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治一年河决原武其支流决封丘荆隆口(在县西/南三十)
  (馀/里)漫祥符下曹濮冲张秋五年河复决于荆隆口
  滨仪封之黄陵冈更犯张秋坏会通河寻命 刘大

  夏
治之志云县东南有陈桥集(在县东南四十馀/里与祥符县接界)
  东连马家口西抵荆隆口为大河冲要神宗十五 …… (第 51a 页)
  涸(时河决睢/州而南也)未几复淤神宗十七年河决李景高
  口入睢陈故道(决河故/道也)寻塞之而长垣县南数里
  有河堤旧为大河所经(即宏治中 刘大夏
所筑大/行堤也河防考长垣县南) (第 52b 页)
军都督府事提督五军营
弘治十五年春发保定京操军回卫团操先是上欲于
附近地方团操人马以为京师左右掖以问 刘大夏
对 …… (第 93b 页)
几一御史陈言奏将保定两班一万馀人回
卫团练奏入上可之遂敕都指挥戴仪往任其事乃有
造飞语帖子于宫门以诬 大夏
上曰宫门岂外人可到
必此曹忿不得私役此军者所为耳
王圻续通考嘉靖十四年设池河演武场在定远县东
二十里 (第 94a 页)
额会文升为兵部尚书奏行其请乃定两京太仆种马
儿马二万五千骒马四之二年纳驹著为令时弘治六
年也十五年冬 尚书刘大夏
荐南京太常卿杨一清为 …… (第 34b 页)
令各苑牧马
增为三千人又请相地势筑城通商种植榆柳春夏放
牧秋冬还厩马既得安敌来亦可收保孝宗方重边防 大夏
掌兵部一清所奏辄行迁总制仍督马政诸监草
场原额十三万三千七百馀顷存者已不及半一清覈
之得荒地十二万八 (第 35b 页)
人伦端揆可先容其埽弃臣又考国初尚书正
二品以中书之事分𨽻之是今之尚书犹宰相也景庙
之朝于谦孝庙之朝 刘大夏
倚毗亲切未尝以东阁处
之盖以六卿之职展布有馀名位未尝不足故也今使
嗣昌而果才邪司马之堂尽堪报效何况纸 (第 48b 页)
至帝尧○诗称考卜惟王(卜毛本误十)居今行古更
致祸灾(致毛本误知)训古为天(天毛本误大)
克明节疏克 明至时雍
○昭然而明显矣(昭误照)
能明至之亲○又能明俊德之士者(又当云字误) (第 6a 页)
 (县南去县五十一里至大二年决封丘顺帝至元初复决明弘治二年决原武其支流自荆隆口漫祥符)
 (下曹濮冲张秋五年复决荆隆口溃仪封之黄陵冈更犯张秋坏会通河命 刘大夏
治之七年决陈桥集)
 (嘉靖七年复决于此万历五年决荆隆口长垣东明几于沦没荆隆口即金龙口在县西南三十馀 …… (第 175a 页)
 (山东兖州府东南一百二十里河在县南四十里黄陵冈在县西南六十里贾鲁河在县西北四十里自)
 (黄陵冈至杨青村皆元至正中贾鲁所开也明初犹为运道及弘治中河决冲张秋 刘大夏
先疏祥符荥)
 (泽上流又疏贾鲁旧河四十里然后于黄陵冈东西各筑长堤二百里金龙口亦筑二百里河由归德徐) …… (第 176a 页)
 (下为腹夏镇而南为股河决兰阳经东长滥曹濮则横决张秋而肩背溃决单县则横截谷亭沽头入昭)
 (阳湖而胸腹溃决夏镇之苏庄则东西镇口遂为河夺而股胫溃 刘公大夏
治其上法在以河避运于是)
 (塞黄陵冈以保张秋朱公衡治其中法在以运避河于是开南阳湖以安徐沛近开泇河稍 (第 178a 页)
 (入洸而会/通河复矣)然当会通初开未受河患安流者数十年
 至正统景泰以后河往往决祥符黄陵诸口横贯张
 秋运渠东流入海而运受河患于北于是徐有贞
 大夏
相继治之此张秋决河所由平也正德嘉靖以
 后往往决曹单诸口直贯鱼台蹋场口东南入淮而 (第 22a 页)
 腹夏镇而南为股河决兰阳经东长滥曹濮则横决

 张秋而肩背溃决单县则横截榖亭沽头入昭阳河
 而胸腹溃决夏镇之苏庄则东西镇口遂为河夺而
 股胫溃 刘公大夏
治其上法在以河避运于是塞黄
 陵冈以保张秋朱公衡治其中法在以运避河于是
 开南阳湖以安徐沛近开泇河( (第 11a 页)
 河往往决祥符黄陵诸口横贯张秋运渠东流入海

 而运受河患于北于是徐有贞 刘大夏
相继治之此
 张秋决河所由平也正德嘉靖以后往往决曹单诸
 口直贯鱼台塌场口东南入淮而运受河患于南于 (第 18b 页)
 初决原武支为三一冲张秋长堤一趋中牟下尉氏
 一溢兰阳至宿州合汴河白昂筑长堤遏河入淮复
 古汴河导汴入泗又疏下流诸河河南以宁继又决
 黄陵冈 刘大夏
先疏祥符荥泽上流又疏贾鲁旧河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