶常历知荆州府罢归四十馀年著述/等身其辨黑水曰黑水之源固不可穷而入南海之 …… (第 21a 页)
(水者非一然皆枝水而流又不入南海诸葛亮笺所/谓朝发南郑暮宿黑水之𩔖皆非禹贡之黑水也而)
(本朝康熙癸卯孝廉阚桢兆通海人又有考以駮 元/阳 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是黑水自雍之西)
(北而直出梁之西南明矣九州舆图黑水出雍州汾/关山汾关在昆 (第 22a 页)
仑北周文安辨疑录云肃州之西北)
(有黑水东流荒远莫穷所之此与水经黑水出张掖/鸡山南至燉煌过三危山流入南海其说有合 李中)
(溪 乃以澜沧江当黑水新都杨慎亦主此说又有指/潞江为黑水者纷纷无据不知澜潞所出地名在鹿) (第 22a 页)
自古文尚书家巳不能知而况班固司马彪郦道元
魏王泰诸人乎至若樊绰程大昌金履祥 李元阳 等
纷纷辨论如系风捕景了无所得徒献笑于后人而
巳 西河东与冀分界自今榆林卫故胜州东北折
而南且 …… (第 10a 页)
(江海之水潴为一色矣合张机黄贞元二说观之大/金沙江源流甚长自徼外流入南海似与导黑水至)
(于三危入于南/海之经文相合)叶榆 李仁甫 黑水辨以澜沧江为黑
水云蜀陇滇三省鼎立陇西南斜长入蜀滇西北斜
长近陇蜀则尖长入滇滇陇之间如三足幡 …… (第 21a 页)
蜀松州诸山相接松去雍不远计澜沧之源当在雍
之西元张道立使交阯由黑水入三崇山澜沧经其
麓地有黑水祠 仁甫 考究不无㨿 (第 21a 页)
(李仁甫 名 (第 21a 页)
元阳 号 (第 21a 页)
中溪 太和人嘉靖)
(丙戍进士由庶常历知荆州府罢归四十馀年著述/等身其辨黑水曰黑水之源固不可穷而入南海之 …… (第 21a 页)
(水者非一然皆枝水而流又不入南海诸葛亮笺所/谓朝发南郑暮宿黑水之𩔖皆非禹贡之黑水也而)
(本朝康熙癸卯孝廉阚桢兆通海人又有考以駮 元/阳 曰导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是黑水自雍之西)
(北而直出梁之西南明矣九州舆图黑水出雍州汾/关山汾关在昆 (第 22a 页)
仑北周文安辨疑录云肃州之西北)
(有黑水东流荒远莫穷所之此与水经黑水出张掖/鸡山南至燉煌过三危山流入南海其说有合 李中)
(溪 乃以澜沧江当黑水新都杨慎亦主此说又有指/潞江为黑水者纷纷无据不知澜潞所出地名在鹿) (第 22a 页)
(琴书日写水山愁柳堤带露閒莺语明月依林照/鹤眸几回欲傍浮鸥去又遇黄梁对笛游其情状)
(皆可想见宜庵又云太和吴皋河名懋 李中溪 之/婿也作顺庆三府卒于官有年矣一日附箕题云)
(辛苦一官竟殒身吾乡犹有未招魂月明空傍寒以/鸦宿风 …… (第 17b 页)
(题峨眉山佛鸟云佛现佛现鸟语易随人意变山/川发晶荧草木呈葱茜坐使游人心目乱佛现佛)
(现观二诗以放光事为诞妄矣及观 李中溪 游鸡/足山记云正当六月诣岩殿致祷俄顷见兜罗锦)
(云缅平一面宛如玉地有大圆光倚立玉地之上/外晕七 …… (第 22b 页)
(崿以志别甲午阿迷州佥事王公廷表迎往馆之/经临安纳少室新喻人周氏乙未六月子同仁生)
(丙申至喜州访给事杨弘山十云复寓点苍山感/通寺之写韵楼丁酉与御史李中汉 元阳 游石宝) …… (第 90b 页)
(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又诀李/张唐三公诗云魑魅禦客八千里羲皇上人四十)
(年怨诽不学离骚侣正葩仍为风雅仙知我罪我/春秋笔今吾故吾逍遥篇 中溪 元半谷 池南)
(二叟此意非公谁与传卒于七月六日年七十有/ 时巡抚云南游公居敬命殡归新都 (第 93a 页)
(皆可想见宜庵又云太和吴皋河名懋 李中溪 之/婿也作顺庆三府卒于官有年矣一日附箕题云)
(辛苦一官竟殒身吾乡犹有未招魂月明空傍寒以/鸦宿风 …… (第 17b 页)
(题峨眉山佛鸟云佛现佛现鸟语易随人意变山/川发晶荧草木呈葱茜坐使游人心目乱佛现佛)
(现观二诗以放光事为诞妄矣及观 李中溪 游鸡/足山记云正当六月诣岩殿致祷俄顷见兜罗锦)
(云缅平一面宛如玉地有大圆光倚立玉地之上/外晕七 …… (第 22b 页)
(崿以志别甲午阿迷州佥事王公廷表迎往馆之/经临安纳少室新喻人周氏乙未六月子同仁生)
(丙申至喜州访给事杨弘山十云复寓点苍山感/通寺之写韵楼丁酉与御史李中汉 元阳 游石宝) …… (第 90b 页)
(人谋故园先陇痴儿女泉下伤心也泪流又诀李/张唐三公诗云魑魅禦客八千里羲皇上人四十)
(年怨诽不学离骚侣正葩仍为风雅仙知我罪我/春秋笔今吾故吾逍遥篇 中溪 元半谷 池南)
(二叟此意非公谁与传卒于七月六日年七十有/ 时巡抚云南游公居敬命殡归新都 (第 93a 页)
南按
臣郭揇卜馆云峰居之上议并为诸臣请逮狱为民自是
无敢救慎者慎在戍与昆明胡廷禄晋宁唐锜大理吴𢡟 李元阳 永昌张含相倡和放浪声伎隤然礼法之外至醉
而传粉作双了插花舁行市中诸妓捧觞从凡酋彝欲淂
慎诗多以精白祾 …… (第 108a 页)
谟召修蜀志
还复戍所既七十馀且还蜀云南巡抚炳㨜四指挥银铛
即慎家勾之甫至炳已墨败然遂不能归病万禅寺与 李
元阳 䓁诀有魑魅禦客八千里羲皇上人四十年及知我
罪我春秋笔今吾故吾逍遥篇䓁句海内惜之卒年七十
有二穆庙初进 (第 108b 页)
臣郭揇卜馆云峰居之上议并为诸臣请逮狱为民自是
无敢救慎者慎在戍与昆明胡廷禄晋宁唐锜大理吴𢡟 李元阳 永昌张含相倡和放浪声伎隤然礼法之外至醉
而传粉作双了插花舁行市中诸妓捧觞从凡酋彝欲淂
慎诗多以精白祾 …… (第 108a 页)
谟召修蜀志
还复戍所既七十馀且还蜀云南巡抚炳㨜四指挥银铛
即慎家勾之甫至炳已墨败然遂不能归病万禅寺与 李
元阳 䓁诀有魑魅禦客八千里羲皇上人四十年及知我
罪我春秋笔今吾故吾逍遥篇䓁句海内惜之卒年七十
有二穆庙初进 (第 108b 页)
朱光济
朱光济字克明云南蒙化府人王阳明谪官龙场光济以
诸生从讲学举于乡授重庆府通判直道为民有佥事下
值市簪光济持直入白曰通判幼知读书未学簪也佥事
大惭会有狱变人危之光济悉捕获无脱者居五年谣诵
满道迁知锦州州中势宦私役州民为常光济禁弗许一日
有称尚书家人徵州民栽田光济问公田乎私田乎其入
曰虽私田旧例也光济揭律令视之其人不悟而索愈急
光济呼吏开狱出罪囚使令之曰此数百指可为栽田用
矣其人曰恐不可光济曰吾亦以为不可闻者哄然直而
不激人不怨之三年升西安府同知故事谒织造珰率拜
跪光济曰吾膝岂昜折入者乎珰闻独降阶迎每署郡邑
狱中多所平反寻乞致仕抚按监司皆勉留不辞去邸报
已陪点佥宪光济曰即为佥宪宦味只如此人谓光济知
道之言家居徒壁立友人 李元阳 予之田以䘚岁
论曰此犹龙场驲官之教也夫 (第 116a 页)
朱光济字克明云南蒙化府人王阳明谪官龙场光济以
诸生从讲学举于乡授重庆府通判直道为民有佥事下
值市簪光济持直入白曰通判幼知读书未学簪也佥事
大惭会有狱变人危之光济悉捕获无脱者居五年谣诵
满道迁知锦州州中势宦私役州民为常光济禁弗许一日
有称尚书家人徵州民栽田光济问公田乎私田乎其入
曰虽私田旧例也光济揭律令视之其人不悟而索愈急
光济呼吏开狱出罪囚使令之曰此数百指可为栽田用
矣其人曰恐不可光济曰吾亦以为不可闻者哄然直而
不激人不怨之三年升西安府同知故事谒织造珰率拜
跪光济曰吾膝岂昜折入者乎珰闻独降阶迎每署郡邑
狱中多所平反寻乞致仕抚按监司皆勉留不辞去邸报
已陪点佥宪光济曰即为佥宪宦味只如此人谓光济知
道之言家居徒壁立友人 李元阳 予之田以䘚岁
论曰此犹龙场驲官之教也夫 (第 116a 页)
思茅义学(一在城内一在新庙一在漫兰俱设本/朝雍正十三年经历护通判张明)
大理府
府义学(一在城内即中溪书院明嘉靖间郡人 知府/李元阳 捐设 本朝雍正十年迤西道雷之)
(瑜复设一在巡道署东雍/正十年迤西道雷之瑜设)
太和县义学(一 (第 54a 页)
大理府
府义学(一在城内即中溪书院明嘉靖间郡人 知府/李元阳 捐设 本朝雍正十年迤西道雷之)
(瑜复设一在巡道署东雍/正十年迤西道雷之瑜设)
太和县义学(一 (第 54a 页)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旗纛庙(在府城西/演武场后)
史皇祠(在府学/宫内)
文昌祠(在城内西北明嘉靖间郡人 李元阳 建桂本/朝康熙三十一年提督诺穆图增修为 香) …… (第 27a 页)
林公祠(在赵州治前明正德间分巡副使林俊有/建城固圉功因建祠以春秋二仲庚日祭)
群祀
东岳庙(旧在府城内明嘉靖间郡人 李元阳 迁建于城外西北) …… (第 28a 页)
寺(在城南玉局峰麓/左有唐杜光庭祠)天台寺(在城南龙泉峰/麓一名祭天台)弘圣寺
(在城西南有塔高十丈为级十世传周时阿育/王建明嘉靖间郡人 李元阳 重修蜀人杨慎记)圆照
寺(在城西内/有罗扇井)帝释寺(在城西北应乐峰其地/灵异夜半或闻天乐声)无为 …… (第 59b 页)
(内有卓锡泉相传僧慧/普以锡卓地而泉涌出)银相寺(在城北/五十里)元真观(在点/苍山)
(半郡人 李/元阳 建)栖霞观(在城西北明/宣德七年建)古灵观(在城北/四十里)观音
阁(在城北上羊溪戮魔石相传观音既 …… (第 60a 页)
(一白猪自随忽猪化象/乘之上升因立寺焉)遍照寺(在白崖孔邑山/明隆庆元年建)医王
寺(在白崖其地有虫蝗岁出伤/禾建寺镇之 李元阳 有记)龙华寺(在城南九十/里弥渡龙华)
(山/麓)道胜寺(在弥渡南唐时张建成入朝赐以/浮屠像拜佛书 …… (第 60b 页)
(顶有舍利塔曹溪庵护法堂慧灵庵北麓/寺奉真院普光寺皆鸡足山之名刹也)放光寺(在/鸡)
(足山石门下 明李元阳 游记寺上直迦叶石门余三/度来游在冬春不见光相此来正当六月见大圆光)
(倚立玉池之上外晕七重每重五色 (第 61b 页)
旗纛庙(在府城西/演武场后)
史皇祠(在府学/宫内)
文昌祠(在城内西北明嘉靖间郡人 李元阳 建桂本/朝康熙三十一年提督诺穆图增修为 香) …… (第 27a 页)
林公祠(在赵州治前明正德间分巡副使林俊有/建城固圉功因建祠以春秋二仲庚日祭)
群祀
东岳庙(旧在府城内明嘉靖间郡人 李元阳 迁建于城外西北) …… (第 28a 页)
寺(在城南玉局峰麓/左有唐杜光庭祠)天台寺(在城南龙泉峰/麓一名祭天台)弘圣寺
(在城西南有塔高十丈为级十世传周时阿育/王建明嘉靖间郡人 李元阳 重修蜀人杨慎记)圆照
寺(在城西内/有罗扇井)帝释寺(在城西北应乐峰其地/灵异夜半或闻天乐声)无为 …… (第 59b 页)
(内有卓锡泉相传僧慧/普以锡卓地而泉涌出)银相寺(在城北/五十里)元真观(在点/苍山)
(半郡人 李/元阳 建)栖霞观(在城西北明/宣德七年建)古灵观(在城北/四十里)观音
阁(在城北上羊溪戮魔石相传观音既 …… (第 60a 页)
(一白猪自随忽猪化象/乘之上升因立寺焉)遍照寺(在白崖孔邑山/明隆庆元年建)医王
寺(在白崖其地有虫蝗岁出伤/禾建寺镇之 李元阳 有记)龙华寺(在城南九十/里弥渡龙华)
(山/麓)道胜寺(在弥渡南唐时张建成入朝赐以/浮屠像拜佛书 …… (第 60b 页)
(顶有舍利塔曹溪庵护法堂慧灵庵北麓/寺奉真院普光寺皆鸡足山之名刹也)放光寺(在/鸡)
(足山石门下 明李元阳 游记寺上直迦叶石门余三/度来游在冬春不见光相此来正当六月见大圆光)
(倚立玉池之上外晕七重每重五色 (第 61b 页)
屠 峦(云南县人正德閒知江夏县以忤中使调芦/山县会天全蛮长攻城屠戮峦受令剿捕俘)
(其众复所侵故地境内以宁及去邑/人悲号流涕为建祠置田报祀焉)
李元阳(字仁甫太和人嘉靖丙戌进士选庶常会有/诏出翰林习吏事乃知江阴县有循良绩召)
(为御史遇事敢言如止辇承天诘奸东朝等事一/时推重巡按闽中惩墨吏礼文学荐举耆逸林富)
(马鸣衡等扈驾承天遂知荆州府筑堤捍江民皆/德之寻罢归家居四十年精研理学著心性图说)
(与罗念庵王龙溪等相印可年九十无疾而/终所著有中溪漫稿艳雪台诗等书行于世) 邹尧臣(号和峰赵州人嘉靖丙戌进士选御史历官/参政所至以治行称丁艰归遂不出设义田) (第 34a 页)
屠 峦(云南县人正德閒知江夏县以忤中使调芦/山县会天全蛮长攻城屠戮峦受令剿捕俘)
(其众复所侵故地境内以宁及去邑/人悲号流涕为建祠置田报祀焉)
李元阳(字 仁甫 太和人嘉靖丙戌进士选庶常会有/诏出翰林习吏事乃知江阴县有循良绩召)
(为御史遇事敢言如止辇承天诘 …… (第 34a 页)
(马鸣衡等扈驾承天遂知荆州府筑堤捍江民皆/德之寻罢归家居四十年精研理学著心性图说)
(与罗念庵王龙溪等相印可年九十无疾而/终所著有 中溪 漫稿艳雪台诗等书行于世)
邹尧臣(号和峰赵州人嘉靖丙戌进士选御史历官/参政所至以治行称丁艰归遂不出 …… (第 34a 页)
高可观(太和人廪生少随父宦游燕楚闽越间所至/辄亲有道讲求理学及归弃举子业筑浩歌)
(园吟啸自娱著有苍洱集咏并/天下名胜诗编为 李中溪 所重)
何鸣凤(浪穹人万历乙卯举人长于诗历官六安知/州入名宦所著有半留亭稿陈眉公评其诗)
(才 …… (第 119b 页)
(文七艺梅花诗百首一韵皆立就/温奇之除扬州府通判卒于官)
鹤庆府
明
李东儒(剑川人资性朴茂幼知声律淹贯史书年十/九中嘉靖辛卯解元游升庵 中溪 门得博约)
(之/教)
本朝
孙 桐(字我仪郡人幼颖异读书十行俱下童年补/弟子员制义精悍古文词 (第 122b 页)
(其众复所侵故地境内以宁及去邑/人悲号流涕为建祠置田报祀焉)
李元阳(字仁甫太和人嘉靖丙戌进士选庶常会有/诏出翰林习吏事乃知江阴县有循良绩召)
(为御史遇事敢言如止辇承天诘奸东朝等事一/时推重巡按闽中惩墨吏礼文学荐举耆逸林富)
(马鸣衡等扈驾承天遂知荆州府筑堤捍江民皆/德之寻罢归家居四十年精研理学著心性图说)
(与罗念庵王龙溪等相印可年九十无疾而/终所著有中溪漫稿艳雪台诗等书行于世) 邹尧臣(号和峰赵州人嘉靖丙戌进士选御史历官/参政所至以治行称丁艰归遂不出设义田) (第 34a 页)
屠 峦(云南县人正德閒知江夏县以忤中使调芦/山县会天全蛮长攻城屠戮峦受令剿捕俘)
(其众复所侵故地境内以宁及去邑/人悲号流涕为建祠置田报祀焉)
李元阳(字 仁甫 太和人嘉靖丙戌进士选庶常会有/诏出翰林习吏事乃知江阴县有循良绩召)
(为御史遇事敢言如止辇承天诘 …… (第 34a 页)
(马鸣衡等扈驾承天遂知荆州府筑堤捍江民皆/德之寻罢归家居四十年精研理学著心性图说)
(与罗念庵王龙溪等相印可年九十无疾而/终所著有 中溪 漫稿艳雪台诗等书行于世)
邹尧臣(号和峰赵州人嘉靖丙戌进士选御史历官/参政所至以治行称丁艰归遂不出 …… (第 34a 页)
高可观(太和人廪生少随父宦游燕楚闽越间所至/辄亲有道讲求理学及归弃举子业筑浩歌)
(园吟啸自娱著有苍洱集咏并/天下名胜诗编为 李中溪 所重)
何鸣凤(浪穹人万历乙卯举人长于诗历官六安知/州入名宦所著有半留亭稿陈眉公评其诗)
(才 …… (第 119b 页)
(文七艺梅花诗百首一韵皆立就/温奇之除扬州府通判卒于官)
鹤庆府
明
李东儒(剑川人资性朴茂幼知声律淹贯史书年十/九中嘉靖辛卯解元游升庵 中溪 门得博约)
(之/教)
本朝
孙 桐(字我仪郡人幼颖异读书十行俱下童年补/弟子员制义精悍古文词 (第 122b 页)
(刚经颂莹然明彻及入青城山耳边尝有报将然/事者语同参玉峰峰曰修行被鬼神勘破乃落静)
(境耳时有内监邀渠供养至之夕内监梦神责云/汝以劣相妄希大道觉而告之渠遂辞蜀入滇至)
(大理 李元阳 馆于三塔寺为落发因寄玉峰云太/湖落发一佛出世以渠初号太湖也晚益超悟尝)
(谓在云南所得是相外消息 …… (第 5b 页)
海 慧(号印光叶榆杨氏子童年出家心源洞彻遍/览大藏宏建法幢遂开鸡足傅衣寺阐扬宗)
(教为诸名德所推后开堂感通寺/百废俱兴 李元阳 与为方外友)
寂 观(号法界印光高弟也苦行三十年参方至燕/遍融和尚许其入室回滇至响水关遇虎手)
…… (第 20b 页)
张道裕(剑川人自幼潜修好道遇异人授以灵术心/悟明通能致风雨大理旱邀裕祷雨裕语来)
(使曰尔先往吾次日来使抵榆裕已先一/日至矣祷雨辄应太史 李元阳 与为友)
本朝
阿哈哈摩尼(西域僧也住锡鹤庆开拓东岳宫有定/力每夜趺坐一龛喃喃持梵咒晨起辄)
(第 26b 页)
(境耳时有内监邀渠供养至之夕内监梦神责云/汝以劣相妄希大道觉而告之渠遂辞蜀入滇至)
(大理 李元阳 馆于三塔寺为落发因寄玉峰云太/湖落发一佛出世以渠初号太湖也晚益超悟尝)
(谓在云南所得是相外消息 …… (第 5b 页)
海 慧(号印光叶榆杨氏子童年出家心源洞彻遍/览大藏宏建法幢遂开鸡足傅衣寺阐扬宗)
(教为诸名德所推后开堂感通寺/百废俱兴 李元阳 与为方外友)
寂 观(号法界印光高弟也苦行三十年参方至燕/遍融和尚许其入室回滇至响水关遇虎手)
…… (第 20b 页)
张道裕(剑川人自幼潜修好道遇异人授以灵术心/悟明通能致风雨大理旱邀裕祷雨裕语来)
(使曰尔先往吾次日来使抵榆裕已先一/日至矣祷雨辄应太史 李元阳 与为友)
本朝
阿哈哈摩尼(西域僧也住锡鹤庆开拓东岳宫有定/力每夜趺坐一龛喃喃持梵咒晨起辄)
(第 26b 页)
游点苍山记 杨 慎
余自为僇人所历道涂万有馀里齐鲁楚越之间号称
名山水者无不游已乃泛洞庭踰衡庐出夜郎道碧鸡
而西也其于山水盖饫闻而餍见矣及至叶榆之境一
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尾关且行且玩山则苍
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
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
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向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
始嘉靖庚寅约同 中溪李公 为点苍之游二月辛酉自
龙尾关出天生桥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
中虚一峡如排闼然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 (第 349a 页)
底 中溪 与
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不移洵奇观也下山乘舟至
海门阁小饮壬戌复行入关由溷溷亭而升觉真庵北
折入谷口 …… (第 349a 页)
寺废址
有唐碑为高僧讲经处盘山脚而西至松萝岩石洞幽
胜相与酌酒赋诗暮投感通寺楼篝灯夜坐闻寺僧诵
等字 中溪 曰六书中转注实非考老而宋人妄拟后世 …… (第 349b 页)
学者遂沿而不改此不可无述愿公任之予遂操笔书
转注之例约千馀字汇为一编 中溪 题其额曰写韵楼
寓此凡二十日而后去兹寺有高皇帝诗十八章镌碑
山门院凡三十六今存者仅半耳三月乙酉北行五 …… (第 350a 页)
观海波万顷涧松萦云岩雪映
日酤酒更酌村人荐米缆食而甘之既醉既饱下山北
行二里抵三塔寺宿寺有七楼八殿皆 中溪 重加修建
者有书楼在焉因流连累日芒鞋藜杖相与入瀑布溪 …… (第 350b 页)
帝释寺松萝苍翠因止宿焉夜中静默聆丁东
琳琅如琵琶笙箫又如琴瑟有顷而寂旧闻兹地夜聆
天乐故名其峰曰应乐 中溪 曰岂山腹空洞万窍递响
耶予曰如此则不应有作止也僧曰世传空洞陨石上
有帝释像今所奉者是已帝释为天王中最 …… (第 351a 页)
跸台后人屋之方至
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
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中溪
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溪雨者是已每岁五月
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无所妨 …… (第 351b 页)
仙女池冲举石相与坐啸久之又北六里许至石
云寺沿溪而西过独木桥升宝华寺其地多花卉红紫
胶轕乃移枕簟以息 中溪 弟仲春叔期季和豫煮樽酒
于丛薄中忽从滴乳岩旁出不觉惊喜拍手大笑因引
满尽醉是夜卧草庵殊觉快适甲午同上 (第 352a 页)
悉达场遥见
瓦屋悬构于苍烟之上扁曰 中溪 小隐时已入夏犹围 …… (第 352a 页)
至出佛洞岩
壑幽绝可以结庐又西六里为洞天山层峦叠嶂望之
蔚然顾道路崎仄且空山无人乃旋辔出谷宿遗爱寺 中溪 谓予曰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必须
东泛洱水卧数溪峰庶尽点苍之变耳己亥游上关水 …… (第 352b 页)
买地劵字如蠡篆不可辨识瞑色欲来河水
浮绿乃举棹西向洱水龙祠辞舟登阁自念放逐以来
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矣 中溪 与予赓和诗若干首汇
为一帙题曰苍山杂咏云
定远县儒学记 杨 慎
云南楚雄府属曰定远 …… (第 354a 页)
庵郭公佥事泉陂孟公剑峰黄公同议而
协之赞行部而观厥成例得牵联
游鸡足山记 (知府/) 李元阳(太和/) 叶榆水东陆行八十里至白石庵见一山耸出平顶南
向馀三方各有山一支盖一顶而三足故名鸡足由白
石庵至河子 …… (第 357a 页)
石载德有文垂耀无极蟠螭在滇穹龟负之后千万年
永永弗隳
大理八蜡庙碑 (知府/) 李元阳(太和/) 夫五谷者人之司命先王制为蜡祭以报谷也其神八
故曰八蜡一曰先啬神农也二曰司啬后稷也三曰农
田畯也此圣 …… (第 486b 页)
于督学宪使默泉吴公参
伯龙山沈公佥宪胶峰安公板令于太守黄岩蔡公蔡
公奉楮及币礼谒给谏弘山杨公荆守侍御 中溪李公
二公家本郡人官旧史氏多识前代之载且谙土著之
详于是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立创新例大增
旧文阅数月而 …… (第 642b 页)
枕乃以首简属之孱毫非敢曰僭杜征南之先固愿附
张京兆之后云尔
通志序 (御史/) 李元阳(太和/) …… (第 643a 页)
京之徒踵事而增华焉迨明声教日辟景泰间右
藩陈安简奉诏纂修为书四卷嗣是 李元阳 包见
捷刘文徵之数子者后先纂述滇志亦渐备矣独
是数十年来叠遭寇乱典章散轶即于灰烬之馀
偶 …… (第 649a 页)
宝石谣 (举人/)张 含(永昌/)
成化年中宝石重私家暗买官家用只在京师给帑银
不索南夷作琛贡林宝石家海内闻雄商大贾集如云
敕谕林家避科道恐有弹章皂囊到自从嘉靖丁亥岁
采买官临永昌卫朝廷公道给官银地方多事民憔悴
民憔悴将奈何驿路官亭虎豹多钦取旗开山岳摇鬻
男贩妇民悲号到今一十四回内涕泪无声肝胆碎成
化年嘉靖年天王明圣三皇肩独怜绝域边民苦满眼
逃亡屋倒悬屋倒悬不得已为迫饥寒贼盗起山川城
郭尽荒凉纷纷象马窥封疆窥封疆撼边域经年月日
无颜色杞人忧天天不听浊醪大醉明诗亭
石门山行 (知府/) 李元阳(太和/) 石门倚天千仞青花源岩夹春冥冥芝墙瑶洞杳莫测
羽衣金节藏仙灵仙人乘鸾从此去石扇千年永不扄
上有五城之 …… (第 720a 页)
平彝老人 (副使/)何景明(汝南/)
平彝老人发两肩哀哀诉语泪如泉岁收斗粟输田赋
日向诸邻乞米钱风雨饥寒趋路侧子孙流落避兵年
青春有伴难还土白首无家尚戍边官里征徭何日已
军中苦乐古来偏魂惊战鼓心犹怯背中飞弧肉尽穿
独去负戈寻夜砦谁来销甲种春田敢愁沟壑填衰谢
只拟封疆息燧烟我愿麾前法唐将筹边有策到今传
春集天台寺何大参宾岩适至 李元阳(见前/) 暖律初交霜雪微春光湖色两依依明帆几点碧波净
弱柳千条绿草肥罗绮风轻娇丽日鞦韆影转逗斜晖
当年修禊追 …… (第 758a 页)
金齿道中三首
叱驭何知鸟道难无名花向野林看雪山飞瀑云齐落
多少征人五月寒
横岭云盘石涧多芙蓉随杖转嵯峨泉声百道凌天出
散作西南九渡河
漾备江深江草齐江花开处鹧鸪啼博南矫首青堪摘
霞气犹悬万岭西
感通寺 李元阳(见前/)
(第 795b 页)
余自为僇人所历道涂万有馀里齐鲁楚越之间号称
名山水者无不游已乃泛洞庭踰衡庐出夜郎道碧鸡
而西也其于山水盖饫闻而餍见矣及至叶榆之境一
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比入龙尾关且行且玩山则苍
龙叠翠海则半月拖蓝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烟云
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余时如醉而醒如梦而觉如
久卧而起作然后知吾向者之未尝见山水而见自今
始嘉靖庚寅约同 中溪李公 为点苍之游二月辛酉自
龙尾关出天生桥夜宿海珠寺候龙关晓月两山千仞
中虚一峡如排闼然落月中悬其时天在地 (第 349a 页)
底 中溪 与
予各赋一诗诗成而月犹不移洵奇观也下山乘舟至
海门阁小饮壬戌复行入关由溷溷亭而升觉真庵北
折入谷口 …… (第 349a 页)
寺废址
有唐碑为高僧讲经处盘山脚而西至松萝岩石洞幽
胜相与酌酒赋诗暮投感通寺楼篝灯夜坐闻寺僧诵
等字 中溪 曰六书中转注实非考老而宋人妄拟后世 …… (第 349b 页)
学者遂沿而不改此不可无述愿公任之予遂操笔书
转注之例约千馀字汇为一编 中溪 题其额曰写韵楼
寓此凡二十日而后去兹寺有高皇帝诗十八章镌碑
山门院凡三十六今存者仅半耳三月乙酉北行五 …… (第 350a 页)
观海波万顷涧松萦云岩雪映
日酤酒更酌村人荐米缆食而甘之既醉既饱下山北
行二里抵三塔寺宿寺有七楼八殿皆 中溪 重加修建
者有书楼在焉因流连累日芒鞋藜杖相与入瀑布溪 …… (第 350b 页)
帝释寺松萝苍翠因止宿焉夜中静默聆丁东
琳琅如琵琶笙箫又如琴瑟有顷而寂旧闻兹地夜聆
天乐故名其峰曰应乐 中溪 曰岂山腹空洞万窍递响
耶予曰如此则不应有作止也僧曰世传空洞陨石上
有帝释像今所奉者是已帝释为天王中最 …… (第 351a 页)
跸台后人屋之方至
其处大雨忽至遂趋屋下避雨轩窗洞豁最堪游目则
见满川烈日农人刈麦予曰异哉何晴雨相兼也 中溪
曰此点苍十景之一所谓晴川溪雨者是已每岁五月
溪上日日有雨田野时时放晴故刈麦插秧两无所妨 …… (第 351b 页)
仙女池冲举石相与坐啸久之又北六里许至石
云寺沿溪而西过独木桥升宝华寺其地多花卉红紫
胶轕乃移枕簟以息 中溪 弟仲春叔期季和豫煮樽酒
于丛薄中忽从滴乳岩旁出不觉惊喜拍手大笑因引
满尽醉是夜卧草庵殊觉快适甲午同上 (第 352a 页)
悉达场遥见
瓦屋悬构于苍烟之上扁曰 中溪 小隐时已入夏犹围 …… (第 352a 页)
至出佛洞岩
壑幽绝可以结庐又西六里为洞天山层峦叠嶂望之
蔚然顾道路崎仄且空山无人乃旋辔出谷宿遗爱寺 中溪 谓予曰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必须
东泛洱水卧数溪峰庶尽点苍之变耳己亥游上关水 …… (第 352b 页)
买地劵字如蠡篆不可辨识瞑色欲来河水
浮绿乃举棹西向洱水龙祠辞舟登阁自念放逐以来
得此佳游真如隔生事矣 中溪 与予赓和诗若干首汇
为一帙题曰苍山杂咏云
定远县儒学记 杨 慎
云南楚雄府属曰定远 …… (第 354a 页)
庵郭公佥事泉陂孟公剑峰黄公同议而
协之赞行部而观厥成例得牵联
游鸡足山记 (知府/) 李元阳(太和/) 叶榆水东陆行八十里至白石庵见一山耸出平顶南
向馀三方各有山一支盖一顶而三足故名鸡足由白
石庵至河子 …… (第 357a 页)
石载德有文垂耀无极蟠螭在滇穹龟负之后千万年
永永弗隳
大理八蜡庙碑 (知府/) 李元阳(太和/) 夫五谷者人之司命先王制为蜡祭以报谷也其神八
故曰八蜡一曰先啬神农也二曰司啬后稷也三曰农
田畯也此圣 …… (第 486b 页)
于督学宪使默泉吴公参
伯龙山沈公佥宪胶峰安公板令于太守黄岩蔡公蔡
公奉楮及币礼谒给谏弘山杨公荆守侍御 中溪李公
二公家本郡人官旧史氏多识前代之载且谙土著之
详于是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立创新例大增
旧文阅数月而 …… (第 642b 页)
枕乃以首简属之孱毫非敢曰僭杜征南之先固愿附
张京兆之后云尔
通志序 (御史/) 李元阳(太和/) …… (第 643a 页)
京之徒踵事而增华焉迨明声教日辟景泰间右
藩陈安简奉诏纂修为书四卷嗣是 李元阳 包见
捷刘文徵之数子者后先纂述滇志亦渐备矣独
是数十年来叠遭寇乱典章散轶即于灰烬之馀
偶 …… (第 649a 页)
宝石谣 (举人/)张 含(永昌/)
成化年中宝石重私家暗买官家用只在京师给帑银
不索南夷作琛贡林宝石家海内闻雄商大贾集如云
敕谕林家避科道恐有弹章皂囊到自从嘉靖丁亥岁
采买官临永昌卫朝廷公道给官银地方多事民憔悴
民憔悴将奈何驿路官亭虎豹多钦取旗开山岳摇鬻
男贩妇民悲号到今一十四回内涕泪无声肝胆碎成
化年嘉靖年天王明圣三皇肩独怜绝域边民苦满眼
逃亡屋倒悬屋倒悬不得已为迫饥寒贼盗起山川城
郭尽荒凉纷纷象马窥封疆窥封疆撼边域经年月日
无颜色杞人忧天天不听浊醪大醉明诗亭
石门山行 (知府/) 李元阳(太和/) 石门倚天千仞青花源岩夹春冥冥芝墙瑶洞杳莫测
羽衣金节藏仙灵仙人乘鸾从此去石扇千年永不扄
上有五城之 …… (第 720a 页)
平彝老人 (副使/)何景明(汝南/)
平彝老人发两肩哀哀诉语泪如泉岁收斗粟输田赋
日向诸邻乞米钱风雨饥寒趋路侧子孙流落避兵年
青春有伴难还土白首无家尚戍边官里征徭何日已
军中苦乐古来偏魂惊战鼓心犹怯背中飞弧肉尽穿
独去负戈寻夜砦谁来销甲种春田敢愁沟壑填衰谢
只拟封疆息燧烟我愿麾前法唐将筹边有策到今传
春集天台寺何大参宾岩适至 李元阳(见前/) 暖律初交霜雪微春光湖色两依依明帆几点碧波净
弱柳千条绿草肥罗绮风轻娇丽日鞦韆影转逗斜晖
当年修禊追 …… (第 758a 页)
金齿道中三首
叱驭何知鸟道难无名花向野林看雪山飞瀑云齐落
多少征人五月寒
横岭云盘石涧多芙蓉随杖转嵯峨泉声百道凌天出
散作西南九渡河
漾备江深江草齐江花开处鹧鸪啼博南矫首青堪摘
霞气犹悬万岭西
感通寺 李元阳(见前/)
(第 79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