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書類
易類
詩類
小學類
孟子類
 敢以已爵加父帝纳之
元帝本纪太兴三年八月戊午尊敬王后虞氏为敬皇
后辛酉迁神主于太庙

礼志武帝崩则迁征西及 惠帝
崩又迁豫章而惠帝世
悯怀太子二子哀太孙臧冲太孙尚并祔庙元帝世怀
帝殇太子又祔庙号为阴室四殇怀帝初又策 (第 9a 页)
    蕙田案废崇恩庙出义宗皆极是
唐书玄宗本纪开元四年六月太上皇崩十一月丁亥

迁中宗于西庙
旧唐书礼仪志开元四年睿宗崩及行祔庙之礼太常
博士陈贞节苏献等奏议曰谨案孝和皇帝在庙七室
已满今睿宗大圣真皇帝是孝和之弟甫及仲冬礼当
祔迁但兄弟入庙古则有焉递迁之礼昭穆须正谨案
礼论太常贺循议云兄弟不相为后也故殷之盘庚不
序于阳甲而上继于先君汉之光武不嗣于孝成而上
承于元帝又曰 晋惠帝
无后怀帝承统怀帝自继于世 (第 16b 页)
祖而不继于 惠帝
(第 17a 页)
惠帝
当同阳甲孝成别出为庙又
曰若兄弟相代则共是一代昭穆位同至其当迁不可
兼毁二庙此盖礼之常例也荀卿子曰有 (第 17a 页)
周桓王景王威烈王汉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和帝殇帝
安帝顺帝冲帝质帝献帝魏明帝高贵乡公陈留王
惠帝
怀帝悯帝西魏文帝东魏孝静帝唐高宗中宗睿
宗德宗顺宗穆宗代宗敬宗文宗武宗懿宗僖宗昭宗
梁少帝后唐末帝诸 (第 22a 页)
 太学

武帝泰始三年诏太学及鲁国四时备三牲以祀孔子
武帝本纪咸康元年二月甲子帝亲释奠
穆帝本纪升平元年三月帝讲孝经壬申亲释奠于中

孝武帝本纪宁康三年九月帝讲孝经冬十月癸巳帝
释奠于中堂祠孔子以颜回配
礼志武帝泰始七年皇太子讲孝经通咸宁三年讲诗
通太康三年讲礼记通惠帝元康三年皇太子讲论语

通元帝太兴二年皇太子讲论语通太子并亲释奠以
太牢祀孔子以颜回配成帝咸康元年帝讲诗通穆帝
升平元年三月帝讲孝经通孝武宁康三年七月帝讲
孝经通并释奠如故事穆帝孝武并权以中堂为太学
宋书礼志魏齐王正始中齐王每讲经使太常释奠于
先圣先师于辟雍弗躬亲 晋惠帝
明帝之为太子及悯
怀太子讲经竟并亲释奠于太学太子进爵于先师中
庶子进爵于颜回成穆孝武三帝亦皆亲释奠孝 (第 17b 页)
元 三)
(吴天纪元为五年以/匈奴刘渊 左部帅)庚子太康元年(十皓是年吴主/孙 降吴亡)
晋书 孝惠帝
纪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武帝崩是日皇太
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为永熙 永平元年春正月乙
酉朔临朝不设乐诏曰朕夙 …… (第 51b 页)
有永熙之号然日月踰迈已涉新年开元易纪礼之旧
章其改永熙二年为永平元年
    蕙田案 晋惠帝
亦以武帝崩年改元旋以非
    礼至明年又改元故有此诏
    又案纪元表书庚戌惠帝永熙元年不书武 (第 52a 页)
    拟诸侯四加三同士礼后加衮冕也汉仪王
    公初加进贤冠魏王子及王公子并三加先
    皮弁次长冠次进贤冠 晋惠帝
为太子冠一
    加帻冕北齐皇太子初进贤冠三梁冠再远
    游冠隋皇太子初加缁布冠再加远游冠开 (第 57a 页)
威领郡八武威郡张掖郡金城郡酒泉郡/燉煌郡西海郡汉郡也西平郡魏郡也西郡治)
(今山丹卫东北废日勒县晋志 惠帝
分燉煌酒泉地置/晋昌郡即今肃州卫西五百二十五里废瓜州也又有)
(武兴郡在今凉州卫西北境晋兴郡在/今西 …… (第 14a 页)
牱郡汉郡也汉嘉郡江阳郡朱提郡蜀郡也)
宁州(治云南领郡四永昌东汉郡也建宁兴古云南蜀/汉改置郡也晋志 惠帝
又分建宁以西置益州郡)
(今云南府/晋宁州是)荆州(初治襄阳后治江陵领郡国二十二南/郡南阳国武陵郡零 …… (第 14b 页)
郡立宣城郡改吴新都/郡曰新安改吴庐陵南部为南康郡分建安立晋安郡)
(分丹阳立毗陵郡治今镇江府丹徙县又 惠帝
分庐江/武昌地置寻阳郡今九江府也又分淮南置历阳郡今)
(和州也又分吴兴丹阳置义兴郡治今/常州府宜兴县 (第 15b 页)
 (全我之人民已散而复集是虽所以恤民之灾患亦/所以弭国祸乱也臣尝因是而论之周宣王所以中)
 (兴者以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也 晋惠帝
所以分崩离析者以六郡荐饥流民入于)
 (汉川者数万家不能抚恤之而有李特/之首乱也然则流民之关系亦不小 …… (第 59b 页)
    而已耳大盗因之亡不旋踵揆厥所由固人
    事之失也邱琼山生于有明全盛之时而于
    周宣 晋惠
兴亡之故反覆指陈如此后百馀
    年其语卒验可谓能远虑者矣
          右移民通财
 吕氏 (第 60b 页)
缘人情遇厌须变服可还从前判既葬除之
    乾学案右二条为君之母
晋书 惠帝
悯怀太子薨群臣服齐衰
通典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文惠太子薨右仆射王晏等
奏案丧服经为君之长子齐衰周今至尊既 (第 9a 页)
    侯大夫不降适殇天子亦如之摰虞说谬矣

通典为太子太孙殇服议 晋惠帝
无适子以庶子为太
子亡谓应降永宁中冲太孙亡议者谓应为殇中书侍
郎高齐议太孙自是无服之殇不应制服此礼之 (第 21b 页)
   天子服太子
宋书礼志晋惠帝永康元年悯怀太子薨帝依礼服长
子三年群臣服齐衰期

通典天子立庶子为太子薨服议 晋惠帝
悯怀太子以
庶子立为太子及薨疑上当服三年司𨽻王堪议圣上
统绪无所他择践祚之初拜于南郊告于天地谒于祖 …… (第 11b 页)
    死不服者(指庄敬/太子)不亦远哉
南齐书礼志武帝永明十一年文惠太子薨右仆射王
晏等奏案丧服经为君之父长子同齐衰期今至尊既
不行三年之典止服期制群臣应降一等便应大功九

月功衰是兄弟之服不可以服尊臣等参议谓宜重其
衰裳减其月数同服齐衰三月
    乾学案仪礼父为长子斩衰三年此通上下
    而言也降及后世犹然故 晋惠
于悯怀亦行
    此礼至齐则降为期服不知何人创为此礼
    而后世遂因之不革亦礼之一变也
唐书三 (第 13b 页)
害也又答难云前
说遂除谓除敛发袒绖耳不谓今之奔者皆须敛发也
责以玄衣冠又其所不能具自可服深衣白袷也 
惠帝
崩司徒左长史江统议奔赴山陵曰往者荡阴之
役群寮奔散义兵既起而不附从主上旋宫又不归罪
至于晏驾之日山陵 (第 20a 页)
 尤怒鸣为聒人耳去之○郑锷曰天下之蝼蝈为不

 少矣疑此所去者亦为王宫耳蝈之字从虫从国非
 特野有之虽国中亦有之故 晋惠帝
闻其鸣询左右
 以为公为私则宫禁之中未尝无也蛙黾二者尤能
 怒鸣王庭肃清固所不容况有齐戒之时凡物之可 (第 17b 页)
 (下赵谓当记陈佗作乱事岂其然乎贼汪氏克宽曰/弑君而见杀者十有二惟四人以讨 书州吁无知)
 (卫人齐人能自讨贼陈佗夏徵舒待蔡人楚人讨之/臣子之不能讨其罪著矣 晋惠
因里克弑君而得国)
 (卫献因宁喜弑君而复国利其所为使复为大夫既/又忌而杀之非讨贼也故以国杀大夫为文 (第 20b 页)
 (命其详未闻诸侯或即位而见锡或历年乃加锡或/已薨而追锡鲁桓薨后见锡则亦卫襄之比也鲁文)
 (即位见锡则亦 晋惠
之比也鲁成八年齐灵二十三/年乃见锡随恩所加得失存乎其事言存乎其事者)
 (观其锡之早晚知恩之厚薄观其 (第 9a 页)
 (不去其官则非讨贼也经书杀弑贼者十州吁无知/陈佗夏徵舒晋里克卫宁喜齐商人楚虔公子比蔡)
 (般是也州吁无知国人能自讨贼陈佗徵舒待蔡人/楚人讨之无臣子矣然皆以讨贼书之也 晋惠
因里)
 (克弑君而得国卫献因宁喜弑君而复国利其所为/使复为大夫既又忌而杀之非讨贼也故以国杀大) (第 9a 页)
 (而忌小怨民弗与也伐之必出公/曰失众焉能杀违祸谁能出君)
(壬襄王/申三年)十有一年(齐桓三十七年 晋惠
二年卫文十一/年蔡穆二十六年郑文二十四年曹)
 (共四年陈宣四十四年把成六年宋/襄二年秦穆十一年楚成 …… (第 32a 页)
 (而齐救不力则天下遍被祸矣故败蔡一大机/也伐黄一大机也惜乎桓德之衰之不逮此也)
(癸襄王/酉四年)十有二年(齐桓三十八年 晋惠
三年卫文十二/年蔡穆二十七年郑文二十五年曹)
 (共五年陈宣四十五年把成七年宋/襄三年秦穆十二年楚成 …… (第 35b 页)
 (义而阙于职也甚矣方且使管仲平戎于王夫邻好/和合之谓平戎犯王室而平焉恶用方伯连率为矣)
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杵公/作处)
(甲襄王/戌五年)十有三年(齐桓三十九年 晋惠
四年卫文十三/年蔡穆二十八年郑文二十六年曹) …… (第 37b 页)
 集说(王氏锡爵曰百里奚之言仁慈浑厚/不若公孙枝之较计利害真贤臣也)
(乙襄王/亥六年)十有四年(齐桓四十年 晋惠
五年卫文十四年/蔡穆二十九年郑文二十七年曹共)
 (七年陈穆二年把成九年宋襄五/年秦穆十四年楚成二十 …… (第 40a 页)
 (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庆郑曰背/施幸灾民所弃也近犹雠之况怨敌乎弗听退曰君)
 (其悔/是哉)
(丙襄王/子七年)十有五年(齐桓四十一年 晋惠
六年卫文十五/年蔡庄公甲午元年郑文二十八年)
 (曹共八年陈穆三年杞成十年宋襄/六年秦穆十五年楚成二 (第 45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卷十四
 (丁襄王/丑八年)十有六年(齐桓四十二年 晋惠
七年卫文十六/年蔡庄工年郑文二十九年曹共九)
  (年陈穆四年杞成十一年宋襄七/年秦穆十六年楚成二十 …… (第 1a 页)
 (会尔邢旧属于卫十八年与狄伐卫岂不堪卫之徵/求耶欲伐卫故今年请从于会犹介人欲伐萧而先)
 (来鲁/也)
(戊襄王/寅九年)十有七年(齐桓四十三年 晋惠
八年卫文十七/年蔡庄三年郑文三十年曹共十年)
 (陈穆五年把成十二年宋襄八/年秦穆十七年楚成二十九年 …… (第 6b 页)
 (忧起会卞则家法亏盖桓公成伯之后也验春秋大/势之三变则桓公主伯为有功即桓公一身之三变)

 (则桓公立功为不远功过/乘除齐伯之颠末可考矣)
(己襄王/卯十年)十有八年(宋襄九年齐孝公昭元年 晋惠
九年/卫文十八年蔡庄四年郑文三十一)
 (年曹共十一年陈穆六年把成十/三年秦穆十八年楚成三十年)
春 …… (第 12b 页)
 (人盖不可曰吴鄫人也故十四年向之会复书吴而/已今狄与邢伐卫书人至二十一年狄独伐卫则复)
 (书狄/而已)
(庚襄王十/辰一年)十有九年(宋襄十年齐孝二年 晋惠
十年卫/文十九年蔡庄五年郑文三十二)
 (年曹共十二年陈穆七年把成十/四年秦穆十九年楚成三十一年) …… (第 18a 页)
 (取其地非因秦取之而后亡也故春秋不得言/秦取而以自亡为文焉明自亡者民亡之也)
(辛襄王十/已二年)二十年(宋襄十一年齐孝三年 晋惠
十一年/卫文二十年蔡庄六年郑文三十三)
 (年曹共十三年陈穆八年杞成十/五年秦穆二十年楚成三十二年) …… (第 26b 页)
 附录左传(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壬襄王十/午三年)二十有一年(宋襄十二年齐孝四年 晋惠
十/二年卫文二十一年蔡庄七年)
 (郑文三十四年曹共十四年陈穆九年把/成十六年秦穆二十一年楚成三十三 …… (第 30b 页)
 (于同列也然则宋公之释而不名奈何曰曹襄卫郑/执于盟主故其归也名之宋公执于荆楚故其释也)
 (不名是则春/秋之义也夫)
(癸襄王十/未四年)二十有二年(宋襄十三年齐孝五年 晋惠
十/三年卫文二十二年蔡庄八年)
 (郑文三十五年曹共十五年陈穆十年杞/成十七年秦穆二十二年楚成三十四 …… (第 38b 页)
 (是以知其/不遂霸也)
  (柯泽杜/注郑地)
(甲襄王十/申五年)二十有三年(宋襄十四年齐孝六年 晋惠
十/四年卫文二十三年蔡庄九年)
 (郑文三十六年曹共十六年陈穆十一年把/成十八年秦穆二十三年楚成三十 …… (第 44a 页)
  (隶大名府五鹿城二属元城县者即/沙鹿城属开州者此卫地五鹿是也)

(乙襄王十/酉六年)二十有四年(齐孝七年 晋惠
十五年卫文二/十四年蔡庄十年郑文三十七)
 (年曹共十七年陈穆十二年把桓公姑容元年宋/成公王臣元年秦 (第 49b 页)
 (不受命亦非正也伯程氏喘学曰文公在衰绖中安/然受之而不辞毛 不谏而从君之令皆非也 李)

 (氏廉曰杜氏以为诸侯初即位天子锡以命圭如侯/执信圭之类公羊以为赐以命服以 晋惠
初立王赐)
 (之命而晋侯受玉惰證之则杜氏得之晋武公以请/命于王而诗人有子之衣安且吉之辞證之则公羊) (第 5b 页)
其始冠)先王居梼杌于四裔以御魑魅
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阴戎/之祖)伯父惠公归自秦而诱以
(僖十五年 晋惠
自秦归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使偪我诸姬入我郊
甸则戎焉取之戎有中国谁之咎也(咎在/晋)后稷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