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孟子類
論語類
類書類
而冢宰之治特详书曰昔在文武侍御仆从罔非正人
以旦夕承弼厥辟由此其选也方周公之教世子也 鲁
公 之子伯禽卫康叔之子牟齐太公之子伋俱事成王
伯禽牟伋盖宿卫国子也他日能为显诸侯而成王与
之处则相观而善 (第 9a 页)
以旦夕承弼厥辟由此其选也方周公之教世子也 鲁
公 之子伯禽卫康叔之子牟齐太公之子伋俱事成王
伯禽牟伋盖宿卫国子也他日能为显诸侯而成王与
之处则相观而善 (第 9a 页)
子祀事之意
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注殷祭天之车也雕疏殷犹/质以木为车无别 饰乘以)
(祭天谓之大路也繁谓马腹带也缨鞅也染丝而织之/曰罽五色一匝曰就就成也言五色匝一成车既朴素)
(故马亦少饰/止一就也)
大路素(注明堂位曰/大路殷路也)
郊特牲乘素车贵其质也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
以象天也(注设日月画于旂上素车殷路也变疏旂十/有二旒象天数十二也龙为阳气 化日月)
(以光照下皆/是象天也)
卷冕路车可陈也而不可好也(注衮冕路车尊严不可/寻常乘服以为荣好也)
丹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尊其朴也(注雕为刻镂几谓/沂鄂言寻常车以)
(丹漆雕饰之以为沂鄂而祭/天以素车之乘者尊其朴素)
(周氏谞曰乘素车者言殷之郊礼也/先儒以为 鲁公 之郊用殷礼则非也)
(方氏悫曰此与周礼不同/者容泛记前代之礼耳)
(杨氏复曰案巾车一曰玉辂以祀郊 (第 21a 页)
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注殷祭天之车也雕疏殷犹/质以木为车无别 饰乘以)
(祭天谓之大路也繁谓马腹带也缨鞅也染丝而织之/曰罽五色一匝曰就就成也言五色匝一成车既朴素)
(故马亦少饰/止一就也)
大路素(注明堂位曰/大路殷路也)
郊特牲乘素车贵其质也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
以象天也(注设日月画于旂上素车殷路也变疏旂十/有二旒象天数十二也龙为阳气 化日月)
(以光照下皆/是象天也)
卷冕路车可陈也而不可好也(注衮冕路车尊严不可/寻常乘服以为荣好也)
丹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尊其朴也(注雕为刻镂几谓/沂鄂言寻常车以)
(丹漆雕饰之以为沂鄂而祭/天以素车之乘者尊其朴素)
(周氏谞曰乘素车者言殷之郊礼也/先儒以为 鲁公 之郊用殷礼则非也)
(方氏悫曰此与周礼不同/者容泛记前代之礼耳)
(杨氏复曰案巾车一曰玉辂以祀郊 (第 21a 页)
几也深味圣师之旨曰犹三望曰乃免牲其深矣乎
其微矣乎学者思之
右春秋书鲁祈榖郊
诗鲁颂閟宫乃命 鲁公 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
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 …… (第 22b 页)
(牲夫以四月之时而卜郊足以见非礼也卜至于四/尤以见其非礼安在其为春秋匪解也哉安在其为)
(享祀不忒也哉诗人/之言大抵失之誇也)
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命 鲁公 世
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辂载弧
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
礼也(注 …… (第 23b 页)
(于郊祀君子惧马平王以前未之有也记礼者以为/成王赐之以康周公案卫祝鮀之言曰周公相王室)
(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 鲁公 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以昭周公之德予之土田)
(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册官司彝器则成 …… (第 32a 页)
之郊禘也乃因其可以用天子之礼乐于周公之庙
而并效杞宋之尤则不类甚矣明堂位首言命 鲁公 世
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又云季夏六月以禘礼祀
周公于太庙牲用白牡牺象云云即此二言观之可
见当时 …… (第 35a 页)
(矣然则鲁之僣礼何始也曰著在春秋与鲁颂春秋/桓公五年书大雩雩之僣始于桓也闰二年书曰禘)
(于庄公禘之僣始于闵也僖三十一年书曰四卜郊/郊之僣始于僖也鲁颂闵宫三章首言乃命 鲁公 俾) (第 35b 页)
其微矣乎学者思之
右春秋书鲁祈榖郊
诗鲁颂閟宫乃命 鲁公 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
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旂承祀六辔耳耳春秋匪解享
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 …… (第 22b 页)
(牲夫以四月之时而卜郊足以见非礼也卜至于四/尤以见其非礼安在其为春秋匪解也哉安在其为)
(享祀不忒也哉诗人/之言大抵失之誇也)
礼记明堂位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命 鲁公 世
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辂载弧
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
礼也(注 …… (第 23b 页)
(于郊祀君子惧马平王以前未之有也记礼者以为/成王赐之以康周公案卫祝鮀之言曰周公相王室)
(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 鲁公 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以昭周公之德予之土田)
(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册官司彝器则成 …… (第 32a 页)
之郊禘也乃因其可以用天子之礼乐于周公之庙
而并效杞宋之尤则不类甚矣明堂位首言命 鲁公 世
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又云季夏六月以禘礼祀
周公于太庙牲用白牡牺象云云即此二言观之可
见当时 …… (第 35a 页)
(矣然则鲁之僣礼何始也曰著在春秋与鲁颂春秋/桓公五年书大雩雩之僣始于桓也闰二年书曰禘)
(于庄公禘之僣始于闵也僖三十一年书曰四卜郊/郊之僣始于僖也鲁颂闵宫三章首言乃命 鲁公 俾) (第 35b 页)
是也
程子曰成王尊周公故赐鲁重祭得郊禘大雩大雩
雩于上帝用盛乐也诸侯雩于境内之山川耳成王
之赐 鲁公 之受皆失道也故夫子曰鲁之郊禘非礼
也周公其衰矣大雩岁之常祀不能皆书也故因其
非时则书之遇旱灾则非 (第 17b 页)
程子曰成王尊周公故赐鲁重祭得郊禘大雩大雩
雩于上帝用盛乐也诸侯雩于境内之山川耳成王
之赐 鲁公 之受皆失道也故夫子曰鲁之郊禘非礼
也周公其衰矣大雩岁之常祀不能皆书也故因其
非时则书之遇旱灾则非 (第 17b 页)
(安有山而谓之帝今立庙俨然人形貌垂旒端冕衣/裳而坐又立后殿于其后不知又是何山可以当其)
(配而为夫妇耶据泰山鲁封内惟 鲁公 可以祭今隔/一江一淮与南方地脉绝不相干涉而在在州县皆)
(立东岳行祠亦/失于讲明之故)
(丘氏浚 (第 48b 页)
(配而为夫妇耶据泰山鲁封内惟 鲁公 可以祭今隔/一江一淮与南方地脉绝不相干涉而在在州县皆)
(立东岳行祠亦/失于讲明之故)
(丘氏浚 (第 48b 页)
右四代七庙之制
周礼考工记匠人夏后氏世室(注世室者宗庙也鲁庙/有世室此用先王之礼)
(用疏郑云此用先王之礼者世室/ 此经夏法是用先王之礼也)
蕙田案世室之名始此
礼记明堂位 鲁公 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
(注此二庙象周有文王武王之庙也世室者不毁之名/也 疏此一经明鲁有二庙 …… (第 48b 页)
蕙田案文世室武世室之名见于此
春秋文公十三年世室屋坏榖梁传世室者何(疏解云/欲言君)
(寝于例不书欲言宗庙未/有世室之名故执不知问) 鲁公 之庙也周公称太庙 (第 49a 页)
鲁
公 称世室群公称宫 (第 49a 页)
鲁公 之庙也(注 (第 49a 页)
鲁公 周/公子伯禽)曷为谓
之世室世室犹世室也世世不毁也(疏言谓之世室/者犹世世室也)世
室屋坏何以书讥何 …… (第 49a 页)
陈氏礼书父昭子穆而有常数者礼也祖功宗德而
无定法者义也故周于三昭三穆之外而有文武之
庙鲁于二昭二穆之外而有 鲁公 之世室观春秋传
称襄王致文武胙于齐侯史记称显王致文武胙于
秦孝公方是时文武固已远矣襄王显王犹且祀 …… (第 50a 页)
则其庙不毁可知矣家语左传称孔子在陈闻鲁庙
火曰其桓僖乎以为桓僖亲尽无大功德而鲁不毁
故天灾之其言虽涉于怪而理或有焉若然则 鲁公
之室在所不毁可知矣王舜中刘歆王肃韩退之之
徒皆谓天子祖功宗德之庙不在七世之列特郑康
成以周礼守祧 …… (第 50a 页)
(昭引礼纬云唐虞五庙夏初四庙子孙宗禹而五殷/初祖契与亲庙而五子孙宗汤而六周初五庙子孙)
(宗文武而七是有虚庙之明证也如 鲁公 始封周公/尚在王季文王不得祀于诸侯之庙是五庙皆虚也)
(乌得谓无/虚庙乎)
孔颖达曰凡始封之君谓 …… (第 52a 页)
而始立文世室于三穆之上至孝王时始立武世室
于三昭之上
辨赵德周无文武两世室
(赵氏德曰文世室武世室盖本于礼记明堂位之言 鲁公 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郑注此二) (第 52b 页)
周礼考工记匠人夏后氏世室(注世室者宗庙也鲁庙/有世室此用先王之礼)
(用疏郑云此用先王之礼者世室/ 此经夏法是用先王之礼也)
蕙田案世室之名始此
礼记明堂位 鲁公 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
(注此二庙象周有文王武王之庙也世室者不毁之名/也 疏此一经明鲁有二庙 …… (第 48b 页)
蕙田案文世室武世室之名见于此
春秋文公十三年世室屋坏榖梁传世室者何(疏解云/欲言君)
(寝于例不书欲言宗庙未/有世室之名故执不知问) 鲁公 之庙也周公称太庙 (第 49a 页)
鲁
公 称世室群公称宫 (第 49a 页)
鲁公 之庙也(注 (第 49a 页)
鲁公 周/公子伯禽)曷为谓
之世室世室犹世室也世世不毁也(疏言谓之世室/者犹世世室也)世
室屋坏何以书讥何 …… (第 49a 页)
陈氏礼书父昭子穆而有常数者礼也祖功宗德而
无定法者义也故周于三昭三穆之外而有文武之
庙鲁于二昭二穆之外而有 鲁公 之世室观春秋传
称襄王致文武胙于齐侯史记称显王致文武胙于
秦孝公方是时文武固已远矣襄王显王犹且祀 …… (第 50a 页)
则其庙不毁可知矣家语左传称孔子在陈闻鲁庙
火曰其桓僖乎以为桓僖亲尽无大功德而鲁不毁
故天灾之其言虽涉于怪而理或有焉若然则 鲁公
徒皆谓天子祖功宗德之庙不在七世之列特郑康
成以周礼守祧 …… (第 50a 页)
(昭引礼纬云唐虞五庙夏初四庙子孙宗禹而五殷/初祖契与亲庙而五子孙宗汤而六周初五庙子孙)
(宗文武而七是有虚庙之明证也如 鲁公 始封周公/尚在王季文王不得祀于诸侯之庙是五庙皆虚也)
(乌得谓无/虚庙乎)
孔颖达曰凡始封之君谓 …… (第 52a 页)
而始立文世室于三穆之上至孝王时始立武世室
于三昭之上
辨赵德周无文武两世室
(赵氏德曰文世室武世室盖本于礼记明堂位之言 鲁公 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郑注此二) (第 52b 页)
(诸侯以圭瓒则诸侯可用郁鬯宣王尝以圭瓒秬鬯/二卣赐文侯周公在东都日成王尝以秬鬯二卣命)
(周公禋于文王武王则秬鬯圭瓒 鲁公 必受此赐无/疑案礼秋尝冬烝灌用黄彝黄彝即黄目赐诸侯或)
(一卣或二卣不言黄彝何也卣乃中尊盖黄彝别名 (第 5a 页)
(周公禋于文王武王则秬鬯圭瓒 鲁公 必受此赐无/疑案礼秋尝冬烝灌用黄彝黄彝即黄目赐诸侯或)
(一卣或二卣不言黄彝何也卣乃中尊盖黄彝别名 (第 5a 页)
大理司直
乾元元年四月辛亥祔神主于太庙
礼乐志代宗宝应二年祧献祖懿祖祔玄宗肃宗自是
之后常为九室矣
代宗本纪大历十四年迁元皇帝于夹室祔代宗于太
庙
礼乐志代宗崩礼仪使 颜真卿 议太祖高祖太宗皆不
毁而代祖元皇帝当迁于是迁元皇帝而祔代宗
旧唐书礼仪志大历十四年十月代宗神主将祔礼 (第 31a 页)
仪
使 颜真卿 奏议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
庙而七又礼器云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又伊尹曰
七代之庙可以观德此经 …… (第 31a 页)
(年将作大匠韦凑上言准礼不合称宗于是停义宗/之号是古人除祖宗之号而不以为忌也后世浮文)
(日盛有增无损德宗初立礼仪使 吏部尚书颜真卿/ 上言上元中政在宫壶始增祖宗之谥玄宗末奸臣)
(窃命列圣之谥有加至十一字者案周之文武言文/不称武言武 …… (第 33a 页)
(故也故谥多不为褒少不为贬今列圣谥号太广有/踰古制请自中宗以上皆从初谥睿宗曰圣真皇帝)
(玄宗曰孝明皇帝肃宗曰宣皇帝以省文尚质正名/敦本上命百官集议儒学之士皆从 真卿 议独兵部)
(侍郎袁傪官以兵进奏言陵庙玉册木主皆已刋勒/不可轻改事遂寝不知陵中玉册所刻乃初谥也自) …… (第 33a 页)
复修见在太微宫神主请瘗于所寓之地有乖经
训不敢雷同臣所以别进议状请修祔主并依典礼兼
与建中元年礼仪使 颜真卿 所奏事同臣与公卿等重
议皆以为庙固合修主不可瘗即与臣等别状意同但
众议犹疑东西二庙各设神主恐涉庙有二 (第 49b 页)
乾元元年四月辛亥祔神主于太庙
礼乐志代宗宝应二年祧献祖懿祖祔玄宗肃宗自是
之后常为九室矣
代宗本纪大历十四年迁元皇帝于夹室祔代宗于太
庙
礼乐志代宗崩礼仪使 颜真卿 议太祖高祖太宗皆不
毁而代祖元皇帝当迁于是迁元皇帝而祔代宗
旧唐书礼仪志大历十四年十月代宗神主将祔礼 (第 31a 页)
仪
使 颜真卿 奏议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
庙而七又礼器云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又伊尹曰
七代之庙可以观德此经 …… (第 31a 页)
(年将作大匠韦凑上言准礼不合称宗于是停义宗/之号是古人除祖宗之号而不以为忌也后世浮文)
(日盛有增无损德宗初立礼仪使 吏部尚书颜真卿/ 上言上元中政在宫壶始增祖宗之谥玄宗末奸臣)
(窃命列圣之谥有加至十一字者案周之文武言文/不称武言武 …… (第 33a 页)
(故也故谥多不为褒少不为贬今列圣谥号太广有/踰古制请自中宗以上皆从初谥睿宗曰圣真皇帝)
(玄宗曰孝明皇帝肃宗曰宣皇帝以省文尚质正名/敦本上命百官集议儒学之士皆从 真卿 议独兵部)
(侍郎袁傪官以兵进奏言陵庙玉册木主皆已刋勒/不可轻改事遂寝不知陵中玉册所刻乃初谥也自) …… (第 33a 页)
复修见在太微宫神主请瘗于所寓之地有乖经
训不敢雷同臣所以别进议状请修祔主并依典礼兼
与建中元年礼仪使 颜真卿 所奏事同臣与公卿等重
议皆以为庙固合修主不可瘗即与臣等别状意同但
众议犹疑东西二庙各设神主恐涉庙有二 (第 49b 页)
礼记礼运孔疏迎牲而入至于庭故礼器云纳牲诏
于庭王亲执鸾刀启其毛而祝以血毛告于室故礼
器血毛诏于室凡牲则庙各别牢故公羊传云周公
白牡 鲁公 骍犅案逸礼云毁庙之主昭共一牢穆共
一牢于是行朝践之事尸出于室太祖之尸坐于户
西南面其主在右昭在东 (第 49b 页)
于庭王亲执鸾刀启其毛而祝以血毛告于室故礼
器血毛诏于室凡牲则庙各别牢故公羊传云周公
白牡 鲁公 骍犅案逸礼云毁庙之主昭共一牢穆共
一牢于是行朝践之事尸出于室太祖之尸坐于户
西南面其主在右昭在东 (第 49b 页)
逑以为配祭者之牛如刘氏说则郊社之祭
即郊特牲所谓帝牛稷牛宗庙之祭即公羊
所谓周公白牡 鲁公 骍刚逸礼所谓毁庙之
主昭共一牢穆共一牢者虽未详孰是要皆
无所谓杀于未灌之先者至所證洛 (第 59a 页)
即郊特牲所谓帝牛稷牛宗庙之祭即公羊
所谓周公白牡 鲁公 骍刚逸礼所谓毁庙之
主昭共一牢穆共一牢者虽未详孰是要皆
无所谓杀于未灌之先者至所證洛 (第 59a 页)
乎
册府元龟建中二年二月复肃宗神座于寝宫先是宝
应二年西戎犯京师焚建陵之寝室至是始创复焉十
月癸卯祫享太庙始奉献祖神主出行祫礼初宝应二
年元宗肃宗神主祔庙始迁献祖懿祖神主于西夹室
是时礼仪使于休烈以国丧毕将行祫享以太祖既位
当东向献祖懿祖属尊于太祖若同祫享即太祖不得
居正位于是永閟二神主于西夹室至是有司亦以国
丧既毕当行祫礼于是太常博士陈京建议请准魏晋
以来祫礼奉二主出同祫享与太祖并列昭穆而虚东
向之位又云若以二祖同享谓太祖失尊位即请奉二
祖神主于德明皇帝庙祫享诏下尚书省杂议礼仪使 颜真卿 请依蔡谟等议至祫享之日奉献祖神主居东
面之位自懿祖太祖洎诸祖宗遵左昭右穆之列时宰
臣百寮并同 (第 39a 页)
真卿 之议奏留中不出将及祫 (第 39a 页)
真卿 又
奏请从蔡谟议为定从之 …… (第 39a 页)
兴圣二皇帝曩既立庙至禘祫之时
常用享礼今别庙之制便就兴圣庙藏祔为宜敕下尚
书省集百僚议礼仪使太子少师 颜真卿 议曰伏以太
祖景皇帝以受命始封之功处百代不迁之庙配天崇 …… (第 40a 页)
三祖不称臣至德时复作九庙遂不为弘农府
君主以祀不及也广德中始以景皇帝当东向位以献
懿两主亲尽罢祫而藏 颜真卿 引蔡谟议复奉献主东
向懿昭景穆不记谟议晋未尝用而唐一王法容可准
乎臣等谓尝禘郊社神无二尊瘗毁迁藏各以 …… (第 42b 页)
其全篇
唐书礼乐志礼禘祫太祖位于西而东向其子孙列为
昭穆昭南向而穆北向虽已毁庙之主皆出而序于昭
穆殷周之兴太祖世远而群庙之主皆出其后故其礼
易明汉魏以来其兴也勃又其上世微故创国之君为
太祖而世近毁庙之主皆在太祖之上于是禘祫不得
如古而汉魏之制太祖而上毁庙之主皆不合食唐兴
以景皇帝为太祖而世近在三昭三穆之内至禘祫乃
虚东向之位而太祖与群庙列于昭穆代宗即位祔元
宗肃宗而迁献祖懿祖于夹室于是太祖居第一室禘
祫得正其位而东向而献懿不合食建中二年大学博
士陈京请为献祖懿祖立别庙至禘祫则享礼仪使 颜
真卿 议曰太祖景皇帝居百代不迁之尊而禘祫之时
暂居昭穆屈已以奉祖宗可也乃引晋蔡谟议以献祖
居东向而懿祖太祖 …… (第 54b 页)
然
贞元十七年太常卿裴郁议以太祖百代不迁献懿二
祖亲尽庙迁而居东向非是请下百僚议工部郎中张
荐等议与 真卿 同太子左庶子李嵘等七人 (第 54b 页)
真卿 所
用晋蔡谟之议也谟为禹不先鲧之说虽有其言当时 (第 54b 页)
册府元龟建中二年二月复肃宗神座于寝宫先是宝
应二年西戎犯京师焚建陵之寝室至是始创复焉十
月癸卯祫享太庙始奉献祖神主出行祫礼初宝应二
年元宗肃宗神主祔庙始迁献祖懿祖神主于西夹室
是时礼仪使于休烈以国丧毕将行祫享以太祖既位
当东向献祖懿祖属尊于太祖若同祫享即太祖不得
居正位于是永閟二神主于西夹室至是有司亦以国
丧既毕当行祫礼于是太常博士陈京建议请准魏晋
以来祫礼奉二主出同祫享与太祖并列昭穆而虚东
向之位又云若以二祖同享谓太祖失尊位即请奉二
祖神主于德明皇帝庙祫享诏下尚书省杂议礼仪使 颜真卿 请依蔡谟等议至祫享之日奉献祖神主居东
面之位自懿祖太祖洎诸祖宗遵左昭右穆之列时宰
臣百寮并同 (第 39a 页)
真卿 之议奏留中不出将及祫 (第 39a 页)
真卿 又
奏请从蔡谟议为定从之 …… (第 39a 页)
兴圣二皇帝曩既立庙至禘祫之时
常用享礼今别庙之制便就兴圣庙藏祔为宜敕下尚
书省集百僚议礼仪使太子少师 颜真卿 议曰伏以太
祖景皇帝以受命始封之功处百代不迁之庙配天崇 …… (第 40a 页)
三祖不称臣至德时复作九庙遂不为弘农府
君主以祀不及也广德中始以景皇帝当东向位以献
懿两主亲尽罢祫而藏 颜真卿 引蔡谟议复奉献主东
向懿昭景穆不记谟议晋未尝用而唐一王法容可准
乎臣等谓尝禘郊社神无二尊瘗毁迁藏各以 …… (第 42b 页)
其全篇
唐书礼乐志礼禘祫太祖位于西而东向其子孙列为
昭穆昭南向而穆北向虽已毁庙之主皆出而序于昭
穆殷周之兴太祖世远而群庙之主皆出其后故其礼
易明汉魏以来其兴也勃又其上世微故创国之君为
太祖而世近毁庙之主皆在太祖之上于是禘祫不得
如古而汉魏之制太祖而上毁庙之主皆不合食唐兴
以景皇帝为太祖而世近在三昭三穆之内至禘祫乃
虚东向之位而太祖与群庙列于昭穆代宗即位祔元
宗肃宗而迁献祖懿祖于夹室于是太祖居第一室禘
祫得正其位而东向而献懿不合食建中二年大学博
士陈京请为献祖懿祖立别庙至禘祫则享礼仪使 颜
真卿 议曰太祖景皇帝居百代不迁之尊而禘祫之时
暂居昭穆屈已以奉祖宗可也乃引晋蔡谟议以献祖
居东向而懿祖太祖 …… (第 54b 页)
然
贞元十七年太常卿裴郁议以太祖百代不迁献懿二
祖亲尽庙迁而居东向非是请下百僚议工部郎中张
荐等议与 真卿 同太子左庶子李嵘等七人 (第 54b 页)
真卿 所
用晋蔡谟之议也谟为禹不先鲧之说虽有其言当时 (第 54b 页)
之恩屡下群臣会议群臣据礼正言致蒙诘让昔曾
元以父寝疾惮于易箦盖爱之至也而曾子责之曰
姑息 鲁公 受天子礼乐以祀周公盖尊之至也而孔
子伤之曰周公其衰矣臣愿陛下勿以姑息事献帝
而使后世有其衰之叹且 (第 26b 页)
元以父寝疾惮于易箦盖爱之至也而曾子责之曰
姑息 鲁公 受天子礼乐以祀周公盖尊之至也而孔
子伤之曰周公其衰矣臣愿陛下勿以姑息事献帝
而使后世有其衰之叹且 (第 26b 页)
注孔疏说皆不刋详见前庙祧昭穆条下
又案此鲁庙逆祀非礼也
春秋文公十有三年世室坏 公羊传世室 鲁公 之庙
也 (第 9b 页)
(鲁公 周公/子伯禽)周公称太庙 (第 9b 页)
鲁公 称世室群公称宫(疏周/公称)
(太庙者即僖八年禘于太庙文二年大事于太庙是也 (第 9b 页)
鲁公 称世室者即此经是也群公称宫者即武宫炀宫)
(之属/是也)此 (第 9b 页)
鲁公 之庙也曷为谓之世室世室犹世室也世
世不毁也周公何以称太庙于鲁 (第 9b 页)
鲁公 以为周公也 …… (第 9b 页)
言灾何复立也何以书记灾也(注/灾)
(不宜立其疏谓其宫不宜立/若曰以 不宜立故灾之然)
礼记明堂位 鲁公 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 …… (第 10b 页)
之事因武公其庙)
(不毁遂连文而/美之非实辞也)
(王氏安石曰此言尤不可信周公为鲁太祖而閒国/实系 鲁公 其庙不毁固有此理然不可援文王为比)
(也若夫武公乃伯禽元孙春秋之初毁庙复立季氏/为之也且季氏立已毁 …… (第 11a 页)
(宫立炀宫以罪季氏郑不考其故乃曰世室者不毁/之庙夫昭穆递迁则毁武公之庙礼也世室既远毁)
(而复立非礼也而比之于武/之世室亦甚乖春秋之旨矣)
(陈氏礼书明堂位曰 鲁公 之庙文世室武公之庙武/世室然武公之于鲁徇宣王立庶之非以阶鲁国攻)
(杀之祸而丰功懿德不著于世自武至 (第 11b 页)
又案此鲁庙逆祀非礼也
春秋文公十有三年世室坏 公羊传世室 鲁公 之庙
也 (第 9b 页)
(鲁公 周公/子伯禽)周公称太庙 (第 9b 页)
鲁公 称世室群公称宫(疏周/公称)
(太庙者即僖八年禘于太庙文二年大事于太庙是也 (第 9b 页)
鲁公 称世室者即此经是也群公称宫者即武宫炀宫)
(之属/是也)此 (第 9b 页)
鲁公 之庙也曷为谓之世室世室犹世室也世
世不毁也周公何以称太庙于鲁 (第 9b 页)
鲁公 以为周公也 …… (第 9b 页)
言灾何复立也何以书记灾也(注/灾)
(不宜立其疏谓其宫不宜立/若曰以 不宜立故灾之然)
礼记明堂位 鲁公 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 …… (第 10b 页)
之事因武公其庙)
(不毁遂连文而/美之非实辞也)
(王氏安石曰此言尤不可信周公为鲁太祖而閒国/实系 鲁公 其庙不毁固有此理然不可援文王为比)
(也若夫武公乃伯禽元孙春秋之初毁庙复立季氏/为之也且季氏立已毁 …… (第 11a 页)
(宫立炀宫以罪季氏郑不考其故乃曰世室者不毁/之庙夫昭穆递迁则毁武公之庙礼也世室既远毁)
(而复立非礼也而比之于武/之世室亦甚乖春秋之旨矣)
(陈氏礼书明堂位曰 鲁公 之庙文世室武公之庙武/世室然武公之于鲁徇宣王立庶之非以阶鲁国攻)
(杀之祸而丰功懿德不著于世自武至 (第 11b 页)
妃配盖古者只是以媵妾继室故不容与嫡并配后
世继室乃是以礼聘娶自得为正故唐会要中载 颜
鲁公 家祭有并配之仪祭于别室恐未安
蕙田案朱子答汪尚书有正庙配食止合用
初配一人其再娶及庶 …… (第 9b 页)
(高氏闳曰不曰公孙者大夫/三庙宜毁而不毁故贬之也)
左氏传震夷伯之庙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 公
羊传震之者何雷电击夷伯之庙者也夷伯者曷为者
也季氏之孚也季氏之孚则微者其称夷伯何大之也
曷为大之天戒之故大之也 榖梁传夷伯鲁大夫也
因此以见天子至于士皆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
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贵始德之本
也始封必为祖(注夷伯之/庙过制)
家语 鲁公 索氏将祭而亡其牲孔子闻之曰公索氏不
及二年将亡后一年而亡门人问曰昔公索氏亡其祭 (第 18b 页)
世继室乃是以礼聘娶自得为正故唐会要中载 颜
鲁公 家祭有并配之仪祭于别室恐未安
蕙田案朱子答汪尚书有正庙配食止合用
初配一人其再娶及庶 …… (第 9b 页)
(高氏闳曰不曰公孙者大夫/三庙宜毁而不毁故贬之也)
左氏传震夷伯之庙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 公
羊传震之者何雷电击夷伯之庙者也夷伯者曷为者
也季氏之孚也季氏之孚则微者其称夷伯何大之也
曷为大之天戒之故大之也 榖梁传夷伯鲁大夫也
因此以见天子至于士皆有庙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
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贵始德之本
也始封必为祖(注夷伯之/庙过制)
家语 鲁公 索氏将祭而亡其牲孔子闻之曰公索氏不
及二年将亡后一年而亡门人问曰昔公索氏亡其祭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