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经部
盛德之应则洛水先温故号温洛(又水名水经温水出牂柯夜郎县)又泉名潘岳西征赋汤井温谷注即温泉也 又地
(名左传隐三年取温之麦注温今河内温县广舆记今属怀庆府)又郡名温州府今属浙江 又色和曰温论语色 思温 (第 72b 页)
(名左传隐三年取温之麦注温今河内温县广舆记今属怀庆府)又郡名温州府今属浙江 又色和曰温论语色 思温 (第 72b 页)
气候扬雄太元全模放易他底用三数易却用四数
他本是模易故就他模底句上看易也可略见得易
意 思温公 集注中可见也康节云先天图心法皆从
中起且莫说圆图又云文王八卦应地之方这是见
他不用卦生底次第序四 (第 18a 页)
他本是模易故就他模底句上看易也可略见得易
意 思温公 集注中可见也康节云先天图心法皆从
中起且莫说圆图又云文王八卦应地之方这是见
他不用卦生底次第序四 (第 18a 页)
言但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其为君子者乎
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饶氏曰色字所该者广凡形于
外者皆可谓之色有专指而色而言者如色 思温 是也有该猊而言者如巧言令色是也有该言貌而言
者如此章色庄是也有该言猊行事而言者如色取仁是也○通曰君子 (第 17b 页)
为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饶氏曰色字所该者广凡形于
外者皆可谓之色有专指而色而言者如色 思温 是也有该猊而言者如巧言令色是也有该言貌而言
者如此章色庄是也有该言猊行事而言者如色取仁是也○通曰君子 (第 17b 页)
民斯为下盖困而学犹可以进于上困而不学遂为下而无复上之望
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难去声)
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听无所壅则聪无不闻色见 (第 42a 页)
矣)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思温 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难去声)
视无所蔽则明无不见听无所壅则聪无不闻色见 (第 42a 页)
则全昏矣
君子有九思减七十三字)
视便要看得透不为物所眩是谓无所蔽听便要听得透不为人所欺是谓无所壅色 思温 所谓温如其玉也貌思恭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也言思忠心口如一也事思敬执事敬也疑思问必解其疑也忿思难忍小忿也 (第 46a 页)
君子有九思减七十三字)
视便要看得透不为物所眩是谓无所蔽听便要听得透不为人所欺是谓无所壅色 思温 所谓温如其玉也貌思恭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也言思忠心口如一也事思敬执事敬也疑思问必解其疑也忿思难忍小忿也 (第 46a 页)
则全昏矣
君子有九思减七十三字)
视便要看得透不为物所眩是谓无所蔽听便要听得透不为人所欺是谓无所壅色 思温 所谓温如其玉也貌思恭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也言思忠心口如一也事思敬执事敬也疑思问必解其疑也忿思难忍小忿也 (第 46a 页)
君子有九思减七十三字)
视便要看得透不为物所眩是谓无所蔽听便要听得透不为人所欺是谓无所壅色 思温 所谓温如其玉也貌思恭惰慢之气不设于身体也言思忠心口如一也事思敬执事敬也疑思问必解其疑也忿思难忍小忿也 (第 46a 页)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告子上) 周公思
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
而得之坐以待旦(离娄下)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
色 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
义(季氏)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
未之思也夫何远 (第 29b 页)
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
而得之坐以待旦(离娄下)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
色 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
义(季氏)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
未之思也夫何远 (第 29b 页)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
则勿惮改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并学而) 君子博学于
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
明听思聪色 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难见得思义(季氏)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
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 (第 46b 页)
则勿惮改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并学而) 君子博学于
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 君子有九思视思
明听思聪色 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难见得思义(季氏) 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
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 (第 46b 页)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
夫小子(泰伯)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思温 貌思
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躬自
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所求乎子以事 (第 22b 页)
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
夫小子(泰伯)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思温 貌思
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躬自
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所求乎子以事 (第 22b 页)
困而不学自暴自弃斯下愚矣自生知以至于困知
同一知实同一学不学而后圣狂霄壤天乎人也故
君子学之为贵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思温 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难去声)
道生于一天之数也天体圆径一而围三故置一得
三 (第 35b 页)
同一知实同一学不学而后圣狂霄壤天乎人也故
君子学之为贵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思温 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难去声)
道生于一天之数也天体圆径一而围三故置一得
三 (第 35b 页)
又曰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
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此勉夫困而能学者之为
上也此章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
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此戒夫困而不学者之为下也圣人之于人或
勉之或戒之皆导之以归于善其言各有当也
(成都范氏)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思温 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难去声)
集曰明者无不见也聪者无不闻也色见于面者
貌 (第 29b 页)
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此勉夫困而能学者之为
上也此章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
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此戒夫困而不学者之为下也圣人之于人或
勉之或戒之皆导之以归于善其言各有当也
(成都范氏)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 思温 貌思恭言
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难去声)
集曰明者无不见也聪者无不闻也色见于面者
貌 (第 29b 页)
曾子曰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先举其凡而后列其目经
文三莭固自明白程子释此章旨亦自分作三莭说明
谓三者正身而不外求深足以发明曾子立言之本旨
其谓动容貌举一身而言者盖所以别容貌与颜色之
不同也特以颜色之见于面辞气之出于口乃夫人所
共知有不待为之辨释者矣他日朱子作集注其初字
为之诂亦曰容貌举一身而言辞言语也气声气也于
颜色则不复释皆此故耳况容貌颜色辞气之为三者
有不待曾子之论而后然也夫子尝有九思之论色 思
温 貌思恭言思忠是犹曰九者之中列之以为三至于
君子三变之论释者谓俨然者貌之庄温者色之和厉
者辞之确即此而 (第 15a 页)
文三莭固自明白程子释此章旨亦自分作三莭说明
谓三者正身而不外求深足以发明曾子立言之本旨
其谓动容貌举一身而言者盖所以别容貌与颜色之
不同也特以颜色之见于面辞气之出于口乃夫人所
共知有不待为之辨释者矣他日朱子作集注其初字
为之诂亦曰容貌举一身而言辞言语也气声气也于
颜色则不复释皆此故耳况容貌颜色辞气之为三者
有不待曾子之论而后然也夫子尝有九思之论色 思
温 貌思恭言思忠是犹曰九者之中列之以为三至于
君子三变之论释者谓俨然者貌之庄温者色之和厉
者辞之确即此而 (第 15a 页)
厉严肃也人之德性本无不备而气质所赋鲜(上声)有
不偏(庆源辅氏曰德性根于无极之真所以本无不备气质禀于阴阳五行之气有刚柔过不及之
分所以鲜有不偏)惟圣人全体浑(上声)然阴阳合德(双峰饶氏曰全体浑
然应上文德性而言阴阳合德应上文气质而言)故其中和之气见(贤遍反)于
容貌之间者如此(朱子曰厉便自有威底意思不猛便自有温底意 思温 威恭三字是
主厉不猛安是带说如伯夷柳下惠犹未免偏下惠则温胜厉伯夷则厉胜温○问集注云阴阳合德窃 (第 56b 页)
不偏(庆源辅氏曰德性根于无极之真所以本无不备气质禀于阴阳五行之气有刚柔过不及之
分所以鲜有不偏)惟圣人全体浑(上声)然阴阳合德(双峰饶氏曰全体浑
然应上文德性而言阴阳合德应上文气质而言)故其中和之气见(贤遍反)于
容貌之间者如此(朱子曰厉便自有威底意思不猛便自有温底意 思温 威恭三字是
主厉不猛安是带说如伯夷柳下惠犹未免偏下惠则温胜厉伯夷则厉胜温○问集注云阴阳合德窃 (第 56b 页)
言但以其言论笃实而与之则未知为君子者乎为
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言指论字貌指色字○程子曰论笃
言之笃厚者也取于人者惟言之笃厚者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未可知也不可以论笃遂与之必观
其行事乃可也○云峰胡氏曰君子者有德必有言中笃实外自然笃实色庄者有言不必有德外笃实
中未必笃实○双峰饶氏曰上言论笃下以论笃分君子与色庄论笃亦可谓之色庄乎盖色字所该甚
广凡形于外者皆可谓之色经传中有专指面色言者色 思温
是也有该貌而言者巧言令色是也有该
言貌而言者此章色庄是也有该言貌行事而言者色取仁是也问色取仁如何见得 (第 26a 页)
色庄者乎言不可以言貌取人也(言指论字貌指色字○程子曰论笃
言之笃厚者也取于人者惟言之笃厚者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未可知也不可以论笃遂与之必观
其行事乃可也○云峰胡氏曰君子者有德必有言中笃实外自然笃实色庄者有言不必有德外笃实
中未必笃实○双峰饶氏曰上言论笃下以论笃分君子与色庄论笃亦可谓之色庄乎盖色字所该甚
广凡形于外者皆可谓之色经传中有专指面色言者色
言貌而言者此章色庄是也有该言貌行事而言者色取仁是也问色取仁如何见得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