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易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經解類
四書類
類書類
 其所散失又踰大半天监元年佟之启审省置之宜

 诏宜以时修定以为永准此既经国所先外可议其
 人人定便即撰次于是 尚书仆射沈约
等参议请五
 礼各置旧学士一人人各自举学士二人相助抄撰
 其中有疑者依前汉石渠后汉白虎随源以闻请旨 …… (第 24a 页)
 以镇北咨议参军伏暅代之后又以暅代严植之掌
 凶礼暅寻迁官以五经博士缪昭掌凶礼复以礼仪
 深广记载残缺宜须博论共尽其致更使镇军将军
 丹阳尹 沈约
太常卿张充及臣三人同参厥务臣又
 奉别敕总知其事末又使中书侍郎周舍庾于陵二
 人复豫参知若有疑议所掌 …… (第 24b 页)
 军仪注一百九十卷录二卷司马褧撰嘉仪注一百
 十二卷录三卷并亡存者唯十九卷
 唐书艺文志严植之南齐仪注二十八卷 沈约
梁仪
 注十卷又梁祭地祗阴阳仪注二卷明山宾等梁吉
 礼十八卷梁吉礼仪注四卷又十卷梁尚书仪曹仪 (第 26a 页)
注奏昭远齐及梁不改就埋位齐永明六
年仪注奏隶幽至是燎埋俱奏禋雅取周礼大宗伯以
禋祀祀昊天上帝也其辞并 沈约
所制
 俊雅歌诗三曲四言 设官分职髦俊攸俟髦俊伊
 何贵德尚齿唐又咸事周宁多士区区卫国犹赖君
 子汉 (第 17a 页)
 夜之鼜鼓也司马法曰昏鼓四通为鼜夜半三通为
 晨戒平旦五通为发明三鼜之制大致若此郑氏之
 说不亦昧乎宋 沈约
乐志曰长丈二尺曰鼜
    惠田案鼜之名见于周礼者数矣然司马法
    曰昏鼓四通为大鼜是鼜乃击鼓之 (第 50b 页)
 曰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又曰天之牖民如埙如篪是
 埙篪异器而同乐伯仲异体而同气故诗人取以况
 焉世本以篪为管 沈约
非之当矣
 律吕正义尔雅大篪谓之沂注以竹为之长尺四寸
 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
  (第 38a 页)
    蕙田案杜氏二议与梁礼合今附见其下
隋书礼仪志天监六年诏曰顷代以来元日朝毕次会
群臣则移就西壁下东向坐求之古义王者宴万国惟
应南面何更居东面于是御座南向以西方为上皇太
子以下在北壁坐者悉西边东向尚书令以下在南方

坐者悉东边西向旧元日御座东向酒壶在东壁下御
座既南向乃诏壶于南栏下又诏元日受五等贽圭璧
并量付所司周舍案周礼冢宰大朝觐赞玉币尚书古
之冢宰顷王者不亲抚玉则不复须冢宰赞助寻尚书
主客曹郎既冢宰𨽻职今元日五等奠玉既竟请以主
客郎受郑元注觐礼云既受之后出付玉人于外汉时
少府职掌圭璧请主客受玉付少府掌帝从之又 尚书
仆射沈约
议正会仪注御出乘舆至太极殿前纳舄升 (第 55b 页)
 变童心长移悼齿朱锦辞发青絇在履丹石为操冰
 泉厉已务简朋匹田苏游止在我尚谦推物尽美面
 谄退言弗纳于耳直弦矢辞斯为良士
  沈约
冠子祝文蠲兹令日元服肇加成德既举童心
 自化行之则至无谓道赊敦以秋实食以春华无耻
 下问乃至高车子孙 (第 21b 页)
 文献通考武帝天监中 沈约
上疏曰顷自汉代本无
 士庶之别自非仕宦不至京师罢公卿牧守并还乡
 里小人瞻仰以成风俗且庠校棋布传经授 (第 40a 页)
 有可据矣彦和云巴陵与夷陵相为东西夷陵亦曰
 西陵则巴陵为东陵可知案巴陵为东陵此言经史
 所无固不足辨况巴陵之名晋太康元年所立而
 休文
宋书州郡志云夷陵汉旧县吴改曰西陵则禹 (第 38b 页)
 竹书纪年帝尧十六年渠搜氏来朝 二十九年僬

 侥氏来朝贡没羽
 帝舜九年西王母来朝 (沈约
曰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玦) 二十五
 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四十二年元都氏来朝贡
 宝玉
      (第 2a 页)
    之失甚矣由后言之则晋武每未尽善尔
汉书光武帝纪帝崩遗诏曰朕无益百姓皆如孝文皇
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史皆无离城郭无遣
吏及因邮奏
三国志魏武帝纪王崩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

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
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珠宝
  (沈约
曰帝以正月庚子崩辛丑即殡/是月丁卯葬毕反吉是为不踰月也)
    乾学案魏志丁卯乃二月是字误
蜀先主 (第 40b 页)
 (乐王便起去持弹往卫洗马墓下弹鸟晋书又载桓/玄忌日与宾客游宴唯至时一哭而已前代忌日无)
 (假之證也 沈约
荅庾光禄书云忌日制应是晋宋之/间其事未久制假前止是不为宴乐夲不自封闭如)
 (今世自处者也居丧再周之 (第 32b 页)
载记后秦姚兴以大臣屡丧令所司更详临赴之
制所司白依故事东堂发哀兴不从每大臣死皆亲临

梁书天监二年 沈约
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吊
十八年武帝春祠二庙既出宫有司以左将军冯道根
讣闻帝问中书舍人朱异曰吉凶同日可乎对 (第 14b 页)
为之褒贬(诸谥执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佐吏录/行状申考功勘校下太常拟谥记申)
(省议定然/后奏闻)无爵称子 (沈约
谥法云晋大兴三年/始诏无爵者谥皆称子)养德丘
园声实明著则谥曰先生大行则大名小行则小名(旧/有)
( (第 25a 页)
周书谥法大戴礼谥法又汉刘熙谥法一卷晋张靖撰/谥法两卷又有广谥一卷 梁沈约
总集谥法凡一百六) …… (第 25a 页)
谥曰先生太平兴国八年诏增周公谥法五十五
字美谥七十一字为一百字平谥七字为二十字恶谥
十七字为三十字其 沈约
贺琛续广谥尽废后以直史 …… (第 34a 页)
相因言文杂揉无足
取也惟沈约之书博采古今诠次有纪然亦无所建明
至苏氏承诏编定六家谥法乃取周公春秋广谥 沈约
贺琛扈蒙之书断然有所去取其善恶有一成之论实 (第 41b 页)
 汉叔孙通起朝仪西京以降用相裁准咸称当世之
 美黄初之详定朝仪太始之削除乖谬则宋书言之
 备矣梁武始命群儒明山严植之陆琏贺玚司马褧
 裁成大典 沈约
等咸在参详陈武平建业多准梁旧
 后齐则博士熊安生等在周则苏绰卢辨宇文㢸并
 习于仪礼者也隋高祖命牛弘 (第 36a 页)
 尧(又人名前汉高帝纪帝擢赵尧为御史大夫曰无以易尧宋史陈尧叟尧咨尧佐兄弟皆有声世谓陈氏三尧)又山名 
(山海经美山东北百里曰大尧山今直隶真定唐山县亦名尧山以尧始封得名)或作㚁本作尧小篆加兀作尧兀会高意 
(一曰从三土积累而上象高形)(集韵垂古作注详六画)(广韵集韵韵会于扇切正韵于幰切𡘋音壅)
(水为埭曰堰杨佺期洛阳记千金堰在洛阳城西堰上有谷水坞 沈约
三月三日诗东出千金堰又石闼堰在石堨详前堨字) …… (第 26b 页)
 仇池过晋寿出宕渠始名垫江(又县名属四川重庆府忠州南史补汉之垫江今之合州也隋炀帝改合州为涪陵而移垫)
 江之名于忠州(又集韵的协切音辄地下也)(广韵初朕切集韵韵会正韵楚锦切𡘋音碜沙土也 沈约
郊居赋宁) (第 35a 页)
 自号乖崖言乖则违众崖不和物也(又集韵鱼羁切韵会疑羁切𡘋音仪义同)按说文厂部厓训山边岸部崖训高边分 
(厓崖为二韵会因之以山边属睚音高边属仪音似泥)(集韵苦感切音坎陷也马融长笛赋□窞岩□注□坎也)

(窞坎中小坎也□窟也)(正字通俗字)(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卢昆切音论昆崙山名见前昆字注)
(又集韵崙□山貌)(集韵同上)(广韵力膺切集韵闾承切𡘋音陵崚嶒山貌 沈约
钟山诗崚嶒起青嶂)
(按韵会正韵庚蒸韵嶒字俱注崚嶒阙崚字不载一说崚当与柧棱威棱之棱同音)(广韵集韵 …… (第 18b 页)
 崱嶷山峻貌或省作(正字通按六书𣅳亦作昃日暆也疑皆昃字之讹)(集韵锄耕切同峥说文峥嵘也)
(本作峥或作峥韩愈城南联句高言轧霄峥注山之切云者孟郊感兴诗吾欲载车马太行路峥嵘)正字通峥峥古人诗赋 
(皆互见字虽别而意相通)(集韵乌毁切音委嶊崣山高貌司马相如子虚赋嶊崣崛起)集韵亦作嵔 崤
(广韵胡交切集韵韵会正韵何交切𡘋音肴山名雍录二崤山又名嵚崟山元和志东崤至西崤三十五里在秦关之东汉关)
(之西杜预曰在弘农渑池县西括地志在洛州永宁县西北二十里即古之崤道 沈约
应诏诗推毂二崤道公羊传僖三十三)
 年崤之嵚岩文王所避风雨处(又通作殽左传僖三十三年晋人及姜戎败秦师 …… (第 19b 页)
 会郎口切𡘋音塿义同 又文字音义山巅也(又玉篇力后切集韵韵会正韵郎豆切𡘋音漏义同)又广韵集韵类篇𡘋 

(郎侯切音娄义同)集韵或作㟺 㟺(集韵龙珠切音蒌埤苍山巅也)正字通同嵝分㟺嵝为二误 嶂(集韵)
(韵会𡘋之亮切音障山之高险者广韵峰嶂增韵山峰如屏嶂也 沈约
钟山诗崚嶒起青嶂又游沈道士馆诗山嶂远重叠)
(又楚汉阳有临嶂山)(集韵七艳切同堑坑也绕城水也)( …… (第 28a 页)
 閒(又集韵鱼杴切韵会疑杴切𡘋音严岩岩高貌诗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又正字通本作亦作通作岩 
(按岩与岩同说文岩五咸切山岩也岩五缄切岸也同字分训岩专训岸𡘋非)(正韵同上)(广韵鱼蹇切集)

(韵韵会正韵语蹇切𡘋言上声广韵山形如甑一曰山峰张衡南都赋坂坻巀而成巘 沈约
钟山诗郁律搆丹巘)又叶鱼 
(轩切音言诗大唯陟则在巘复降在原谢灵运山居赋九泉别涧五谷异巘叶下轩)正字 (第 38b 页)
集韵鲁水切音垒渨灅水波涌起貌郭璞江赋渨灅 
(濆瀑)(广韵则旋切集韵韵会将先切𡘋音笺溅溅水疾流貌 沈约
诗出浦水溅溅)又广韵集韵𡘋子贱切音箭水  (第 125a 页)
 泽注珠泽在越巂水经注若水旁有光珠穴(又木名山海经开明北有视玉珠树注论衡云珠树似珠非真珠也)又连珠 
(文家篇名傅玄序连珠兴于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不指说事情假喻达旨合古诗劝兴之义欲使历历)
(如贯珠易睹而可悦也 沈约
注连珠表窃寻连珠之作始于子云谓辞句连续互相发明若珠之结排也)又韵补叶音周易 
(林老猾大偷东行盗珠) (第 15b 页)
 县属钜鹿郡(又集韵伊盈切音婴义同)集韵或作𩖍 瘾(集韵同)(广韵与职切集韵逸)
(织切𡘋音弋广韵痒淫集韵病也)(字汇补呼刚切音声也见原病集释音)十八癯(广韵其俱)
(切集韵权俱切正韵求于切𡘋音渠与臞同瘠也前汉司马相如传列仙之儒居山泽閒形容甚癯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癯瘠改貌)(广韵集韵韵会𡘋古玩切音贯病也本作痯)(广韵集韵𡘋匹备切音淠 (第 33b 页)
切音稍竹枝长也)(集韵此忍切音笉小竹)(广韵徒哀切集)
(韵韵会正韵堂来切𡘋音台笠子可御雨谢朓呈 沈尚书
诗籉笠聚东菑注籉所以御雨古通台诗小雅台笠缁撮)
 集韵民卑切音弥说文筡也筡竹篾也(又说文武移切玉篇亡 (第 6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