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小學類
經解類
類書類
所定律数细较之仲吕转生之执始比黄钟止少一
分二釐有奇自执始至第三十七之质末比大吕止
多九釐有奇至 于谦 待本蕤宾变律而数弱于林钟
未知大吕变律而数弱于太簇白吕本夷则变律而
数弱于南吕南授本夹钟变律而数 (第 47b 页)
分二釐有奇自执始至第三十七之质末比大吕止
多九釐有奇至 于谦 待本蕤宾变律而数弱于林钟
未知大吕变律而数弱于太簇白吕本夷则变律而
数弱于南吕南授本夹钟变律而数 (第 47b 页)
王圻续通考先是上阅宋史见宋太祖诏修历代帝
王陵寝叹曰此美事也遣翰林编修蔡元侍仪舍人
李震亨陈敏 于谦 等四方求之仍命各行省之臣同
诣所在审视若有庙祀并具图以闻于是陈州有伏
羲氏商高宗孟津汉光武郑州周 (第 42a 页)
王陵寝叹曰此美事也遣翰林编修蔡元侍仪舍人
李震亨陈敏 于谦 等四方求之仍命各行省之臣同
诣所在审视若有庙祀并具图以闻于是陈州有伏
羲氏商高宗孟津汉光武郑州周 (第 42a 页)
英独仁宗而后寥寥无闻论者谓如杨文贞李文达
商文毅刘文清杨文忠之贤于辅而不得从蹇忠定
王忠肃王端毅马端肃 于肃悯 之贤于枢而不得从
张定兴辅之下南交朱宣平永之八佩将印皆位太
师握环卫为心膂牙瓜而不得从高帝诸功臣 (第 46b 页)
商文毅刘文清杨文忠之贤于辅而不得从蹇忠定
王忠肃王端毅马端肃 于肃悯 之贤于枢而不得从
张定兴辅之下南交朱宣平永之八佩将印皆位太
师握环卫为心膂牙瓜而不得从高帝诸功臣 (第 46b 页)
霁
春明梦馀录永乐中始载寿亭侯祠于祀典
王圻续通考仁宗洪熙中建方氏祠在宁海县祀方正
学孝孺父子
明史礼志宣宗时高邮祀耿遇德
英宗时豫章祀韦丹许逊无锡祀张巡
王圻续通考英宗正统三年都督方政征麓川力战死
节谥忠毅立祠祀之 李忠定祠在卲武府正统四年
改建在府学东祀李纲
景帝景泰中永丰县知县邓颙死节配享于张叔夜祠
祠在广信府
英宗天顺间庆远府同知叶祯父子同死事赠官祀之
明史礼志宪宗时崖山祀张世杰陆秀夫
王圻续通考宪宗成化五年建褒忠庙在漳州府城东
祀元漳州路达噜噶齐德哷默色死节
于少保忠节祠在崇文门内东表背巷公故赐宅也祠
三楹祀少保 兵部尚书于谦 塑公像危坐岁春秋遣太 …… (第 56a 页)
大节祠在南昌府祀靖难死事诸臣黄子澄练子宁
胡闰王良周是修曾凤韶邹瑾王高彭与明魏冕蔡运
颜伯玮及其子有为参政贺兴隆与贼周文贵战没
立祠祀之 忠节庙在奉新县祀副使周宪吴一贯两
庑祀舍人周干及征华林阵亡烈士 九忠祠在台州
府祀建文死节方孝孺叶惠仲王叔英徐垕郑华卢元
质郑恕卢迥及东湖樵夫 旌忠庙在扬州府宋绍兴
中统制王方魏全与金人战死立庙致祭 包孝肃公
祠在肇庆府祀宋郡守包丞相拯 忠烈庙在温州府
祀宋教授刘士英 曹端祠在渑池县学
明史礼志太祖时有明一代之臣抗美前史者或以功
勋或以学行或以直节或以死事胪于志乘刻于碑板
匪一而足通州祀常遇春山海关祀徐达苏州祀夏原
吉周忱淮安祀陈瑄海州卫祀卫青徐安生甘州祀毛
忠榆林祀余子俊杭州祀 于谦 萧山祀魏骥汀州祀王
得仁广州祀杨信民毛吉云南祀沐英沐晟贵州祀顾 (第 60a 页)
春明梦馀录永乐中始载寿亭侯祠于祀典
王圻续通考仁宗洪熙中建方氏祠在宁海县祀方正
学孝孺父子
明史礼志宣宗时高邮祀耿遇德
英宗时豫章祀韦丹许逊无锡祀张巡
王圻续通考英宗正统三年都督方政征麓川力战死
节谥忠毅立祠祀之 李忠定祠在卲武府正统四年
改建在府学东祀李纲
景帝景泰中永丰县知县邓颙死节配享于张叔夜祠
祠在广信府
英宗天顺间庆远府同知叶祯父子同死事赠官祀之
明史礼志宪宗时崖山祀张世杰陆秀夫
王圻续通考宪宗成化五年建褒忠庙在漳州府城东
祀元漳州路达噜噶齐德哷默色死节
于少保忠节祠在崇文门内东表背巷公故赐宅也祠
三楹祀少保 兵部尚书于谦 塑公像危坐岁春秋遣太 …… (第 56a 页)
大节祠在南昌府祀靖难死事诸臣黄子澄练子宁
胡闰王良周是修曾凤韶邹瑾王高彭与明魏冕蔡运
颜伯玮及其子有为参政贺兴隆与贼周文贵战没
立祠祀之 忠节庙在奉新县祀副使周宪吴一贯两
庑祀舍人周干及征华林阵亡烈士 九忠祠在台州
府祀建文死节方孝孺叶惠仲王叔英徐垕郑华卢元
质郑恕卢迥及东湖樵夫 旌忠庙在扬州府宋绍兴
中统制王方魏全与金人战死立庙致祭 包孝肃公
祠在肇庆府祀宋郡守包丞相拯 忠烈庙在温州府
祀宋教授刘士英 曹端祠在渑池县学
明史礼志太祖时有明一代之臣抗美前史者或以功
勋或以学行或以直节或以死事胪于志乘刻于碑板
匪一而足通州祀常遇春山海关祀徐达苏州祀夏原
吉周忱淮安祀陈瑄海州卫祀卫青徐安生甘州祀毛
忠榆林祀余子俊杭州祀 于谦 萧山祀魏骥汀州祀王
得仁广州祀杨信民毛吉云南祀沐英沐晟贵州祀顾 (第 60a 页)
右元军制
明史兵志明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
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
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
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 于
谦 创立团营简精锐一号令兵将相习其法颇善宪孝
武世四朝营制屡更而威益不振卫所之兵疲于番上
京师之旅困于占 …… (第 58a 页)
蕙田案此五军都督府
明史兵志班军者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三大营者
也初永乐十三年诏边将及河南山东山西陜西各都
司中都留守司江南北诸卫官简所部卒赴北京以俟
临阅京操自此始
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其制皆备
于永乐时 于谦 为 (第 59a 页)
兵部尚书谦 以三大营各为教令临
期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请于诸营选胜兵十万分十营
团练每营都督一号头官一都指挥二把总十 …… (第 59a 页)
率京军积弱由于占役买閒其弊实起于纨裤之营
帅监视之中官竟以亡国云
王圻续通考景泰中土木变后兵渐耗散用 兵部尚书
于谦 议择三大营精锐骑兵十万分为十营团操以备
警急是为团营馀步骑仍归三大营曰老营天顺初罢
八年复置成化初罢 …… (第 60b 页)
操演武艺又以河南山东中都大宁四都司官军轮
聚京师岁教月练无事足以壮国威有警足以御外
侮厥后兵务渐弛正统己巳北狄侵侮几危宗社景
泰初 于谦 乃于三大营中挑选精锐者分立十营团
操是为团营四方有警或用一营二营三营以次挨
拨而行不用临期挑选后 (第 62a 页)
明史兵志明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
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
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
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 于
谦 创立团营简精锐一号令兵将相习其法颇善宪孝
武世四朝营制屡更而威益不振卫所之兵疲于番上
京师之旅困于占 …… (第 58a 页)
蕙田案此五军都督府
明史兵志班军者卫所之军番上京师总为三大营者
也初永乐十三年诏边将及河南山东山西陜西各都
司中都留守司江南北诸卫官简所部卒赴北京以俟
临阅京操自此始
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其制皆备
于永乐时 于谦 为 (第 59a 页)
兵部尚书谦 以三大营各为教令临
期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请于诸营选胜兵十万分十营
团练每营都督一号头官一都指挥二把总十 …… (第 59a 页)
率京军积弱由于占役买閒其弊实起于纨裤之营
帅监视之中官竟以亡国云
王圻续通考景泰中土木变后兵渐耗散用 兵部尚书
于谦 议择三大营精锐骑兵十万分为十营团操以备
警急是为团营馀步骑仍归三大营曰老营天顺初罢
八年复置成化初罢 …… (第 60b 页)
操演武艺又以河南山东中都大宁四都司官军轮
聚京师岁教月练无事足以壮国威有警足以御外
侮厥后兵务渐弛正统己巳北狄侵侮几危宗社景
泰初 于谦 乃于三大营中挑选精锐者分立十营团
操是为团营四方有警或用一营二营三营以次挨
拨而行不用临期挑选后 (第 62a 页)
五斗收贮各预备仓
明史食货志预备仓之设也太祖选耆民运钞籴米以
备振济即令掌之天下州县多所储蓄后渐废弛 于谦
抚河南山西脩其政周忱抚南畿别立济农仓他人不
能也正统时重侵盗之罪至佥妻充军且定纳谷千五 (第 86b 页)
明史食货志预备仓之设也太祖选耆民运钞籴米以
备振济即令掌之天下州县多所储蓄后渐废弛 于谦
抚河南山西脩其政周忱抚南畿别立济农仓他人不
能也正统时重侵盗之罪至佥妻充军且定纳谷千五 (第 86b 页)
闾巷
犹教以人伦端揆可先容其埽弃臣又考国初尚书正
二品以中书之事分𨽻之是今之尚书犹宰相也景庙
之朝 于谦 孝庙之朝刘大夏倚毗亲切未尝以东阁处
之盖以六卿之职展布有馀名位未尝不足故也今使
嗣昌而果才邪司马之堂 (第 48b 页)
犹教以人伦端揆可先容其埽弃臣又考国初尚书正
二品以中书之事分𨽻之是今之尚书犹宰相也景庙
之朝 于谦 孝庙之朝刘大夏倚毗亲切未尝以东阁处
之盖以六卿之职展布有馀名位未尝不足故也今使
嗣昌而果才邪司马之堂 (第 48b 页)
履乎谦终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而德益光
显此所谓君子有终也在小人则有欲必竞有德必
伐虽使勉慕 于谦 亦不能安行而固守不能有终也 …… (第 1b 页)
流注而益增也 鬼神谓造化之迹盈满者祸害之
谦损者福祐之凡过而损不足而益者皆是也 人
情疾恶于盈满而好与 于谦 巽也谦者人之至德故
圣人详言所以戒盈而劝谦也 谦为卑巽也而其 (第 4b 页)
道尊大而光显自处虽卑屈而其德实高不可加尚
是不可踰也君子至诚 于谦 恒而不变有终也故尊
光(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止于下故光明 人乐尊之故光而不
掩志下于人故人不 …… (第 5a 页)
居平易乎何所不吉也初处谦而以柔居下得无过
于谦 乎曰柔居下乃其常也但见其谦之至故为谦
谦未见其失也 谦谦谦之至也谓君子以谦卑之
道自牧也自牧自处 (第 17a 页)
显此所谓君子有终也在小人则有欲必竞有德必
伐虽使勉慕 于谦 亦不能安行而固守不能有终也 …… (第 1b 页)
流注而益增也 鬼神谓造化之迹盈满者祸害之
谦损者福祐之凡过而损不足而益者皆是也 人
情疾恶于盈满而好与 于谦 巽也谦者人之至德故
圣人详言所以戒盈而劝谦也 谦为卑巽也而其 (第 4b 页)
道尊大而光显自处虽卑屈而其德实高不可加尚
是不可踰也君子至诚 于谦 恒而不变有终也故尊
光(并易/传)
横渠先生曰止于下故光明 人乐尊之故光而不
掩志下于人故人不 …… (第 5a 页)
居平易乎何所不吉也初处谦而以柔居下得无过
于谦 乎曰柔居下乃其常也但见其谦之至故为谦
谦未见其失也 谦谦谦之至也谓君子以谦卑之
道自牧也自牧自处 (第 17a 页)
体而居柔为过于巽非有邪心也恭巽之过虽非正
礼可以远耻辱绝怨咎亦吉道也史巫者通诚意于
神明者也纷若多也苟至诚安 于谦 巽能使通其诚
意者多则吉而无咎谓其诚足以动人也人不察其
诚意则以过巽为谄矣○二以居柔在下为过巽之 (第 10a 页)
礼可以远耻辱绝怨咎亦吉道也史巫者通诚意于
神明者也纷若多也苟至诚安 于谦 巽能使通其诚
意者多则吉而无咎谓其诚足以动人也人不察其
诚意则以过巽为谄矣○二以居柔在下为过巽之 (第 10a 页)
行之当谦也德者言盛者也厚之至是也礼者言
恭者也礼自卑而尊人自后而先人故以恭言之
君子之 于谦 也岂唯下人亦所以存其位存其位
非固位有终吉也谦恭则其德厚矣亢龙有悔乾
上九爻辞也不当尊位无位 (第 29b 页)
恭者也礼自卑而尊人自后而先人故以恭言之
君子之 于谦 也岂唯下人亦所以存其位存其位
非固位有终吉也谦恭则其德厚矣亢龙有悔乾
上九爻辞也不当尊位无位 (第 29b 页)
(患于齐有父之雠不共戴天苟能救纪抑齐一举而/两善并矣见义不为而有畏也春秋之所恶故书公)
(次于滑以讥之也或言夫子意在刺无王命若讥其/怯懦则当褒其勇者春秋乃鼓乱之书为此言者误)
(矣易 于谦 之六五则曰利用侵伐师之六四则曰左/次无咎进退勇怯顾义如何耳岂可专以勇为鼓乱)
(而不/与乎) (第 24b 页)
(次于滑以讥之也或言夫子意在刺无王命若讥其/怯懦则当褒其勇者春秋乃鼓乱之书为此言者误)
(矣易 于谦 之六五则曰利用侵伐师之六四则曰左/次无咎进退勇怯顾义如何耳岂可专以勇为鼓乱)
(而不/与乎) (第 24b 页)
所恶(去/声)故书公次于滑以讥之也或言夫子意在刺
无王命若讥其怯懦则当褒其勇者春秋乃鼓乱之
书为此言者误矣易 于谦 之六五则曰利用侵伐(程/子)
(曰五以君位之尊而执谦顺以接于下众所归也然/君道不可专尚谦亦须威武相 (第 27a 页)
无王命若讥其怯懦则当褒其勇者春秋乃鼓乱之
书为此言者误矣易 于谦 之六五则曰利用侵伐(程/子)
(曰五以君位之尊而执谦顺以接于下众所归也然/君道不可专尚谦亦须威武相 (第 27a 页)
七日之后以衮服居外朝以衰服居内殿斯两全也
衮服不若墨缞为尤安 按丘说盖召公辈已鉴
于流言之祸矣然则此制之废自周始也故书详纪
之与 于忠肃 曰百官听冢宰事只恐遇操莽何以
处之曰嗣主刚明老成亦可以易制其相如嗣主非
刚明老成又何以处之曰此须 (第 38b 页)
衮服不若墨缞为尤安 按丘说盖召公辈已鉴
于流言之祸矣然则此制之废自周始也故书详纪
之与 于忠肃 曰百官听冢宰事只恐遇操莽何以
处之曰嗣主刚明老成亦可以易制其相如嗣主非
刚明老成又何以处之曰此须 (第 38b 页)
不为春秋之所恶故书公次于滑以讥之也或言夫
子意在刺无王命若讥其怯懦则当褒其勇者春秋
乃鼓乱之书为此言者误矣易 于谦 之六五则曰利
用侵伐师之六四则曰左次无咎进退勇怯顾义如
何耳岂可专以勇为鼓乱而不与乎
齐为强大 (第 15a 页)
子意在刺无王命若讥其怯懦则当褒其勇者春秋
乃鼓乱之书为此言者误矣易 于谦 之六五则曰利
用侵伐师之六四则曰左次无咎进退勇怯顾义如
何耳岂可专以勇为鼓乱而不与乎
齐为强大 (第 15a 页)
政以教不能而一其行刑以罚不率而防其奸礼乐
刑政四者之事虽殊而其致则一归于慎其所以感
之者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长乐陈氏曰圣人之/于易制礼 于谦 作乐)
(于豫明政于贲致刑于丰则礼乐者政刑之本政刑/者礼乐之辅古之人所以同民心出治道使天下如) (第 3b 页)
刑政四者之事虽殊而其致则一归于慎其所以感
之者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长乐陈氏曰圣人之/于易制礼 于谦 作乐)
(于豫明政于贲致刑于丰则礼乐者政刑之本政刑/者礼乐之辅古之人所以同民心出治道使天下如)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