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書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小學類
詩類
四書類
類書類
才可与立三国人才可与权
纪元表癸卯汉后主建兴元年(四年魏文帝崩太子睿/立是为明帝 五年魏)
(明帝太和元一七年吴黄龙元吴王称帝景十年吴/嘉禾元 十 年魏青龙元 十五年魏 初元)戊
午汉延熙元年(二十子是年吴赤乌元齐二年魏明帝/崩太 芳立 三年魏 王芳正始元)
(月十二年魏嘉平元孙十四年吴太元元建十五年二/ 吴改元神凤四月 权薨子亮立改为 兴 十七)
(年魏司马师废其主芳为齐王迎立 高贵乡公髦 改元/为正元 吴五凤元 十九年魏甘露元吴太平元)
戊寅汉景耀元年(五废是年魏封司马昭为晋公吴孙 (第 50a 页)
纪元表癸卯汉后主建兴元年(四年魏文帝崩太子睿/立是为明帝 五年魏)
(明帝太和元一七年吴黄龙元吴王称帝景十年吴/嘉禾元 十 年魏青龙元 十五年魏 初元)戊
午汉延熙元年(二十子是年吴赤乌元齐二年魏明帝/崩太 芳立 三年魏 王芳正始元)
(月十二年魏嘉平元孙十四年吴太元元建十五年二/ 吴改元神凤四月 权薨子亮立改为 兴 十七)
(年魏司马师废其主芳为齐王迎立 高贵乡公髦 改元/为正元 吴五凤元 十九年魏甘露元吴太平元)
戊寅汉景耀元年(五废是年魏封司马昭为晋公吴孙 (第 50a 页)
右天子诸侯视学
后汉书世祖本纪建武五年冬十月初起太学车驾幸
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差
桓荣传建武十九年拜荣为博士车驾幸太学会诸博
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辨明经义每以
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慕之及特加赏赐又诏
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
明帝本纪永平二年春三月临辟雍冬十月壬子幸辟
雍
儒林传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亲行其礼天子
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帝正坐自
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
者盖亿万计
和帝本纪永元十四年春三月戊辰临辟雍
明帝本纪阳嘉元年春三月庚寅帝幸辟雍
魏志 高贵乡公 本纪甘露元年四月丙辰帝幸太学 (第 4a 页)
后汉书世祖本纪建武五年冬十月初起太学车驾幸
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差
桓荣传建武十九年拜荣为博士车驾幸太学会诸博
士论难于前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辨明经义每以
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慕之及特加赏赐又诏
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
明帝本纪永平二年春三月临辟雍冬十月壬子幸辟
雍
儒林传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帝即位亲行其礼天子
始冠通天衣日月备法物之驾盛清道之仪帝正坐自
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
者盖亿万计
和帝本纪永元十四年春三月戊辰临辟雍
明帝本纪阳嘉元年春三月庚寅帝幸辟雍
魏志 高贵乡公 本纪甘露元年四月丙辰帝幸太学 (第 4a 页)
(阙意略相类故假此以𤼵明之适子/不得后大宗则大宗亦有时而绝矣)
晋书礼志咸宁四年陈留国王燕公是王之父王出奉
明帝祀今于王为从祖父有司奏应服期不以亲疏尊
卑为降诏曰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亲
乾学案陈留王即魏主奂也司马氏废为陈
留王燕公即魏文帝弟燕王宇也 高贵乡公
死以宇之子奂为明帝嗣是以从弟为子而 (第 20a 页)
晋书礼志咸宁四年陈留国王燕公是王之父王出奉
明帝祀今于王为从祖父有司奏应服期不以亲疏尊
卑为降诏曰王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亲
乾学案陈留王即魏主奂也司马氏废为陈
留王燕公即魏文帝弟燕王宇也 高贵乡公
死以宇之子奂为明帝嗣是以从弟为子而 (第 20a 页)
有所不下是威权有所不在已也威权去已而欲骤
正之求凶之道鲁昭公 高贵乡公 之事是也故小贞
则吉也小贞则渐正之也若盘庚周宣脩德用贤复
先王之政诸侯复朝谓以道驯致为之不暴也又 …… (第 39b 页)
小贞吉大贞凶小贞若武宗用李德裕之谋先取
泽潞河北诸镇置而不问是也故唐之威令几于
复振大贞若鲁昭公 高贵乡公 是也(易/说)○易曰屯
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方屯难之时膏泽不敷权移
于下政非己出人君之屯也权移于 …… (第 40a 页)
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既膏泽有所不下
是威权不在已也威权去已而欲骤正之求凶之
道鲁昭公 高贵乡公 之事是也故小贞则吉也小
贞则渐正之也若盘庚周宣修德用贤复先王之
政诸侯复朝以道驯致为之不暴也 (第 41a 页)
正之求凶之道鲁昭公 高贵乡公 之事是也故小贞
则吉也小贞则渐正之也若盘庚周宣脩德用贤复
先王之政诸侯复朝谓以道驯致为之不暴也又 …… (第 39b 页)
小贞吉大贞凶小贞若武宗用李德裕之谋先取
泽潞河北诸镇置而不问是也故唐之威令几于
复振大贞若鲁昭公 高贵乡公 是也(易/说)○易曰屯
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方屯难之时膏泽不敷权移
于下政非己出人君之屯也权移于 …… (第 40a 页)
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既膏泽有所不下
是威权不在已也威权去已而欲骤正之求凶之
道鲁昭公 高贵乡公 之事是也故小贞则吉也小
贞则渐正之也若盘庚周宣修德用贤复先王之
政诸侯复朝以道驯致为之不暴也 (第 41a 页)
圉人荦及程滑亲加刃于君父而贼臣不列其名
以其微者且安知非归狱罪当坐主谋不使他人
得分其罪如后世 魏高贵乡公 之死当坐司马昭
贾充不当及成济也齐襄之弑从死者三人齐庄
之弑从死者十人后为庄公报仇者二人然平 (第 12b 页)
以其微者且安知非归狱罪当坐主谋不使他人
得分其罪如后世 魏高贵乡公 之死当坐司马昭
贾充不当及成济也齐襄之弑从死者三人齐庄
之弑从死者十人后为庄公报仇者二人然平 (第 12b 页)
(法于后世也汪氏克宽曰此年正月书王诛桓公之/终身无王 弑君之贼身无存没时无古今皆得讨)
(而不赦故汉之王莽弑平帝魏之司马昭弑 高贵乡/公 唐之韦后弑中宗之类前史皆隐其迹而朱子于)
(通鉴纲目必正其大恶之名使其罪暴白于万世岂/非取春秋之义 (第 55b 页)
(而不赦故汉之王莽弑平帝魏之司马昭弑 高贵乡/公 唐之韦后弑中宗之类前史皆隐其迹而朱子于)
(通鉴纲目必正其大恶之名使其罪暴白于万世岂/非取春秋之义 (第 55b 页)
(子之事终不然是盾伪出而实闻乎故也假令不与/闻者而纵贼不讨是有今将之心而意欲穿之成乎)
(弑矣恶莫惨于意今以此罪盾乃闲臣子之邪心而/谨其渐也盾虽欲辞而不受可乎以 高贵乡公 之事)
(观焉抽戈者成济倡谋者贾充而当国者司马昭也/为天吏者将原司马昭之心而诛之乎亦将致辟成) (第 22b 页)
(弑矣恶莫惨于意今以此罪盾乃闲臣子之邪心而/谨其渐也盾虽欲辞而不受可乎以 高贵乡公 之事)
(观焉抽戈者成济倡谋者贾充而当国者司马昭也/为天吏者将原司马昭之心而诛之乎亦将致辟成) (第 22b 页)
盾方出亡而桃园之祸随作反国之后岂惟不能
讨贼且使穿逆新君是盾处心积虑成于弑也故
先儒胡安国之言曰以 魏高贵乡公 之事观焉抽
戈者成济倡谋者贾充而当国者司马昭也为天
吏者将原司马昭之心而诛之乎抑将致辟成济 (第 18b 页)
讨贼且使穿逆新君是盾处心积虑成于弑也故
先儒胡安国之言曰以 魏高贵乡公 之事观焉抽
戈者成济倡谋者贾充而当国者司马昭也为天
吏者将原司马昭之心而诛之乎抑将致辟成济 (第 18b 页)
(之终身无王也明年锡命王不称天讥天王之卒于/不王也弑君之贼身无存没时无古今皆得讨而不)
(赦故汉之王莽弑平帝魏之司马昭弑 高贵乡公 唐/之韦后弑中宗之类前史皆隐其迹而朱子于通鉴)
(纲目必正其大恶之名使其罪暴/白于万世岂非窃取春秋 (第 47b 页)
(赦故汉之王莽弑平帝魏之司马昭弑 高贵乡公 唐/之韦后弑中宗之类前史皆隐其迹而朱子于通鉴)
(纲目必正其大恶之名使其罪暴/白于万世岂非窃取春秋 (第 47b 页)
士欲讳国恶则必失其实(汪氏曰如汉平帝纪/称帝崩不言莽弑)直书
无隐又非臣子所当施之于君父也(汪氏曰如 魏高/贵乡公 纪称成)
(济前刺帝/刃出于背)而春秋之法不传矣(张氏曰凡人于其父/祖之罪恶尚不忍肆)
(言之圣 (第 17b 页)
无隐又非臣子所当施之于君父也(汪氏曰如 魏高/贵乡公 纪称成)
(济前刺帝/刃出于背)而春秋之法不传矣(张氏曰凡人于其父/祖之罪恶尚不忍肆)
(言之圣 (第 17b 页)
(实行其计而穿受其名者也故孔子以弑贼诛之必/待亲弑然后罪之则奸臣贼子得以计免而庸愚无)
(知者常当/其实矣)以 高贵乡公 之事观焉抽戈者成济倡谋
者贾充而当国者司马昭也为天吏者将原司马昭
之心而诛之乎亦将致辟成济而足也 (第 25b 页)
故陈泰曰惟
斩贾充可以少谢天下耳昭问其次意在济也泰欲
进此直指昭也(三国志 魏高贵乡公 纪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 …… (第 25b 页)
(恶名于万代至东都恸哭杀朱友恭氏叔琮汪氏曰/赵盾之专晋犹司马昭朱全忠之专政于魏唐也灵)
(公之欲杀盾犹 高贵乡公 之欲杀司马昭唐昭宗之/谋朱全忠也赵穿弑灵公犹成济史太之弑 (第 26b 页)
高贵乡)
(公 与昭宗也盾未出山而复犹昭全忠之阳惊自投/于地也魏唐旧史及通鉴皆书成济史太弑帝而邵)
(子经世书及朱 (第 26b 页)
(知者常当/其实矣)以 高贵乡公 之事观焉抽戈者成济倡谋
者贾充而当国者司马昭也为天吏者将原司马昭
之心而诛之乎亦将致辟成济而足也 (第 25b 页)
故陈泰曰惟
斩贾充可以少谢天下耳昭问其次意在济也泰欲
进此直指昭也(三国志 魏高贵乡公 纪帝见威权日/去不胜其忿曰司马昭之心路人所) …… (第 25b 页)
(恶名于万代至东都恸哭杀朱友恭氏叔琮汪氏曰/赵盾之专晋犹司马昭朱全忠之专政于魏唐也灵)
(公之欲杀盾犹 高贵乡公 之欲杀司马昭唐昭宗之/谋朱全忠也赵穿弑灵公犹成济史太之弑 (第 26b 页)
高贵乡)
(公 与昭宗也盾未出山而复犹昭全忠之阳惊自投/于地也魏唐旧史及通鉴皆书成济史太弑帝而邵)
(子经世书及朱 (第 26b 页)
(太子孙病已即皇帝位严延年传延年举侍御史宣/帝初劾奏光擅废立亡人臣礼不道奏虽寝然朝廷)
(肃焉敬/惮之)况私意邪范粲桓彝之徒杀身不顾(通鉴 魏/高贵乡)
(公 纪正元元年司马师废帝为邵陵公太宰中郎范/粲素服拜送哀动左右遂称疾阳狂不言寝所乘车) (第 48b 页)
(肃焉敬/惮之)况私意邪范粲桓彝之徒杀身不顾(通鉴 魏/高贵乡)
(公 纪正元元年司马师废帝为邵陵公太宰中郎范/粲素服拜送哀动左右遂称疾阳狂不言寝所乘车) (第 48b 页)
不行德泽有所不下是屯其膏人君之屯也既膏泽
有所不下是威权不在己也威权去已而欲骤正之
求凶之道鲁昭公 高贵乡公 之事是也故小贞则吉
也小贞则渐正之也若盘庚周宣修德用贤复先王
之政诸侯复朝谓以道驯致为之不暴也又 …… (第 17a 页)
凶小贞若武宗用李德裕之谋先取泽潞河北诸镇
置而不问是也故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大贞若鲁昭
公 高贵乡公 是也(易/说)○易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方屯难之时膏泽不敷权移于下政非己出人君之
屯也权移于下而 …… (第 18a 页)
不在己也威权去已而欲骤正之求凶之道鲁昭公
高贵乡公 之事是也故小贞则吉也小贞则渐正之
也若盘庚周宣修德用贤复先王之政诸侯复朝以
道驯致为之不暴也又非 (第 19a 页)
有所不下是威权不在己也威权去已而欲骤正之
求凶之道鲁昭公 高贵乡公 之事是也故小贞则吉
也小贞则渐正之也若盘庚周宣修德用贤复先王
之政诸侯复朝谓以道驯致为之不暴也又 …… (第 17a 页)
凶小贞若武宗用李德裕之谋先取泽潞河北诸镇
置而不问是也故唐之威令几于复振大贞若鲁昭
公 高贵乡公 是也(易/说)○易曰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方屯难之时膏泽不敷权移于下政非己出人君之
屯也权移于下而 …… (第 18a 页)
不在己也威权去已而欲骤正之求凶之道鲁昭公
高贵乡公 之事是也故小贞则吉也小贞则渐正之
也若盘庚周宣修德用贤复先王之政诸侯复朝以
道驯致为之不暴也又非 (第 19a 页)
(能自王矣故圣人始终以王法治之愚按此年正月/书王诛桓公之终身无王也明年锡命王不称天讥)
(天王之卒于不王也杀君之贼身无存没时无古今/皆得讨而不赦故汉之王莽杀平帝魏之司马昭弑)
(高贵乡公 唐之韦后弑中宗之类前史皆隐其迹而/朱子于通鉴纲目必正其大恶之名使其罪暴白于)
(万世岂非窃取/春秋 (第 41a 页)
(天王之卒于不王也杀君之贼身无存没时无古今/皆得讨而不赦故汉之王莽杀平帝魏之司马昭弑)
(高贵乡公 唐之韦后弑中宗之类前史皆隐其迹而/朱子于通鉴纲目必正其大恶之名使其罪暴白于)
(万世岂非窃取/春秋 (第 41a 页)
亦白矣非圣人能修之乎后世记言之士欲讳国恶
则必失其实(如汉平帝纪称/帝崩不言莽弑)直书无隐又非臣子所
当施之于君父也(如 魏高贵乡公 纪称成/济前刺帝刃出于背)而春秋之
法不传矣(张氏曰凡人于其父祖之罪恶尚不忍肆/言之圣人书父母国之 (第 14a 页)
则必失其实(如汉平帝纪称/帝崩不言莽弑)直书无隐又非臣子所
当施之于君父也(如 魏高贵乡公 纪称成/济前刺帝刃出于背)而春秋之
法不传矣(张氏曰凡人于其父祖之罪恶尚不忍肆/言之圣人书父母国之 (第 14a 页)