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小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詩類
書類
非仁 晁氏公武
曰西汉诸儒得古文礼凡五十六篇高堂生
傅士礼十七篇为仪礼丧服傅一卷子夏所为
杨氏时曰周官之书先王经世之 (第 4a 页)
 氏而先后所见又有不同节祠则以韩魏公所行者

 为法若夫明大宗小宗之法以寓爱礼存羊之意此
 又家礼之大义所系盖诸书所未及而先生于此尤
 拳拳也 晁氏公武
曰礼记二十卷汉戴圣纂郑康成注即所谓
 小戴者也礼记正义七十卷唐孔颖达等贞观中奉
 诏撰礼记外传四卷唐 (第 71b 页)
复     信斋(秦溪)


杨氏 简  敬仲(慈湖)


朱氏(在)


陈氏 汲 (及之) 晁氏 公武 子止(昭德)


(第 16a 页)
 自规模于是博采三礼旧图凡得六本大同小异遂
 钻研寻择推较详求躬命缋素凡旧图之是者率由
 古典否者以实裁量作程立制昭示无穷 晁氏公武
曰崔灵恩少笃学尤精礼传仕魏归梁为博
 士甚拙朴及解析精义尽极精致正始之后不尚经
 术咸事虚谈公卿大夫 (第 29a 页)
 明堂位云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于天下

 所制之礼则周官仪礼也
陆氏德明曰周仪二礼并周公所制 晁氏公武
曰西汉诸儒得古文礼凡五十六篇高堂生
 传士礼十七篇为仪礼丧服传一卷子夏所为
朱子曰汉志诸记自一百三十 (第 29b 页)
 定庶可施矣函丈之儒青衿之俊幸以去瑕取玖得
 无讥焉
沈氏括曰予为丧服后传书成熙宁中欲重定五服敕
 而予预讨论雷郑之学谬阙颇多 晁氏公武
曰齐黄庆隋李孟悊各有疏义公彦删二疏
 为此书国朝尝诏邢炳是正之
朱子曰仪礼疏说得不甚分明 (第 23a 页)
 经精微之蕴盖程张之学周公之学也故能得周公
 之心在上者果能以周公之心行三王之事则太平
 之路开祸乱之源窒岂小补㦲 晁氏公武
曰唐贾公彦撰周礼疏史称其发挥郑学最 (第 28b 页)
 倚相之后故载楚事极详吕舍人春秋不甚主张胡
 氏要是此书难看如刘原父春秋亦好可学云杜预
 每到不通处不云传误云经误曰可怪是何识见 晁氏公武
曰三传之学谷梁所得最多诸家之解范宁
 之论最善
郝氏经曰三传之说虽不同要之出于圣人之门而学
 有所自 (第 43a 页)
彖曰节疏光明施止有时(光当先字误)
艮其止(案 晁氏公武
云止当依封辞作背)
六二不拯其随(拯释文作承音拯)
注腓体躁而处上(上误止从卢本校)
九三列其夤(夤 (第 11b 页)
   经传不详其年故阙之









    晁公武
曰叔牙以弑逆诛公敖以淫乱逐而子
   孙多贤难谷兄弟相及已氏二子耻恶声而死
   皆见称于传蔑言行尤 (第 14a 页)
 时文答策相似 晁氏公武
曰三传之学谷梁所得最多诸家之解范宁
 之论最善
郝氏经曰三传之说虽不同要之出于圣人之门而学
 有所自 (第 42a 页)
    旬馀而卒又称其仕宦二十七年止于宣义

    郎宋史则作官至秘书省正字然 晁公武

    书志载是书亦称左宣义郎太常博士陈祥
    道撰与廌所记同廌又称尝为礼图一百五
     (第 1b 页)
十卷仪礼说六十馀卷内相范公为进之乞
    送秘阎及太常寺陈振孙书录解题则称元
    祐中表上之 晁公武
则称朝廷闻之给札缮
    写奏御宋史陈𤾉傅则称礼部侍郎赵挺之
    言𤾉所著乐书二十卷(案乐 (第 1b 页)
书实二百/卷宋史字误)贯穿

    明备乞援其兄祥道进礼书故事给札则廌
    振孙所记为确 公武
朝闻之之说非其实也
    其中多掊击郑学如论庙制引周官家语荀
    子谷梁传谓天子皆七庙与康成天 …… (第 2a 页)
    帝及五帝引掌次文辟康成上帝即五帝之

    说盖祥道与陆佃皆王安石客(案祥道为王/安石之徒见)
     (晁公武
读书志祥/道论语解条下)安石说经既创造新义务
    异先儒故祥道与佃亦皆排斥旧说佃礼象
    今 …… (第 2b 页)
    陈振孙称其论辨精博间以绘画唐代诸儒

    之论近世聂崇义之图或正其失或补其阙
     晁公武
元祐党家李廌苏门宾客皆与王氏
    之学异趣 (第 3a 页)
公武
亦称其书甚精博廌亦称其
    礼学通博一时少及则其书固甚为当世所
    推重不以安石之故废之矣乾 (第 3a 页)
   商瞿氏易
西汉儒林传云自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以授鲁桥庇
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
授东吴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卜子夏易解十/卷 晁氏公武
曰)
(汉艺文志已无子夏书此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景/迂谓或云张弧伪作又案孙氏坦曰世有子夏传以为)
( …… (第 51b 页)
   施孟梁丘氏易
汉艺文志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颜师古曰上下
经十翼故十二篇(案商瞿受易孔子传至田何又传至/施孟梁丘为最著乃古易也故专列)
(此数家又转而至费直则今易权舆矣若是则施孟梁/丘之后正古今易因革之一会也寥寥千数百载至程)
(朱子而又为古今易因革之一会焉今既合二子之书/故不得不酌其宜而通之此愚经传集解之所由编集)

(而古今易之所以/不可不区别也)
   焦氏易
易林十六卷 (晁氏公武
曰汉天水焦赣延寿传易于孟/喜行事见儒林传中此其所著书也费直)
(题其前曰六十四卦变又有虞俞王序其书每 …… (第 53a 页)
 
䷀ 见群龙无首吉(双湖先生曰案此吴斗南夲所/载费直易也岂古易上下二篇)
(只如此欤朱子荅吴氏书云古易既画全卦系以彖辞/又再画本卦分六爻而系以爻辞似涉重复且覆卦之)
(法不知何所考据如此则朱子/已尝见其书不能不疑之矣)
传大哉乾元(至/)万国咸宁
(乾下/乾上)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

乾初九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至/)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案吴氏曰此省去彖传象传系辞传等篇目但总以一/传字加于彖传之首王弼王肃易皆存传字盖夲于此)
(为 晁氏公武
曰自商瞿受易孔子六传至田何而大兴/ 施雠孟喜梁丘贺其后焦赣费直始显而传受皆不)
(明由是分为三家汉 …… (第 54a 页)
   李氏易(鼎祚/)
周易集解十卷(唐艺文志作十七卷皆避唐讳又取序/卦各冠逐卦之首所集有子夏孟喜京)
(房马融孙奭郑康成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于宝王/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韩)
(康伯刘瓛何妥崔璟沈麟士卢氏崔觐孔颖达三十馀/家多引九家易乾凿度义蜀才者颜之推云范长生也)
(其序云自卜商之后传注百家唯王郑相沿颇行于代/郑则多参天象王乃全释人事易岂偏滞于天人哉而)
(天象难寻人事易习折杨皇华学徒多从之今集诸家/刋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以贻同好 晁氏公武
曰) …… (第 56a 页)
   (人成材而备朝廷器使者不/可胜数仕至国子监直讲)
易传十卷经二篇传十篇
上彖一  下彖二  大象三  小象四
文言五  上系六  下系七  说卦八

序卦九  杂卦十(案胡氏瑗著周易口义十卷系辞/说卦二卷授其弟子记之大抵祖)
(王弼朱子语录或问天行健曰唯胡安定说得好见乾/卦大象又尝称安定易以分晓正当四字 晁氏公武
曰)
(此解甚详或云门人倪天隐/所纂非其自著也无系辞)
   吕氏易(大防微仲坐元/祐党贬循州)
周 …… (第 58a 页)
   邵子易(雍尧夫居洛阳谥康节先生咸淳三/年封新安伯诏与司马光从祀夫子)
古周易八卷(与晁氏说/之同见后)
皇极经世书十二卷(起于尧即位之二十二年甲/辰终于周显德六年己未)又叙
篇系述二卷观物外篇六卷(门人张䃉/记先生言)观物外篇解二
(子伯/温作)辨惑一卷(伯温作于 晁氏公武
曰先生隐居博/学尤精 易世谓其能穷作易之本)
(原前知来物其始学之时/睡不施枕者至三十年)
    (第 59a 页)
程子易(颐正叔号伊川先生河南人仕至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卒谥正公)
周易上经三卷下经三卷 (晁氏公武
曰汉上言伊川之/学出于周子周子得之于穆) …… (第 59a 页)
经为二篇今又何必以二篇/成帙哉谨录而藏诸以俟博古君子建中靖国元年辛)
(巳五月二十四日嵩山晁说之题等 晁氏公武
曰从父/詹事公撰以诸家易及许慎说文 九十五书是正其)
(文云云十 (第 61a 页)
公武
又谓依田何夲分易经/上下并 翼为十二篇与本序异故略之)
   程氏易(迥可久号沙随睢阳人登隆兴元年 (第 61a 页)
象)
(异然罚之当避人犹有冒罚为之法之可畏人犹有犯/法不顾者先王不得已而用刑 项氏曰石经作电雷) (晁公武
谓象无倒/置者当从石经)彖传颐中有物曰噬嗑(吕音训颐/陆以之反)(第 26a 页)
今脱一小字系辞二多誉四多惧注云近也今误为正文而注中脱惧字杂卦蒙稚而著今稚误杂字若此之类其义校长于今本 宋晁公武
所进易解多引用之有志经学者固不可不群搜博讨以广闻见参定其得失也 (第 25b 页)
 (诗纪事四十六)

三传指要十五卷(新唐书五十七)

成伯玙 中山人(卫湜礼记集说卷首)

礼记外传四卷(新唐书五十七) 十卷(宋史二百二)

陆善经

孟子注七卷(新唐书五十七)

苏鹗


周易开玄关一卷(姚应绩编 晁公武
读书志一)

东乡助 朝散大夫守江陵少尹(启蒙翼传中篇)

周易物象释疑一卷(新唐书五十七)

张辕 …… (第 51a 页)
 知几(王元亮唐律疏议注引)以上易 
刘蕡(薛季宣尚书古文训引)书 
张敷 郑坤 刘氏 南公(并礼记疏引)礼记 
彭汪 春秋正义引(案正义引作仲博考释文盖汪字)左氏 
董仲舒(释文引) 戴氏(公羊疏引)公羊 
刘向(释文引) 缪协(论语疏引) 范宁 释文引(案 晁公武
读书后志一卷曰皇侃论) (第 55b 页)
 郎学兼天人尝著八卦论为世所传遭乱遗坠而编
 简尚有存者鹗乃略演其旨于此苏鹗开玄关序(姚应)
 (绩编 晁公武
读书志一) 易以乾象龙以马明坤随事义而取
 象是故春秋传辞多因物象而六十四卦三百八十
 四爻之文触类 (第 3a 页)
易林之繇既
自别成一家而不合于易至于轨革则以直年直事归
之一定之数而人事无与可乎以人事论易者若干宝 晁子止
杨廷秀是也夫以人事言若帝乙归妹箕子明
夷之𩔖易固有之干宝专以三代事爻爻證之多失之 …… (第 15a 页)
凿近世 晁子止
又以后世事證之亦矣之拘至诚斋虽
能融化史事为已用又不免近于举子之程文先儒谓
三百八十四爻岂止可用于三 …… (第 15b 页)
一揲蓍之法共有六家惟河南杨氏为当今以为据详
见大衍之数
晁子止
曰象数之学用互体卦变之𩔖解易明辞之
所生可以见作易之本原义理之学用位应承乘之𩔖
解易明辞之所施可 (第 29a 页)
雅十卷易广为博者避炀帝讳 唐贞观中諌议大夫
刘伯庄撰续尔雅一卷唐艺文志注阙 宋陆佃字农师著埤雅二十卷 晁公武
读书志谓佃王安石客而其
学不专主王氏 愚按高氏纬略曰尔雅注今所传者郭璞孙炎耳所谓樊光李巡注沈璇集注已 …… (第 26b 页)
也)岁甲午书成迨庚午九十七载
出若有期(咸淳庚午王公知徽州)自今显行式永厥垂繇是进大
学之道学者葆之 (晁公武
读书志谓尔雅乃训诂之书置于小学之首今此书为尔雅之翼
故欲学者由小而进于大也)
先是公之从曾孙裳录藏家楹 (第 29a 页)
  临川王氏  安石 三衢刘氏 牧

     晁氏 公武 
龟山杨氏 时
    吕氏 大临 汉上朱氏 震
  开封郑氏 克  白云郭氏 雍
  考亭朱氏 熹  (第 5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