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藝術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儒家類
類書類
  右昭陵诸碑金石文字记载虞公温彦博襄公段志
玄国子祭酒孔颖达梁公房玄龄芮公豆庐宽尚书
张后胤卫公李靖兰陵长公主许洛仁薛公那阿史
那忠英公李绩中书令马周申公高士廉散骑常侍
褚亮右武卫大将军乙速孤行俨等十五碑 潘耒

遗又增崔敦礼姜遐张阿难汾阴公薛收等四碑 (第 45b 页)
潘耒
曰昭陵陪葬者百六十五人今存者仅十九碑
记中载其十五惟遗此碑先师所录必目睹其碑与
收得拓本者非然则置之 (第 46a 页)
  寺废于会昌宣宗初崔黯为观察使谋于旧僧正言
修复之黯为作记欧公称其文辞遒丽可爱今碑断
缺不可读而字画存者殊佳东林惟此残刻及翻刻
李北海碑犹存旧迹若欧阳率更西林道场记颜鲁
公题名崔融题诗李渤题影堂碑阴皆不可见矣 (潘耒

金石文字记补遗)

  靖居寺碑

  在庐陵之青原山大中五年段成式记(舆地碑目)

  段柯古博综 (第 27a 页)
  桐柏庙碑  延熹六年 天下碑录云在唐州即今

南阳府唐县桐柏山在其境字原云或云在随州枣
阳桐柏镇按一统志桐柏山南接随州西接枣阳唐
县随州皆有淮渎庙或随州别有一碑非即唐县之
碑也集古录目云在邓州恐误 碑式云无额有穿
文十三行行三十三字末有两行题侍嗣官属以春
秋二字题于两行之上春四人秋五人中无空字水
经注云桐柏山南有淮源庙庙前有碑是南阳郑苞
立又二碑并是汉延熹中守令所造隶释云此则其

一也弇州续藁云汉淮源庙碑漫漶不可读杜昭守
唐州乃延吴炳参用汉隶释书旧文于石而刻之吴
炳元时人见书史会要 潘耒
作金石文字记补遗云
拓本完好盖唐人重刻者据朱长文碑帖考云是释
旷书不知释旷所书者乃是正书隶释云此碑又 (第 26b 页)
益朋)家识者比
于郜之大鼎燕之重器

  周延陵季子剑铭跋

  康熙九年冬十有二月偕嘉兴李良年吴江 潘耒
上海 (第 6b 页)
  西安府崇仁寺陀罗尼石幢唐天宝七载五月建张少
悌书所题职名有驾出长上扶车长上按唐制兵部尚
书选骁勇材艺可为统领者拔其尤令宿卫目曰诸色
长上有一日上两日下者有五日上十日下者若长人
长上取形躯六尺六寸以上者充之则每日随仗下隶
左右监门卫者也又有直长长上长孙温充尚仪直长

李嗣福充监门直长李善充尚辇直长上周先孝充左
羽林军长上见于新书宰相世系表外河渠署有长上
渔师此云驾出扶车殆皆宿卫士矣少悌笔法娟秀
是本尤佳因摭六典新旧书识其末康熙四十有七
年二月壬寅朱彝尊题

  书唐苏秘监小洞庭碑跋

  天宝 …… (第 17a 页)
  山川望秩济渎神清源公建庙于济源县西北而筑北
海坛于庙后号广泽王掌之祠官岁立冬日奉祀其来
久矣旧俗庙不设祭器先期令请于上官购诸洛下酬
以岁缗所用沉币之舫则以车远运沁河渡口贞观十
三年济源令张洗字濯缨睹庙中楸槐数本为大风所
拔用其材制祭器凡百二十有二馀以造双舫云按尔

雅祭川曰浮沉郭景纯注以为投祭水中或浮或沉语
焉未之详也碑文谓沉币双舫盖舫以浮之币以沉之
比于郭氏之注义较明晰今山祇川后祠宇恒有车船
置殿左右殆本古祭川遗制尔洗于事神有礼度治人
必有方惜乎斯铭不载图经而洗之政事亦无表见碑
今藏吴江 潘氏稼堂
其善藏诸

  书唐贾餗华岳庙诗石刻后

  元和元年十月著作郎河南贾餗谒华岳庙赋五言诗 (第 28a 页)
  右唐咸通四年八月漳州押衙兼南界游奕将王剬所
造陀罗尼石幢宣义郎前建州司户参军事刘镛序并
书经后题朝议郎使持节漳州诸军事守漳州刺史柱

国崔衮名又分书建立岁月及镌字人于后按游奕将
五代十国多有之独不见于唐会要新旧书惟六典载
骑曹掌外府兵马簿帐牧畜之事凡诸卫马承直配于
金吾巡检游奕者季请其料给之殆职巡逻者已是帖
今藏吴江 潘检讨稼堂
家审定为宋拓本

  唐北岳庙李克用题名碑跋

  曲阳县北岳庙有唐李克用题名一百二十八字文称
中和 (第 5b 页)
  评禊帖者十九多推定武独陈长方谓唐人摹本非定
武石刻所能及是本有神龙半印正唐人摹本也墨迹

存项子京天籁阁分授其子德弘锓诸石康熙壬子夏
予购得之经熙宁元丰诸贤审定元人赏识略同比于
瘦本差肥然抑扬得所骨力相称假令孙莘老见之定
移入墨妙亭子

  潘氏家藏晋唐小楷册跋

  右晋唐小楷一十六种共一册旧藏新安毕侍郎懋康
家吾友 潘次耕
得之出以见 (第 10b 页)
次耕
博访金石文一一
装界得此遂为翠墨之冠审视再三字比近时摹勒者 (第 10b 页)
 亡友温陵黄俞邰太史桐城方位伯广文豫章王若
 先明府金陵蔡玑先上舍曾钞副墨而昆山徐扬贡
 明府槜李曹秋岳侍郎姚江黄黎洲徵君颇加鉴赏
 厥后吴江 潘稼堂
太史尤深击节岁丁卯薄游钱塘
 同里阮于岳鸿胪付赀授梓属以理装北上未遂杀
 青续遇无锡顾景范北直刘继庄 (第 6a 页)
    或迂而难行或愎而过锐所作音学五书后
    序至谓圣人复起必举今日之音而还之淳
    古则其他可知矣其门人 潘耒
作是书序盛
    称其经济而以考据精详为末务非笃论也
    乾隆四十二年二月恭校上
       …… (第 67b 页)
世道人
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
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康熙乙亥仲秋
门人 潘耒
拜述 (第 71b 页)
 居易录卷二十三   刑部尚书王士祯撰
天台山慧明寺有陈智者大师手书方等陀罗尼经四
卷前三卷久亡宋僧元通仿大师书补完之别书后一
卷以备亡失明嘉靖中有谭守取去大师手书一卷今
存者皆元通书吴江 潘检讨次耕(耒/)
游天台见之云第
四卷笔法精劲神采奕奕知谭所取乃元通书耳大师
手迹故在也 (第 1a 页)
潘次耕
云从天封上华顶惟善兴寺有众三十号丛林
然亦编茅代瓦其馀小小茅蓬散处岩谷中单栖偶隐
一瓢一衲斋钵不继而 (第 1b 页)
识首有
许初元复题字惜不知启之为何人
三十七年戊寅正月二十七日
驾幸五台库库诺尔亲王渣什等皆从
吴江 潘检讨次耕(耒/)
贻宋刻陈后山集任渊注凡二十
卷有白川书院及周氏怀新堂图记又寄所刻顾亭林
(炎/武)日知录三十二卷亭林 (第 20b 页)
 无别部闭口在内如侵虽是真文之闭口亦是庚青

 蒸之闭口若此之类不须补 潘次耕
若肯将其师所著音学五书撮总纂订令精当
 岂不大快他却自出意见欲驾亭林之上倒弄出破
 绽来他将自己土音 (第 31b 页)
  增起居注官

辛酉四月增起居注日讲官八人汤荆岘(斌/)秦对岩(松/龄)
徐健庵(乾/学)曹峨眉(禾/)王瑁湖(顼/龄)朱竹垞(彝/尊)严藕渔(绳/孙)
稼堂(耒/)
合旧讲官共十六人
  誊卷
唐闫际美铺试蜡日祈天宗赋误书卫赐作卫驷榜出
登第往参座主曰诸君试日天寒急 (第 21a 页)
史戈英原官至江南
诏起用原任河南巡抚侍郎顾汧翰林编修杨瑄加检
讨尤侗侍讲复内阁学士卢琦谕德秦松龄检讨 潘耒
徐釚冯勖御史吴震方等原官
特赐江南举人汪灏何焯蒋廷锡三人与癸未科会试
中式举人王式丹等一体
殿试
(第 13b 页)
 而薛先生方病革遂未奉其回示甚矣僻处之难为

 学而深自悔其因循也
一王寅旭书补注
 吴江王寅旭先生(锡阐/)深明历术著撰极富初太史
  潘稼堂先生
(鼎/)称述之巳巳入都始从嘉禾徐敬
 可(善/)抄得其圜解一册为之订其缺误已复因阮于
 岳副宪寄讯 (第 42a 页)
稼堂
抄到测食诸稿又因张简庵(雍敬/)
 寄到历法书二卷又于简庵处见其所定大统法及
 三辰仪晷窃亦稍有附论 (第 42a 页)
然寅旭之书不止于是也

 (鼎/)尝评近代历学以吴江为最识解在青州以上惜
 乎不能蚤知其人与之极论此事 稼堂
屡相期订欲
 尽致王书属余为之图注以发其义类而成虚约生
 平之憾事也
一平定三差详说一卷
 授时历于 …… (第 42b 页)
 至今日者庶几足以订余之说所望留心学问者相

 与博求而共證之也是为初编之第六书(初 稼堂
赏/余此书阮)
 (副宪于岳为付刻赀而余未及为嘉鱼明府李安卿/鼎徵乃刻于泉州彼教人或见李序言西法不知 (第 50b 页)
彭孙遹、倪璨、张烈、汪霦、乔莱、王顼龄、李因笃、秦
松龄、周清源、陈维崧、徐嘉炎、陆葇、冯勖、钱中谐、汪楫、袁佑、朱彝尊、汤斌、汪琬、丘象随,二等李来泰、 潘耒
、沈珩、施闰章、米汉雯、黄与坚、李铠、徐釚、沈筠、周庆、曾尤侗、范必英、崔如岳、张鸿烈、方象瑛、李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