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孟子類
五經總義類
類書類
公唐太叔配康王以毕公配秦始皇帝以李斯蒙恬王
剪配汉高皇帝以萧何配太宗孝文皇帝以陈平 周勃
宋昌刘章配孝景皇帝以窦婴申屠嘉配世宗孝武皇
帝以公孙弘卫青霍去病金日磾配中宗孝宣皇帝以
丙吉魏相霍光 …… (第 27a 页)
 香诣诸陵令有司致祭凡遇皇帝即位俱遣官祭告
礼志洪武二十一年令每岁郊祀附祭历代帝王于大
祀殿仍以岁八月中旬择日遣官祭于本庙其春祭停
之又定每三年遣祭各陵之岁则停庙祭是年诏以历

代名臣从祀礼官李原名奏拟三十六人以进帝以宋
赵普负太祖不忠不可从祀元臣四杰木华黎为首不
可祀孙而去其祖可祀木华黎而罢安童既祀伯颜则
阿术不必祀汉陈平冯异宋潘美皆善始终可祀于是
定风后力牧皋陶夔龙伯夷伯益伊尹傅说周公旦召
公奭太公望召虎方叔张良萧何曹参陈平 周勃
邓禹
冯异诸葛亮房元龄杜如晦李靖郭子仪李晟曹彬潘
美韩世忠岳飞张浚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赤老温伯 …… (第 43a 页)
 非臣下所当及者谨述所见如此

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各处圣帝明王载在祀典者
其庙宇陵寝皆要备知其处每年定夺日期或差官往
祭或令有司自祭礼部悉理之
是年定遣祭仪
一斋戒前一日太常官宿于本司次日具本奏致斋二
日传制遣官行礼
一传制仪见仪制同
一省牲牛五羊五豕六鹿一兔八凡正祭前一日献官

承制毕诣本坛省牲
一陈设五室十六位每室犊一羊一豕一每位登一铏
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一白色(礼神/制帛)共设酒尊三爵
四十八篚五于中室东南西向祝文案一于西东庑第
一坛风后皋陶龙伯益傅说召公奭召穆公虎张良曹
参羊一豕一铏九笾豆各四簠簋各一帛九白色(礼神/制帛)
酒盏二十七馔盘一篚一第二坛 周勃
冯异房元龄李
靖李晟潘美岳飞木华黎博尔忽伯颜羊一豕一铏十 (第 45a 页)
    蕙田案观此则出于奸相之怀私崇饰审矣
礼乐志建中二年礼仪使颜真卿奏治武成庙请如月
令春秋释奠其追封以王宜用诸侯之数乐奏轩县诏
史馆考定可配享者列古今名将凡六十四人图形焉
越范蠡齐孙膑赵廉颇秦王剪汉曹参 周勃
李广霍去
病后汉邓禹贾复寇恂马援皇甫嵩魏张辽蜀关羽吴 …… (第 17b 页)
以张良配享殿上管仲孙武乐毅诸葛
亮李绩并西向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 周勃
李广霍去病邓禹
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
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 (第 33a 页)
人迎代王乘传诣
长安至渭桥群臣拜谒称臣代王下车拜太尉勃跪上
天子玺符代王谢曰至代邸而议之丞相陈平太尉
大将军陈武御史大夫张苍宗正刘郢朱虚侯刘章
东牟侯刘兴居典客刘揭皆再拜言曰子弘等皆非孝
惠子不当奉宗庙 (第 36b 页)
 蚳蛙去王远无以箴王阙特辞灵邱请士师足徵为
 边邑但实不知其所在耳时赵别有灵邱以葬武灵
 王得名即今灵邱县孝成王以灵邱封黄歇 绛侯

 破陈豨于灵邱皆其地注史记者以此之灵邱为齐
 之灵邱无论齐境不得至代北而敬侯时安得国有
 灵邱胡 (第 38a 页)
    景之世有军事则置太尉事已则省史记将
    相年表于高帝五年文帝二年景帝七年武
    帝建元二年皆云罢太尉官于高帝十一年
    云 周勃
为太尉攻代后官省皆其證也自武
    帝以后不复置太尉官班史遂云武帝建元
    二年省不知汉初亦不 (第 2b 页)
    又案此论南北军寓兵于农
玉海盖宽饶传卫卒愿更留一年是郡国番上于南军
之制黄霸为京兆尹发骑士诣北军是三辅番上于北
军之制南军犹调于郡国北军第调于京辅
    蕙田案唐李揆谓汉以南北军相制故 周勃
    
能以北军安刘氏易氏亦谓南军以卫宫城 …… (第 8b 页)
 守都尉令长丞会都试课殿最
钱文子补兵志材官骑士属郡都尉以岁八月太守都
尉令长丞为会都试水处为楼船令丞尉亦各统其县

守尉不得专也大抵金城天水陇西安定北地河东上
党上郡多骑士三河颍川沛郡淮阳汝南巴蜀多材官
江淮以南多楼船
    蕙田案申屠嘉 周勃
俱以材官起积功得至
    将相赵充国亦始为骑士而霍去病传骑士
    孟已有功至赐爵关内侯其推迁之 (第 11b 页)
 由而制然此特举其要而已汉文帝问宰相一岁钱

 榖出入之数几何 周勃
辞以不知是失举要之职陈
 平辞以有主者又失举要之义唐以宰相领度攴领
 盐铁失之益远矣
是月也霜始降则 (第 31a 页)
 (以有讴歌者为人有用力不齐故促急之也春秋左/传曰鲁哀公会吴伐齐其将公孙夏命歌虞殡杜预)

 (曰虞嫔送葬歌示必死也史记 绛侯
世家曰 (第 21a 页)
周勃
以/吹箫乐丧然则挽歌之来久矣非始起于田横然谯)
 (氏引礼文颇有明据/故并存以俟通博)
 何承天纂文 (第 21a 页)
  饥死叛散遂以破灭惟其委之重而自任也专故
  能有成功吉无咎也虽然人臣有大功于天下奉
  身而退不为天下先可也亚夫 绛侯
之子复有大 (第 22a 页)
 奇无穷人莫能测以多算胜者斯可以为战功矣多
 之为义惟战功可称周平王锡晋文侯曰尔多修捍
 我于艰史书 周勃
之功曰至城下为多当驰道为多
 皆指言其战功而已(○黄氏曰战功居下名之曰多/言杀获已多可止也先王之兵) (第 4a 页)
 黄帝乐名周礼大司乐注卷者卷聚之义(又通作惓前汉贾捐之传敢昧死竭卷卷)又集韵韵会正韵𡘋驱圆切音㒽集 
 韵县名在河南 前汉周勃
(第 93a 页)
周勃
沛人其先卷人也(又集韵一曰冠武)又正韵古本切音衮礼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 
(冕)(唐韵正韵司夜切集 (第 93a 页)
 韵双遇切𡘋音数广韵裁残帛也(又类篇询趋切音须缯采色)又类篇帛边也汉制以为关门符信 (类篇同帢)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莫报切音释名冒也说文本作月徐铉曰今作帽帽名犹冠义取蒙覆其首本纚也古者)
(冠无帽冠下有纚以缯为之后人因之帽于冠或裁纚为帽自乘舆宴居下至庶人无爵者皆服之江左时野人已著帽人士)

(亦往往而见但无顶圈矣后乃高其屋云隋书礼仪志帽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以白纱者名高顶帽又有缯皂杂纱为之)
(高屋下裙盖无定准唐书车服志乌纱帽者视事及燕见宾客之服也)又通作冒史记 绛侯
世家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注 
(应劭曰陌额絮也晋灼曰巴蜀异物志谓头上巾为冒絮)(唐韵则前切集韵子仙切𡘋 (第 63b 页)
 者又地官大司徒以庸制禄则民兴功(又尔雅释诂劳也疏谓劳苦又释训庸庸劳也疏有功庸者皆劳也诗王风我生之)
 初尚无庸笺庸劳也(又广韵和也礼中庸疏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又集韵愚也史记 周勃
传才能不过凡庸 又岂也 
(左传庄十四年庸非贰乎前汉文帝纪赐尉佗书虽王之国庸独利乎)又租庸赋法唐书食 …… (第 22b 页)
 御善也疏彊梁者任威使气之貌(又禺彊彊良神名山海经北方禺彊注水神也又北极天匮有神名曰彊良)又广韵其 
(两切集韵正韵巨两切𡘋强上声类篇勉也孟子彊为善而已矣前汉董仲舒传彊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彊勉行道则)

 德日起而大有功 又抑之使然曰彊孟子彊而后可(又正韵牵彊假合也)又类篇其亮切音弶史记 绛侯
世家勃为人 
 木彊敦厚(又屈强史记陆贾传乃欲以新集未造之越屈彊于此前汉书作屈强○按彊与强平上去三声 (第 54a 页)
 页亦县持也通作絜 又讫黠切音戛博雅独也(又集韵韵会𡘋丘八切音劼与同菝草名礼月令王瓜生注蓖挈也)

(即菝)(俗梳字)(玉篇古文扏字注详二画)(集韵蒲盖切音旆拨也)又蒲昧切音佩捩也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𡘋乌旰切音案说文下也广韵抑也梁简文帝筝赋陆离抑按磊落纵横)又尔雅释诂止也 
(史记周本纪王按兵毋出前汉高帝纪吏民皆按堵如故注按次第墙堵不迁动也)又据也礼月令孟冬命工师效功陈祭 
(器按度程史记白起传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注屯兵以据援)又抚也史记平原君传毛遂按剑历阶而上又邹阳传人 
 无不按剑相盼(又控也史记 绛侯
世家天子乃按辔徐行又察行也考验也举也劾也前汉贾谊传验之往古按之当今)
(之务又丙吉传掾史不称职辄予长 …… (第 45b 页)
 𦑡(又唐韵都礼切集韵韵会典礼切𡘋音底绝也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刲离之不绝中央少者使易绝以祭耳)

 (又掷也战国策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史记 绛侯
世家大后以冒絮提文帝注徐广服虔提音弟萧该音底萧)
 音为得(又集韵韵会正韵𡘋大计切音第见上史记注又 (第 72b 页)
 说礼之事(又礼中庸其次致曲注曲犹小小之事朱注一偏也)又说文或说蚕簿礼月令具曲植籧筐注所以养蚕器也 
 曲簿也 前汉周勃
传以织簿曲为生注苇簿为曲也(又乐曲宋玉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又姓史记蒙恬传御 
 史曲宫(又集 …… (第 32a 页)
 他结切音铁弛也潘岳西征赋随政隆替注替音铁(又韵补叶才淫切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
(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而夕替艰音勤)最古文(唐韵集韵𡘋祖外切音醉说文犯而取也)又玉篇 
(聚也公羊传隐元年会犹最也注最聚也最之为言聚今聚民曰投最)又广韵极也史记 周勃
世家攻槐里好畤最注于将 
 率之中功为最后汉崔寔传常为边最注最为第一(又史记 (第 35a 页)
周勃
世家定上谷十一县右北平十六县辽西辽东二十九县) (第 35a 页)
 (卦传巽为木疏木可以揉曲直即巽顺之谓也礼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疏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于木位)又八音 

之一周礼春官太师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注木柷敔也(又质朴论语刚毅木讷近仁)又木彊不和柔貌 前汉周勃
传勃为  …… (第 2a 页)
 也前汉郊祀歌声气远条(又条鬯也前汉律志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又教条史记酷吏传以兴化条又条奏前汉元 
(帝诏条奏无有所讳又条例晋书刘实传撰春秋条例二十卷颜师古曰凡言条者一一而疏举之若木条焉)又绳也礼杂 

 记丧冠条属 又八风之一易纬通卦验东北曰条风(又博雅条条扰乱也)又鸣条地名在河东郡安邑县 又国名 汉 
 周勃
封条侯 又姓姓苑晋有冉闵司空条枚(又集韵他彫切音祧枝落也诗豳风蚕月条桑)又痴宵切义同 又与涤 
 通 …… (第 48b 页)
 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椎(唐韵正韵直追切集)
(韵传追切𡘋音追通作槌俗作槌说文击也又铁椎也战国策秦遗连环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已解矣史记信陵)
 君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又扬子方言椎齐谓之终葵)又椎钝不曲桡也 前汉周勃
传朴椎少文 又释名椎  …… (第 63b 页)
 音洛诗秦风山有苞栎隰有六驳唐韵栎驳通叶无二音(又唐韵鲁刀切音劳史记楚元王世家详为羹尽栎釜汉书作)
(轑釜)(集韵类篇𡘋放吠切音废柚属见椴字注)(同樀)(广韵张略切集韵韵会陟略切𡘋音灼说)
 文斫谓之櫡 又博雅櫡谓之钁(又唐韵直虑切同箸饭欹也汉书作箸史记 绛侯
世家景帝召亚夫食不置櫡淮南子齐)
(俗训作櫡糟丘生乎象櫡)(同)(槎本字)(字汇补同棕石鼓文其拔 (第 119a 页)
 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处所以就便安也(又飞行殿辇名王嘉拾遗记汉成帝好夕出游造飞行殿方一丈如今之)
(辇选羽林士负之以趋帝于辇上闻其中若风雷声名曰云雷宫)又殿下次于陛下之称叶适石林燕语制独天子称陛下 
(殿下则诸侯皆得通称至唐初制令惟皇太子皇后百官上疏称殿下至今循用之)又广韵都甸切集韵韵会正韵丁练切 
(𡘋音念军前曰启后曰殿左传襄二十六年析公奔晋晋人寘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又军败后奔曰殿左传宣十二年晋 

 随季殿其卒而退(又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战功曰多见史记 绛侯
世家注又前汉宣帝纪丞相御史课殿最之閒注师古曰)
(殿课居后也最课居先也春秋繁露考试之法九分三三列之一 (第 51b 页)
 术世人以数而入于术故失于理也(又性也礼乐记天理灭矣注理犹性也)又条理也易系辞俯以察于地理疏地有山 
(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又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礼中庸文理密察朱注理条理也)又礼乐记理发诸外而民莫 
 不承顺注理容貌之进止也(又玉篇文也 前汉周勃
传纵理入口唐书太宗纪木心不正则脉理皆斜)又增韵肤肉之间 
(为凑理以其有脉理也礼内则薄切之必绝其理杜 (第 20b 页)
 为筥者(又米数礼聘礼十斗曰斛十六斗曰籔十薮曰秉又小尔雅钟二谓之秉秉十六斛○按仪礼禾米之秉字同数异)

(惟徐氏韵谱二石为秉又是一说盖石即斛也冉子与粟五秉据仪礼为八十石据徐氏止十石多寡迥别俟考正)又执持 
(也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诗大雅民之秉彝书君奭秉德明恤)又去声陂病切与柄同史记天官书二十 
(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 绛侯
世家许负相周亚夫曰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又姓○按说文秉从又持禾 
(正字通兼载钟鼎文字重出 (第 54b 页)
 切音洛篱也(又笼也扬子方言杯陈楚宋卫之间自关而西谓之杯注盛杯器笼也)箸古文

(广韵迟倨切集韵韵会迟据切正韵治据切𡘋音宁匙箸饭具礼曲礼饭黍毋以箸史记注箸即箸也)又与櫡同史记 绛侯 
(世家景帝召条侯食独置大胾无切肉又不置櫡注櫡汉书作箸食所用也岭表录南海岸边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传)
(越王弃馀算而生若细荻高尺馀春吐苗箕心茗骨青而且劲南海人爱其色以为酒筹凡欲采者须轻步向前拔之闻行声)
 遽缩入沙中不可得(又集韵陟略切正韵直略切𡘋音著被服也一曰附也黏也战国策智伯曰兵箸晋阳三年矣注箸 (第 3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