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樂類
書類
詩類
易類
四書類
小學類
祖庙谓之五供五供毕以次上陵也四时宗庙用牲
十八太牢皆有副倅西庙五主高帝文帝武帝宣帝
元帝也高帝为高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 世宗 宣帝
为中宗其庙皆不毁孝元功薄当毁光武复天下属
第于元帝为子以元帝为祢庙列于祖宗后嗣因承
遂不 (第 45b 页)
十八太牢皆有副倅西庙五主高帝文帝武帝宣帝
元帝也高帝为高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 世宗 宣帝
为中宗其庙皆不毁孝元功薄当毁光武复天下属
第于元帝为子以元帝为祢庙列于祖宗后嗣因承
遂不 (第 45b 页)
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
凑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
毁商有三宗周宗武王汉文帝为太宗武帝为 世宗 历
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
蕙 (第 16a 页)
凑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
毁商有三宗周宗武王汉文帝为太宗武帝为 世宗 历
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
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
蕙 (第 16a 页)
始为禘祭是前此但有祫也禘祫之礼终西
汉未有定制
后汉书祭祀志建武二年立高庙于洛阳四时祫祀高
帝为太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 世宗 如旧
文献通考建武十八年幸长安诏太常行禘礼于高庙
序昭穆父为昭南向子为穆北向 (第 4b 页)
汉未有定制
后汉书祭祀志建武二年立高庙于洛阳四时祫祀高
帝为太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 世宗 如旧
文献通考建武十八年幸长安诏太常行禘礼于高庙
序昭穆父为昭南向子为穆北向 (第 4b 页)
蕙田案徐禅议是
纪元表乙巳穆帝永和元年(十二兴是年前凉张骏仍/称建 三十三年 二年)
(后蜀李𫝑嘉宁元前凉张骏子重华立年三年后蜀降 前凉张重华 仍称建兴三十五年 四 前燕慕容皝)
(子隽立子五年后赵石虎大宁元正月僣称帝夏四月/虎卒幼 世立 (第 55b 页)
一月庶长子遵弑世自立十一月冉闵)
(弑遵立虎子鉴改元为青龙前燕慕容隽元闵六年后/赵石虎族子祗僣称帝于襄国改元永宁冉 永兴元)
(僣称帝国号魏前秦符洪僣称三秦王子七年后赵石/祗为其将刘显所弑后赵亡前秦苻洪 健皇始元僣)
(称天王国号秦称八年前燕慕容隽元玺元僣称帝灭/闵前秦苻健僣 帝 九年前 凉张重华 子曜灵立二)
(月国人废之立骏子祚子十年前凉张祚和平元僣称/王寻为国人所杀 (第 56a 页)
重华 元靓立 十一年前秦苻健)
(子生寿光元僣称帝前凉张/元靓复称建兴四十三年)丁巳升平元年(五燕是年 (第 56a 页)
纪元表乙巳穆帝永和元年(十二兴是年前凉张骏仍/称建 三十三年 二年)
(后蜀李𫝑嘉宁元前凉张骏子重华立年三年后蜀降 前凉张重华 仍称建兴三十五年 四 前燕慕容皝)
(子隽立子五年后赵石虎大宁元正月僣称帝夏四月/虎卒幼 世立 (第 55b 页)
一月庶长子遵弑世自立十一月冉闵)
(弑遵立虎子鉴改元为青龙前燕慕容隽元闵六年后/赵石虎族子祗僣称帝于襄国改元永宁冉 永兴元)
(僣称帝国号魏前秦符洪僣称三秦王子七年后赵石/祗为其将刘显所弑后赵亡前秦苻洪 健皇始元僣)
(称天王国号秦称八年前燕慕容隽元玺元僣称帝灭/闵前秦苻健僣 帝 九年前 凉张重华 子曜灵立二)
(月国人废之立骏子祚子十年前凉张祚和平元僣称/王寻为国人所杀 (第 56a 页)
重华 元靓立 十一年前秦苻健)
(子生寿光元僣称帝前凉张/元靓复称建兴四十三年)丁巳升平元年(五燕是年 (第 56a 页)
严矣
(吕楠礼问二十七日奚始乎曰自周末以来因袭之/渐也故诸侯于先君之丧未练不避征伐会盟者自)
(桓王 以后始也高宗谅闇礼坏乐崩自宰予颛孙师/犹然惑也父兄百官所不欲滕鲁之习也驱天下皆)
(重服久临三年至 (第 35a 页)
(吕楠礼问二十七日奚始乎曰自周末以来因袭之/渐也故诸侯于先君之丧未练不避征伐会盟者自)
(桓王 以后始也高宗谅闇礼坏乐崩自宰予颛孙师/犹然惑也父兄百官所不欲滕鲁之习也驱天下皆)
(重服久临三年至 (第 35a 页)
天竺国在月氏东南数千里亦名身毒国其乐器有凤
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
九种为一部工十二人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朝天曲
盖自 张重华 据有凉州重译来贡男伎者也其后国王
子为沙门来游又传其方音汉安帝时天竺献伎能自
断手足刳肠胃唐高宗恶其 (第 12a 页)
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
九种为一部工十二人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朝天曲
盖自 张重华 据有凉州重译来贡男伎者也其后国王
子为沙门来游又传其方音汉安帝时天竺献伎能自
断手足刳肠胃唐高宗恶其 (第 12a 页)
宗则是载于书而后有高宗之名此则失之远矣祖
有功宗有德之制至汉而犹存故高祖世祖皆为一
时之祖宗前汉以文帝为太宗武帝为 世宗 宣帝为
中宗后汉以明帝为显宗章帝为肃宗此皆以其功
德而祖宗也至于魏晋以来各推其一代之贤君而 (第 2b 页)
有功宗有德之制至汉而犹存故高祖世祖皆为一
时之祖宗前汉以文帝为太宗武帝为 世宗 宣帝为
中宗后汉以明帝为显宗章帝为肃宗此皆以其功
德而祖宗也至于魏晋以来各推其一代之贤君而 (第 2b 页)
当之乃越庄僖而系之平桓岂亦有据而云邪郑以
葛屦等五篇刺俭为一君伐檀硕鼠刺贪为一君盖
魏风非一世之作自桓王之时秦人围魏(癸酉鲁桓/四 桓王 十)
(二/)其国迫而侵削久矣故谱以为平桓之世也(曹氏/曰魏)
(晋皆有俭啬之风然其诗若作在献公 (第 2a 页)
葛屦等五篇刺俭为一君伐檀硕鼠刺贪为一君盖
魏风非一世之作自桓王之时秦人围魏(癸酉鲁桓/四 桓王 十)
(二/)其国迫而侵削久矣故谱以为平桓之世也(曹氏/曰魏)
(晋皆有俭啬之风然其诗若作在献公 (第 2a 页)
四牡五章章五句
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李氏曰先遣而后劳则皇皇者/华当在四牡之前盖三百篇之)
(本末多有颠倒者如载驰卫懿公之诗乃在于文公之/后清人郑文公之诗乃在于突忽之前葛藟平王之诗)
(乃在于 桓王 之后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诗乃在于四/牡之后而豳风之破斧乃在于东山之后虽其颠倒如)
(此亦非诗之本意也○ (第 8a 页)
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也(李氏曰先遣而后劳则皇皇者/华当在四牡之前盖三百篇之)
(本末多有颠倒者如载驰卫懿公之诗乃在于文公之/后清人郑文公之诗乃在于突忽之前葛藟平王之诗)
(乃在于 桓王 之后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诗乃在于四/牡之后而豳风之破斧乃在于东山之后虽其颠倒如)
(此亦非诗之本意也○ (第 8a 页)
是也若书崩不书葬则赴告虽及而鲁不往会崩葬
皆不书者则王室不告而鲁亦不往其为例凿凿言
之及考经文则 桓王 之崩在桓十五年并未书葬襄
王之葬在文九年经文明云遣叔孙得臣如京师辛
丑葬襄王并未亲往若景王之崩则 (第 4b 页)
皆不书者则王室不告而鲁亦不往其为例凿凿言
之及考经文则 桓王 之崩在桓十五年并未书葬襄
王之葬在文九年经文明云遣叔孙得臣如京师辛
丑葬襄王并未亲往若景王之崩则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