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論語類
孝經類
類書類
堂先圣孔宣父配坐先师颜子今其像见立侍准礼
授坐不立授立不跪况颜子道亚生知才光入室既
当配享其仪见立请据礼文合从坐侍又四科弟子
闵子骞 等并伏膺儒术亲承圣教虽复列像庙堂不
参享祀谨按祠令何休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岂有
升堂入室之子独不沾 …… (第 37b 页)
包夫众美实越等夷畅元圣之风规发人伦之耳目并
宜褒赠以宠贤明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可赠兖公 闵子骞 可赠费侯冉伯牛可赠郓侯冉仲弓可赠薛侯
冉子有可赠徐侯仲子路可赠卫侯宰子我可赠齐侯
端木子贡可赠黎侯言 …… (第 62a 页)
墉下贞
观中废周公祭而夫子位未改至是二京国子监天下
州县夫子始皆南向以颜渊配赠诸弟子爵公侯子渊
兖公 子骞 费侯伯牛郓侯仲弓薛侯子有徐侯子路卫
侯子我齐侯子贡黎侯子游吴侯子夏魏侯又赠曾参
以降六十七人参成伯颛 …… (第 63a 页)
右唐
五代会要后唐长兴元年尚书比部员外郎知制诰崔
税奏臣伏见开元五年敕每年贡举人见讫宜引就国
子监谒先圣先师学者谓之开讲质疑义所司设食其
监内得举人亦准此例其日清晨官五品已上并朝集
使并往观礼永为常式自经多故其礼久废请再举行
从之
文献通考长兴三年国子博士蔡同文奏伏见每年春
秋二仲月上丁释奠于文宣王以兖公颜子配座以 闵
子骞 等为上哲排祭奠其有七十二贤图形于四壁面
前皆无酒脯自今后乞准本朝旧规文宣王四壁诸英
贤画像前面请各设 (第 75b 页)
授坐不立授立不跪况颜子道亚生知才光入室既
当配享其仪见立请据礼文合从坐侍又四科弟子
闵子骞 等并伏膺儒术亲承圣教虽复列像庙堂不
参享祀谨按祠令何休等二十二贤犹沾从祀岂有
升堂入室之子独不沾 …… (第 37b 页)
包夫众美实越等夷畅元圣之风规发人伦之耳目并
宜褒赠以宠贤明颜子既云亚圣须优其秩可赠兖公 闵子骞 可赠费侯冉伯牛可赠郓侯冉仲弓可赠薛侯
冉子有可赠徐侯仲子路可赠卫侯宰子我可赠齐侯
端木子贡可赠黎侯言 …… (第 62a 页)
墉下贞
观中废周公祭而夫子位未改至是二京国子监天下
州县夫子始皆南向以颜渊配赠诸弟子爵公侯子渊
兖公 子骞 费侯伯牛郓侯仲弓薛侯子有徐侯子路卫
侯子我齐侯子贡黎侯子游吴侯子夏魏侯又赠曾参
以降六十七人参成伯颛 …… (第 63a 页)
右唐
五代会要后唐长兴元年尚书比部员外郎知制诰崔
税奏臣伏见开元五年敕每年贡举人见讫宜引就国
子监谒先圣先师学者谓之开讲质疑义所司设食其
监内得举人亦准此例其日清晨官五品已上并朝集
使并往观礼永为常式自经多故其礼久废请再举行
从之
文献通考长兴三年国子博士蔡同文奏伏见每年春
秋二仲月上丁释奠于文宣王以兖公颜子配座以 闵
子骞 等为上哲排祭奠其有七十二贤图形于四壁面
前皆无酒脯自今后乞准本朝旧规文宣王四壁诸英
贤画像前面请各设 (第 75b 页)
宣王赞命
宰相等撰颜子以下赞留亲奠祭器于庙中从官立石
刻名
文献通考诏追封孔子弟子兖公颜回兖国公费侯 闵
损 琅琊公郓侯冉耕东平公薛侯冉雍下邳公齐侯宰
予临淄公黎侯端木赐黎阳公徐侯冉求彭城公卫侯 …… (第 3b 页)
制度庶合礼令从之
神宗本纪元丰六年冬十月戊子封孟轲为邹国公
礼志熙宁七年判国子监常秩等请立孟轲扬雄像于
庙庭仍赐爵号又请追尊孔子以帝号下两制礼官详
定以为非是而止京兆府学教授蒋夔请以颜回为兖
国公毋称先师而祭不读祝仪物一切降杀而进 闵子
骞 九人亦在祀典礼官以孔子颜子称号历代各有据
依难辄更改仪物祝献亦难降杀所请九人已在祀典
熙宁祀仪十哲皆 …… (第 17a 页)
祭为不称诏皆追侯之
礼志崇宁时封孔鲤为泗水侯孔伋沂水侯诏古者学
必祭先师况都城近郊大辟黉舍聚四方之士多且数
千宜建文宣王庙以便荐献
文献通考崇宁三年太常寺言国朝祀仪诸坛祠祭正
位居中南面配位在正位之东南西面若两位亦为一
列以北为上其从祀之位又在其后今国子监颜子孟
子配享之位即与 闵子骞 等从祀之位同作一列虽坐
次少出而在文宣王帐座之后于配食之礼未正请改
正颜子而下从享位次为图颁示天下从 …… (第 20a 页)
临
川伯从祀新仪成以孟春元日释菜仲春仲秋上丁日
释奠以兖国公颜回邹国公孟轲舒王王安石配飨殿
上琅琊公 闵损 东平公冉耕下邳公冉雍临淄公宰予
黎阳公端木赐并西向彭城公冉求河内公仲由丹阳
公言偃河东公卜商武城侯曾 …… (第 28b 页)
祀其序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居正位之东面
西向北上为配位费公 闵损 薛公冉雍黎公端木赐卫
公仲由魏公卜商居殿上东面西向北上郓公冉耕齐
公宰予徐公冉求吴公言偃陈公颛孙师居 (第 44a 页)
宰相等撰颜子以下赞留亲奠祭器于庙中从官立石
刻名
文献通考诏追封孔子弟子兖公颜回兖国公费侯 闵
损 琅琊公郓侯冉耕东平公薛侯冉雍下邳公齐侯宰
予临淄公黎侯端木赐黎阳公徐侯冉求彭城公卫侯 …… (第 3b 页)
制度庶合礼令从之
神宗本纪元丰六年冬十月戊子封孟轲为邹国公
礼志熙宁七年判国子监常秩等请立孟轲扬雄像于
庙庭仍赐爵号又请追尊孔子以帝号下两制礼官详
定以为非是而止京兆府学教授蒋夔请以颜回为兖
国公毋称先师而祭不读祝仪物一切降杀而进 闵子
骞 九人亦在祀典礼官以孔子颜子称号历代各有据
依难辄更改仪物祝献亦难降杀所请九人已在祀典
熙宁祀仪十哲皆 …… (第 17a 页)
祭为不称诏皆追侯之
礼志崇宁时封孔鲤为泗水侯孔伋沂水侯诏古者学
必祭先师况都城近郊大辟黉舍聚四方之士多且数
千宜建文宣王庙以便荐献
文献通考崇宁三年太常寺言国朝祀仪诸坛祠祭正
位居中南面配位在正位之东南西面若两位亦为一
列以北为上其从祀之位又在其后今国子监颜子孟
子配享之位即与 闵子骞 等从祀之位同作一列虽坐
次少出而在文宣王帐座之后于配食之礼未正请改
正颜子而下从享位次为图颁示天下从 …… (第 20a 页)
临
川伯从祀新仪成以孟春元日释菜仲春仲秋上丁日
释奠以兖国公颜回邹国公孟轲舒王王安石配飨殿
上琅琊公 闵损 东平公冉耕下邳公冉雍临淄公宰予
黎阳公端木赐并西向彭城公冉求河内公仲由丹阳
公言偃河东公卜商武城侯曾 …… (第 28b 页)
祀其序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国公居正位之东面
西向北上为配位费公 闵损 薛公冉雍黎公端木赐卫
公仲由魏公卜商居殿上东面西向北上郓公冉耕齐
公宰予徐公冉求吴公言偃陈公颛孙师居 (第 44a 页)
丧未除而读乐章则哀不足丧复常而不读乐章则
乐必崩故曰居丧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
章宰予欲短丧孔子以为不仁 闵子骞 子夏援琴而
哀乐孔子皆以为君子则丧复常读乐章先王之中
制也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倒筴侧龟于君前有诛 (第 33b 页)
乐必崩故曰居丧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
章宰予欲短丧孔子以为不仁 闵子骞 子夏援琴而
哀乐孔子皆以为君子则丧复常读乐章先王之中
制也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倒筴侧龟于君前有诛 (第 33b 页)
祭礼则非孝子之情既葬而不读祭礼不失之黩则
失之怠丧未除而读乐章则哀不足丧复常而不读
乐章则乐必崩宰予欲短丧孔子以为不仁 闵子骞
子夏援琴而哀乐各异孔子皆以为君子则丧复常
读乐章先王之中制也 (第 20b 页)
失之怠丧未除而读乐章则哀不足丧复常而不读
乐章则乐必崩宰予欲短丧孔子以为不仁 闵子骞
子夏援琴而哀乐各异孔子皆以为君子则丧复常
读乐章先王之中制也 (第 20b 页)
谁非人子适长方朝夕垩室不与人居而庶子独弃
几筵而归乎妇人于父母之丧既练而归今以三年
斩衰而同于降服之女于心安乎公羊传 闵子骞 腰
绖服事既而曰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孔子善
之则不归者其正归者其权也
父不次于子兄不次于弟
(第 26b 页)
几筵而归乎妇人于父母之丧既练而归今以三年
斩衰而同于降服之女于心安乎公羊传 闵子骞 腰
绖服事既而曰古之道不即人心退而致仕孔子善
之则不归者其正归者其权也
父不次于子兄不次于弟
(第 26b 页)
之朝臣之义绝宜降而服齐衰解职者后将
复仕无离绝之事固应服斩二者各异岂得相准释曰
古者年老废疾乃得致仕 闵子骞 曰古之道不即人心
退而致仕孔子善之此非老而致仕之例礼亦当为旧
君服齐衰不唯年老废疾待放而已也夫君退臣 (第 31a 页)
复仕无离绝之事固应服斩二者各异岂得相准释曰
古者年老废疾乃得致仕 闵子骞 曰古之道不即人心
退而致仕孔子善之此非老而致仕之例礼亦当为旧
君服齐衰不唯年老废疾待放而已也夫君退臣 (第 31a 页)
书君奭予惟用闵于天越民传闵勉也(又地名谷梁传僖二十三年齐侯伐宋围闵释文闵左氏作缗)又姓韵会孔子弟
子 闵损 又闵马父见左传(又人名前汉哀帝纪立鲁顷王子郚乡侯闵为王)又集韵眉贫切音珉说文秋天也引虞书仁
闵覆 (第 88a 页)
子 闵损 又闵马父见左传(又人名前汉哀帝纪立鲁顷王子郚乡侯闵为王)又集韵眉贫切音珉说文秋天也引虞书仁
闵覆 (第 88a 页)
(弁爵弁皮弁武冠爵弁文冠夏曰收殷/曰冔周曰弁加旒曰冕主所以入宗庙)服金革之
事(谓以兵/事使之)君使之非也(非古/道也)臣行之礼也(臣顺君/命亦礼)
(也/)闵子 (闵子骞/ 以孝闻)要绖而服事(礼已练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既 (第 12a 页)
事(谓以兵/事使之)君使之非也(非古/道也)臣行之礼也(臣顺君/命亦礼)
(也/)闵子 (闵子骞/ 以孝闻)要绖而服事(礼已练男子除乎/首妇人除乎带)既 (第 12a 页)
谷梁(作为也有加其度也言新有/故也非作也南门者法门也)
胡传(书新作南门讥用民力于所不当为也鲁人为/长府 闵子骞 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孔子)
(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春秋凡用民力得其时制者/犹书于策以见劳民为重事而 (第 27a 页)
胡传(书新作南门讥用民力于所不当为也鲁人为/长府 闵子骞 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孔子)
(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春秋凡用民力得其时制者/犹书于策以见劳民为重事而 (第 27a 页)
非丧而读丧礼则非人子之情居丧而不读丧礼不
失之过则失之不及未葬而读祭礼则非孝子之情
既葬而不读祭礼不失之黩则失之怠丧未除而读
乐章则哀不足丧复常而不读乐章则乐必崩故曰
居丧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宰予欲短
丧而为乐孔子以为不仁 闵骞 子夏援琴而哀乐孔
子皆以为君子则丧复常读乐章先王之中制也夫 …… (第 3a 页)
子夏之丧亲曾子责其无闻其除丧家语毛氏传谓
其援琴而乐是子夏忘哀于才三年之际子张割哀
于已三年之后然则师之于丧也过商之于丧也不
及窃意檀弓误以子夏为子张子张为子夏欤 子骞
之于亲有类子张故檀弓举子张以 (第 9b 页)
子骞 家语毛
氏传 (第 9b 页)
子骞 以见子张彼其于哀乐之分皆能以礼 (第 9b 页)
失之过则失之不及未葬而读祭礼则非孝子之情
既葬而不读祭礼不失之黩则失之怠丧未除而读
乐章则哀不足丧复常而不读乐章则乐必崩故曰
居丧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宰予欲短
丧而为乐孔子以为不仁 闵骞 子夏援琴而哀乐孔
子皆以为君子则丧复常读乐章先王之中制也夫 …… (第 3a 页)
子夏之丧亲曾子责其无闻其除丧家语毛氏传谓
其援琴而乐是子夏忘哀于才三年之际子张割哀
于已三年之后然则师之于丧也过商之于丧也不
及窃意檀弓误以子夏为子张子张为子夏欤 子骞
之于亲有类子张故檀弓举子张以 (第 9b 页)
子骞 家语毛
氏传 (第 9b 页)
子骞 以见子张彼其于哀乐之分皆能以礼 (第 9b 页)
后汉章帝元和中东巡狩幸鲁祠孔子七十二弟子唐
贞观中制诏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榖梁赤伏胜高堂
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
成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元凯范宁贾逵惣二十二人
与颜子俱配孔子于太学并为先师开元中敕颜子等
十哲为坐像悉应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
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以颜
子亚圣亲为之赞 闵损 以下令文士分为之既又追赠 (第 7b 页)
孔子为文宣王南面而坐内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
十哲等东西列侍颜子特优其秩赠兖国公 闵子骞 而
下并赠侯焉 (第 8a 页)
(闵子骞 费侯冉伯牛郓侯冉伯弓薛侯宰予我齐侯端木贡黎侯冉子有徐侯仲子
路卫侯言子游吴侯卜子夏魏候)诸郡邑庙宇但 …… (第 8a 页)
臣范质而下分撰焉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东封礼毕
銮舆幸阙里诏追谥文宣王为至圣明年追封弟子颜
子为兖国公费侯 闵损 而下为公(费侯 (第 9a 页)
闵损 进封琅邪公薛侯冉雍进封下邳
公齐侯宰予进封临淄公黎侯端木赐进封黎阳公徐侯冉求进封彭城公卫侯仲由进封河 (第 9a 页)
贞观中制诏左丘明卜子夏公羊高榖梁赤伏胜高堂
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
成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元凯范宁贾逵惣二十二人
与颜子俱配孔子于太学并为先师开元中敕颜子等
十哲为坐像悉应从祀曾参大孝德冠同列特为塑像
坐于十哲之次图画七十子及二十二贤于庙壁以颜
子亚圣亲为之赞 闵损 以下令文士分为之既又追赠 (第 7b 页)
孔子为文宣王南面而坐内出王者衮冕之服以衣之
十哲等东西列侍颜子特优其秩赠兖国公 闵子骞 而
下并赠侯焉 (第 8a 页)
(闵子骞 费侯冉伯牛郓侯冉伯弓薛侯宰予我齐侯端木贡黎侯冉子有徐侯仲子
路卫侯言子游吴侯卜子夏魏候)诸郡邑庙宇但 …… (第 8a 页)
臣范质而下分撰焉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东封礼毕
銮舆幸阙里诏追谥文宣王为至圣明年追封弟子颜
子为兖国公费侯 闵损 而下为公(费侯 (第 9a 页)
闵损 进封琅邪公薛侯冉雍进封下邳
公齐侯宰予进封临淄公黎侯端木赐进封黎阳公徐侯冉求进封彭城公卫侯仲由进封河 (第 9a 页)
而著于外意中心得只指六二之柔顺中正言自得
于中自然见于外而闻于人矣先儒释孝哉 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云云/)盖其孝友之实有以积于中
而著于外者即此道理○又一说二鸣谦贞吉然原
其谦乃 (第 11a 页)
于中自然见于外而闻于人矣先儒释孝哉 闵子骞
人不间于其父母(云云/)盖其孝友之实有以积于中
而著于外者即此道理○又一说二鸣谦贞吉然原
其谦乃 (第 11a 页)
日方革也只是令审处得停当果然是当革然后革
不可轻骤也如或在所得己则犹且已之如 闵子骞
论鲁人为长府之意耳非谓事之必然将坏者亦必
俟其已坏然后下手也事果将坏当改无疑则正为
已日矣此最宜 (第 34b 页)
不可轻骤也如或在所得己则犹且已之如 闵子骞
论鲁人为长府之意耳非谓事之必然将坏者亦必
俟其已坏然后下手也事果将坏当改无疑则正为
已日矣此最宜 (第 3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