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记/陈氏曰熙宁八年诏颁之国子监且置之义解之首)
王昭禹周礼详解四十卷(通考陈氏曰其学/皆宗王氏新说) 杨时 周礼
辩疑一卷(通考晁氏曰/攻安石之书)夏休周礼井田谱二十卷(陈止/斋序)
(曰其说畿内广成万步谓之 (第 5a 页)
王昭禹周礼详解四十卷(通考陈氏曰其学/皆宗王氏新说) 杨时 周礼
辩疑一卷(通考晁氏曰/攻安石之书)夏休周礼井田谱二十卷(陈止/斋序)
(曰其说畿内广成万步谓之 (第 5a 页)
(费以十钜万礼官不议而有司不言及其成也不为/木主而为之象不为禘祫烝尝之礼而行一酌之奠)
(之礼又 杨时 所谓舍二帝三王之正礼而从一缪妄/之叔孙通是也抑又有大不安于心者圣明相继仁)
(孝爱敬之至通乎神明而 (第 4b 页)
(之礼又 杨时 所谓舍二帝三王之正礼而从一缪妄/之叔孙通是也抑又有大不安于心者圣明相继仁)
(孝爱敬之至通乎神明而 (第 4b 页)
公仍命词臣为制书一代之典可谓备矣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江浙行省据杭州路申备本路经
历司呈准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胡瑜牒我朝崇
儒重道加封先圣大成之号又追崇宋儒周敦颐等封
爵然有司讨论未尽尚遗先儒 杨时 等五人未列从祀 (第 29b 页)
惟故宋龙图阁直学士谥 文靖龟山先生 杨时亲得程
门道统之传排王氏经义之谬南渡后朱张吕氏之学
其原委脉络皆出于时者也故宋处士延平先生李侗 (第 30a 页)
公仍命词臣为制书一代之典可谓备矣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江浙行省据杭州路申备本路经
历司呈准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胡瑜牒我朝崇
儒重道加封先圣大成之号又追崇宋儒周敦颐等封
爵然有司讨论未尽尚遗先儒杨时等五人未列从祀
惟故宋龙图阁直学士谥文靖龟山先生 杨时 亲得程
门道统之传排王氏经义之谬南渡后朱张吕氏之学
其原委脉络皆出于时者也故宋处士延平先生李侗
传河 …… (第 30a 页)
至正二十一年七月行移翰林集贤太常三院会议俱
准所言二十二年八月奏准送礼部定拟五先生封爵
谥号俱赠太师 杨时 追封吴国公李侗追封越国公胡
安国追封楚国公蔡沈追封建国公真德秀追封福国
公各给词头宣命遣官赍往福建行 …… (第 31a 页)
以定后学之趋而不惑如宋儒罗从彦李侗者而不
得入焉此则盛典之有待而公论之不容已者也臣
尝溯其渊源侗宋儒朱熹之师也侗学于从彦从彦
学于 龟山杨时 时学于河南程颢兄弟颢常送时南
归谓人曰吾道南矣夫颢岂轻许可者而独以此称
时是时所传于颢而以授从彦 (第 33a 页)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江浙行省据杭州路申备本路经
历司呈准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胡瑜牒我朝崇
儒重道加封先圣大成之号又追崇宋儒周敦颐等封
爵然有司讨论未尽尚遗先儒 杨时 等五人未列从祀 (第 29b 页)
惟故宋龙图阁直学士谥 文靖龟山先生 杨时亲得程
门道统之传排王氏经义之谬南渡后朱张吕氏之学
其原委脉络皆出于时者也故宋处士延平先生李侗 (第 30a 页)
公仍命词臣为制书一代之典可谓备矣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江浙行省据杭州路申备本路经
历司呈准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胡瑜牒我朝崇
儒重道加封先圣大成之号又追崇宋儒周敦颐等封
爵然有司讨论未尽尚遗先儒杨时等五人未列从祀
惟故宋龙图阁直学士谥文靖龟山先生 杨时 亲得程
门道统之传排王氏经义之谬南渡后朱张吕氏之学
其原委脉络皆出于时者也故宋处士延平先生李侗
传河 …… (第 30a 页)
至正二十一年七月行移翰林集贤太常三院会议俱
准所言二十二年八月奏准送礼部定拟五先生封爵
谥号俱赠太师 杨时 追封吴国公李侗追封越国公胡
安国追封楚国公蔡沈追封建国公真德秀追封福国
公各给词头宣命遣官赍往福建行 …… (第 31a 页)
以定后学之趋而不惑如宋儒罗从彦李侗者而不
得入焉此则盛典之有待而公论之不容已者也臣
尝溯其渊源侗宋儒朱熹之师也侗学于从彦从彦
学于 龟山杨时 时学于河南程颢兄弟颢常送时南
归谓人曰吾道南矣夫颢岂轻许可者而独以此称
时是时所传于颢而以授从彦 (第 33a 页)
四年南京国子监祭酒谢铎奏十哲七十二子以及
左氏以下二十二人其所当黜陟者先儒程子与熊
去非已有定论但此外犹有不能无疑者有若 龟山
先生杨时 程门高弟伊洛正传息邪放淫以承孟氏
不愧南轩所称继往开来吾道南矣实演晦翁之𣲖
虽其晚莭一出不克尽 …… (第 33b 页)
以无惑乞敕升时以上祔宋诸贤之位斥澄以下从
莽大夫之列不惟天下之公论允惬而于世道教化
亦不为无补矣
明史孝宗本纪弘治八年七月丁亥封宋儒 杨时 为将
乐伯从祀孔子庙庭
礼志八年 (第 34b 页)
杨时 从祀位司马光之次
大学士徐溥等言诸儒从祀孔门非有功斯道不可
然必取證于大儒之说斯可以合人心之公考 (第 34b 页)
程氏
遗书及诸子伊洛渊源录所载 龟山杨氏 行状墓志 …… (第 34b 页)
与明道程子相似方其学成而归程子目送之曰吾
道南矣然则是道也岂易言哉自两程子嗣孔孟不
传之统及门之士得以道见许者 龟山 一人而已盖 (第 35a 页)
龟山 一传为豫章罗氏再传为延平李氏以授朱子
号为正宗文定胡氏亲承指授而春秋之传作南轩
张氏上溯渊源而太 …… (第 35a 页)
使天下之人晓然知虚寂之非道训诂之非学词华
之非艺则 龟山 传道之功不可诬矣崇宣之世京黼
柄国跻王安石于配享位次孟子而颂其新经以取
士僣圣叛经凡数十年 (第 35b 页)
龟山 入朝首请黜其配享不
令厕宣圣之庙庭废其新经不令蠹学者之心术使
天下之人知邪说之当息诐行之当距淫词 (第 35b 页)
之当放
则 龟山 卫道之功亦不可掩或有疑其出处之际而
少其著述之功则朱子谓 (第 35b 页)
龟山 之出惟文定公之言
最公曰当时若能听用决须救得一半胡文定亦曰 (第 35b 页)
蔡氏焉能浼之然则以出处见疑者未考之过也 龟
山 值洛学党禁之馀指示学者以大本所在体验之
功转相授受而朱子得闻其指诀则见于何镐之书
朱子于理一分殊 (第 36a 页)
之论称其年高德盛而所见益精
则见于西铭之跋要之无 龟山 则无朱子而 (第 36a 页)
龟山 之
道非知德者殆未可轻议然则以著述见少者亦未
考之过也又案元史至正二十一年因杭州路照磨
胡瑜建 (第 36a 页)
言已将 龟山 与延平李氏文定胡氏九峰蔡 (第 36a 页)
氏西山真氏俱加封爵列于从祀以世变不及遍行
天下此殆近于礼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者然则亲
讲于 龟山 若文定私淑于 (第 36b 页)
龟山 若朱张咸在侑食近
私淑于朱子若蔡真远私淑于朱子若许吴亦在侑
食独其师有传道卫道之功可以继往开来抑 (第 36b 页)
邪与
正者反不预焉揆之人心诚为阙典考大儒之定论
参前代之故实伸弟子从师之义慰后学向道之心
以 龟山 跻于从祀宜合公论奉旨允行 …… (第 36b 页)
明公羊高榖梁赤伏
胜高堂生孔安国毛苌董仲舒后苍杜子春王通韩愈
胡瑗周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 杨时
胡安国朱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蔡沈真德秀许衡凡
九十一人
王圻续通考嘉靖九年釐正祀典撤去塑像至圣先师
孔 …… (第 42a 页)
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字学音韵等书皆发
明圣道裨益程朱不少臣又尝闻之朱子翼道之功
李侗实启之从彦实传之今 杨时 既列从祀而从彦
李侗不与则是曾元享祀而祖祢不与也臣望陛下
隆重儒先绍续道统乞敕多官会议将罗从彦李 …… (第 48b 页)
世宗实录嘉靖十九年礼部覆薛瑄从祀议从祀之
典崇德报功自汉以来大儒从祀代不乏人正统间
以宋胡安国蔡沉真德秀元吴澄从祀弘治间以 宋
杨时 从祀嘉靖九年又以宋陆九渊从祀而累朝诸
臣俱尝请以本朝礼部侍郎薛瑄从祀案瑄山西河
津县人年甫幼学一 …… (第 51b 页)
欬狄黑孔忠
公西蒧颜之仆施之常秦非申枨颜哙先儒榖梁赤高
堂生毛苌后苍杜子春韩愈程颢邵雍司马光胡安国 杨时 张栻陆九渊许衡(旧有堂邑侯颜何兰陵伯荀况/彭城伯刘向司空王肃司徒杜)
(预今黜中牟伯郑众良乡伯卢植荣 …… (第 57a 页)
诸儒其不愧传道之列者宋则周元公崛兴
数千载之后上接邹鲁而二程张邵朱子相
继而兴其渊源所在程子之门则由 杨龟山
(时/) 罗仲素(从/彦)李延平(侗/)而递传于朱子朱子
之门由黄勉斋(干/)何文定(基/)王文宪(柏 (第 61b 页)
左氏以下二十二人其所当黜陟者先儒程子与熊
去非已有定论但此外犹有不能无疑者有若 龟山
先生杨时 程门高弟伊洛正传息邪放淫以承孟氏
不愧南轩所称继往开来吾道南矣实演晦翁之𣲖
虽其晚莭一出不克尽 …… (第 33b 页)
以无惑乞敕升时以上祔宋诸贤之位斥澄以下从
莽大夫之列不惟天下之公论允惬而于世道教化
亦不为无补矣
明史孝宗本纪弘治八年七月丁亥封宋儒 杨时 为将
乐伯从祀孔子庙庭
礼志八年 (第 34b 页)
杨时 从祀位司马光之次
大学士徐溥等言诸儒从祀孔门非有功斯道不可
然必取證于大儒之说斯可以合人心之公考 (第 34b 页)
程氏
遗书及诸子伊洛渊源录所载 龟山杨氏 行状墓志 …… (第 34b 页)
与明道程子相似方其学成而归程子目送之曰吾
道南矣然则是道也岂易言哉自两程子嗣孔孟不
传之统及门之士得以道见许者 龟山 一人而已盖 (第 35a 页)
龟山 一传为豫章罗氏再传为延平李氏以授朱子
号为正宗文定胡氏亲承指授而春秋之传作南轩
张氏上溯渊源而太 …… (第 35a 页)
使天下之人晓然知虚寂之非道训诂之非学词华
之非艺则 龟山 传道之功不可诬矣崇宣之世京黼
柄国跻王安石于配享位次孟子而颂其新经以取
士僣圣叛经凡数十年 (第 35b 页)
龟山 入朝首请黜其配享不
令厕宣圣之庙庭废其新经不令蠹学者之心术使
天下之人知邪说之当息诐行之当距淫词 (第 35b 页)
之当放
则 龟山 卫道之功亦不可掩或有疑其出处之际而
少其著述之功则朱子谓 (第 35b 页)
龟山 之出惟文定公之言
最公曰当时若能听用决须救得一半胡文定亦曰 (第 35b 页)
蔡氏焉能浼之然则以出处见疑者未考之过也 龟
山 值洛学党禁之馀指示学者以大本所在体验之
功转相授受而朱子得闻其指诀则见于何镐之书
朱子于理一分殊 (第 36a 页)
之论称其年高德盛而所见益精
则见于西铭之跋要之无 龟山 则无朱子而 (第 36a 页)
龟山 之
道非知德者殆未可轻议然则以著述见少者亦未
考之过也又案元史至正二十一年因杭州路照磨
胡瑜建 (第 36a 页)
言已将 龟山 与延平李氏文定胡氏九峰蔡 (第 36a 页)
氏西山真氏俱加封爵列于从祀以世变不及遍行
天下此殆近于礼所谓有其举之莫敢废者然则亲
讲于 龟山 若文定私淑于 (第 36b 页)
龟山 若朱张咸在侑食近
私淑于朱子若蔡真远私淑于朱子若许吴亦在侑
食独其师有传道卫道之功可以继往开来抑 (第 36b 页)
邪与
正者反不预焉揆之人心诚为阙典考大儒之定论
参前代之故实伸弟子从师之义慰后学向道之心
以 龟山 跻于从祀宜合公论奉旨允行 …… (第 36b 页)
明公羊高榖梁赤伏
胜高堂生孔安国毛苌董仲舒后苍杜子春王通韩愈
胡瑗周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 杨时
胡安国朱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蔡沈真德秀许衡凡
九十一人
王圻续通考嘉靖九年釐正祀典撤去塑像至圣先师
孔 …… (第 42a 页)
天文地理典章制度食货刑法字学音韵等书皆发
明圣道裨益程朱不少臣又尝闻之朱子翼道之功
李侗实启之从彦实传之今 杨时 既列从祀而从彦
李侗不与则是曾元享祀而祖祢不与也臣望陛下
隆重儒先绍续道统乞敕多官会议将罗从彦李 …… (第 48b 页)
世宗实录嘉靖十九年礼部覆薛瑄从祀议从祀之
典崇德报功自汉以来大儒从祀代不乏人正统间
以宋胡安国蔡沉真德秀元吴澄从祀弘治间以 宋
杨时 从祀嘉靖九年又以宋陆九渊从祀而累朝诸
臣俱尝请以本朝礼部侍郎薛瑄从祀案瑄山西河
津县人年甫幼学一 …… (第 51b 页)
欬狄黑孔忠
公西蒧颜之仆施之常秦非申枨颜哙先儒榖梁赤高
堂生毛苌后苍杜子春韩愈程颢邵雍司马光胡安国 杨时 张栻陆九渊许衡(旧有堂邑侯颜何兰陵伯荀况/彭城伯刘向司空王肃司徒杜)
(预今黜中牟伯郑众良乡伯卢植荣 …… (第 57a 页)
诸儒其不愧传道之列者宋则周元公崛兴
数千载之后上接邹鲁而二程张邵朱子相
继而兴其渊源所在程子之门则由 杨龟山
(时/) 罗仲素(从/彦)李延平(侗/)而递传于朱子朱子
之门由黄勉斋(干/)何文定(基/)王文宪(柏 (第 61b 页)
一在南安一在龙
溪一在仙游一在同安又建宁府守王野建书院以祀
文公理宗赐额曰建安家庙 南平县有道南祠祀 杨
时 而以罗李朱三公配 循州兴宁县尉颜公衮御贼
遇害主簿徐千能等皆被害邑人立庙祀之 建康都
统吴从龙为元人 (第 41a 页)
溪一在仙游一在同安又建宁府守王野建书院以祀
文公理宗赐额曰建安家庙 南平县有道南祠祀 杨
时 而以罗李朱三公配 循州兴宁县尉颜公衮御贼
遇害主簿徐千能等皆被害邑人立庙祀之 建康都
统吴从龙为元人 (第 41a 页)
亦利见大德之臣以共成其功天下利见大德之人
以被其泽大德之君九五也乾坤纯体不分刚柔而
以同德相应(易/传)
龟山杨氏 曰易言利见利用而终不言所以利故
孔子罕言利或谓死与鬼神子路所不得而问盖
不晓一致之理故错认圣 …… (第 27a 页)
以成之于天耳(易/说)
龟山杨氏 曰乾之九三独言君子盖九三人之位
也履正居中在此一爻故文言于九四则曰上不
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 …… (第 30a 页)
不可为首言乾以至刚健又安可更为物先为物先
则有祸所谓不敢为天下先乾顺时而动不过处便
是不为首六爻皆同(杨遵/道录)
龟山杨氏 曰或问乾坤用九六荆公曰进君子退
小人固非自然之理而正叔云观河图数可见何
也曰此多有议论少有分 (第 43a 页)
以被其泽大德之君九五也乾坤纯体不分刚柔而
以同德相应(易/传)
龟山杨氏 曰易言利见利用而终不言所以利故
孔子罕言利或谓死与鬼神子路所不得而问盖
不晓一致之理故错认圣 …… (第 27a 页)
以成之于天耳(易/说)
龟山杨氏 曰乾之九三独言君子盖九三人之位
也履正居中在此一爻故文言于九四则曰上不
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 …… (第 30a 页)
不可为首言乾以至刚健又安可更为物先为物先
则有祸所谓不敢为天下先乾顺时而动不过处便
是不为首六爻皆同(杨遵/道录)
龟山杨氏 曰或问乾坤用九六荆公曰进君子退
小人固非自然之理而正叔云观河图数可见何
也曰此多有议论少有分 (第 43a 页)
不为矣非伯夷柳下惠之徒何足以与此若孔子
则圣人之时不专于勿用也其易世之志未尝一
日而忘故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易/说)
龟山杨氏 曰辟世者若伯夷待天下之清是也非
遁世无闷确乎其不可拔不足以与此○孔子之 …… (第 2b 页)
舆虽备而无輗軏则有车之名而无运行之实人
而无信则虽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终不可入
尧舜之道故其喻如此(并语/解)
龟山杨氏 曰忠信乃为进德之基本无忠信则如
在虚空中行德何以进(语/录)○修辞立诚而刚大之
气形诸外则鄙 …… (第 19a 页)
类也(并易/说)○九五大人化矣天德位矣成性圣矣故
既曰利见大人又曰圣人作而万物睹(正/蒙)
龟山杨氏 曰东坡云万物睹乃是万物欲见之言
欲见之便非圣人作而万物睹如日在天万物便 (第 48b 页)
则圣人之时不专于勿用也其易世之志未尝一
日而忘故曰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易/说)
龟山杨氏 曰辟世者若伯夷待天下之清是也非
遁世无闷确乎其不可拔不足以与此○孔子之 …… (第 2b 页)
舆虽备而无輗軏则有车之名而无运行之实人
而无信则虽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终不可入
尧舜之道故其喻如此(并语/解)
龟山杨氏 曰忠信乃为进德之基本无忠信则如
在虚空中行德何以进(语/录)○修辞立诚而刚大之
气形诸外则鄙 …… (第 19a 页)
类也(并易/说)○九五大人化矣天德位矣成性圣矣故
既曰利见大人又曰圣人作而万物睹(正/蒙)
龟山杨氏 曰东坡云万物睹乃是万物欲见之言
欲见之便非圣人作而万物睹如日在天万物便 (第 48b 页)
也耳目不交于物而悉心以自求者思也思则知
敬以直内而中有主学则知义以方外而外有主
(语/解)
龟山杨氏 曰易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夫尽
其诚心而无伪焉所谓直也若施之于事则厚薄
隆杀一定而不可易为有 (第 14a 页)
敬以直内而中有主学则知义以方外而外有主
(语/解)
龟山杨氏 曰易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夫尽
其诚心而无伪焉所谓直也若施之于事则厚薄
隆杀一定而不可易为有 (第 14a 页)
有致亨之道其唯贞固乎然能守正不变者鲜矣(师/说)
(杂/编)
横渠先生曰勿用有攸往往则失其居矣(易/说)
龟山杨氏 曰屯极必亨故屯有亨之道元亨大亨
也利贞利在正也与乾四德异矣勿用有攸往以 …… (第 2b 页)
诸侯以蕃屏王室而已以是建侯则宁矣武王归
马放牛何不宁之有(易/说)
龟山杨氏 曰乾一索而得震阴阳始交也坎在上
难生也阴阳始交而未成泽坎之所以为难也震
动而坎险动乎险中合二 …… (第 7a 页)
未明宜立君以统治而未可遽谓安宁之时也不
取初九爻义者取义多端姑举其一也(本/义)○刚柔
始交是震此是 龟山 说震一索而得男也雷雨之
动满盈亦是那郁塞底意思宜建侯而不宁
不可道建侯便了须更自以为不安宁方 …… (第 12b 页)
广平游氏曰经纶者因性循理而治之无汨其序
之谓也易于屯曰君子以经纶言所以济难当如
此也(中庸/解)
龟山杨氏 曰雷雨之动满盈则屯解矣云雷而不 …… (第 14b 页)
才也象所谓君子以经纶者非初九其谁邪故其
体国致君宜以协济为义其曰利建侯者乃代天
理物之职也(易/说)
龟山杨氏 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初
以刚明之才处群阴之下能以贵下贱也其才足
以济时之屯又能以贵下 …… (第 18a 页)
者别而相远者也六二近初而应五六四应初而
近五皆与近者远别而求正应故皆曰乘马班如
上六无应虽比于五不可得而亲故亦曰班如
龟山杨氏 曰六二以阴柔乘刚故屯如邅如乘马
班如下马为班言屯邅而不能有行也初以阳下
阴婚媾之象匪寇也二以 …… (第 25a 页)
惟入于林中终无获也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
媒妁之言而行者父母国人皆贱之惟君子见几
而作不往以取吝也
龟山杨氏 曰六三居动之极而不中正非居正者
也待时而动动而不括故其出有获当屯难草昧
之时动不以正而上无应 …… (第 31b 页)
(一作/位)已不能而遂已至暗者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六四待求而往(易/说)
龟山杨氏 曰六四静而正居险而不妄动者也故
曰乘马班如班如者有待而行也夫初以阳下阴
求婚媾者也而四应之求 …… (第 36b 页)
恬然不为若唐之僖昭也不为则常屯以至于亡矣
○膏泽不下及是其德施未能光大也人君之屯也
(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屯难之世履尊位而陷乎险中乘阴
而无辅欲有为而力不足者也此人君之屯也人 …… (第 39b 页)
而又两之足以包括众理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
下之能事毕矣(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险难之极以阴柔居之乘刚而无辅
无有为之资也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而已班如不
能有行也涟如伤之至也 (第 45a 页)
(杂/编)
横渠先生曰勿用有攸往往则失其居矣(易/说)
龟山杨氏 曰屯极必亨故屯有亨之道元亨大亨
也利贞利在正也与乾四德异矣勿用有攸往以 …… (第 2b 页)
诸侯以蕃屏王室而已以是建侯则宁矣武王归
马放牛何不宁之有(易/说)
龟山杨氏 曰乾一索而得震阴阳始交也坎在上
难生也阴阳始交而未成泽坎之所以为难也震
动而坎险动乎险中合二 …… (第 7a 页)
未明宜立君以统治而未可遽谓安宁之时也不
取初九爻义者取义多端姑举其一也(本/义)○刚柔
始交是震此是 龟山 说震一索而得男也雷雨之
动满盈亦是那郁塞底意思宜建侯而不宁
不可道建侯便了须更自以为不安宁方 …… (第 12b 页)
广平游氏曰经纶者因性循理而治之无汨其序
之谓也易于屯曰君子以经纶言所以济难当如
此也(中庸/解)
龟山杨氏 曰雷雨之动满盈则屯解矣云雷而不 …… (第 14b 页)
才也象所谓君子以经纶者非初九其谁邪故其
体国致君宜以协济为义其曰利建侯者乃代天
理物之职也(易/说)
龟山杨氏 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初
以刚明之才处群阴之下能以贵下贱也其才足
以济时之屯又能以贵下 …… (第 18a 页)
者别而相远者也六二近初而应五六四应初而
近五皆与近者远别而求正应故皆曰乘马班如
上六无应虽比于五不可得而亲故亦曰班如
龟山杨氏 曰六二以阴柔乘刚故屯如邅如乘马
班如下马为班言屯邅而不能有行也初以阳下
阴婚媾之象匪寇也二以 …… (第 25a 页)
惟入于林中终无获也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
媒妁之言而行者父母国人皆贱之惟君子见几
而作不往以取吝也
龟山杨氏 曰六三居动之极而不中正非居正者
也待时而动动而不括故其出有获当屯难草昧
之时动不以正而上无应 …… (第 31b 页)
(一作/位)已不能而遂已至暗者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六四待求而往(易/说)
龟山杨氏 曰六四静而正居险而不妄动者也故
曰乘马班如班如者有待而行也夫初以阳下阴
求婚媾者也而四应之求 …… (第 36b 页)
恬然不为若唐之僖昭也不为则常屯以至于亡矣
○膏泽不下及是其德施未能光大也人君之屯也
(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屯难之世履尊位而陷乎险中乘阴
而无辅欲有为而力不足者也此人君之屯也人 …… (第 39b 页)
而又两之足以包括众理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
下之能事毕矣(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险难之极以阴柔居之乘刚而无辅
无有为之资也乘马班如泣血涟如而已班如不
能有行也涟如伤之至也 (第 45a 页)
(说/)
龟山杨氏 曰险在前往斯陷险矣见险而能止蹇
之所以为智也险在下往斯出险矣险而止卦之
所以为蒙也物生必蒙则 …… (第 8b 页)
也
广平游氏曰山下出泉其一未散其势未达观其
势之未达则果行观其一之未散则育德(易/说)
龟山杨氏 曰山下出泉泉之始达也万折必东避
碍而通诸海果行者取之盈科而进不舍昼夜育
德者取之(易/说) …… (第 18a 页)
发也虽然有发蒙之志则刑人而为利矣苟恶其
蒙而刑之不几于不教而诛乎故曰利用刑人以
正法也正法云者示之以好恶之谓也(易/说)
龟山杨氏 曰蒙无知也告之而弗喻引之而弗达 …… (第 23a 页)
故曰包蒙妇从夫子从亲者也以顺为正故纳妇
吉干蛊无违言必称亲子克家者也
龟山杨氏 曰无忿疾于顽包蒙也苟以是心至斯
受之矣纳妇也九二以刚中之才居发蒙之任群
蒙资之以为明者也顽而 …… (第 28b 页)
也舍正应于上而近比于二行不顺也金夫正也
以不正而见于正故不有躬无攸利若斯之女勿
用取也
龟山杨氏 曰六三阴柔而不中正不从正应而下
从九二见金夫不有躬者也见金而悦从行不顺
矣妇人以顺为正行不顺 …… (第 32b 页)
致因可吝之甚也实谓阳刚也(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阴资阳以为明六四之困蒙远于阳
故也阳实而阴虚实谓阳也不能亲贤以发其蒙
其困吝宜矣(易/说) …… (第 35b 页)
横渠先生曰不愿不信蒙之失正者也故蒙正如童
吉与夫彖之义同(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五居蒙之时在上居中大人不失
赤子之心者也
龟山杨氏 曰五居尊位而下求九二之臣不挟贵
也以童蒙自居不挟长挟贤也苟有求焉有所挟
则皆在所不告自天子至 …… (第 38a 页)
广平游氏曰蒙之上九击蒙若齐之伐燕利其土
地重器所谓为寇也若葛伯仇饷而汤往征之所
谓御寇也(易/说)
龟山杨氏 曰上九蒙之极也以刚之才处之故至
于击蒙也然击之以正其罪则御寇也已甚而至
于残民则为寇也故戒之 (第 40b 页)
龟山杨氏 曰险在前往斯陷险矣见险而能止蹇
之所以为智也险在下往斯出险矣险而止卦之
所以为蒙也物生必蒙则 …… (第 8b 页)
也
广平游氏曰山下出泉其一未散其势未达观其
势之未达则果行观其一之未散则育德(易/说)
龟山杨氏 曰山下出泉泉之始达也万折必东避
碍而通诸海果行者取之盈科而进不舍昼夜育
德者取之(易/说) …… (第 18a 页)
发也虽然有发蒙之志则刑人而为利矣苟恶其
蒙而刑之不几于不教而诛乎故曰利用刑人以
正法也正法云者示之以好恶之谓也(易/说)
龟山杨氏 曰蒙无知也告之而弗喻引之而弗达 …… (第 23a 页)
故曰包蒙妇从夫子从亲者也以顺为正故纳妇
吉干蛊无违言必称亲子克家者也
龟山杨氏 曰无忿疾于顽包蒙也苟以是心至斯
受之矣纳妇也九二以刚中之才居发蒙之任群
蒙资之以为明者也顽而 …… (第 28b 页)
也舍正应于上而近比于二行不顺也金夫正也
以不正而见于正故不有躬无攸利若斯之女勿
用取也
龟山杨氏 曰六三阴柔而不中正不从正应而下
从九二见金夫不有躬者也见金而悦从行不顺
矣妇人以顺为正行不顺 …… (第 32b 页)
致因可吝之甚也实谓阳刚也(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阴资阳以为明六四之困蒙远于阳
故也阳实而阴虚实谓阳也不能亲贤以发其蒙
其困吝宜矣(易/说) …… (第 35b 页)
横渠先生曰不愿不信蒙之失正者也故蒙正如童
吉与夫彖之义同(易/说)
蓝田吕氏曰六五居蒙之时在上居中大人不失
赤子之心者也
龟山杨氏 曰五居尊位而下求九二之臣不挟贵
也以童蒙自居不挟长挟贤也苟有求焉有所挟
则皆在所不告自天子至 …… (第 38a 页)
广平游氏曰蒙之上九击蒙若齐之伐燕利其土
地重器所谓为寇也若葛伯仇饷而汤往征之所
谓御寇也(易/说)
龟山杨氏 曰上九蒙之极也以刚之才处之故至
于击蒙也然击之以正其罪则御寇也已甚而至
于残民则为寇也故戒之 (第 40b 页)
位指五以正中兼二言故云正中○既有孚而贞正
虽涉险阻往则有功也需道之至善也以乾刚而能
需何所不利(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五以刚正中履尊位而不疚故有孚
光亨贞吉有孚刚中也光亨大亨也充实而有光
辉之谓大则光斯大矣不 …… (第 5a 页)
进复宜安处不失其常则可以无咎矣虽不进而志
动者不能安其常也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志虽
有须而恬然若能终身焉乃能用常也(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乾道以上行为常方需之时险在前
宜需而后进虽久于其所未为失常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以乾之刚 …… (第 12a 页)
(传/)
龟山杨氏 曰沙近水而不溺于水以其衍在其中
而不迫于险也其犯难浅矣故小有言终吉(易/说)
白云郭氏曰沙近 …… (第 15a 页)
慎量宜而进则无丧败也需之时须而后进也其义
在相时而动非戒其不得进也直使敬慎毋失其宜
耳(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需而迫于险则致寇自我矣然乾健 …… (第 18a 页)
处则退是顺从以听于时所以不至于凶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以柔居阴不能御强来则听顺而辟其
路(易/说)
龟山杨氏 曰乾健上行非险之所能陷而四以阴 …… (第 22a 页)
蓝田吕氏曰九五阳居至尊中正之位三阳上进
志同情悦需于酒食以交欢也交欢之事以道相
待非苟悦也
龟山杨氏 曰需而至于位天位则险难既平无所
事矣故需于酒食而已若既醉之诗是也然需于
酒食而不以正则是自溺 …… (第 25a 页)
位而未至于大失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上无所出故降入自穴恭以纳之虽处
极上不至于失(易/说)
龟山杨氏 曰阴宜下而在上不当位也以柔顺居
之而不为险难虽不当位未大失也当须之终处
一卦之外远于阳也与四 (第 28a 页)
虽涉险阻往则有功也需道之至善也以乾刚而能
需何所不利(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五以刚正中履尊位而不疚故有孚
光亨贞吉有孚刚中也光亨大亨也充实而有光
辉之谓大则光斯大矣不 …… (第 5a 页)
进复宜安处不失其常则可以无咎矣虽不进而志
动者不能安其常也君子之需时也安静自守志虽
有须而恬然若能终身焉乃能用常也(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乾道以上行为常方需之时险在前
宜需而后进虽久于其所未为失常也(易/说)
白云郭氏曰以乾之刚 …… (第 12a 页)
(传/)
龟山杨氏 曰沙近水而不溺于水以其衍在其中
而不迫于险也其犯难浅矣故小有言终吉(易/说)
白云郭氏曰沙近 …… (第 15a 页)
慎量宜而进则无丧败也需之时须而后进也其义
在相时而动非戒其不得进也直使敬慎毋失其宜
耳(并易/传)
龟山杨氏 曰需而迫于险则致寇自我矣然乾健 …… (第 18a 页)
处则退是顺从以听于时所以不至于凶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以柔居阴不能御强来则听顺而辟其
路(易/说)
龟山杨氏 曰乾健上行非险之所能陷而四以阴 …… (第 22a 页)
蓝田吕氏曰九五阳居至尊中正之位三阳上进
志同情悦需于酒食以交欢也交欢之事以道相
待非苟悦也
龟山杨氏 曰需而至于位天位则险难既平无所
事矣故需于酒食而已若既醉之诗是也然需于
酒食而不以正则是自溺 …… (第 25a 页)
位而未至于大失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上无所出故降入自穴恭以纳之虽处
极上不至于失(易/说)
龟山杨氏 曰阴宜下而在上不当位也以柔顺居
之而不为险难虽不当位未大失也当须之终处
一卦之外远于阳也与四 (第 28a 页)
以利涉大川而讼所以不利所遭之时异也入于
渊回旋而不得出也居讼之时阴爻终吉而阳多
不克不尚力也
龟山杨氏 曰乾健而上行坎险而趋下居险健而
不相与讼之所兴也九二刚来而得中有孚也讼
以有孚为主讼而无孚则 …… (第 7a 页)
之道故凡所作事必谋其始绝讼端于事之始则讼
无由生矣谋始之义广矣若慎交结明契劵之类是
也(易/传)
龟山杨氏 曰天左旋而水东注违行也作事至于
违行而后谋则无及矣(易/说) …… (第 11b 页)
横渠先生曰初于正应中有阴阳之间不无讼但以
阴居下体为柔顺履险方初不永所事其理辨直(一/作)
(正/)故小有言终吉(易/说)
龟山杨氏 曰险而健卦之所以为讼也险故兴讼
健故能讼居险之初柔不当位非险而健也无能
讼之才故不永所事当上 …… (第 14a 页)
为四所拒比三则为上所拒刚体不屈自下讼上
理卒不胜不如退就穷约克己自新亦庶乎无过
也知归而自反以居中也
龟山杨氏 曰以成卦之才言之则九二刚来而得
中能有孚窒惕中吉也以爻言之二五正应也二
以刚险而不应讼上者也 …… (第 17a 页)
也然当讼之时才不称其位则人必有媢嫉之者
故不能无危要之在己者贞固自守而无争心故
虽危而终吉也(易/说)
龟山杨氏 曰六三以阴居阳无险健之才而承乘
皆刚力不能讼也上九处刚健之极而下为之应
柔而不能抗也则从上而 …… (第 21b 页)
不谅犹小有言初卒明辩九四之讼所以不克然
四虽以刚致讼而居阴位能以理自反者也故曰
复即命渝安贞吉
龟山杨氏 曰居非中正义不克讼也复即命变而
为安贞则吉矣命天理也知义不克自反而即理
则非迷而不复者其吉不 …… (第 25b 页)
孰大焉故卦言利见大人大人则九五之谓也且
讼而有孚犹窒而后通惕而后宁中焉则吉终焉
则凶自无元吉之理(易/说)
龟山杨氏 曰刚中正而履尊位讼之所利见也故
元吉元吉者大而尽善者也(易/说) …… (第 28b 页)
足敬而可贱恶况又祸患随至乎(易/传)
龟山杨氏 曰以刚健居讼之终成讼者也成讼凶
之道虽足以取胜而受服人所贱辱也故终朝而
三褫之或锡非诚与也三 (第 31a 页)
渊回旋而不得出也居讼之时阴爻终吉而阳多
不克不尚力也
龟山杨氏 曰乾健而上行坎险而趋下居险健而
不相与讼之所兴也九二刚来而得中有孚也讼
以有孚为主讼而无孚则 …… (第 7a 页)
之道故凡所作事必谋其始绝讼端于事之始则讼
无由生矣谋始之义广矣若慎交结明契劵之类是
也(易/传)
龟山杨氏 曰天左旋而水东注违行也作事至于
违行而后谋则无及矣(易/说) …… (第 11b 页)
横渠先生曰初于正应中有阴阳之间不无讼但以
阴居下体为柔顺履险方初不永所事其理辨直(一/作)
(正/)故小有言终吉(易/说)
龟山杨氏 曰险而健卦之所以为讼也险故兴讼
健故能讼居险之初柔不当位非险而健也无能
讼之才故不永所事当上 …… (第 14a 页)
为四所拒比三则为上所拒刚体不屈自下讼上
理卒不胜不如退就穷约克己自新亦庶乎无过
也知归而自反以居中也
龟山杨氏 曰以成卦之才言之则九二刚来而得
中能有孚窒惕中吉也以爻言之二五正应也二
以刚险而不应讼上者也 …… (第 17a 页)
也然当讼之时才不称其位则人必有媢嫉之者
故不能无危要之在己者贞固自守而无争心故
虽危而终吉也(易/说)
龟山杨氏 曰六三以阴居阳无险健之才而承乘
皆刚力不能讼也上九处刚健之极而下为之应
柔而不能抗也则从上而 …… (第 21b 页)
不谅犹小有言初卒明辩九四之讼所以不克然
四虽以刚致讼而居阴位能以理自反者也故曰
复即命渝安贞吉
龟山杨氏 曰居非中正义不克讼也复即命变而
为安贞则吉矣命天理也知义不克自反而即理
则非迷而不复者其吉不 …… (第 25b 页)
孰大焉故卦言利见大人大人则九五之谓也且
讼而有孚犹窒而后通惕而后宁中焉则吉终焉
则凶自无元吉之理(易/说)
龟山杨氏 曰刚中正而履尊位讼之所利见也故
元吉元吉者大而尽善者也(易/说) …… (第 28b 页)
足敬而可贱恶况又祸患随至乎(易/传)
龟山杨氏 曰以刚健居讼之终成讼者也成讼凶
之道虽足以取胜而受服人所贱辱也故终朝而
三褫之或锡非诚与也三 (第 31a 页)
咎(易/说)
龟山杨氏 曰先王之制民居则为比闾族党州乡
故比则众在内一阳在上为之主君象也伍两卒
旅军师之制则众在外一 …… (第 6a 页)
伊川先生曰地中有水水聚于地中为众聚之象故
为师也君子观地中有水之象以容保其民蓄聚其众也(易/传)
龟山杨氏 曰地中有水容而能蓄也故君子体师
之象以容民蓄众(易/说)
兼山郭氏曰坤为地为众坎为险为法地所 …… (第 10b 页)
横渠先生曰师出以律师之始也体柔居贱不善用
律故凶(易/说)
蓝田吕氏曰初六行师之始以阴柔居之失律也
龟山杨氏 曰师出无名行师无制皆不能以律也
初六师之始也故言师出之义甘誓曰左不攻于
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 …… (第 13b 页)
主其事故发此义与前所云世儒之见异矣王三锡
以恩命褒其成功所以(一有/威字)怀万邦也
横渠先生曰怀爱万邦故所以重将帅(易/说)
龟山杨氏 曰九二以刚中之才分阃外之寄为师
之主天吏也在师中吉则无逸德矣如是乃可以 …… (第 18b 页)
三安能成功岂惟无功所以致凶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阴柔之质履不以正以此率众固不能
一师丈人吉非阴柔所御(易/说)
龟山杨氏 曰师之或以众尸之也众尸之禀命不
一而无功矣凶之道也六三上承众阴舆尸也故 …… (第 23b 页)
施宜乃其常也故左次未必(一无/必字)为失也如四退次
乃得其宜是以无咎(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次之不战之地则不失其常(易/说)
龟山杨氏 曰兵凶器也先王以丧礼处之故上将
军居右则师以右为主师之常也退而左次则失
常矣然四以柔顺之资承 …… (第 26b 页)
弟子谓六三六四也
龟山杨氏 曰田有禽害田也狝取之除害而已先
王之用师犹是也故曰田有禽利执言无咎执言
奉辞也奉辞则师出有名 …… (第 30a 页)
矣开国承家不可用也
龟山杨氏 曰师之初用熊罴虎貔之士武王伐商
虽微卢彭濮人有所不废至其终则崇德报功之
时也故曰开国承家小人 (第 35b 页)
龟山杨氏 曰先王之制民居则为比闾族党州乡
故比则众在内一阳在上为之主君象也伍两卒
旅军师之制则众在外一 …… (第 6a 页)
伊川先生曰地中有水水聚于地中为众聚之象故
为师也君子观地中有水之象以容保其民蓄聚其众也(易/传)
龟山杨氏 曰地中有水容而能蓄也故君子体师
之象以容民蓄众(易/说)
兼山郭氏曰坤为地为众坎为险为法地所 …… (第 10b 页)
横渠先生曰师出以律师之始也体柔居贱不善用
律故凶(易/说)
蓝田吕氏曰初六行师之始以阴柔居之失律也
龟山杨氏 曰师出无名行师无制皆不能以律也
初六师之始也故言师出之义甘誓曰左不攻于
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 …… (第 13b 页)
主其事故发此义与前所云世儒之见异矣王三锡
以恩命褒其成功所以(一有/威字)怀万邦也
横渠先生曰怀爱万邦故所以重将帅(易/说)
龟山杨氏 曰九二以刚中之才分阃外之寄为师
之主天吏也在师中吉则无逸德矣如是乃可以 …… (第 18b 页)
三安能成功岂惟无功所以致凶也(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阴柔之质履不以正以此率众固不能
一师丈人吉非阴柔所御(易/说)
龟山杨氏 曰师之或以众尸之也众尸之禀命不
一而无功矣凶之道也六三上承众阴舆尸也故 …… (第 23b 页)
施宜乃其常也故左次未必(一无/必字)为失也如四退次
乃得其宜是以无咎(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次之不战之地则不失其常(易/说)
龟山杨氏 曰兵凶器也先王以丧礼处之故上将
军居右则师以右为主师之常也退而左次则失
常矣然四以柔顺之资承 …… (第 26b 页)
弟子谓六三六四也
龟山杨氏 曰田有禽害田也狝取之除害而已先
王之用师犹是也故曰田有禽利执言无咎执言
奉辞也奉辞则师出有名 …… (第 30a 页)
矣开国承家不可用也
龟山杨氏 曰师之初用熊罴虎貔之士武王伐商
虽微卢彭濮人有所不废至其终则崇德报功之
时也故曰开国承家小人 (第 3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