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琰/万) (琰子混/万弟石) (安兄弈朗弈子元子安弟/石兄子 朗弟 邈)
卷第一百二十九上下
王羲之(子元之之凝之之徽之之徽之子桢/之 徽 弟操 献 许迈) 王
逊 蔡豹 羊鉴 刘允 桓宣(族子/伊)朱伺
毛宝(子穆之宗安之祖/孙璩 人德) (第 8b 页)
卷第一百二十九上下
王羲之(子元之之凝之之徽之之徽之子桢/之 徽 弟操 献 许迈) 王
逊 蔡豹 羊鉴 刘允 桓宣(族子/伊)朱伺
毛宝(子穆之宗安之祖/孙璩 人德) (第 8b 页)
而作孰谓其草创而无所本与
对旧作□汉文以言多非诚故去口而作对隋旧作随
文帝以周齐不遑宁处故去辵而作隋叠旧作叠新室
以三日太盛改为三田𩢍旧作騧宋明以呙(音/喎)类祸改
而为瓜形影之影旧作景葛稚川加彡于右军阵之阵
旧作陈 王逸少 去东用车尼邱之山三仓合而为□(音/□) (第 16b 页)
对旧作□汉文以言多非诚故去口而作对隋旧作随
文帝以周齐不遑宁处故去辵而作隋叠旧作叠新室
以三日太盛改为三田𩢍旧作騧宋明以呙(音/喎)类祸改
而为瓜形影之影旧作景葛稚川加彡于右军阵之阵
旧作陈 王逸少 去东用车尼邱之山三仓合而为□(音/□) (第 16b 页)
小学类第四(小学书文字书音韵书音释/ 法 蕃 神) (古文/)
三苍三卷(郭璞撰秦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扬雄作训/纂篇后汉郎中贾鲂作滂喜篇故曰三苍)苍
颉训诂二卷(杜林/注)埤苍三卷(张楫隋/志二卷)三苍训诂三卷
广苍一卷(樊/恭)急就章一卷(史/游)急就章二卷(崔浩/注)急就章
一卷(颜之/推注)急就章三卷(豆卢/氏撰)急就章一卷(颜师/古注)吴章二
卷(陆/机)在昔篇一卷(班/固)太甲篇一卷(班/固)凡将篇一卷(司马/相如)
黄初篇一卷 小学篇一卷(晋下邳内/史王义)小学篇九卷(杨/方)
始学一卷 劝学一卷(蔡/邕)幼学篇一卷(朱嗣/卿)始学篇十
二篇(项/峻)小学篇一卷 (王羲/之) 发蒙记一卷(晋著作/郎束晰)启蒙记 …… (第 26a 页)
方房四谱四卷 金壶记二卷(僧适/之)𨽻
书决疑赋一卷 书品十卷 明皇八分孝经一卷
十般篆书十卷 王逸少 笔势图一卷 续书评一卷
(吕/总)法书一卷(蔡希/综)古今书人优劣评一卷(梁武/帝)述书赋
三卷(窦 (第 31b 页)
三苍三卷(郭璞撰秦相李斯作苍颉篇汉扬雄作训/纂篇后汉郎中贾鲂作滂喜篇故曰三苍)苍
颉训诂二卷(杜林/注)埤苍三卷(张楫隋/志二卷)三苍训诂三卷
广苍一卷(樊/恭)急就章一卷(史/游)急就章二卷(崔浩/注)急就章
一卷(颜之/推注)急就章三卷(豆卢/氏撰)急就章一卷(颜师/古注)吴章二
卷(陆/机)在昔篇一卷(班/固)太甲篇一卷(班/固)凡将篇一卷(司马/相如)
黄初篇一卷 小学篇一卷(晋下邳内/史王义)小学篇九卷(杨/方)
始学一卷 劝学一卷(蔡/邕)幼学篇一卷(朱嗣/卿)始学篇十
二篇(项/峻)小学篇一卷 (王羲/之) 发蒙记一卷(晋著作/郎束晰)启蒙记 …… (第 26a 页)
方房四谱四卷 金壶记二卷(僧适/之)𨽻
书决疑赋一卷 书品十卷 明皇八分孝经一卷
十般篆书十卷 王逸少 笔势图一卷 续书评一卷
(吕/总)法书一卷(蔡希/综)古今书人优劣评一卷(梁武/帝)述书赋
三卷(窦 (第 31b 页)
青城山罗真人记一卷 刘君内记一卷(王珍/贤撰)太上
真人内记一卷(李氏/撰)九华真妃内记一卷 翊圣保德
真君传三卷(宋朝王钦若撰建隆中有神降于/燕南山告符命之事故加以号焉)仙人许
远游传一卷 (王羲/之 撰)陆先生传一卷(孔稚/圭撰)王乔传一卷
嵩高寇天师传一卷(宋都/能撰)成仙君传一卷 苏君记一
卷( (第 10b 页)
真人内记一卷(李氏/撰)九华真妃内记一卷 翊圣保德
真君传三卷(宋朝王钦若撰建隆中有神降于/燕南山告符命之事故加以号焉)仙人许
远游传一卷 (王羲/之 撰)陆先生传一卷(孔稚/圭撰)王乔传一卷
嵩高寇天师传一卷(宋都/能撰)成仙君传一卷 苏君记一
卷( (第 10b 页)
扬州刺史殷浩集五卷 吴兴孝廉钮滔集五卷
宣城内史刘系之集五卷 寻阳太守庾纯集八卷
骠骑司马王修集二卷 卫将军谢尚集十卷 青州
刺史王浃集二卷 西中郎将王胡之集十卷 中书
令王洽集五卷 宜春令范保集七卷 处士范宣集
十卷 建安太守丁纂集四卷 金紫光禄大夫 王羲
之 集十卷 散骑常侍谢万集十六卷 司徒长史张
凭集五卷 高凉太守杨方集二卷 处士许询集三 (第 42b 页)
宣城内史刘系之集五卷 寻阳太守庾纯集八卷
骠骑司马王修集二卷 卫将军谢尚集十卷 青州
刺史王浃集二卷 西中郎将王胡之集十卷 中书
令王洽集五卷 宜春令范保集七卷 处士范宣集
十卷 建安太守丁纂集四卷 金紫光禄大夫 王羲
之 集十卷 散骑常侍谢万集十六卷 司徒长史张
凭集五卷 高凉太守杨方集二卷 处士许询集三 (第 42b 页)
唐卢/瑰集)本事诗
一卷(唐孟/棨集)续本事诗二卷 宜阳集六卷(五代刘松集/其里中人之)
(所/作) 王右军 兰亭诗集一卷 燕歌行一卷(梁元帝撰仆/射王褒以下)
(皆/和)晋元正宴会诗集四卷 元嘉西池宴会诗集三 (第 24a 页)
一卷(唐孟/棨集)续本事诗二卷 宜阳集六卷(五代刘松集/其里中人之)
(所/作) 王右军 兰亭诗集一卷 燕歌行一卷(梁元帝撰仆/射王褒以下)
(皆/和)晋元正宴会诗集四卷 元嘉西池宴会诗集三 (第 24a 页)
右三国
南乡太守司马整德政碑颂(秦始四年有/碑阴未详)南乡建国碑
(未/详)阮籍碑(东/京)潘岳碑(东/京)王戎碑(惟存数十/字西京)陈武王碑(索/靖)
(书汾/州)丁议碑(南/京)老父严氏碑(咸康五/年杭州)郭文碑(咸和中/杭州)广
昌长暨逊碑(咸和中/杭州)宣城内史陆喈碑(咸和七/年秀州)巴西太
守卢茂碑(绵/州)纪穆侯碑(建康/府)遂州刺史李豪碑(绵/州)陈寿
墓碑(果/州)西平将军葛府君碑(建康/府)议郎陈先生碑(元康/二年)
尉氏令陈君单碑(未/详)周胙墓石柱题(单/州)散骑常侍周处
碑(陆机文 王右军 书/后人重立常州)西平侯颜含碑(建康/府)石柱文(太元/十八)
(年剑/州)泰山君改高楼碑(升平三 …… (第 13a 页)
朔画赞 (王右军/ 书饶州)张恺碑(陜/州)征虏将军杨亮碑(未/详)天台观
题(葛仙公飞/白未详)遗教经(无书人名氏世言 (第 13b 页)
小王书京兆府)洛神赋(王献之/书未详)
平西将军墓铭 (王右军/ 书未详)定水寺题(王右/京兆)府军兰亭修褉序
(永和九年 (第 13b 页)
王右军 书薛家本/为上定武次之长安本次之)太子詹事裴权碑(元康九/年有碑)
(阴西/京)裴权后碑(有碑阴/未 (第 13b 页)
南乡太守司马整德政碑颂(秦始四年有/碑阴未详)南乡建国碑
(未/详)阮籍碑(东/京)潘岳碑(东/京)王戎碑(惟存数十/字西京)陈武王碑(索/靖)
(书汾/州)丁议碑(南/京)老父严氏碑(咸康五/年杭州)郭文碑(咸和中/杭州)广
昌长暨逊碑(咸和中/杭州)宣城内史陆喈碑(咸和七/年秀州)巴西太
守卢茂碑(绵/州)纪穆侯碑(建康/府)遂州刺史李豪碑(绵/州)陈寿
墓碑(果/州)西平将军葛府君碑(建康/府)议郎陈先生碑(元康/二年)
尉氏令陈君单碑(未/详)周胙墓石柱题(单/州)散骑常侍周处
碑(陆机文 王右军 书/后人重立常州)西平侯颜含碑(建康/府)石柱文(太元/十八)
(年剑/州)泰山君改高楼碑(升平三 …… (第 13a 页)
朔画赞 (王右军/ 书饶州)张恺碑(陜/州)征虏将军杨亮碑(未/详)天台观
题(葛仙公飞/白未详)遗教经(无书人名氏世言 (第 13b 页)
小王书京兆府)洛神赋(王献之/书未详)
平西将军墓铭 (王右军/ 书未详)定水寺题(王右/京兆)府军兰亭修褉序
(永和九年 (第 13b 页)
王右军 书薛家本/为上定武次之长安本次之)太子詹事裴权碑(元康九/年有碑)
(阴西/京)裴权后碑(有碑阴/未 (第 13b 页)
典诰大语不得杂用子史文章浅言而沈约所撰
亦多舛谬子云作成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
法自云吾效钟元常 王逸少 而微变字体尝答敕云臣
昔不能扳赏随时所贵规摹子敬多历年所年二十六
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草隶法言不尽 …… (第 42b 页)
一卷商略笔势洞彻字体又以 逸少 之不及元常犹子
敬之不及 (第 43a 页)
逸少 因此研思方悟隶式始变子敬全范元
常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武帝所重帝尝评
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 (第 43a 页)
一百一十卷东宫新记二十卷子特字世达早知名亦
善草隶时人比之卫恒卫瓘武帝尝使特书及奏帝曰
子敬之迹不及 逸少 萧特之书遂逼于父位太子舍人
海盐令坐事免先子云卒子云弟子晖字景光少涉学 (第 43b 页)
亦多舛谬子云作成敕并施用子云善草隶书为世楷
法自云吾效钟元常 王逸少 而微变字体尝答敕云臣
昔不能扳赏随时所贵规摹子敬多历年所年二十六
著晋史至二王列传欲作论草隶法言不尽 …… (第 42b 页)
一卷商略笔势洞彻字体又以 逸少 之不及元常犹子
敬之不及 (第 43a 页)
逸少 因此研思方悟隶式始变子敬全范元
常逮尔以来自觉功进其书迹雅为武帝所重帝尝评
子云书曰笔力劲骏心手相应 …… (第 43a 页)
一百一十卷东宫新记二十卷子特字世达早知名亦
善草隶时人比之卫恒卫瓘武帝尝使特书及奏帝曰
子敬之迹不及 逸少 萧特之书遂逼于父位太子舍人
海盐令坐事免先子云卒子云弟子晖字景光少涉学 (第 43b 页)
刺
史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又以太子母弟故文帝
深爱重之是时征北军人于丹徒盗发晋郗昙墓大获
晋右将军 王羲之 书及诸名贤遗迹事觉其书并没县
官藏于秘府文帝以伯茂好古多以赐之由是伯茂大
工草隶甚得右军法迁东扬州刺 (第 58a 页)
史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又以太子母弟故文帝
深爱重之是时征北军人于丹徒盗发晋郗昙墓大获
晋右将军 王羲之 书及诸名贤遗迹事觉其书并没县
官藏于秘府文帝以伯茂好古多以赐之由是伯茂大
工草隶甚得右军法迁东扬州刺 (第 58a 页)
簸之飏之糠秕在前征
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徵拜太学博士迁尚
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 王羲之
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嘉太守迁散骑常侍领著作郎时
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粗平将移都洛阳朝
廷畏温不敢为 (第 21a 页)
西将军庾亮请为参军补章安令徵拜太学博士迁尚
书郎扬州刺史殷浩以为建威长史会稽内史 王羲之
大司马桓温欲经纬中国以河南粗平将移都洛阳朝
廷畏温不敢为 (第 21a 页)
射不拜复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遂参综朝权颍川荀
羡少有令问浩擢为义兴吴郡以为羽翼 王羲之 密说
浩羡令与桓温和同不宜内构嫌隙浩不从及石虎死
胡中大乱朝廷欲遂荡平关河于是以浩为中军将军
假节都 …… (第 48a 页)
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为来逼
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
作郎并以疾辞寓居会稽与 王羲之 及高阳许询沙门
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扬
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县敦逼 …… (第 67a 页)
樊邓陷没安每镇以和靖御以长算德政既行文武用
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威怀外著人皆比之王导谓文
雅过之尝与 王羲之 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 (第 69b 页)
羲
之 谓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
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
宜安曰秦任商鞅 …… (第 69b 页)
事前谓述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
述曰非无此论但晚合耳万再迁豫州刺史领淮南太
守监司豫冀并四州军事假节 王羲之 与桓温笺曰谢
万才流经通处廊庙参讽议故是后来一器而今屈其
迈往之气以俯顺荒馀近是违才易务矣温不从万既 (第 83b 页)
羡少有令问浩擢为义兴吴郡以为羽翼 王羲之 密说
浩羡令与桓温和同不宜内构嫌隙浩不从及石虎死
胡中大乱朝廷欲遂荡平关河于是以浩为中军将军
假节都 …… (第 48a 页)
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为来逼
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初辟司徒府除佐著
作郎并以疾辞寓居会稽与 王羲之 及高阳许询沙门
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扬
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县敦逼 …… (第 67a 页)
樊邓陷没安每镇以和靖御以长算德政既行文武用
命不存小察弘以大纲威怀外著人皆比之王导谓文
雅过之尝与 王羲之 登冶城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 (第 69b 页)
羲
之 谓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
郊多垒宜思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
宜安曰秦任商鞅 …… (第 69b 页)
事前谓述曰人言君侯痴君侯信自痴
述曰非无此论但晚合耳万再迁豫州刺史领淮南太
守监司豫冀并四州军事假节 王羲之 与桓温笺曰谢
万才流经通处廊庙参讽议故是后来一器而今屈其
迈往之气以俯顺荒馀近是违才易务矣温不从万既 (第 83b 页)
书卷
通志卷一百二十九上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列传第四十二上
晋
王羲之(子元之之凝之之徽之之徽之子桢/之 徽 弟操 献 许迈) 王逊
蔡豹 羊鉴 刘允 桓宣(族子/伊)朱伺 毛宝
(子穆之宗安之祖/孙璩 人德)刘 …… (第 1a 页)
殷觊 王雅 王恭 庾楷 刘牢之 殷仲
堪 杨佺期 刘毅(兄/迈)诸葛长民 何无忌 檀
凭之 魏咏之 王羲之 (第 1b 页)
逸少 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
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 (第 1b 页)
羲之 幼讷于言人 (第 1b 页)
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
客未啖顗先割啖 羲之 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
称尤善𨽻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
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第 2a 页)
时陈留阮裕有重
名为敦主簿敦常谓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
阮主簿裕亦目 (第 2a 页)
羲之 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
郗鉴使门生求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
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 (第 2a 页)
自矜持唯一人在
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 羲之
也遂以女妻之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恭军
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 (第 2b 页)
羲之 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
军江州刺史 (第 2b 页)
羲之 既少有美誉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
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 (第 2b 页)
命乃遗 羲之 书曰悠
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至
如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 …… (第 2b 页)
下从容之适幸徐求众心卿不时起复可以求美政不
若豁然开怀当知万物之情也 羲之 遂报书曰吾素自
无廊庙意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
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自皃娶女嫁便怀 …… (第 3a 页)
东若不以吾轻微无所为疑宜及初冬以行吾惟恭以
待命 羲之 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将
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 (第 3b 页)
羲之 以国家之安在
于内外和因与浩书以诫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 (第 3b 页)
羲之
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复图再举又遗浩书曰知安西败丧公私惋怛不能须
臾去怀以区区 …… (第 3b 页)
四海有赖矣时东土饥荒 羲之 辄开仓赈贷然朝廷赋
役繁重吴会尤甚 (第 7a 页)
羲之 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又与尚
书仆射谢安书曰顷所陈论每蒙允纳所以令下小得
苏息各安其业若不尔此一郡久以蹈 …… (第 7a 页)
亡之患复如初耳今除罪而充杂役尽移其家
小人愚迷或以为重于杀戮可以绝奸刑名虽轻惩肃
实重岂非适时之宜邪 羲之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
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
之太傅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 (第 8b 页)
支遁等皆
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 羲之 同好尝与同志宴集
于会稽山阴之兰 (第 8b 页)
羲之 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 …… (第 8b 页)
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 羲之 比 …… (第 9b 页)
于石崇闻而甚喜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
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 羲之 将至烹以
待之 (第 10a 页)
羲之 叹惜弥日又山阴有道士养好鹅 (第 10a 页)
羲之 往观
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
耳 (第 10a 页)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
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
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 (第 10a 页)
日又尝在蕺山见一姥持六角
竹扇卖之 羲之 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 …… (第 10a 页)
曰但言是 王右军 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 (第 10b 页)
羲之 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
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第 10b 页)
人耽之若是
未必后之也 羲之 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
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 (第 10b 页)
羲之 书云吾昔有
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尝叹妙迹永绝忽
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时骠骑将军王 …… (第 10b 页)
述少有美誉与 羲之 齐名而 (第 11a 页)
羲之 甚轻之由是情好不
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 (第 11a 页)
羲之 代述止一吊遂不
重诣述每闻角声谓 (第 11a 页)
羲之 当候已辄洒埽而待之如此
者累年而 (第 11a 页)
羲之 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
将就徵周行郡界而不过 (第 11a 页)
羲之 临发一别而去先是 (第 11a 页)
羲
之 常谓宾客曰怀祖正当作尚书耳投老可得仆射更
求会稽便自邈然及述蒙显授 (第 11a 页)
羲之 耻为之下遣使诣
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 …… (第 11a 页)
内怀愧叹谓其诸子曰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
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后检察会稽郡辨其刑政主者
疲于简对 羲之 深耻之遂称疾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
曰维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 (第 11b 页)
羲之 敢
告二尊之灵 (第 11b 页)
羲之 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母兄
鞠养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进无忠孝之节退
无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 …… (第 11b 页)
先灵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
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
誓之诚有如皦日 羲之 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
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
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 (第 12a 页)
我卒当以乐
死谢安尝谓 羲之 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
作数日 (第 12a 页)
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 …… (第 12a 页)
徵之时刘惔为丹阳尹许询尝就惔宿床帷新丽饮食
丰甘询曰若此保全殊胜东山惔曰卿若知吉凶由人
吾安得保此 羲之 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二
人并有愧色初 (第 12b 页)
羲之 既优游无事与吏部郎谢万书曰
古之辞世者或被发阳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
坐而获逸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 …… (第 12b 页)
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
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皃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
偷惊走工草𨽻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 羲之 密从后掣
其笔不得叹曰此皃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 (第 16a 页)
羲之 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 …… (第 16a 页)
女也俄而卒于官安僖皇后立以后父追赠侍中特
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无子以兄静之嗣位至义兴
太守时议者以为 羲之 草𨽻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
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桓元雅爱其父子书各为
一帙置左右以玩之始 (第 17b 页)
羲之 所与共游者许迈迈字叔
元一名映丹阳句容人也家世士族而迈少恬静不慕
仕进未弱冠尝造郭璞璞为之筮遇泰其上 …… (第 17b 页)
永
和二年移入临安西山登岩茹芝𦕈尔自得有终焉之
志乃改名元字远游与妇书告别著诗十二首论神仙
之事焉 羲之 造之未尝不弥日忘归相与为世外之交
元遗 (第 18b 页)
羲之 书云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
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 (第 18b 页)
羲之 自为之
传述灵异之迹甚多不可详记元自后莫测所终好道
者皆谓之羽化矣 (第 18b 页)
通志卷一百二十九上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列传第四十二上
晋
王羲之(子元之之凝之之徽之之徽之子桢/之 徽 弟操 献 许迈) 王逊
蔡豹 羊鉴 刘允 桓宣(族子/伊)朱伺 毛宝
(子穆之宗安之祖/孙璩 人德)刘 …… (第 1a 页)
殷觊 王雅 王恭 庾楷 刘牢之 殷仲
堪 杨佺期 刘毅(兄/迈)诸葛长民 何无忌 檀
凭之 魏咏之 王羲之 (第 1b 页)
逸少 司徒导之从子也祖正尚书郎父旷淮
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 (第 1b 页)
羲之 幼讷于言人 (第 1b 页)
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
客未啖顗先割啖 羲之 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
称尤善𨽻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
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第 2a 页)
时陈留阮裕有重
名为敦主簿敦常谓 羲之 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
阮主簿裕亦目 (第 2a 页)
羲之 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
郗鉴使门生求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
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 (第 2a 页)
自矜持唯一人在
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 羲之
也遂以女妻之起家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请为恭军
累迁长史亮临薨上疏称 (第 2b 页)
羲之 清贵有鉴裁迁宁远将
军江州刺史 (第 2b 页)
羲之 既少有美誉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
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 (第 2b 页)
命乃遗 羲之 书曰悠
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至
如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 …… (第 2b 页)
下从容之适幸徐求众心卿不时起复可以求美政不
若豁然开怀当知万物之情也 羲之 遂报书曰吾素自
无廊庙意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
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自皃娶女嫁便怀 …… (第 3a 页)
东若不以吾轻微无所为疑宜及初冬以行吾惟恭以
待命 羲之 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将
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协 (第 3b 页)
羲之 以国家之安在
于内外和因与浩书以诫之浩不从及浩将北伐 (第 3b 页)
羲之
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复图再举又遗浩书曰知安西败丧公私惋怛不能须
臾去怀以区区 …… (第 3b 页)
四海有赖矣时东土饥荒 羲之 辄开仓赈贷然朝廷赋
役繁重吴会尤甚 (第 7a 页)
羲之 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又与尚
书仆射谢安书曰顷所陈论每蒙允纳所以令下小得
苏息各安其业若不尔此一郡久以蹈 …… (第 7a 页)
亡之患复如初耳今除罪而充杂役尽移其家
小人愚迷或以为重于杀戮可以绝奸刑名虽轻惩肃
实重岂非适时之宜邪 羲之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
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
之太傅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 (第 8b 页)
支遁等皆
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 羲之 同好尝与同志宴集
于会稽山阴之兰 (第 8b 页)
羲之 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 …… (第 8b 页)
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亦将有感于斯文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 羲之 比 …… (第 9b 页)
于石崇闻而甚喜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
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 羲之 将至烹以
待之 (第 10a 页)
羲之 叹惜弥日又山阴有道士养好鹅 (第 10a 页)
羲之 往观
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
耳 (第 10a 页)
羲之 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
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
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 (第 10a 页)
日又尝在蕺山见一姥持六角
竹扇卖之 羲之 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 …… (第 10a 页)
曰但言是 王右军 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 (第 10b 页)
羲之 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
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第 10b 页)
人耽之若是
未必后之也 羲之 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
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 (第 10b 页)
羲之 书云吾昔有
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尝叹妙迹永绝忽
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时骠骑将军王 …… (第 10b 页)
述少有美誉与 羲之 齐名而 (第 11a 页)
羲之 甚轻之由是情好不
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 (第 11a 页)
羲之 代述止一吊遂不
重诣述每闻角声谓 (第 11a 页)
羲之 当候已辄洒埽而待之如此
者累年而 (第 11a 页)
羲之 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
将就徵周行郡界而不过 (第 11a 页)
羲之 临发一别而去先是 (第 11a 页)
羲
之 常谓宾客曰怀祖正当作尚书耳投老可得仆射更
求会稽便自邈然及述蒙显授 (第 11a 页)
羲之 耻为之下遣使诣
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 …… (第 11a 页)
内怀愧叹谓其诸子曰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
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后检察会稽郡辨其刑政主者
疲于简对 羲之 深耻之遂称疾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
曰维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 (第 11b 页)
羲之 敢
告二尊之灵 (第 11b 页)
羲之 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母兄
鞠养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进无忠孝之节退
无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 …… (第 11b 页)
先灵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
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
誓之诚有如皦日 羲之 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
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
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 (第 12a 页)
我卒当以乐
死谢安尝谓 羲之 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
作数日 (第 12a 页)
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 …… (第 12a 页)
徵之时刘惔为丹阳尹许询尝就惔宿床帷新丽饮食
丰甘询曰若此保全殊胜东山惔曰卿若知吉凶由人
吾安得保此 羲之 在坐曰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二
人并有愧色初 (第 12b 页)
羲之 既优游无事与吏部郎谢万书曰
古之辞世者或被发阳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今仆
坐而获逸遂其宿心其为庆幸岂非 …… (第 12b 页)
夜卧斋中而有偷人入其室
盗物都尽献之徐曰偷皃青毡我家旧物可特置之群
偷惊走工草𨽻善丹青七八岁时学书 羲之 密从后掣
其笔不得叹曰此皃后当复有大名尝书壁为方丈大 (第 16a 页)
羲之 甚以为能观者数百人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 …… (第 16a 页)
女也俄而卒于官安僖皇后立以后父追赠侍中特
进光禄大夫太宰谥曰宪无子以兄静之嗣位至义兴
太守时议者以为 羲之 草𨽻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
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桓元雅爱其父子书各为
一帙置左右以玩之始 (第 17b 页)
羲之 所与共游者许迈迈字叔
元一名映丹阳句容人也家世士族而迈少恬静不慕
仕进未弱冠尝造郭璞璞为之筮遇泰其上 …… (第 17b 页)
永
和二年移入临安西山登岩茹芝𦕈尔自得有终焉之
志乃改名元字远游与妇书告别著诗十二首论神仙
之事焉 羲之 造之未尝不弥日忘归相与为世外之交
元遗 (第 18b 页)
羲之 书云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
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 (第 18b 页)
羲之 自为之
传述灵异之迹甚多不可详记元自后莫测所终好道
者皆谓之羽化矣 (第 18b 页)
于大晋中朝及中兴之后杨臻则七年不除丧
三十馀年不关人事温公则见逼于王命庾左丞则终
身不著恰高世远则为 王右军 何骠骑所劝割文皇帝
以东关之役尸骸不反者制其子弟不废婚宦永嘉之
后王敦复申东关之制自此以法夺情即是东 (第 58a 页)
三十馀年不关人事温公则见逼于王命庾左丞则终
身不著恰高世远则为 王右军 何骠骑所劝割文皇帝
以东关之役尸骸不反者制其子弟不废婚宦永嘉之
后王敦复申东关之制自此以法夺情即是东 (第 5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