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四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朝廷典献莫大于斯迩年以来朝仪虽设版位品秩牵
越班 行均
为衣紫从五与正五杂居共曰服绯七品与
六品齐列下至八品九品莫不皆然夫既踰越班制遂
致行立不端因忘肃敬之 (第 14a 页)
 津济道宿所至如归币租轻乃作母以行其子易资
 贵贱以均游旅使无滞无粥熟无室市权内外以立
 均无蚤暮闾次均 行均
行众从积而勿囗以罚助均
 无使之穷平均无乏利民不淫无播蔬无食种以数
 度多少省用祈而不宾祭服漱不制车 (第 4b 页)
(理之自然礼之全体也毫釐有差则失/其中正而各倚于一偏其不可 行均
矣) 棘子成曰君
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棘子成卫大夫疾时/人文胜故为此言)子贡曰惜
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 (第 28b 页)
 (仪而已至此章又兼话言言之威仪形于身者言语/出于口者皆德之符也下四句又极言其言语之不)
 (可不慎也○段氏昌武曰言 行均
不可以有失而言/之失尤易能谨其易者则行可知也故此惟戒乎斯)
 (言之玷○陈氏栎曰上以出话威仪对言下专 (第 15a 页)
偏其不可 行均
(熊氏曰程范兼言礼乐朱子只言礼之全体盖礼乐无二本礼之和
处即乐也○通曰须要看集注前一节分体用后一节
(第 23b 页)
 囚系为奴因佯狂而受辱比干直言极諌不惮批鳞
 遂至剖心而死三人或去或奴或死各就一已分量
 随地自尽审度一时事势尽力而 行均
之无愧于心
 者矣孔子从而断之曰殷有三仁焉夫论人者当略
 迹而原其心评古者又考时而哀其志三人之行虽 (第 29a 页)
  承上文而言如此而复(扶又反下同)有所不行者以其徒
知和之为贵而一于和不复以礼节之则亦非复礼
之本然矣所以流荡忘返而亦不可行也 程子曰
礼胜则离故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以斯为美而
小大由之乐胜则流故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和不以

礼节之亦不可行(礼胜则离乐胜则流二句出乐记)范氏曰(范氏名祖禹字
淳夫成都人程门高弟)
凡礼之体主于敬而其用则以和为贵
敬者礼之所以立也和者乐之所由生也若有子可
谓达礼乐之本矣愚谓严而泰和而节此理之自然
礼之全体也毫釐有差则失其中正而各倚于一偏
其不可 行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
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近远皆去声) (第 12a 页)
 (其不可不谨一也故此诗于威仪凡六言之而于言/语亦三致意焉前章之命告此章之言玷下章之无)
 (易由言是也段氏曰言 行均
不可以有失而言之失/尤易能谨其易者则行可知也故此章末唯戒夫斯)
 (言之/玷)故南容一日三复此章而孔 (第 10b 页)
 (专以言语言盖容貌辞气皆德之符其不可不谨一/也故此诗于威仪凡六言之而其言语亦三致意焉)
 (前章之命告此章之言玷下章之无易由言是也○/段氏曰言 行均
不可以有失而言之失尤易能谨其)
 (易者则行可知也故此/章末唯戒夫斯言之玷)故南容一日三(去/声)(第 12a 页)
 所谓制也其曰议德行者何也如伊尹而以清为德
 行柳下惠而以任为德行伯夷而以和为德行皆非
 矣是故宋襄之仁申生之孝子路之死以语于德
 均
未也后世大节亏丧而欲以他长自解免即有清
 白之德卓异之行岂足称乎商量审度以合于大中
 所谓议也 (第 19a 页)
对然一书卷帙多或盈千若不注出某卷几与不注所
出书同今自诸书两卷以上便为分别注出其体自唐
李匡义资暇集 辽僧行均
龙龛手鉴巳见资暇中卷曰
礼记第十八卷开元礼第七十六龙龛注鑇字云在中
阿含经第五十五卷注坦字云出阿差末 …… (第 7b 页)
春秋大传(余知古渚宫旧事引)
毛诗题纲
毛诗义注
五经义
五经析疑驳
论语隐义(并御览引)
尔雅注 (行均
龙龛手鉴引)

书名无考

贾谊 文莹湘山野录引(江少虞皇宋事实类苑引) 服虔 释文引(湘山野录引) (第 55a 页)
 卑谦之身也舍人注 舒迟之身也孙注(并宋本春秋疏十一)


 甘之进也尔雅注 (僧行均
龙龛手鉴四)

 介者相助之义如人之左右手故以介为左右也孙
 注(诗疏十七之一)

 没之尽李 (第 4a 页)
 民也官不得治民乃自占为业耳迄于汉亡兵燹之
 馀人稀土旷天下之田既不在官又终不在民但随
 力所能至而耕之元魏 行均
田稍近古唐因而损益
 之为法虽善然令民得买其口分永业始有券信日
 渐一日公田尽变为私田而井田永不可复 (第 7b 页)
 然四以刚而居柔善用其刚故有交孚之美上下信

 之睽终可合而无咎也传曰志行也如履也否也皆
 九四也皆曰志 行均
处危疑之际而从容以求济然
 后其志可得而行以婞直者居之鲜不败事矣家庭
 朋友官联之间凡当合睽之任者皆 (第 41a 页)
 有豪强兼并之患然未明以田与民也官不得治民
 乃自占为业耳迄于汉亡兵燹之馀人稀土旷天下
 之田既不在官亦不终在民但随力所能至而耕之
 元魏 行均
田稍近古唐因而损益之为法虽善然令
 民得卖其口分永业始有券信日渐一日公田尽变
 为私田而井田永不可复 (第 33a 页)
  (之称得谓阴阳相得先儒以初二二阳四五二阴/相比为友与系传致一之义不合又云三应上为)
  (友泰卦爻爻相应又何用损一而后得友欤卦取/九上六下之义得友止言上三初四不与焉三人)
   (行均
欲得友也势不能同行而同得于是乎有损/焉损一人则所损之一人得其友而不损之一人)
  (亦得其友所损之一 (第 10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十

  龙龛手鉴       小学类二(字书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龙龛手鉴四卷 辽僧行均
(第 1a 页)
行均
(第 1a 页)
广济
俗姓于氏晁公武读书志谓此书卷
首僧智光序题云统和十五年丁酉七月一
日沈括梦溪笔谈乃谓熙宁中有人自契丹 (第 1a 页)
得此书入傅钦之家蒲传正取以刻版其序

末旧云重熙二年五月序蒲公削去之云云
今按此本为影抄辽刻卷首智光原序尚存
其纪年实作统和不作重熙与晁公武所说
相合知沈括误记又文献通考载此书三卷
而此本实作四卷智光原序亦称四卷则通
考所载显然误四为三殆皆隔越封疆传闻
纪载故不免失实欤其书凡部首之字以平
上去入为序各部之字复用四声列之后南

宋李焘作说文五音韵谱实用其例而小变
之每字之下必详列正俗今古及或作诸体
则又 行均
因唐颜元孙干禄字书之例而小
变之者也所录凡二万六千四百三十馀字
注一十六万三千一百七十馀字并注总一 (第 2a 页)
十八万九千六百一十馀字于说文玉篇之
外多所搜辑虽 行均
尊其本教每引中阿舍
经贤愚经中诸字以补六书所未备然不专 …… (第 2a 页)
修有 行均上人
(第 5a 页)
广济
俗姓于氏派演青齐云飞燕晋
善于音韵闲于字书睹香严之不精寓金河而载缉九
仞功绩五变炎凉具辨宫商细分喉齿 (第 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龙龛手鉴卷一

   辽 释行均 


  平声

  金部第一

  □(玉篇七南色咸二反□鏒马口中铁也又思感反)(鲁甘反□锨也)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龙龛手鉴卷二

   辽 释行均 


  上声

  手部第一

  掬(火横反掬击也)□□□□□(五俗下一又玉篇音鈠)(正敕皆反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龙龛手鉴卷三

   辽 释行均 


  去声

  见部第一

  □规□(三俗)(正居随反规圆器也丈夫识用必合规矩者也四)□(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